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1:1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比较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比较教学

多维比较教学应用研讨

多维比较即对相关学科的性质、特点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从中探寻并掌握本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关键内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进行多维比较的基本方法,“同中求异”即从相同的学习单元(如同一学科、同一章节)中找出其中的不同,而“异中求同”则是不同的学习单元(如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中找出其中的相同部分,通过这种反复多次、纵横交错的比较,力争达到突出重点、明确难点,把握特点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方法,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进行多维比较的教学实践,提出多维比较的角度及作用。

1学科性质确定教学方法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中的专业基础学科,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有了《临床中药学》及稍后的《方剂学》,才使得理、法、方药成为一体,为以后成为临床医师的学生,提供传统的、经典的同时也是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用药知识。临床中药学亦是中药学学科群中的重要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围绕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而进行现代研究的依据,同时又将各二级学科分化深入研究后的成果,在新的层面上进行综合,用以促进中药学以效用为主的不断发展,并且将这些新知识及时转化为临床中医师的知识构体。临床中药学与其它相关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与方剂学的关系紧密,实为硬币的两面,都以药物的功效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但临床中药学重在逐一阐明各单味中药的全部功效,结合临床实用随时进行功效内容的增减及用语的规范,使之记述完整而准确;方剂学主要为了阐明某药在某方中所发挥的某种或几种功效,而且更关注的是复方的整体功效。其与中药药理学的关系互补,二者关注的都是中药的功效,但中药药理学的侧重是从现代药理的角度回答“为什么”,而临床中药学的重点在于从临床的角度回答中药“干什么”,二者互为补充。其与临床各科内容交叉,在学习的初期,诸如胎动不安、阴暑、阳暑等概念已先期出现,中药的功效是对药物、对临床表现的反应,是从对证治疗、对症治疗中抽象出来的,不理解这些概念,则无法准确地理解中药学性能、功效和主治。其与基础学科前后呼应,可以说对中药的正确应用是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的实际检验,在某种意义上,中药即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金石。临床中药学与其它学科联系的广泛性,确定了多维比较的必要性。

2多维比较阐释教学内容

《临床中药学》的目录是专业学科中最长的,总论部分涉及性能、升降、毒性等共性内容,更难学习的则是各论部分,单味药物涉及性味、归经、基源、功效、主治、不良反应等诸多方面,药物之间或性同味异,或功效描述相同而主治不同,或主治相同而侧重有异,因此比较的角度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药物进行比较。

2.1病证的比较将不同章节但能治疗相同病证的药物进行比较,如阿胶、白茅根、白薇、鳖甲、侧柏叶、大蓟、地骨皮、海浮石、海蛤壳、槐花、黄芩、藕节、蒲黄、茜草、青黛、桑白皮、生地黄、仙鹤草、小蓟、血余炭、栀子、紫珠草皆能治疗肝火犯肺。类似有脾胃气虚、心脾两虚等。

查看全文

中俄音乐教学的比较

摘要:中俄音乐教学都有着自己的历史与特点,而不同的国情和发展模式也造成了不同的成就,就声乐教学而言,我国向俄罗斯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极高艺术天赋的国家,其教学法更加国际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文章对中俄声乐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的声乐教育有所启迪。

关键词:声乐教学;比较研究;课程设置

1中俄音乐教学简述

同样作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俄罗斯在音乐教学上可以说是自成一派,有着鲜明的特点。早期有宗教音乐,以17世纪成立的基辅—莫列夫斯基学校和成立于19世纪中期的斯拉夫—拉丁学院为代表,它们都是教授宗教音乐的,其中包括声乐、器乐。俄罗斯声乐教学的开端应该从这里开始算起。俄罗斯音乐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的后半期开始。全国各级学校都设有音乐必修课,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专业的音乐学院。20世纪初,俄国的音乐发展十分成熟,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将俄罗斯的音乐推广至世界乐坛。虽然俄罗斯的政局之后经过许多变动,但是音乐的传承却保持得很好,对俄罗斯音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中国和俄罗斯的音乐发展也截然不同,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处在传统社会,直到新文化运动中期,才带来了西方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界也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比如萧友梅等,都认为中国需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音乐理念,这样才使我国的新音乐文化有了基础。最早我们建立了音乐专科学院教授西方的声乐艺术,让国人认识和接受西方音乐,如歌剧、咏叹调等形式,提高了国人的音乐审美和品味。在这个时期的有识之士,积极学习西方先进音乐理念,有助于我们国家声乐发展的发声方法,将发音方法与国情结合,教授给学生,赋予民歌更丰富的韵味。一些在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家们,如冼星海、赵元任、聂耳等,他们以民族曲调为基础将西洋发声技巧合理地融入,创作了一大批结合时代背景的作品。

