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15:23: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边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亚边境金融合作研究

[提要]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背景下,新疆提出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边境金融合作进行浅析。通过新疆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未来边境金融合作的愿景。

关键词:中国新疆;中亚五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边境金融合作

一、引言

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推进的核心区域,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技术、贸易、金融合作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互补性和发展前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逐渐密切,在我国的进出口中也占有很大比重,然而我国和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合作是在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又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合作,为经贸往来提供便利与支持。因此,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深化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边境金融合作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维护国家经济、能源安全,实现向西开放的重要途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一气呵成的,要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首先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下手。同时,要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金融发展与合作论坛的作用,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合作基金平台的建设,以深化区域边境金融合作,促进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和核心区。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边境文化发展论文

一、引领边境文化精神塑造

边境文化精神是指边境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模式、伦理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文化传统和文化共识。边境文化包含边疆民族文化、域外文化、迁徙文化、农牧文化、抗争文化、宗教文化、神秘文化以及内地主流文化等多重文化因素,具有民族性、杂糅性、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正是如此,边境文化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思想、文化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往往随着边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处于不断的流变与发展之中,表现出多元的文化格局,多样的文化思潮,多变的价值观念,既有优雅的基因也有劣俗的土壤,既有先进的因素也有落后的影子,既有主导的内容也有干扰的杂音。然而,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要提升一种文化精神,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强化文化主流意识。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发展的进程中,边境文化必须理性凝缩边境地区人民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意义,广泛凝聚边境地区社会思想文化共识,剥离一切庸俗化、媚俗化、鄙俗化的文化思想,努力成为推动边境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手段。因此,边境文化必须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努力成为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崇德敬业的精神魂魄,成为边境地区各民族充满活力和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

二、引领边境文化理论创新

要激发边境地区文化创造活力,自觉地推动边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调动边境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边境文化本质、文化内容、文化功能、文化生产等文化理论问题的研究,在边境地区社会文化各层面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在实践中引领边境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一般来说,文化活动中包含着价值活动,文化活动是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价值观念是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但是,价值都有其客观的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核心价值观念就是价值等级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因此,一方面要结合边境文化特点,切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研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崇高性,进而通过平等、协商、对话的方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边境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要针对边境文化的地位、作用、性质、内容等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精神导向,努力创造一系列原创性的文化理论成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与整合性。

三、引领边境文化心理认同

边境文化形成以后,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会凝结成特定的文化模式,发展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而这种文化传统又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边境文化心理主要是指边境文化传统中,边境地区人民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心理状态。心理认同是指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是把外在的思想观念移入内心并积极外化为自觉行为的不断强化的逻辑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国家、社会、个人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凝炼、提升和弘扬,在边境地区思想文化发展中,均有深厚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基础,但是,只有被边境地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认同,才能成为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边境文化心理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的一致,是提升边境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边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因此,要善于利用边境地区丰富的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边境各族人民的喜好与风气、民约与乡规、崇尚与禁忌等风俗习惯之中,消除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拒斥心理,为边境各族人民深刻理解和真实认同,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坚实根基。在此基础上,通过边疆生产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具体行为,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引领边境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查看全文

