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决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21:09: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表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政正职表决制度

一、为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参照中办发[]13号《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和市委蚌]102号《中共蚌埠市委任用市辖县(区)党政正职表决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县委常委会提名,县委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工作由县委常委会主持。

县委全委会闭会期间急需任用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县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含委员、候补委员,下同)的意见。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的工作由县委组织部承办。

三、全委会投票表决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提交县委全委会讨论并投票表决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必须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任用条件和资格。

(二)提交县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前,县委常委会应对任职方案进行充分酝酿、讨论。

查看全文

市委干部表决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常委会决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采用无记名投票和口头方式进行表决。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范围和对象

(一)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时,对下列职务的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1、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人选;

2、平职交流、转任领导职务的人选;

3、由非领导职务转任领导职务的人选;

查看全文

投票表决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办局党委(党组),市直各单位党委(支部):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公正性,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参照《中共常州市委关于讨论干部任用事项实行投票表决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对市委讨论干部任用事项实行投票表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适用范围

1、镇、市级机关部门党政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市委常委会提名,市委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市委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在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2、其他拟提拔担任市委管理职务的干部任用,由市委常委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二、市委全委会投票表决方式

查看全文

推荐人选表决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委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全委会),对镇党政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表决,以及全委会闭会期间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镇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应当由市委常委会提名,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第三条全委会表决由市委常委会主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公布市委常委会提名的拟任人选、推荐人选名单和基本情况;(二)市委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市委组织部负责人,逐个介绍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用理由等情况;(三)对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进行审议;(四)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五)宣布表决结果。第四条审议时,全委会成员是拟任人选或者推荐人选,以及与拟任人选或者推荐人选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必须回避。审议后,回避的委员参加投票表决。第五条对审议中提出的有关问题,由市委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作出说明。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重要问题不清楚的,应当由市委常委会决定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第六条全委会表决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到会。委员可以投同意票、不同意票或弃权票,但不得另提他人。以全委会应到会委员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缺席的市委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投票,也不另行投票。候补委员参与审议,但不参加表决。第七条投票表决设监票人、计票人若干名。监票人由市委常委会提名,提交全委会审议通过。计票人由市委常委会从工作人员中指定,在监票人的监督下进行工作。监票人和计票人应当实行公务回避。第八条计票完毕,由监票人向全委会报告计票结果。主持人宣布表决结果。第九条暂缓表决的拟任人选或者推荐人选,市委常委会应当在下一次全委会召开前,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继续提名或者任用的决定。第十条全委会闭会期间,按照下列程序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一)由市委组织部根据市委常委会的提名,将征求意见表、提名人选的基本情况、提名理由等材料,以书面方式送达全委会成员。(二)全委会成员收到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意见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反馈。市委委员对提名人选,可以表明同意、不同意或者弃权的意见。市委候补委员可以在征求意见表上反映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全委会成员的反馈意见可以邮寄或者直接投放到市委组织部专设的意见箱内。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口头方式反馈意见,市委组织部应当指定专人做好记录,并与其它书面意见一并汇总。(三)由市委组织部将征求意见情况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由市委常委会对提名人选作出是否任用的决定。第十一条经征求意见,超过全委会委员半数不同意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市委常委会应当作出不予任用或者不予推荐的决定。第十二条全委会成员反映拟任人选或者推荐人选有重大问题的,市委常委会应当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任用或者推荐的决定。对署名反映问题的,应当将有关调查核实的结果向反映情况的全委会成员反馈。第十三条全委会投票表决和征求意见情况,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保密。第十四条本办法由中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执行。

查看全文

公共民主表决理论简析

摘要民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公共选择理论从“理性人”的角度对民主表决的原因、民主表决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让我们换个角度去观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民主

关键词公共选择民主

民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古希腊的“小国寡民”式的民主到近代西方的“自由民主”,民主大多数时候总被套上一个“公平正义”的光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公共选择理论却从“理性人”的角度对民主表决进行了剖析,用理性剥去了蒙在民主上的面纱,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一个完整真实的民主表决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叉学科,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效用分析等)来研究政治问题。它的理论建立在三个前提假设之上:

(1)“经济人”假设。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能够清楚的把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认清自己预期收益和成本,他的目标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把这个市场分析的假设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如果每个人在市场中都作为理性自利者行为这一点为真,那么推论就应当是,他们在别的非市场行为背景下,也将采取类似的行为。”①经济人假设一方面保证了人类行为分析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使对各种不同的制度进行效率分析提供了可能。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传统的政治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国家集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独立于个人利益之外的整体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不能把国家集体看成是天然理性的“神造物”,他们不过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每个理性的个人根据“成本收益分析”决定自己的行为模式,不同个人的行为相互整合决定了集体行为。是从个人行为推导出集体行为而不是恰恰相反。“对于任何一种真正的民主理论来讲,第一个也即最关键的条件是必须把价值源泉归于个人。这样政治就成为不同的个人自由表达偏好相互交易的场所。”②

查看全文

信息权和表决权之议

摘要为矫正股东表决权效力的弱化,维护股东的表决权,就必须赋予股东的信息权,保障股东表决权得以实现。当股东有正当理由怀疑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有违反法律或章程的重大事实时,有权申请法院选任检查人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从而获得相应足够的信息,在股东会上进行表决。

