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22:1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表现方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代主义绘画表现方法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从野兽派和立体派到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再到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相继产生,欧洲数千年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动摇,“反传统”已成为各艺术流派的共同旗帜和宣言。各种观念、技法和材料都被艺术家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实验和运用,创造了诸多视觉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
传统艺术所用的是静力学方法。这种静力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2.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
画家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主要是指静态的块面、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关系。说它是静态的,是因为一切画面都是假定对象在瞬间暂停下来。
文艺家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确立了以下两种静态模式:
1.性格——情节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一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情节总是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组成,由具体的细节、事件、场面来体现。
2.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关于这种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的特点,弗洛伊德指出有五点:⑴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有安全感,都有一种感觉:“我不会出事的!”;⑵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主角;⑶作品中总会有某个女人爱上了主角;⑷作品中的人物都严格地分成好人和坏人;⑸作者仿佛坐在人物的大脑里,而从外部观察其他人物。
五谷民间艺术表现方法
摘要:五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从用简单的谷物种子进行拼贴形成的艺术形式,一直发展到现在,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从材料题材等方面加入现当代的创新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五谷艺术;创新;艺术语言
一、五谷民间艺术语言特征
五谷是由最开始的“粳、都、麦、菽、黍”变到如今的“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小麦”,而他们也从餐桌上慢慢跨越到画布上。“五谷画”相传起源于唐朝,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可以称为“五谷艺术”,也可以称其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等。五谷艺术的艺术语言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意味和艺术表现手段。
(一)五谷艺术造型与色彩
五谷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进行草图的绘制与设计。因为五谷粮食画的材料特殊,在构图方面要考虑到它的优势特征和缺点。目前的五谷粮食画主要材料是通过粘贴来进行创作,运用的材料都是粮食,但是像黑豆这种大颗的粮食在粘贴的时候接触面积小,后期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所以在设计粮食画草图时尽量减少大颗粒的使用,利用少部分大颗粒粮食来突出主体物或者代表靠前的位置,再用小而密的粮食在视觉中心周围或画面的远景处加以衬托,给予欣赏者一种立体美与层次美。根据色彩我们可以把五谷粮食画分为原色五谷粮食画、彩色五谷粮食画和合成色五谷粮食画。原色五谷粮食画是最传统的粮食画,它就是以天然五谷的本色为基调,所以其在颜色方面较为单调,偏灰暗,色彩不明丽,在创作时因为颜色的单调性所以会注重其层次感和立体感,加上运用五谷本身的颜色会富含一种古朴和自然之美。染色五谷粮食画色彩更加丰富,让粮食画形象更多层次,可以表现更多的题材,解决了传统原色粮食画在色彩方面单调灰暗的。但是染色五谷粮食画因为色彩的明亮绚丽导致搭配难度比较大,大量使用染色后的粮食也减少了粮食本身的古朴与自然的特质。合成色五谷粮食画是将原色粮食与染色粮食合成搭配使用,是以原色粮食为主,染色粮食为辅。这样搭配最后所构成的画面既能够保持原色五谷粮食画色调和谐统一,富含层次感和体积感的特点,又能够通过染色粮食来改善原色五谷画色彩单一,颜色灰暗的特点,同时也不会因为过多的人工染色丢失粮食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气和古朴沉寂的生命力。合成色五谷粮食画兼具原色染色粮食画二者的优点,是当下最高境界的五谷艺术。
设计色彩及表现方法论文
摘要:文章从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特征,论述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色彩及其表现方法。设计色彩是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依据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和呈现空间,它着重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如广告、插图、标志、设计、建筑外观、服装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性,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有个人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而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在绘画写生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归纳等手段,夸张变化地表现出来。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少儿舞蹈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舞蹈应从娃娃抓起,培养起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状态来面对世界,做到这一点,很重要。那么,教师教授小学生的同时,如何来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下面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采纳。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效率;情感表现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对事物的观察时期,对一切事物都会表示好奇,为了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保持热爱新事物的热情。而舞蹈作为一种非主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更应该发挥其课余作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脑力疲劳,使得学生拓展视野、锻炼对美的认知度,这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充分体现在学生对舞蹈认识的方方面面,小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它是处于兴趣培养、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特性。