中越边境贸易分析论文

1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查看全文

中俄边境贸易调查与启示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边境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中俄两国作为邻国有着悠久的边境贸易历史,随着近年来两国不断密切深化的经济贸易往来,社会对俄语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本文以对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为研究对象,对边贸俄语人才市场的服务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并从中了解中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服务需求的现状与问题,着重阐述黑龙江对俄边境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改进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俄边贸;语言服务;语言经济;服务需求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不断深化,中俄两国作为邻国,其边境贸易具有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俄语人才在中俄边贸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俄语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俄贸易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俄语人才[1]。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俄语人才已经成为促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边境贸易俄语人才市场服务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俄语人才能够更好地在双边贸易经济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中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服务需求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为了对中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本文对黑河口岸从事互市贸易的人员包括对俄贸易公司服务人员和管理者、微商个体、旅行社服务人员、黑河学院商务俄语专业大四实习的学生展开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从2017年9月至12月,共获得55份有效答卷。调查问卷包括20道题目,以中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语言服务需求为主线,涉及俄语人才市场服务的贸易方式、需求类型、需求特征和人才获取市场信息几个方面的内容。(二)调查数据分析。通过对获得的调查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中俄边境贸易俄语人才服务需求的现状与问题。1.俄语人才市场服务的贸易种类对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四种方式,从相关人才,从俄语人才从事相关贸易方式的调查来看:从事一般贸易(40.6%)和边境小额贸易(31.4%)俄语人才较多,其次是加工贸易(14.8%)和其他贸易(13.2%),由此可见,俄语人才在边境一般贸易和小额贸易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些贸易包括轻纺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发现对俄贸易以中小型民营企业居多,这些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融资能力差、国际化运行程度较低,这对于俄语人才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影响。2.俄语人才市场服务的需求类型从被调查的贸易企业和个体来看,对俄贸易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12.7%)、市场业务销售(41.8%)、电子商务(32.7%)三个方面,这表明贸易市场中现代电子商务应用是互联网时代高科技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国际贸易市场正在由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经营管理方式转变。近年来,我国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崛起,与其他电子商务产业相比较而言,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需要的人才是“俄语+计算机”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电子俄语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知识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是一堆现有电子技术和商务俄语知识的随意组合,这就要求俄语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商务俄语知识和娴熟的商务基础技术手段,能将商务俄语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并且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3.俄语人才市场服务的需求特征俄语人才市场包括多种俄语相关的专业服务,从本次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从事俄语相关的服务需求特征包括:口译需求(86%)以及文案需求(52%)是俄语人才市场的主体需求,其次是笔译需求(39.5%)。由此可见,边境贸易市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以注重语言交际能力和实用能力为主要特征,这些职业能力体现了语言为行业企业服务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俄语人才在服务市场时需要与客户谈判沟通、电子交易信息处理、文案写作、软件本地化、网站语言服务等等。这也说明贸易市场的商务电子人才需求具有突出实务性特征,俄语人才要有适应能力融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运用俄语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这样才能从商务实务中获得语言的学习和进步。4.俄语人才获取市场信息的方式在俄语人才市场,从俄语人才获取信息参与边境贸易活动的方式来看,俄语人才获取信息主要来自人才招聘(46.7%)、学校或熟人推荐(39.5%),少数经过搜索引擎(13.8%)。统计数据表明,人才招聘是俄语人才进入市场参与贸易活动的主要方式,主要通过人才招聘市场供需洽谈会和相关招聘网站所提供的岗位信息,俄语人才参与贸易活动多发生在新入职的毕业大学生群体,方式较为被动,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其次学校或熟人推荐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调查发现,推荐的方式主要发生在规模较小的,职位空缺较少的小型贸易公司或个体公司,这些公司通常与学校建立了一定的联系、能够通过亲属或熟人以最直接的方式寻找相关人才并选用,推荐的方式在自媒体发达的当今社会愈来愈显示其简单、快捷和目标性较强的特点;虽然主动搜索引擎这种方式对俄语贸易人才的参考较少,但是选择这种方式的人才通常具有了一定的贸易经验,对职位的要求有了较高的要求,能够较为客观地对自己和人才需求方做出评价和判断,相对具有职业竞争力。(三)启示分析。1.为对俄贸易培养“商务俄语+”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俄边境贸易要求贸易人员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处理各种业务活动,诸如纳税、网上支付、购物,俄语商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对贸易市场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因此,商务俄语专业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商务俄语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外语等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俄语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俄语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多元化特征,培养的俄语人才要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上在除了开设俄语语言课程之外,还需要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商务合同与谈判、外贸业务实训、经贸俄语等方面的课程,为培养俄语电子商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2.注重对俄语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俄语商务人才属于技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善于理解商务需求,精通现代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使得商务实践技能成为俄语商务人才从事贸易活动的必备能力。俄语商务人才培养要在加强语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在贸易实务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专业综合技能。这些实践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并不能在课堂和书本学习中获得,而是需要大量的社会实习实训活动[3]。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增加实践环节与素质拓展创新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比例,为社会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能够胜任外事、经贸的应用型俄语翻译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边境贸易地区的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3.发挥龙江边境地缘政治优势,促进人才培养。黑龙江凭借与俄罗斯毗邻的地缘优势,是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大省,与此同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的实施,为中俄两国全面开展经贸合作和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优惠的政策支持。黑龙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和自身优势,发挥在边境贸易俄语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教育部门要制定俄语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通过在初高中就开设俄语课程加强人们对俄语的重视;而高校俄语专业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中俄两国在各方面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积极对俄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调整,外贸俄语、旅游俄语和科技俄语人才的培养必须将相关专业知识和俄语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加强对俄罗斯国情、政策、法律法规、贸易和风俗文化的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对俄经贸合作所需的复合型人才。4.顺应贸易市场形势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教改也是人才市场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为了提高就业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和社会应该协调起来,对各部门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有机整合,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共同营造全员互动的共赢局面。高校作为俄语贸易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在充分调研俄语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整合专业知识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要考虑将创新创业课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为大学生就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而为提高其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保障。与此同时,为了向贸易人才市场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俄语人才培养部门应该做好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的培训,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