关键词股东信息权表决权

一、股东信息权保护对于中小股东表决权保障的意义

公司信息属于重要的公司资产,由于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运作,公司股东作为一类重要的投资者,他们往往并未实际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要想获取投资的回报,首先必须监督公司是否依法合规地经营,其次还必须监督公司是否将经营成果依章程分发给各股东,而这些必须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信息对确保公司正常运作,维护股东权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由于现代公司存在着多种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以及雇员等,他们的利益不尽相同,多元化利益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拥有信息在质和量上占优势的一方会得到好处,这样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一般中小股东等群体掌握的一些信息难以起到消除不确定风险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分配。经营者利用信息占有优势为自己攫取更多利益,而股东则居于信息占有的弱势地位而听由经营者决定其所分公司之利润,股东利益面临被架空的危险。因为由于信息占有的劣势,对于表决事项的表决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地进行表决,最终导致股东表决权无法落到实处。为矫正股东表决权效力的弱化,维护股东的表决权,就必须赋予股东的信息权,保障股东表决权得以实现。

二、股东信息权的保护

查看全文

推荐人选表决制度

第一条为扩大党内民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委员会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全委会),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表决,以及全委会闭会期间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第三条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一般应当由上一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全委会闭会期间急需任用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第四条全委会的表决由党委常委会主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布党委常委会提名的拟任人选、推荐人选名单;

查看全文

向党表决心活动发言提纲

“向党表决心”活动发言提纲

今天,我们在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更加增强了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信心和决心。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办公室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向党组织郑重表示我们的决心:原创:

一是牢记入党誓词,争当优秀党员。我们决心按照《党章》的要求,牢记共产党员的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永葆共产党员的青春活力,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认真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注重党员形象,维护党组织利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党的事业忠诚执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努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

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不断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知识的学习,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不断加强对各项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树立奉献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分担党的任务,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坚持按照办公室“五种精神”的要求,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雷厉风行、自我加压,忠于职守、顾全大局,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党员的模范行动树立和维护政府办公室的良好形象,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查看全文

股东除名制度决议表决程序探讨

摘要:当个别股东的行为危害到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时,为了保障公司的有序运行,股东会应通过正当的决议程序,即召开股东除名决议将该股东“驱逐”出去。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仅对股东除名决议的表决机构有所规定,却未涉及除名决议中的表决机制和拟被除名股东的表决权回避问题。因此,本文从这两个角度来对决议表决程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完善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股东除名决议;表决程序;表决规则

一、股东除名制度决议表决程序的理论基础—程序正当

程序正当这一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的第39条,该规定的核心意思是任何人未经国家的依法裁判,都不能遭受到任何侵害。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除名制度也应当贯彻这一原则,只有保证程序的正当性,法律的实施才会更让人信服。在私法领域,股东除名是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的重大决议,该决议也应依托正当的程序来进行。按照正当的程序实施法律是保障法律公正性的必要途径,人合性突出的有限责任公司在规范其股东行为时固然也需要程序的保障。股东行为是维持公司的运行以及促进公司发展的力量,但是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股东始终存在差异。所以,公司的运行过程一旦出现冲突时,制定一套程序来约束股东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就股东除名程序而言,股东会应作为决议机构对除名事项进行讨论。而股东除名决议的作出必然会导致公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此时应构建能够约束该行为的程序,以正当的表决程序解除拟被除名股东的股东资格。

二、股东除名制度决议表决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未规定股东除名决议的表决规则

查看全文

股东表决权的问题与措施

表决权信托是国外公司法上一项重要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安排。美国《示范公司法修正本》第7130条、德国《股份法》第135条都对此作出规定,但我国立法对此却是一片空白。

这是立法的有意安排,还是失误?表决权信托的功能是否可以为我国已有制度替代?本文试图对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同时认为,表决权信托是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路径。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面临的困惑和现有制度的缺失

(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面临的困惑

股东将资产投入公司后就丧失对所投资产的所有权,换来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的这些权利主要通过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实现。表决权对维护股东利益非常重要,通过表决权的行使可以使公司最终所有者(theultimatecorporateowner)很方便地强制剥夺个别董事和高管的职权,进而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股东对公司控制力的大小通过其持有表决权的数量体现出来,股东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遵循“一股一票”的原则进行表决。“一股一票”原则充分考虑了公司资合的性质,是股东平等原则重要的表现形式。但是,随着公司股份越来越分散,中小股东拥有的股份数越来越少。这些少量的股份根本无法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公司章程再通过持股数限制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资格,单个股东甚至可能没有资格参加股东大会。而且,由于中小股东进行表决实际上是在从事集体行为,其监督行为会使所有股东受益而全部风险由自己承担,于是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中小股东会自然选择“理性冷漠”和“搭便车”,主观上缺乏参加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意愿。与此同时,拥有多数股份的大股东却可能控制公司。当大股东控制了公司,他们就会倾向于通过控制权谋取私利,而这些私利的谋取是以损害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为代价的。这样,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高成本、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上的“股微言轻”以及面临的“搭便车”诱惑,加上管理者的“道德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中小股东权益受损成为一个世界难题,各国都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作为立法目标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