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1:47: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避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力系统避雷策略

雷击跳闸一直是电力供应安全的重要问题,目前,电力系统运输线路都是架空传输的,雷击造成的断电事故成为最主要的问题,约占事故总数的三成以上,因此,寻找适当的防雷措施,进行有效的操作,成为维护输电线路的主要焦点。

一、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事故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南方的某些地区,到了夏季,阴雨天气常见,阴雨天气中常常会伴有闪电、雷击等现象。这样长期阴湿的环境,本来就会对一些输电线路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会导致设备的陈旧,输电线路收到一定程度的腐蚀,都会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再加上时有雷击现象发生,就更可能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事故,设备比较陈旧,网络布局不合理,再加上环境原因,因为意外被雷电击中的输电线路瘫痪频繁发生。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并影响了许多用户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电一直是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关键,特别是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断了电,很多工作都进行不下去,完不成工程质量,受到合约限制,受到银行贷款因素限制,因此,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前途,所以说,做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输,是至关重要的。

二、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探讨

雷击事件是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关键因素,那么就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建立一个强大的保护屏障,防止光波的干扰,以提高线路防雷水平,以避免或减少线路绝缘,大幅降低雷击跳闸率,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障整个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针对当前的环境,提出了以下防雷措施:

2.1执行雷电参数分析目前,很多行业都进行了数据分析工作,对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搜集、分析,挖掘出可以做出决策的一些结果。对电力系统也是这样,对地区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雷击事件比较频繁的地区,进行重点建设,同时也要借助于雷电定位系统,将所有的数据输入到雷电定位系统中,借助于这样的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确定雷击的可能性大小,指导我们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雷击事件的发生。这是雷击事件预防开始往智能方向发展的一个起步,要不断的坚持下去,使防雷措施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查看全文

常规避雷装置分析论文

摘要:避雷带是在建筑物的屋脊和屋顶四周敷设的接地导体,是由避雷针、避雷线发展而来的。作者最早是由德国资料中了解到这项技术。避雷网是在避雷带的中间敷设接地导体,以保护建筑物的中间部位。

关键词:避雷装置避雷带避雷器

常规避雷装置及其发展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之后不久,法国一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一个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一次接闪。这是人类首次主动设法改变雷闪途径,也是直击雷可以防护的证明。这位法国工程师作为一个正直的科学家,当即高兴地报告了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引雷成功。

避雷针的实际应用,必须解决的是它的保护范围问题。这是在试验室和实际应用中多年逐步定量化的,而且其精确性已基本满足了工程设计的需要。正是各国高压输电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推动了这一科研工作的前进。

1925-1926年,Peek第一个在实验室内利用冲击电压发生器造成“人工雷”对避雷针模型放电,研究保护范围—保护系数与雷云高度对针高之比(H/h)的关系,并研究了雷云极性对保护系数的影响。1930-1934年,各国开始广泛利用避雷针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当时230KV电网已经出现多年,287KV超高压电网正在建设中。如美国煤气和电力公司(AGE)1934年开始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变电所,避雷线的保护范围是这样确定的:当架构强度足够时,每保护水平距离0.45m,避雷线悬挂高度要抬高0.3m;架构强度受限制时,每保护水平距离0.6m,要抬高0.3m。这分别相当于保护角56°和64°。这与日本60年代末的防雷规范60°相近。到60年代初(1963年Davis)、70年代初美、英等国对保护输电线路的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陆续提出击距理论,即考虑雷电流辐值的大小来选定保护范围。我国高电压工作者(朱木美教授指导王小瑜同志)在职1962~1964年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也提出了类似方法。至于用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我国50年代因担心避雷线断线会波及全厂和全变电所而只采用避雷针。到70年代中期,才明确避雷线可用于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保护。

查看全文

常规避雷装置发展论文

常规避雷装置及其发展

1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中和雷云中的电荷的避雷针用来防雷。后来的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自身来保护其周围的设备。随后俄国罗蒙诺索夫在重复了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试验(他的朋友利赫曼和他一起试验,因被引下的直击闪电击中而牺牲)之后,于1753年发表的论文(关于因电力而产生的大气现象的发言)中也对此作了重要论证。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之后不久,法国一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一个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一次接闪。这是人类首次主动设法改变雷闪途径,也是直击雷可以防护的证明。这位法国工程师作为一个正直的科学家,当即高兴地报告了富兰克林避雷针的引雷成功。