查看全文

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

和龙市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达164.5公里,有两个边境镇,有古城里、南坪两个开放口岸。1993年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1994年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在和龙召开,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市。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推动边境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两个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文秘部落根据文化部提出的建设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的战略部署,结合和龙实际,现制定和龙市“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如下:

一、总体构想

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是全国万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计划形成一条以图们江为中心,文化设施配套,文艺活动活跃,民族特色浓郁,社会效益突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长廊。

建设“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一要实现城镇文化网络完善化和城镇文化繁荣;二要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和育人环境,改善社会治安和卫生面貌;三要优化投资环境、旅游环境,促进地区边贸、外经贸和旅游业发展;四要发挥文化艺术寓教于乐、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用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和谐密切关系和整体向心力、凝聚力;五要使享誉世界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在小康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在沟通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规划目标

根据现有基础和经济条件,和龙市“图们江千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拟计划新建文化馆、站(包括口岸综合文化设施)3个,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计划新建图书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新建博物馆1个,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项目合计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现已进入全市的重点规划项目。并抓好18个边境农村文化室的建设,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图们江风光旅游资源的特点,开辟文化长廊为经贸线、文化线、旅游线、友谊线。使“图们江边境文化长廊”点线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步入规范化、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查看全文

小议碳税边境调整的困境与发展

[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碳税一直被认为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手段,然而单边征收碳税会导致“碳泄露”,并且损害国内竞争力。碳税边境调整制度被认为是目前解决竞争力丧失问题最有效的国际协调方法。但由于WTO规则与气候变化多边体制之间存在冲突,碳税边境调整在协调二氧化碳排放和贸易自由化方面存在种种困难。正因为如此,它才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毕竟碳税边境调整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可协商的机制,未来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碳税的国际协调。

[关键词]碳税;边境税收调整;碳泄露

一、“碳泄露”和碳税政策的有效性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碳税一直被认为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手段。碳税就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碳税的实质就是为了维持全球气候稳定这一公共产品,而对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生产过程和消费征税,使其负外部成本内部化。目前碳税的实施局限在一国范围内,然而气候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外部性是全球外部性,即一国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是由其它国家承担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征了碳税,就可能造成世界上其他地区增加那些消耗矿物燃料的课税产品的生产,从而可能导致国内生产的进口替代,结果将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排放量增加,这就是所谓的“碳泄露”现象。造成碳泄露的原因是未征收碳税国家的“搭便车”行为,这些国家都希望别国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自己坐享其成。“碳泄露”不仅不能带来全球环境效益,反而会使单边征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蒙受经济损失,因为开征碳税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将不具备成本优势,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对于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铝业、化学、玻璃和造纸业来说,其结果往往是本国企业失去部分甚至全部国际市场份额,该市场份额转而由未实施碳税或碳税税率较低的外国企业占有。同时,国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开征碳税的反应是减少产量供应或改变原材料结构,而那些能提供替代品或替代办法(整理)的国内企业的产品需求可能会增加,或者国内供需之间的差距将由国外供应填补。碳税对本国工业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已经成为各国开征碳税的绊脚石,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征碳税的建议都未能在立法机构通过。