2两国声乐教学理念比较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的声乐教学更注重基本功,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就以歌唱基础课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功,教授内容多为欧洲古典音乐时期的歌曲。虽然教学深度一般,但是一些学校都有着严格的歌曲规定———必须选取哪些经典作品进行教学。有的甚至还会进行古典音乐比赛,如格鲁克、多尼采蒂、罗西尼的音乐会比赛、研讨会等等。以上叙述的措施能够促进学生对声乐的基础知识、技巧的掌握,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也说明了引导学生的知识走向的主角是教师,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甚至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理念与我国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和教育体现有很大关系。我国要求大量地培养声乐人才,那就需要学生要尽快掌握声乐的理论和技巧。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增加学习难度,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更不利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埋没学生自主意识,甚至使其失去对声乐的兴趣。同时很可能造成学生唱歌不用脑,都是在吃现成,等老师,对作品不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演唱作品时由于没有深刻的体会,缺乏情感融入,从而影响到个人的技巧及声音控制。这样的演唱虽然听起来能感到技术十分熟练,但是无法深入人的内心,也就是说听众很难体会到感情在里面。

查看全文

中美声乐教学比较探讨

一、歌唱前的热身运动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师从西俄勒冈大学声乐教授凯文·哈儿皮(KevinC.Helppie)博士,他是美国国家声乐教育联盟及华盛顿合唱指挥组织的成员,在西俄勒冈大学任教多年,有着丰富的声乐教学经验。在每次上课之前,他都会带领学生一起做一套热身运动,从头颈部运动到肩部运动,再到腰部腿部至全身,并在热身运动的过程中穿插气息的练习。例如在做双臂画圈的运动过程中,当双臂伸展于头顶时保持吃惊的吸气状态,稍事停顿后,在伴随着“斯”的发音中慢慢放下双臂,也可以保持发音让双臂在身体两侧多次摆动,以加强肺活量的练习。这看似简单的一套唱前热身动作,使笔者受益匪浅并深受启发,它不仅活动了喉部的肌肉,也充分调动了全身的肌肉,让这些肌肉都积极的参与到歌唱的运动当中,整个人不再是单独的喉部发音,而是整部歌唱机器的运转。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热身运动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而在我国的声乐课堂中很少有唱前的热身运动,如果能将此项训练加入到我们的声乐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热身运动充分调动起歌唱的肌肉,这将对解决声音僵化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二、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

在美国,很多声乐老师都有自己特有的练声曲。他们有从著名声乐练声曲中摘取的,也有自己创作改编的,有大线条的练习,也有无声的练习,有多字母的练习,还有带英文歌词的快速级进旋律的练习等等,练声曲的花样很多,并且针对不同声部都有很多相对应的练声曲。在凯文·哈儿皮博士的声乐课堂上,他专门把自己的所有练声曲装订成小册子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背会与自己声部相适应的练声曲。同时他认为只有充分活动好嗓子才能更好的进行歌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练声曲和歌曲往往占有同等的时间和分量。而在歌曲的选择上,美国的老师则希望学生演唱更多的艺术歌曲,这对年轻学生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有很好的帮助。艺术内涵深厚的艺术歌曲对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内的声乐课堂在练声曲上往往过于单一和随意,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歌曲演唱上,弱化了练声曲的功效,如果加强练声曲的开发和练习,让学生在练声曲中体会到更多的声乐技巧,想必对我们的演唱会带来更大的帮助。另外在曲目的选择上,我们的师生也喜欢以大的作品来显示歌唱的能力,学习的功利性较强,对艺术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上耐心不够,这是我们国内声乐教学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鼓励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的声乐课和中国一样,都是采用一对一的教授方式,但美国的课堂气氛相对于中国较轻松、活泼。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讲一些非常幽默的话语,甚至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形态,憨态可掬,叫人忍俊不禁;加之美国的学生因为所受教育模式的不同性格也比较放得开,不拘谨,演唱真挚率性,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在教学过程中,美国的声乐教师更多地是采用鼓励与赞扬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表现,无论学生唱得如何,教师首先是予以鼓励,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加以指正。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声乐教师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实现。中国的声乐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学生也比较内敛和含蓄,加上长期以来都有师傅带徒弟、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要听从老师的要求,不能持怀疑的态度,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当练习中出现纰漏时,总是批评在前,指正在后,鼓励不多。当然这与我国的历史传承和教育模式有关。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太多的鼓励式教学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学生,但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形象化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查看全文