避雷针的实际应用,必须解决的是它的保护范围问题。这是在试验室和实际应用中多年逐步定量化的,而且其精确性已基本满足了工程设计的需要。正是各国高压输电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推动了这一科研工作的前进。

1925-1926年,Peek第一个在实验室内利用冲击电压发生器造成“人工雷”对避雷针模型放电,研究保护范围—保护系数与雷云高度对针高之比(H/h)的关系,并研究了雷云极性对保护系数的影响。1930-1934年,各国开始广泛利用避雷针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当时230KV电网已经出现多年,287KV超高压电网正在建设中。如美国煤气和电力公司(AGE)1934年开始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变电所,避雷线的保护范围是这样确定的:当架构强度足够时,每保护水平距离0.45m,避雷线悬挂高度要抬高0.3m;架构强度受限制时,每保护水平距离0.6m,要抬高0.3m。这分别相当于保护角56°和64°。这与日本60年代末的防雷规范60°相近。到60年代初(1963年Davis)、70年代初美、英等国对保护输电线路的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陆续提出击距理论,即考虑雷电流辐值的大小来选定保护范围。我国高电压工作者(朱木美教授指导王小瑜同志)在职1962~1964年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也提出了类似方法。至于用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我国50年代因担心避雷线断线会波及全厂和全变电所而只采用避雷针。到70年代中期,才明确避雷线可用于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保护。

避雷带

避雷带是在建筑物的屋脊和屋顶四周敷设的接地导体,是由避雷针、避雷线发展而来的。作者最早是由德国资料中了解到这项技术。避雷网是在避雷带的中间敷设接地导体,以保护建筑物的中间部位。用于保护建筑物,其优点是敷设简便、造价低,而且同高耸的避雷针相比,引雷的几率大为减少。而且它接闪后一般是由多根引下线泄散电流,室内设备上的反击电压相对较低。我国建筑防雷工作者提出并在全国广泛应用的笼型防雷方式则是利用建筑物钢筋形成的法拉笼。同时也解决了等电位连接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防雷的可靠性。此外,它也便于笼内(屋内)电力、电信、电子设施统一接地(共地式)。我国电力部门发电厂厂房、机房、变电所及主控室,包括控制和信号电缆等不同用途不同电压设备,并制订1952、1956年以来各版过电压和接地标准。这同IEC近年规定、国外公司广泛宣传的统一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相比,要早40年以上。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发射台避雷防雷策略分析

1雷电的成因及其危害性

由于空气对流过强而产生的瞬间放电过程就会产生雷电,一般出现在积雨云中。产生雷电时会伴有最高可达300000A的强大电流和冲击力,对人类、建筑及线路等都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雷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等。以感应雷来说,感应雷是直击雷过后表现的二次雷电效应,其具有的静电作用和电磁感应能够让地表有限区域内附上反向电荷,由于电流分散过程中的电阻较大,导致部分区域产生高电压。这些电量能够通过电线和房间内的通道等方式导入室内,从而损坏室内电子设施。通常感应雷强度不高但产生几率大,直击雷只有击中地面时才能造成破坏且破坏范围小,感应雷能够被传导到更大范围进行连续破坏,因此感应雷更具危险性。雷电还可以通过电磁脉冲的方式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产生危害,表现为电磁辐射危害、电磁波危害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电磁辐射带来的电磁干扰现象,它能够直接导致所有设备的损坏,造成巨大的损失。