二、削减碳税对竞争力影响的制度安排

北欧国家是最早开征碳税的国家,为了抵消碳税的上述负面影响,保护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它们在进行碳税制度设计时,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政府对能源密集型部门给予税收豁免,这种办法目前在北欧开征碳税国家中被普遍采纳。譬如,在丹麦、瑞典和挪威实施的碳税方案中,能源密集型部门获得高额补贴或者税收减免(导致实际税负与名义税负有巨大的差距)。然而,免税削弱了这些部门的减排动力,从而影响了碳税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政府又必须对非豁免的部门制定更高的税率,这使得减排成本增加。Bohringer和Rutherford研究发现,与税收豁免相关的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即使豁免的部门占经济总量和碳排放量的份额都很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一个可替代的选择是对出口和能源密集型部门给予工资补贴,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而且付出的成本要比免税低。二是政府对能源密集型部门实行税收返还政策,即政府通过减少其它税收以及使用补贴支持环保的方式,将全部或部分的碳税收入返还给企业。譬如,丹麦将来自工业的碳税收入全部返还于工业,如将企业缴纳的碳税全部用于削减雇主的社会保障缴款和对节能投资项目进行补贴。税收返还方式让企业保留了减排的动力,无疑是优于免税方式的,但这种方式仍可能是效率低下的,并且仍然会发生企业竞争力丧失的情况。

查看全文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状况及部署

一、引言

边境旅游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通常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特殊的区位和氛围,使边境地区对旅游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边境作为独特的吸引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诸多优势,不少边境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这些边境地区往往是人们出国旅游最方便的地区,由于有距离近、交通方便,花费较少、语言方面的障碍少等特点,因此具有发展跨国旅游的优势。随着边境口岸的开通,大批旅游者出入口岸地区观光,使得这些地区的旅游业迅速升温。我国陆地边境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畔,总长度约2.2万公里,沿着这条漫长的边境线的另一侧,是我国的14个陆地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塔吉克斯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而我国拥有陆地边界的省区则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9个。如此长的边境上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边境上的省区开展边境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起着积极地作用,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边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对边境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了解边境旅游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相关领域内的文章进行了梳理、评析和展望,以期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文献概况

笔者通过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边境”+“旅游”,共搜索到相关文献100篇(截至2011年9月26日),经过仔细地阅读、归纳和整理,选取其中的71篇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张国华,高东云(1994)发表的论文《关于发展思茅地区边境旅游的思考》开启了学者对边境旅游的研究,其后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边境旅游的文章,且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其中做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较少,只有12篇,其余均为具体案例点的实证研究,涉及到我国拥有陆地边界的全部9个省区,其中以广西为案例点的文章数量最多,达到24篇,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黑龙江的11篇,而甘肃和内蒙古都只有一篇论文涉及。

三、研究现状分析

根据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边境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4个领域:边境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边境旅游市场、边境旅游产品和边境旅游管理及规划。

查看全文

边境旅游试验区创新合作路径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防城港市旅游产业的现状、资源状况、资源类型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对由国务院2018年4月同意设立的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未来发展和面向东盟国际旅游产业合作方面的创新途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谋划国际间的开发与合作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有效地对策与措施,不断推动防城港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边境旅游;国际合作;旅游产业;创新途径