生物比较法教学规律探讨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查看全文

新媒体钢琴教学比较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新媒体的影响,钢琴教学也难逃其外。那么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到底具有那些优势,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等问题,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带来一个抛砖引玉的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钢琴;比较研究

“新媒体”一词最早是1967年由美国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来的,他利用网络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丰富多彩、直观、快捷、宏大的信息量。美国是目前网络教学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教学所开设的课程超过五万门。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得到了极大普及。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教育等领域。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这种资源,形成了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一个新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钢琴教学的优势

(一)资源开放的优势。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这种局面导致了城市之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一些著名的钢琴大师、优秀钢琴教师一般都聚集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或是音乐学院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校。而一般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钢琴学生,在钢琴学习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多媒体的出现让这些现象不复存在了,它弥补了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学资源单一的缺陷。使学生通过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其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多媒体能聆听到那些高水平的钢琴演奏,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或听到世界级钢琴大师的音乐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钢琴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的技术可以把视频进行加工处理,学生能更仔细地看到演奏家每一个动作和表情的微妙变化,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得到升华。最后,世界各地的钢琴大师课,教师能够学习到风格各异的教学方法,拓宽了视野、提升了钢琴艺术素养、优化了钢琴教学水平。所以,资源开放性的优势既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同时又体现在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上。(二)愉悦性。处在21世纪网络资源下的钢琴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愉悦性更强。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向来都是老师手把手地进行授课,这种传统的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是几代人总结出来的精华,是避免学生走弯路的有效途径。但长此以往这种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也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考性和创造性,是一种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相悖的模式。因此,利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钢琴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弥补以上的不足之处。首先可以让钢琴教学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模拟类似真实的虚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学习钢琴更加有趣味性,改变了传统钢琴教学死板、枯燥的气氛。学生以一种轻松、舒适的感受参与其中,全程都是自由、愉悦的状态,真正做到在快乐中学习。而教师在这一游戏中担任指导、促进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钢琴教学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及时做出教学方案的调整。这种模式下的钢琴教学,不仅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相应增长。(三)是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的桥梁。网络拉近了中国钢琴教育与世界钢琴教育之间的距离,使之与世界各国的音乐相互融合、互相借鉴、舍短取长。中国的钢琴教育通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优秀钢琴家、优秀钢琴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出世。但钢琴教育因为起步晚和20世纪60年代的封锁,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因此,虚心向先进国家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技巧等,结合本国的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教学理念,最终形成与时俱进、洋为中用的教学方法。

二、传统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英语写作教学的比较研究

摘要:“读后续写”和“产出导向法”都是具有中国特色且有明显促学优势的外语教学方法,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对比“读后续写”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背景和教学模式异同,指出各自在写作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读后续写”;“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写作

1引言

写作作为一项涉及词汇、语法、内容、逻辑等方面的综合性的语言技能,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当前,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写作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边缘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或学习动机不足,从而导致“学用分离”的教学弊端,影响学生语言输出的有效性。写作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和英语输出的重要形式,因此,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相关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提出了颇多方法,其中“读后续写”和“产出导向法”作为较为新颖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受到了较多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2理论背景

2.1“读后续写”的理论背景。“读后续写”的核心理论基础是Pickering和Garrod提出的互动协同模式(InteractiveAlignmentModel)[1],该模式从人际对话的本质出发,认为协同与互动紧密相关,理解与产出相结合,产生习得效应,协同是指双方为使对话顺利实现而相互调整配合,以致对话双方心理表征出现趋同,使对话中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紧密结合,是保持人际对话顺利进行的重要机理[1]。基于此,出现了“读后续写”的前身,即王初明,牛瑞英等提出的以“写”促学的“写长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2]。随后,王初明提出“学相伴,用相随”的学习原则,强调正确语言的输入对英语教学方法产生的重要的影响[3]。王初明在《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一文中阐述了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认为强化语言输入的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外语学习效率[4]。基于先前的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2012年,“读后续写”的促学方法被正式提出,学习者在充分理解给定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原材料所给定的信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模仿原材料的语言风格,创造性地进行续写,并使得内容上与给定材料具有连贯性,利用语言输出和对文字材料的理解,产生互动协同效应,进而提高英语写作学习效率。并介绍了该方法的操作流程,阐述了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理解产出紧密结合等促学优势,以及难以像对话一样产生动态的双向互动的弊端,陆续探讨了“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以及该方法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对写作产生的影响等[5]。此后,国内对于“读后续写”的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也不断增加。2.2“产出导向法”的理论背景。产出导向法是在“后方法时代”背景下,以文秋芳为代表的中国学者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旨在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6]。该方法主张“学用结合”,即语言输入应与语言产出紧密结合。“产出导向法”以输入假设、输出假设以及互动假设等二语习得研究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在2008年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背景下,文秋芳提出“输出驱动假设”,随后,在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被修改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并逐步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领域,最后在“第七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7]。该理论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突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解决教师作用被边缘化的问题。“产出导向法”认为学生虽然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学有成效,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应为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指挥者[6]。同时,文秋芳还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6]。“产出导向法”的提出最初是面向有一定基础的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为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服务[6]。目前,该方法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语言应用能力等领域,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8]。2.3二者的对比分析。从上述理论产生和发展中,可以看出,第一,二者皆以促学为目的。“读后续写”旨在将语言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语言模仿和创造性使用切实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功效,缩小语言输入与产出的差异;“产出导向法”拥有一套以“输出”“促成”“评价”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宗旨为学用结合。其二,二者均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从而提高写作教学效能。最后,从理论观念上来看,二者最基本的共性都在于从输出驱动到整合教学再到语言的产出,强调以语言产出为重点,均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理论指导。而二者在理论上的差异在于,就输入途径而言,“读后续写”输入途径以“读”为主,而“产出导向法”则以“听、读”为主要语言理解手段。