2广播电视高山台站雷击过程分析

雷击对广播电视高山台站的破坏途径如图1所示。雷击产生的电磁辐射能够破坏广播电视高山台站的通电线,从而干扰站内的电子设备。站内的避雷针等防雷措施受到雷电击中后,随之出现的超强电流也能带来大范围的破坏。同时,广播站的电子信号发射系统一旦受到几千安培电流带来的电子辐射便能够瞬间失灵。具体表现为:第一,电力线感应雷引起的设备损坏。即使在电线中安装了各种避雷装置,但有些高山台的地网电阻通常超过10Ω,甚至达到30Ω,因此电线里的残余压力仍很高。如:220V低压氧化锌避雷器在1.5KA时残压为1.3KV,若考虑10Ω地网电阻上的压降,电源线上总残压为Uz=1.3KV+1.5KA×10Ω=16.3KV,设备由于不能够承受如此大的电压而被烧坏。第二,地网反击导致信号发射电源体系故障。当雷电流为100KA(出现概率为20%),地网电阻为10Ω时,地网电压能够达到100万伏。使用单独接地线的电源变压器距离较远,在小范围内可能产生设备表面向电源放电的反击情况。如果在此时使用避雷器,那么雷电电流产生的各种能量可逆向破坏电源。第三,直击雷被导入室内造成破坏。直击雷能沿着台站内的接地线进入机房,由于设备的耐压性远远不够从而造成设备的损坏。

3广播电视高山台站防雷减灾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进行地网的等电位连接。广播电视高山台站主要建立在拥有大电阻的山顶上,接地系统环境较差。据研究,可以利用加大地网面积和采用角钢等耐腐蚀的钢材作为地网接地体,降低其间的电阻,从而保证地网的长久连通性,同时可使用一些能降低电阻的物质,确保广播站的安全。但接地网必须要短,因为长度越长则会导致电阻越大。假如高山台站每种接地线的带点都能相同,那么总体电位差大约为零,从而达到了保护效果。3.2建立多层安全保护措施,进行防雷实践。把雷电通过地网传导到大地是防雷的有效措施。实践得出,由于雷击电量过于强大,必须采用多层安全保护措施。首先,可以将室外变压器转移到站内,能够有效降低变压器受到雷击的概率。其次,需要在高压变压器的出入线端口安装高压变压器保护装置作为第一层保护,再通过在电柜端口安装稳定电压的装置作为第二层保障。最后,在所有核心设备的端口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三层安全保障。3.3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高山台站遭遇的雷击事件很大一部分是从供电系统串入,雷击造成电力设备设施损坏,比如:电力变压器,从而造成节目停播的事件。第一,台外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目前,在线路路径受地形和投资限制、选择范围不大的情况下,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设计主要采用: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装设避雷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等方法。第二,台内低压输电线路防雷措施。低压线路的防雷屏蔽,其措施与高压线路的防雷屏蔽相同,有条件的台站可采取低压电缆地埋的方法,从变压器输出的低压电缆直接地埋进入机房,两端屏蔽层要做到良好接地,防止雷电从低压线路中串入,也可考虑在电源引入端加装隔离变压器或其他雷电保护装置。3.4天馈系统的防雷措施。第一,加装避雷针。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保护角之内,避雷针与天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大于3m,避雷针高度要足够高,保护角要小。第二,系统接地。天馈系统接地要良好,天线竖杆或铁塔应整体连接,馈线输入端、输出端、机房入口端均应良好接地。有条件的台站可加装必要的防雷装置。要切实监督铁塔建设厂家做好铁塔防雷工程工作。在实际运用这一技术时,需要明确接地装置的构成,主要为电线与接地体,进而通过与大地的连接来实现自身作用的发挥,还要将发射台带电设备的连接装置以及金属导线等与防雷网相连接,进而实现防雷的作用。同时,应采用降低接地电阻这一技术来实现防雷击,通常情况下,如防雷地网所处的位置不够干燥,相应的导电性能就会偏低,因此需要使用木炭、盐、物理降阻剂等物质来降低电阻,进而提升防雷效果。3.5机房内设备设施的防雷措施。机房内部防雷措施极其重要,可采用机房屏蔽的方法来做好机房内部的防雷。由于屏蔽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来阻挡和衰减施加在设备上的电磁干扰或过电压能量,因此,机房的屏蔽可利用机房的钢筋、金属构架、金属门窗、地板等相互焊(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并与地网可靠的电气连接,形成初级屏蔽网。3.6广播电视台站的防雷措施。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需要落实完善的防雷措施以避免雷击所造成的破坏,在实际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要结合台站的实际情况并根据以往经常发生的雷击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防雷击措施。在落实防雷击措施前,需要以完善的方案设计为基础并做好定期检修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解决,确保台站的正常运行,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提供保障。3.7信号传输线路的防雷措施。第一,针对铁塔天线引线,其需要和铁塔内侧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避免发生感应电流。第二,位于铁塔与机房间的引线需要用金属线槽进行包裹,然后安装到避雷网上,以充分实现防雷效果。