一、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当今阶段的小学生考虑到课后作业量大,主课学习的压力也很大,课后补习、课前预习等要求,几乎忽略了舞蹈这一副课。对兴趣的培养也微乎其微,家长老师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把精力投入在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上。舞蹈作为一种爱好,可以起到提高孩子对美的鉴赏能力,缓解神经,开阔视野的作用。而在舞蹈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对舞蹈放松了“警惕”,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写其他作业等情况屡教不改。所以,为提高小学舞蹈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端正对舞蹈的认知,舞蹈虽然是副课,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也很有必要组织会议来探讨对舞蹈课的认识,从而也应该对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洗礼,端正大家对舞蹈的认识度。其次,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可以以生动唯美的语言来使学生产生对舞蹈的兴趣,可以介绍所学歌的背景等。为使学生进一步对舞蹈有所认识,还可以进行课堂互动,比如请学生谈谈对舞蹈的认识,最喜欢的曲子是什么等问题,相信课堂不再是一个人的课堂。
二、增强积极授课意识,丰富教学内容
设计色彩及表现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从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特征,论述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色彩及其表现方法。设计色彩是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依据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和呈现空间,它着重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如广告、插图、标志、设计、建筑外观、服装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性,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有个人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而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在绘画写生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归纳等手段,夸张变化地表现出来。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设计色彩及表现方法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文章从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特征,论述艺术设计专业中设计色彩及其表现方法。设计色彩是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依据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与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和呈现空间,它着重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更好地培养艺术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艺术设计表现方法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色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与设计产品造型、图案纹样、材料加工一样,是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就包括了不同色彩的设计。而设计色彩与绘画写生色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绘画写生色彩是以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为主、对表现物体瞬间引起变化的色彩进行敏锐的捕捉,真实地再现自然物象,绘画者的科学认识与观察是表现写生色彩的正确方式。设计色彩则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这就要求进行色彩学习时,要有侧重地做写生练习。设计色彩将视觉中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地筛选、梳理、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表现能力为主旨,经过绘画写生色彩训练,在具备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前提下,进入设计色彩表现方法的学习是从事艺术设计色彩的必经之路。
一、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它对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如广告、插图、标志、设计、建筑外观、服装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它在美化生活、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色彩的协调与正确运用是产品成功走向市场的保证。正是由于色彩的特殊性,在绘画写生色彩中可以有个人喜好来运用和表现色彩,而在设计色彩中则不允许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时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其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在绘画写生色彩的基础上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归纳等手段,夸张变化地表现出来。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控制能力,同时具备较高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
二、设计色彩的配色
平面设计中民族化表现思维方法研究