查看全文

国内外大学保险学教学计划比较分析

[摘要]文章选取了国内外14所知名大学的保险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对各高校的课程结构、通识课程领域分布、课程学期分布以及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然后通过对统计结果的思考,找出我国保险专业本科教学的薄弱环节,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保险专业;教学计划;本科教学

一、引言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与骨干,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点。近20年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社会逐渐形成,大学本科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日本政府1991年颁布了“大学设置基准大纲化”,其主要内容是“在制度上取消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划分,废除了通识教育内部各学科之间的划分和最低学分要求,各大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调整四年大学教育课程”[1]。我国大学也正在积极进行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部启动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程”以及“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带动下,教育界及各高等学校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但董云川教授在《多种形态一样化的中国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千校一面”的形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是必须扭转的[1]。而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因此对教学计划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计划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大部分,分别为课程计划和教学形式计划。课程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学校所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开课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关系;教学形式计划则是用来规定每门课程所采用的教学形式[3]。保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有其完善的学科体系结构,高校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是以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务技术为基础,研究分析保险活动;掌握处理保险业务的方法、技能和了解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4]。目前保险学专业在我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和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为深化保险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做好准备,笔者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院校保险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保险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政策建议。此次研究的国内高校选取了上述10所保险专业排名前十的大学和湖南大学,国外选取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和佐治亚大学(美国)3所大学。

二、国内外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比较

(一)课程结构比较

查看全文

比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研究

比较教学法作为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落实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比较教学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在导入时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通过比较让学生产生测量的需要,提出“用一个合适的角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寻找这个角的需求,引出对1度角的规定及量角器的原理教学。这样的导入设计,表面上看是为后面教学作铺垫,实际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将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导入中进行比较,能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在概念教学时比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在小学阶段有许多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描述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概念教学时进行比较,求同存异,会增加这些概念的辨识度,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如在教学完《比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理清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即a÷b=a:b=(b≠0),也让孩子明白这三个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再如,通过进行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的比较,找出差异,避免了记忆时的混淆,同时学生也在比较中展开、剖让数学素养在“比较”中生长析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维动起来。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中恰当运用比较,不仅使概念的本质更加明显,而且能够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的数学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计算教学中比较,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查看全文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医学教学的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两种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方便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索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取本校2014、2013年级不同专业共12个班级,随机分为2组,A组班级全部课程均使用多媒体教学,B组班级全部课程使用传统教学,两组班级各课程均为同一名教师授课,比较A组与B组班级学生在考试成绩均分、考试不及格率、学习兴趣、课堂到课率、知识面拓展、课堂总体收获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果:在考试成绩均分、知识面拓展方面A组优于B组(p<0.05),在考试不及格率、学习兴趣、课堂到课率、课堂总体收获方面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医学;比较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但限于条件,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是否所有课程都需要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教学是否可以退出也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探索合理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及如何更好地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3两个年级不同专业共12个教学班级,每个班级56~60人,共700人。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A组与B组,A组358人,B组342人。A组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B组所有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同一门课程由同一个教师授课。为避免教师个人因素带来的误差,对教师进行研究前培训,要求其尽量避免教师个人因素带来的偏倚。2.研究方法。学期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搜集在学习兴趣、知识拓展面、对教师的评价、学习进度、课堂收获等方面的信息,并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均分、课堂考勤率、考试不及格率等指标。3.统计方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考试成绩均分比较采用t检验,课堂考勤路、考试不及格率等采用卡方检验。