查看全文

线路避雷器线路防雷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伤害,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鉴此,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并对近年来肇庆四会供电分公司部分已挂网运行的避雷器进行了跟踪分析,原多雷击杆塔自从加装了线路带串联间隙避雷器后,迄今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

关键词:线路避雷器;输电线路;杆塔;雷击

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通常采取多种防雷措施,主要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加装耦合地线;等等。但在防止绕击雷对线路造成影响及高土壤电阻率的线路杆塔防雷问题上,仍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措施来提高线路杆塔的耐雷水平,以减少雷击跳闸率。

随着合成绝缘材料在防雷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将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四会供电分公司于1999年开始对几条跳闸率较高的35kV及110kV输电线路安装了线路避雷器。经过了几年的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

对一般高度的杆塔,线路的耐雷水平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关,不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架空地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又容易发生绕击,这也是为什么山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原因。

查看全文

架空输电线路避雷研究论文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是电力系统防雷工作的重要方面,常用的防雷改进措施有: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针、加强线路绝缘、采用差绝缘方式、装设藕合地线或辆合地理线、升高避雷线减小保护角、装设消雷器及预放电棒与负角保护针、使用接地降阻剂等。解决线路的雷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关键词:接地电阻、差绝缘、耦合地线、避雷线、消雷器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自然之中,故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雷击。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输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机率较大。

架空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形成通常要经历这样四个阶段:输电线路受到雷电过电压的作用:输电线路发生闪络;输电线路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线路跳闸,供电中断。针对雷害事故形成的四个阶段,现代输电线路在采取防雷保护措施时,要做到“四道防线”,即:

1防直击,就是使输电线路不受直击雷。

2防闪络,就是使输电线路受雷后绝缘不发生闪络。

查看全文

监控室机房避雷设计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东兴市某监控室机房的勘察,做出相应的防雷设计,运行实践证明该防雷系统安全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正常运行的目标。

关键词:机房;感应雷;防雷设计

**东兴市地处我国海岸的最西端,纬度低,年雷暴日数平均达106d,最多年份达133d,属于特高雷区,每年都全发生多起雷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机房和监控设备的增多,不按防雷规范设计的机房监控室,往往遭到雷击而引起误动作甚至造成设备损坏,而雷击造成的数据丢失比设备损坏更为严重。为此,针对某机房监控室,设计了一套防雷方案,经过3年多运行,证明该防雷设计合理、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避免和防御雷电对设备的侵袭,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一、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

雷击灾害主要由以下4个原因造成:①直击雷。直击雷蕴含极大的能量,其电压峰值可达数千KV,电流峰值一般在数十KV以上,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如果建筑物被雷电击中,会造成如下影响:一是巨大的雷电流在数微秒时间内流下地,使地电位迅速升高,造成反击事故,危害人身和设备安全;二是雷电流引发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三是强大的雷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冲击波、电动力,造成机械性破坏,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②传导雷。远处的雷电击中线路或因电磁感应产生极高的电压,由室外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传到建筑物内,损坏电气设备。③感应雷。云层之间频繁放电产生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通信线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峰值可达50KV,使传输和存储的数据受到干扰或丢失,网络不稳定,设备误动作、死机,系统瘫痪。

二、监控室机房防雷设计

查看全文

光纤有线闭路电视系统避雷研究论文

摘要: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若干有线电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影响,针对雷电的危害,提出了有线电视系统防雷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雷电;有线电视系统;防雷

一引言

有线电视系统是将通过光缆接入的有线电视信号,或由大楼通过卫星天线和一组优质共用天线接收的开路电视系统信号,经前端处理后,以有线方式将电视信号分送到电视系统的各终端用户。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若干有线电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雷电也常常使有线电视设备严重损坏,在实际工程当中,没有良好防雷措施的系统一旦遭到雷击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瘫痪。对于干线较长的大系统,防雷设计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防雷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谈谈对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影响以及对雷电的防范举措。

