并发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3:59: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并发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节育并发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节育并发症管理是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受术者安全、健康及生产、生活与家庭的幸福,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办法做好节育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鉴定、治疗及善后处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搞好节育并发症的管理,要由各级政府组织计划生育、民政、卫生、公安、司法、工商、财政、个体劳协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进行综合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计划生育部门。

第二章节育并发症的预防

第四条手术前要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严格按《节育手术常规》排除节育手术禁忌病,掌握适应症。并做好受术者的思想疏导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查看全文

肝炎并发症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时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ALSS在126例265次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主要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并发症共发生63次,占23.8%。血浆过敏反应较多见,共34次(占12.8%),其次为置管处或穿刺处血肿及出血,共21例(占16.7%)。结论做好ALSS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其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并发症;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作为一种肝脏暂时性支持措施,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预防ALSS治疗时的并发症是提高其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ALSS治疗重型肝炎126例256次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41例,慢性重型肝炎85例;男112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岁。

1.2实验室检查126例患者在ALSS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超声波和心电图检查、全部样本均检测血清甲、乙、丙、丁、戊系列,其中乙型肝炎83例,乙、丙重叠感染27例,乙、丁重叠感染13例,戊型肝炎3例。

查看全文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护理论文

【关键词】胃肠道

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全肠外营养(T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科接受TPN治疗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18~83岁。按病因分类: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创伤或大手术后35例,胃肠道瘘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经中心静脉留管行TPN治疗5~38d。置管时间8~35d。给葡萄糖加脂肪乳剂25~30kca/kg,复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输注。

1.2并发症

查看全文

预防产后并发症护理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后并发症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医院260例产后孕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得多(P<0.05)。结论:对产妇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她们产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产后并发症;前瞻性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所谓产后并发症,是指产妇在妊娠期间患有的内科疾病在产后无法治愈,甚至有所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表明,对产后孕妇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类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文重点从对产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出发,分析前瞻性护理管理策略的运用效果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从医院选取了260例产后孕妇(2016年6月~2018年6月),将她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30例。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产妇;②不愿意参与本研究或配合度不高的产妇。对照组:年龄:22~38岁;生产方式:自然分娩92例,剖宫产38例;妊娠次数:首次妊娠86例,再次妊娠44例;妊娠结果:早产20例,足月产103例,过期产7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生产方式:自然分娩95例,剖宫产35例;妊娠次数:首次妊娠89例,再次妊娠41例;妊娠结果:早产18例,足月产106例,过期产6例。组间资料比较(P>0.05)。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遵照护士长的分配按照本职工作对入院产妇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产前检查,分娩后按照医嘱观察生命体征、阴道或术口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进行把控,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1.2.2观察组实施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1)建立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选择2名小组组长和1名责任组长共同对产妇的护理工作和质量进行把控,护士长作为主控者,主要负责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和管理;责任组长负责监管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情况,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和奖惩,重点关注产妇产后护理的各项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小组组长负责管理管床护士,督促她们积极查房,并提供优质服务;管床护士负责产妇的基础护理工作,重点关照产妇的身心安全,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3]。(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产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产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等,重点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便为产妇提供更好的产后服务。(3)产后并发症前瞻性护理。产后抑郁护理: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家人注意力的转移,使自己感觉不受重视,加之自身身份的转换,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不熟练等因素,都易使她们出现产后失落、烦躁、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4]。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指导相关的产后恢复技巧,使其转变情绪,端正观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寻求家属的支持与配合,鼓励他们积极关心和陪伴产妇,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4)产后尿潴留护理:由于产时产妇的膀胱和尿道受到压迫,导致膀胱排尿反射受到影响[5]。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加强排尿训练,为其进行隐私部位的遮挡,并通过腹部热敷、听流水声等方式帮助产妇排尿,以防出现尿潴留。如果产妇膀胱充盈可又超过4h无法自主排尿,护理人员应给予导尿帮助。(5)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产后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在经产妇、高龄产妇、多胎产妇中发生率较高,如果处理不及时,将有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6]。护理人员应每隔半小时观测一次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的情况,通过鼓励产妇尽快哺乳、排尿、腹部按摩等方式加速子宫收缩。对于出血严重的产妇,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6)产后切口感染护理:护理人员进行切口消毒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注意手部的消毒与物品的无菌效果;及时帮助产妇更换卫生垫,并帮助其转换体位,防止长时间压迫伤口;在进行饮食摄入时,要指导家属选用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食物。1.3观察指标。1.3.1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比较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两组管理制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六个方面。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不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三个方面,总满意度=(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1.3.2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包括产后抑郁、尿潴留、出血和切口感染四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文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探究冠心病术后的并发症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因素、并存疾病与冠心病介入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18例患者腹股沟局部情况,评估施压前、压力去除后、拔管后12、24h是否出现血管并发症。记录患者特征及并存疾病。结果常见血管并发症有:淤斑、血肿、出血;淤血的发生与年龄明显相关;高血压者出现淤血可能性降低;体表面积显著影响血肿形成。结论护理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时,应高度关注高龄、女性、体表面积小、伴随并存疾病者,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血管并发症;患者因素;并存疾病

冠心病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美国心脏协会预测2010至2020年冠心病致死率将在全球排名第一。我国每年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例数已逾7万人,且逐年增加[1]。介入治疗后血管并发症(VascularComplications,VCs)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性别、体型、并存疾病的不同而不同(5%~30%)[2]。VCs可增加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确认PCI后导致VCs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我国日益增多的PCI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预见性护理提供客观依据职称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入组条件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共计918名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AMI(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患者入组条件:年龄>18岁,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读写能力,配合研究、治疗。下列情况除外:1)PCI中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气管内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PCI后入住ICU;2)PCI之前或24h内行溶栓治疗;3)有明显腹股沟病变;4)有精神症状者(如老年痴呆)。患者在导管室行PCI,术后进入指定单元接受治疗。