查看全文

中学英语课比较教学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但是,如何从我国的实情出发,既避免鹦鹉学舌式,又避免知识填鸭式的外语教学;如何能恰当地兼收并蓄国内外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的长处,探索出一条使外语教学卓有成效的新路子。这应该是我们外语教学法研究的根本目的。本文从“比较”的角度提出教学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文章分四部分:一、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名人、专家谈外语比较教学,以外语比较教学的历史回顾从哲学、心理学观点共三方面给予肯定。同时通过颇具体表性的外语教学法关于“比较”的观点的描述,说明无论是提倡、吸收或反对“比较”的各种教学法流派,实际上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琐程度地使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客观上从不同的侧面,肯定了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外语教学的比较原则。即怎么比?比什么?防止什么?本文从外语比较教学的实践经验中提出比较三原则。即1、可比和实用2、适应和启发3、侧重和层次。三、外语比较教学的分类和应用。按照语言的内外关系、具体内容和使用时间划分成不同的比较类别,以使“比较”更具有系统性。在比较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其范围广,内容多。本文仅就英汉语法中的部分问题,英汉修辞中的同音同义词连用,英语“比较句”和数学中的“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简要说明如何把比较应用于外语教学。四、小结。我们既要重视比较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得承认它是辅助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利用它,并把它和其它手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能高效率地学习外语的教学新路子。

一、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外语教学法提倡听说(读)领先和摹仿,特别是当前使用英语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容易走向另一极端,即忽视自觉的学习手段,特别是忽视比较,忽视指导学生运用“英英比较”和“英汉比较”进行学习,从而失去它们在外语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的作用。

古今中外很多名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外语教学中比较的作用。从所周知,恩格斯是一位卓越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他很重视比较的方法。[1]前苏联语言心理学家阿尔捷莫夫(B.A.ApчeMOB)说:“把外国语和本国语进行比较,就更易于掌握国语,并能深刻地认识本国的语言。”[2]鲁迅则谈得更为明确:“倘苦要知道外国那一句,就是中国的那一句,则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否则,发音即使准确,所得的每每不过一点皮毛。”[3]现代语言学家张中行先生认为:“两种事物,有同有异,可以比较,也应该比较。比较清楚了,可以有所知,知总比不知好。何况还有不小的益处。”[4]吕叔湘先生也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拿汉语和英语比较,汉语的特点和英语的特点都显出来了,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教学很有用。”[5]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最早从科学角度,倡导在外语教学中要进行本族语和外语的系统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的是德国的马盖尔(K.Marer)。他从事外语教学活动的期间正是语言学研究中历史比较法的流行时期,马盖尔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在翻译法的基础上创建了翻译比较法。(Translation-comparisonMethod)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前苏联外语教学界也确认了“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广泛地使用了比较教学,提出了自觉对比法。(Co3HaTeлbHo-CoлacTaBNTeлbHblHMeTOл)五十年代末,又吸收其他外语教学法的长处,提出了仍然充分重视双语比较的自觉实践法。(Co3HaTeлbHO-лpakTNHeckNйMeToл)此外,还有从初中中期开始,各门功课都用双语教学的沉浸法。(ImmersionMethod)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教授(T.B.Carroll)提出的认知法。(CognitiveApproach)也强调了比较的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的语言研究和教学工和者,还提出并形成了比较教学的新学科——语言国俗学或语言国情学。(лNHroBocTpaHoBeДeHNeNлNлNHroBOCTpaHaBeДeHNe)从报章杂志报志的和笔者亲眼目睹的教学实践,我国广大外语教师和语言研究者们都在大力探索“比较”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步确立它用有的地位。其成绩和经验是不能低估的。

诚然,由于语言教学受教育学、心理学和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复杂影响,外语比较教学迄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总的说来,尚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中。然而我们也不能同意某些外语教学法那种排斥和贬低“比较”在外语教学中地位的极端观点。例如直接法(DirectMethod)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要排斥比较,要立足于单纯摹仿和机械操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地道的外语。但实际上除了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可以借助实物、手势和表情,进行单纯摹仿和机械操练外。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用外语表达主观对于极其复杂的、不断变化着的客观世界的反映和感受,尤其当要表达抽象思概念时,如果光凭单纯摹仿和机械操练就很难以为继。功能——意念教学法(Functional-notionalApproach)甚至主张在教学过程交际化的大背景下,对因母语习惯影响等原因导致产生的虽不影响交际活动的语言错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通过“比较”或其他方法去纠正,这至少是不够明智的做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