二雷电对有线电视系统的影响

对有线电视系统影响的雷击主要有两种:“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是带电云层和大地之间放电造成的。当雷云很低,周围又没有异性电荷的雷云时,就会在地面或者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形成带电云层向地面或者建筑物放电;放电电流可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千安,放电时间为50~100us,这种放电就是直击雷。直击雷对建筑物和人、畜安全危害甚大。对于有线电视系统,直击雷只有雷击率的10%左右,尽管破坏力大,但危害范围一般较小,可使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来防避。安装了避雷针后,有线电视系统的电子设备即使在其保护范围之内,仍然可能遭雷击而受损,大多数都是烧保险丝、电源变压器、整流元件、三端稳压器,严重的还可能损坏集成电路等元件。这说明雷击不是从天线引入的,而是从电源线引入的,可见避雷针虽保护了建筑物,却保护不了置于其内的有线电视电子设备,这是感应雷造成的。感应雷电分为静电感应和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两种原因所引起。静电感应是当带电的云层(雷云)靠近输电线路时,会在它们上面感应出异性电荷,这些异性电荷被雷云电荷束缚着,当雷云对附近的目标或接闪器(避雷针是最早、最常用的接闪器)放电时,其电荷迅速中和,而输电线路上束缚的电荷便为自由电荷,形成局部感应高电位。这种感应高电位发生在低压架空线路时亦可达100KV,在有线电视线路上可达40~60KV,而且它可以沿着线路传人电子设备,造成损害。电磁感应是雷击后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磁场,由于电磁感应使附近设备感应出高电压,从而使设备损坏。“感应雷”占雷击率近90%,危害范围甚广,有线电视系统的电子设备受雷击损坏,主要是感应雷造成的。

查看全文

线路避雷器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的伤害,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可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鉴此,介绍了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并对近年来肇庆四会供电分公司部分已挂网运行的避雷器进行了跟踪分析,原多雷击杆塔自从加装了线路带串联间隙避雷器后,迄今杆塔未发生雷击跳闸。

关键词:线路避雷器;输电线路;杆塔;雷击

为了减少雷击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通常采取多种防雷措施,主要有: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提高线路绝缘水平;加装耦合地线;等等。但在防止绕击雷对线路造成影响及高土壤电阻率的线路杆塔防雷问题上,仍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此,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技术措施来提高线路杆塔的耐雷水平,以减少雷击跳闸率。

随着合成绝缘材料在防雷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将避雷器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易击段,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四会供电分公司于1999年开始对几条跳闸率较高的35kV及110kV输电线路安装了线路避雷器。经过了几年的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基本原理

对一般高度的杆塔,线路的耐雷水平主要与4个因素有关:线路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有无架空地线;雷电流强度;杆塔的接地电阻。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是一定的,雷电流强度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关,不装避雷器时,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往往是采用架空地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在山区,降低接地电阻是非常困难的,又容易发生绕击,这也是为什么山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原因。

查看全文

通信设施避雷措施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的防范原则,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关键词:通信设施;防雷措施;电压防护;降低危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及其所产生的过电流对传输线路、通信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从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专家们认为: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寻求有效地防护措施才能减少雷电带来的损失。根据气象观测,地球上每秒钟要出现大约100次左右的闪电雷击。按照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通信大楼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已具备了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然而通信设备为什么有时还会遭受过压过流而损坏呢?甚至还会对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构成威呢?这是由于当发生雷电时,带电的云层会在通信设施的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就会由于感应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设施无法承受强电流的侵入而损坏,甚至会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长江通信建设速度的加快,先进通信设备在长江通信网的大规模应用,单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我局也加大了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投入,防护体系也日趋完善。防护体系已从单一防护体系转为多级防护,多级防护包括防直击雷、防感应雷电、防地电位反击引起的瞬间过电压影响等多方面的防护,应根据数字程控、数字微波、VHF、光电传输、交直流电源等所有微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不同受保护程度确定防护要点和保护等级。根据雷电引起瞬间过电压的危害的可能侵入的通道,从电源线到数据通信线路都应该做到多级保护。为此我们应采取的防范原则是“整体防御、综合治理、多重保护”,力争将其产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点。

一、通信设施的防雷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