查看全文

气管导管并发症护理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解决的有效护理方法,总结气管导管护理体会,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68例术后带气管导管的病人,发生并发症5例。湿化气道、雾化治疗、及时吸痰是有效的护理对策。

结果68例病人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气管脱出1例,导管打折1例,发生率为5.8%。结论气管插管病人发生并发症机率高,术后带管时间与发生并发症呈正相关性,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时观察病人,了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做到及时正确处置是保持气管导管通畅的有效方法。

【论文关键词】气管导管;护理;并发症

气管插管是常见而重要的抢救措施,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大多是危重病患,保持气管导管通畅是病人护理的主要内容,其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愈后及安危。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带气管导管病人68例,其中5例并发气道并发症,现将其发生时间原因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病人中有5例发生气管导管并发症,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6~70岁。带管时间0.5~72h。其中分泌物阻塞3例,气管脱出1例,导管打折1例。

查看全文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监护思索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甲状腺解剖结构复杂、重要血管神经密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问题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86例,男68例,女118例;年龄20~79岁,平均46.7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49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63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56例,甲状腺全切加颈淋巴清扫术1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引起暂时性声音嘶哑6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行永久性气管切开1例,术后切口内出血3例,甲状旁腺损伤致低钙血症5例。方法:

①喉返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主要是行一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和(或)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操作时损伤所致,如切断、结扎、钳夹或牵拉过度,少数是由于血肿压迫或瘢痕组织牵拉引起。一侧损伤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导致声带麻痹,可引起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立即做气管切开。如术中发现喉返神经被切断或有损伤,可立即行自体静脉桥接修复,效果确切[1]。预防关键在于术中操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血管。术后患者回病房,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发音,向患者提问,力求回答简短,以早期判断有无神经损伤,对声音嘶哑者予以安慰解释,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胸闷情况。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急救药品。对声音嘶哑者应嘱少说话并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理疗、针灸等治疗。

②术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严重可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是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因结扎线脱落引起,术后剧烈咳嗽、呕吐、颈部频繁的活动都是出血的诱因。为了预防出血的发生,术前要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术后24小时尽量减少颈部活动,避免剧烈咳嗽,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方法及咳嗽时保护伤口的方法。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床旁备气切包、氧气等抢救物品。术中采用先结扎后缝扎,彻底止血,并置引流管于创腔的最低处以利引流,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出液体量及颜色变化。术后血压平稳后,让患者取半卧或半坐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和窒息。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颈部是否迅速增大,如24小时引流量>150ml,颈部肿胀明显,患者出现呼吸费力、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行床旁抢救,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除血肿,如继续出血,应及时送手术室止血[2]。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呕吐进行相应处理。术后48小时内,患者不应过频活动和谈话,以减少切口内出血。术后痰多且不易咳出者,应做好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帮助和鼓励患者咯痰。

③甲状旁腺损伤的护理:多数发生在术后1~3天,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受到损伤或血运受到影响。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率约2%,主要表现为低钙血症和手足抽搐,刚开始患者感觉手足麻木感,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手足搐搦。严重者表现气管痉挛甚至引起窒息死亡[3]。因此手术中应避免误伤、误切甲状旁腺。切下甲状腺标本时要仔细检查其甲状旁腺有无误切,如发现有甲状旁腺,立即设法移植于胸锁乳突肌肉中等是避免此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部、唇周和手足部有无针刺和麻木感或强直感,有无手足抽搐。抽搐发作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地西泮等药物以解除痉挛。症状轻者口服钙剂,必要时加服维生素D。适当控制饮食,限制肉类、蛋类、乳类等含磷较高的食物,给予患者高钙低磷食物,如豆腐和海产品。

查看全文

剖析全麻苏醒病人并发症及处理

摘要: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室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观察指标:①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90%为低氧血症;②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③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④恶心呕吐;⑤寒颤、躁动等。

2结果

查看全文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研究论文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采用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式,但手术方式由大向小方向转变。不管何种术式,均有一定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就必然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因此,如何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仍是外科医生的研究课题之一。本院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对8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发生并发症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对8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分期采用第六版AICC乳腺癌TNM分期。本资料统计Ⅰ、Ⅱ期患者包括Ⅰ期和ⅡA期,不包括ⅡB期。82例均为女性,年龄26~71岁(平均46.3岁);均为单侧,其中左侧44例,右侧38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浸润性导管癌74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

1.2手术方式

查看全文

循证护理对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即颅内动脉血管局部异常瘤样突起,患者有颈部强直以及意识障碍等表现。本文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的影响,为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提供护理经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2020年于我院经颅内血管造影术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本文患者均具有配合治疗和护理的能力,患者与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已排除重大器官障碍、精神或意识障碍以及对治疗不耐受患者。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35~70岁、平均(53.0±4.3)岁。将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每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答疑、情绪安抚等常规护理。循证组开展循证护理干预。(1)计划阶段。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下载多篇高质量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个体情况,总结介入栓塞术护理要点,并制定护理计划。(2)实施阶段。心理干预:由于对病情的担忧,患者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性别、性格、年龄予以情绪疏导,向其介绍栓塞术的治疗优势和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稳定患者心理;基础护理:做好病室环境护理,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上侧重清淡易消化食物;病情护理:监测患者呼吸频率、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术后12h以冰袋压迫穿刺处预防出血,指导患者术后4~6周卧床静养;预防肺感染:制定合理探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人员随意出入而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预防神经功能障碍:观察患者神经症状,监测用药后患者面色、脉搏等情况。(3)检查阶段。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状况。(4)总结阶段。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