民族化是以本土文化为作品的魂魄,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和表现手法为骨架,借鉴现代设计语言传达信息与观念的设计理念。近年来,民族化逐渐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的设计现象之一,这不仅是艺术设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更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文化实力增强的表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平面设计领域中有关“中国风”和“民族风格”等问题的讨论虽然备受瞩目,其中也诞生了一些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但是客观来看,其在理论探究方面还鲜有较为系统与全面的阐释。尤其是对于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的思维方式而言,更是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鉴于此,笔者对民族化表现的思维方法进行了梳理,从概念的抽取到形式具体化组织再到最终的结合方式,初步构建了一套思维方法上的范式,以明确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目标及相应的解决方式,避免了毫无章法可循的灵感式操作。
1民族化表现的概念抽取
文化概念对平面设计起着情感依托的平台作用。在我国本土文化中,有许多符合现代设计的文化概念,如文学形象、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这些文化概念积淀深厚、内涵成熟,能够有效增强作品的情感表现,更加贴近本土群众,也更加体现区域特色。具体来讲,民族化表现的概念抽取主要有两种方式。
1.1联系历史传统
传统文化是前人经验与思想的结晶,设计师可从古代文明中寻找文化概念,联系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来构建设计思想。如抽取河图洛书、太极图、八卦图等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图形符号辅助主体图形,或运用古典哲学思想来组织作品的精神世界。在从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概念原型时,设计师要注意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等特定因素,努力发掘受众熟知和乐于接受的部分。陈楠设计的细推科技标志见图1,其文化概念就抽取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设计师在构思前对细推科技的名称出处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其原诗中所蕴含的持乐观进取的态度来推究事物的变化,不要让功名束缚与阻碍自身的内涵,并挖掘出潜藏于内涵深处外圆内方的中国传统处事哲学[1],于是便诞生了这一作品。整个标志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象征阴阳,以首尾相接、一笔呵成的方形和圆形为主图形,象征格物致知、恪守自身的治学精神。
1.2依托文化体系
服装设计风格泛化表现方法及发展
摘要:当前,在服装设计艺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服装设计风格泛化已经成为后现代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表现方法方面来看,服装设计风格泛化主要包括风格变化难测、消解艺术风格及风格元素多样化与统一化。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情况来看,借鉴外国元素仍然是主要形式。只有充分挖掘我国独特的文化及社会人文元素并将其融入服装设计当中,才能使我国服装设计实现风格泛化的目标。本文就服装设计风格泛化的表现方法及其现状展开了一系列分析。
关键词:服装设计风格;表现方法;现状
服装设计一直在艺术领域的重要范畴内,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人们对于服装时尚的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艺术价值。从后现代服装设计风格泛化的概念来看,其具有一定的游离性,并且其层次较浅。简单地说,风格比较多变,形式不一。由于后现代艺术在各个方面都没有明确的结构,使得服装设计的风格比较游离。另外,后现代艺术是开放的,无论是哪个时代或者哪个民族的艺术都没有地位之分,都可以出现在一件作品当中。这样的设计风格使服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及多样性的特点,将传统与未来进行了完美结合和搭配。
一、服装设计风格泛化的表现方法
(一)作品风格形式变化较多
从后现代注意风格的角度来看,各种风格都能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体现,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形式。一件服装不仅可以渗透出传统文化韵味,而且可以融合一些异国风情,更包括一些展望未来的元素。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得服装设计风格难以被准确界定。
表现教学理念引进历史课堂方法
笔者发现在外教的课堂上,学生“忘乎所以”的表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或许这正是中国式教学课堂所缺少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之中也不乏类似外教重视学生实践的课堂实例,但是还没有真正把学生表现欲激发出来。因为毕竟绝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表现课堂”的理念,他们还不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人是需要表现的,尤其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个性张扬”的年代更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想法和做法、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成长为未来的“千里马”。课堂之上表现机会人人均等,教师的任务就是时时刻刻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在一种和谐、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求知和表现心态,为其成长为未来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应如何去创设这样的表现环境,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表现,都愿参与进来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去探讨。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表现课堂理念的几点认识。
1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表现的大环境
1.1鼓励学生积极求知。这里所说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应是一种氛围。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笔者始终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战略学习伙伴”。正是基于这种人本主义的学生观,才使课堂处于一种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忘乎所以地学习讨论,甚至有时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影响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致使教学任务完不成。虽然自己有时很不适应,但课下仔细想一想,这或许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求知表现,这应该是学生高智商的一种表现。如此,创造有利于学生表现的大氛围对学生的表现非常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行为表现、思想理念。如果教师只一味的强调教师尊严,把课堂作为自己的专场表演,不注重学生的感触,忽视学生的互动参与,无形中压抑了学生的表现与自我展示,这样的课堂是“活”不起来的。没有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又如何能在课堂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呢?这种利于学生表现与展示自我、利于学生积极发展的学习氛围对于课堂来说太重要了,不容忽视。