一、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概述

广西防城港市的边境旅游试验区毗邻北部湾,与东盟国家越南海陆相连,有“金花茶之乡”和“白鹭之乡”等自然与人文胜地之称,拥有东兴口岸、浦寨口岸以及多个深水港码头,居住有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可见,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国务院在2018年4月批准同意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也是全国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机制;推进边境旅游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边境旅游合作的新模式等多项举措和任务。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立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区域优势、资源特色等方面的优势条件,进一步促进边境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由此面向国际拓展,边境旅游试验区的设立对我国旅游产业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经济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广西防城港边境试验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正处于北部湾经济区内,海洋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相当丰富,目前已经开发有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多个名胜景区景点,建立多个五星级酒店以及各类品牌连锁餐饮企业,目前已开通了中越客轮旅游航线—“海上胡志明小道”等。(一)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旅游资源。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等资源,具体如表1。截至目前,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已经可以满足广大游客观赏、吃喝玩乐、跨境购物等需求。可见,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成规模。按照防城港市政府旅游发展管理部门的“十三五”规划,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继续加大开发5A级景区的力度,争取数量和质量同时攀升,确保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发展继续迈上新的台阶。(二)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旅游实况。根据近5年的数据分析,防城港边境旅游实验区的旅游人数呈稳步上升态势。201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9.4万人次,2016年上升为1533.1万人次,其中以国内游客为主,占比为全年游客的97.5%以上,其中海外游客占比相对较少,占比为2.5%左右。数据显示,虽然游客人数逐渐增加,但是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仍需在多方面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完善、提升等,才能进一步吸引海外游客,提升国际知名度,推动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旅游产业稳步发展。(三)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面向东盟国际合作发展面临的问题。1.国际合作的政策尚未完善。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是2018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批边境旅游试验区,所以目前边境试验区注重试验区内的旅游项目建设和开发,在横向纵向与东盟国际旅游产业合作发展方面,一是政策措施尚未出台有关的规范性的政策性文件;二是在景点景区、路线、服务方面尚未与东盟国家接轨;三是政府尚未设立试验区为对外联系的专门部门。2.试验区的景点景区规划不科学。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作为国家级的旅游试验区,在空间布局、景点景区设置、交通路网、旅游路线、经济圈形成、国际定位等方面,一是规划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二是主题不够突出,定位不明确;三是景区景点项目繁多服务混乱,有关部门监督不够,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3.试验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近年来,国家以及自治区层面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投入虽然不断加大,但从全国乃至国际层面来说,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仍然相对落后。防城港市作为边境旅游试验区的核心地区,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轻视。目前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及省际交通设施应该加快推进建设,大部分景区景点的设施设备使用已经超过规定年限,上档次或者与国际接轨的酒店和饭店等城市旅游服务业相对普通。4.试验区与东盟各国签证入境政策不够完善。试验区与东盟各国在签证手续、签证认可、签证办理方面仍然没有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如:“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落地签或双边互认和免签等政策应该研究如何实施及推广,现在还存在部分收费高以及整套程序烦琐复杂等,这不利于边境试验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开放合作与创新,也不利于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与国际旅游产业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5.地区旅游安全问题存在隐患。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地处中越乃至东南亚各国的腹地,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东盟国家多为宗教民族,宗教、民族、政党等冲突、恐怖袭击、边界争端等问题时常发生。而我国的西藏和新疆地区与宗教国家的部分恐怖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往来大部分会经过边境试验区,给边境地区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和不稳定因素。所以,双方应加强合作,建立联防机制,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为试验区与东盟国际旅游产业的创新合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查看全文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监管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概括德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指出当前德宏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作者指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更新监管理念等措施是提升德宏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措施。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食品;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代中国民生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体的舌尖上安全,也是最赋有挑战性的当代社会治理问题。德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自然生态良好,少数民族跨境而居。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其实际上也影响到德宏改革开放的战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德宏生态农业、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拓展和升级,以及德宏面向东南亚、南亚食品贸易出口的消费安全、国际商誉和影响力。它是实现德宏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凸显后发优势的发展战略。

一、德宏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州有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16186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9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396家、食品经营单位10623户、餐饮服务单位5371户。有农资经营户1095户、规模养殖场906个、畜禽定点屠宰场71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53个、生鲜乳收购站5个、饲料生产加工获证企业10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27万亩、畜禽198万头;全州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707个。另外由于德宏州地处中缅边境,503.8公里的边境线和无天然屏障的边境地理环境,多年来大量的境外食品出现在德宏各县市的集市和商店里。这些食品除了边贸政策下的大米、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外,还有大量的缅甸泰国生产的水果、糖果、海鲜等食品。2014年,仅通过德宏检疫部门检验检疫进口食品就达4547批次,69.66万吨,货值24054.5万美元。

二、德宏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脱贫攻坚边境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目标

以“安民守边、军民固边、边贸兴边、睦邻友边”为切入点,坚持“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的总体思路,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改善边民住房条件,扩大边民生产资料,提高边民生活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民守边积极性,构筑边境安全屏障,保持边境长期稳定。

边境扶贫专项行动涉及边民1340户、4250人,边民贫困户132户、411人。其中,塔克什肯镇贫困户76户,219人,查干郭勒乡贫困户56户,192人。边境村7个,边境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3个。抵边村3个:塔克什肯镇萨尔布拉村、阿克哈仁村,查干郭勒乡萨尔布拉村。

二、六大任务

1.解决边民基本生产生活问题,逐步完善边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规划建设一批外向型出口生产和加工基地,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发展边境贸易及建设综合服务市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