1.2教师需要改变角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曾经历了“注重教师一言堂而过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艺术表现”的年代。那时教师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教案,每个教学环节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设计得天衣无缝。教师像变魔术似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尽浑身解术把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在课堂上。这样上完一堂课老师很累,学生更加疲乏,可有的教师课后还为自己的精彩表演而兴奋不已。殊不知,学生或许正在下一堂课上睡大觉。长此下去,这种被动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不仅教师疲乏,学生也会困倦而课堂效率极差。如果教师变换一下角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加以疏导,绝对会出现另外一番景象。
2创设利于学生表现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很需要有技巧性,但目的应明确,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让问题情境更加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表现的机会。比如,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一些资料,由学生提出自己有独特创新性的问题,彼此交流回答,然后教师寻找学生中的重要问题展示给全班,再做交流探讨。这样,学生会非常兴奋,一种成功感、表现欲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准确的回答。这种课堂表现机制抓住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使历史课堂有了真正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们需要展示,需要表现,需要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此时,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独有的学习快乐。正是这样的学习情境,才让他们有了在课堂上积极踊跃而“忘乎所以”的表现。
小说艺术论文:小说中话语艺术的表现方法赏析
作者:刘曼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直观化的语言艺术
海明威小说中语言的直观是指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并没有进行隐晦的设计和复杂的表述,而是尽可能通过语言来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活动。当作者读到这些文字时,能够第一时间在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场景,并且自己就化身为小说中的文字,亲自去经历小说中的坎坷,亲自去感受小说中的情感。直观化的语言给了读者更多体验的空间,也给了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如在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回忆从前和一位黑人掰手腕掰了一宿的情景时写道:“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一条由粉笔画成的线上双手紧紧相握胳膊被拉直向上……他和黑人的指甲缝里渗出血来却仍然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以至于忽略了屋子进进出出来观战的赌徒。”整个句子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一句标点符号,当读者一口气地读完这些文字时,其中的紧张、刺激甚至疲惫都能感同身受,直观化的语言省掉了作者描写比赛气氛、选手心理等文字,而更加突出了读者的思考与体验。直观化的语言并非一定要使用长句子,如《老人与海》中描写老人捕到的大马林鱼拖着自己和小船游了一天一夜时写道:“他一次又一次想把它拉回来,但每次都失败,也许这一次能成功,拉呀,手不听使唤了,勉强站稳后,继续坚持。腿啊,为了我继续坚持下去吧,头啊,为了我继续坚持下去吧,你从没晕倒过,这一次我一定要把鱼抓过来。”简短精炼的句子真实地再现了老人与大鱼搏斗一昼夜后,筋疲力尽却坚忍不拔的情境。读者读完这段文字后无不激动得手心出汗,因为直观化的语言使读者如同和老人一样,经历了一昼夜的战斗。再如上文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在描写姑娘为了让男青年不要再说的时候竟然接连用了7个“求求你”,姑娘的忐忑和厌烦跃然纸上,比任何修饰都起作用。海明威通过直观化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变化处理得清晰、细致,在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的同时,也为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添了浓重的一笔。
口语化的语言艺术
毫无疑问,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先有口语,然后才出现了书面语,后经过发展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系统。虽然书面语在行文上更加规范、规律,但正是由于其统一性和规范性,使得读者在读了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思想的僵化,失去兴趣。而口语由于更加贴近人们思维表达的方式,所以更能刺激大脑中的语言细胞,使人更易兴奋。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看一本学术著作比看电视更容易疲倦和困乏的现象。海明威的小说对美国口语进行了加工,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类似一个学问家的长篇大论、旁征博引,而是以清新、简洁、具有人物性格特点的口语来完成对故事的真实再现。这一则因为海明威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口语化的语言更贴近人物的真实生活;二则在海明威眼中,清晰、直接的口语比繁琐冗长的书面语更能贴近人们的思想。所以,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我们一方面能够看到如上文所述的通过单词“and”所连接的长句,另一方面便是不受拘束地使用一些人们口语中常用的粗话。如在他的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当妻子偷情回来后,麦康伯问妻子去哪里了,妻子欺骗他说去外面透透气时,麦康伯脱口而出“你干的好事,真该死”。一句简单的口语将男主人公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在体会到男主人公的愤怒和暴躁之后能够发出会心的一笑,写得太贴近生活了,太亲切了。这就是口语的魅力。在表现人们说话的感情力量时,口语的优势是书面语无法企及的。类似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在海明威的小说中随处可见,本文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可视化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