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8:5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北京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北京教育

在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是整合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正式恢复工作的会议,也是推动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会议。

我们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1990年2月,成立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991年4月,国家教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992年,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在市委教育工委、市高教局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分别成立了“北京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从此,北京市教育系统离退休老同志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了有组织、有系统发展的新阶段。这两个关工委依靠各高校和各区县教育部门党委,动员和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按照各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配合学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思想与师德修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切实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1996年,在北京市机构改革中,市高教局、教育局等单位撤销,合并组建了市教育委员会。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对教育系统两个关工委的工作进行整合,造成了工作停滞的局面。但一些已经成立关工委的区县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仍然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继续在为青少年学生的茁壮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的有关领导多次提出,希望北京市恢复教育系统关工委的机构和工作。2003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再次强调“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切实加强对关工委的领导和建设。”明确提出:“由于机构调整与人员变动,使关工委机构不健全的,要尽快调整健全起来。应该设置机构的要抓紧建立。要进一步加强关工委领导班子的建设,调整和充实骨干力量。”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认真进行了研究。认为教育系统在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方面担负着最直接的重大责任。北京教育系统离退休人员日益增多,而且人才济济。据了解,高校和普教系统离退休人员已超过十一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既有政治、业务优势,经验、威望优势与时空优势,又有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愿望。这是北京教育系统十分宝贵的财富。如果工作得当,他们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做一些工作,为北京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在原有两个关工委的基础上,整合组成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恢复工作。

下面就当前形势下如何认识和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在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刘敬民:文明观赛教育使北京观众素质明显提高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在回答美联社记者关于怎样确保中国观众成为文明好观众的提问时,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表示,奥运会筹备期间,我们已经进行了广泛的文明观赛教育,北京观众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刘敬民说,文明观赛教育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做一个积极的观众,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到场馆来。二是要做一个内行的观众,就是要熟悉一些竞赛的比赛规则。比如什么时候能够鼓掌,什么时候不能出声,这要通过普及各项比赛知识逐步让人们知道。三是做一个文明的观众。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有了好的表现,都应该无一例外地给予鼓励。

刘敬民表示,通过这种宣传和教育,北京观众的素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以来北京奥组委举行了十几项测试赛,在这些测试赛当中,观众表现得都很文明,各个国际体育组织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对北京的观众都给予了好评。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形势及推进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各个领域愈演愈烈,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交流与分工协作,并在优化服务的基础上,投身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我国首都北京为例,该市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已初见端倪,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尚存在某些有待完善之处。为确保北京市职业教育国际化迈向更高的台阶,并取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必须从职业教育政策、多元化教育模式以及资金安全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竞争

21世纪是市场化时代,我国通过实行经济制度转型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这得益于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和谐统一,同时,也与我国的职业教育向国际靠拢密不可分。在某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化早已趋于成熟,引得发展中国家纷纷攒足拳头,以望早日能迎头赶上。就以我国北京为例,北京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是弦上之箭,正蓄势待发。

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

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无外乎以下几点:

1.关于“人才”的培养。我国的职业教育走向国际,融入到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必须确保后备力量充沛,即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批量化生产”。所谓人才,必须具备三点特质:第一,国际视野开阔,能对国际教育形式有清醒的认识;第二,全球责任意识强,充分意识到自己属于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一份子,应担负起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向往和平,不做任何损人不利己和损人而利己的事,应严格遵守诚实守信原则,不以卑劣的行为和手段肆意攻击他人或团体,对他国文化要保持一颗虔诚之心,努力吸收他国文化为己所用。

查看全文

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在分析当前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北京市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技工院校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信息化;云计算;大数据

1北京市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自1951年北京市第一所技工学校——长辛店机车厂技校成立至今,北京市技工院校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具有招收初中毕业生资格的技工院校共19所,其中技师学院7所、高级技工学校8所、1.1优势。1)北京市技工院校以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主,办学实力较强,相当一部分是国家级重点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他们有的成为全国的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基地、有的是阳光德育示范学校,有的是世赛基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为国家取得荣誉,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发挥着引领作用;2)地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相关资源条件好,还可以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科技创新公司或系统集成商方便地进行洽商与合作;3)北京大量的高校、高职院校,有丰富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网络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可供借鉴。随着北京市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定位、新目标,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成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为此,北京市推出《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办好首都职业教育,提升北京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枢纽城市、实现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参与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北京市技工院校重要任务。因而,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运用云计算(CloudComputing)、大数据(Bigdata)、无线移动互联(WirelessMobileInternet)和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现首都技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劣势。不少技工院校对网络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有的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新建计算机房、改造多媒体教室阶段,稍微好一点的开发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或相关教学资源等,但校园网整体使用率不高,还不能为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技工学校4所,在校生总计约4万人,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现各校均已实现了有线及不同程度的无线网络覆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实现了学生校园一卡通、电子图书馆、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及校园监控网络系统等网络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笔者使用SWOT法对北京市各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前景进行简要的分析。1.3机会。1)新常态下北京市疏非控人,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将是技工院校在生源减少的情况借助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战略机遇期;2)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技工院校数字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并鼓励各院校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3)北京市有些技工院校属多校址办学,也有些院校在首都新发展形式下需要搬出核心功能区进行校园重建,这也为技工院校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发展机遇。1.4威胁。1)慕课、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等新型网络信息化教学在职技类院校教育教学应用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2)智慧校园还处于探索阶段,同时网络及信息安全也一直影响着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根据分析可知,北京市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技工院校开展相应网络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有助于技工院校在首都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2北京市技工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思路

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展网络信息化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向智慧校园的服务支持、应用融合迈进,同时还应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发展,积极抢占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制高点。2.1以云计算为中心搭建便捷高效的网络信息框架平台。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大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连接,在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管理、综合信息服务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开发和使用,但相关资源使用率不高,后续网络信息化建设支持保障不是很充分,可以利用云计算、无线移动互联等技术对校园网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例如,通过无线移动互联覆盖、有线光纤骨干建设,实现互联网络高速互连、智能终端广泛应用;通过云计算平台将网络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如图1所示,为各网络信息化应用提供好服务支持保障;有条件院校还可以进行网络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为下一步大数据、智慧校园打好基础。2.2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带动学习方式的革新,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将越来越发挥起重要的作用。从基于网络的传统教导型学习,到为学习者搭建协作学习、社交学习的引导型学习,再到促进自主的互助的支持型学习,借助网络信息化建设,让学生在经历个体学习、协作学习、社交学习等多种体验过程中逐步养成发现、积累、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习惯,从而形成自主持续发展能力。院校可以从云桌面、虚拟教室、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等网络信息化建设着手,逐步发展建设支持协作学习的虚拟班级、校园学习社交网络,并最终形成专家服务网络、知识分享系统和线上/线下学习支持系统的校园网络学习生态,如图2所示。[1]这不但需要相关平台应用软件的建设,更需要大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线上/线下学习支持系统师资力量的建设和投入,而这也会对课程教学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对于北京市技工院校来说,发挥其在办学实力、师资力量上的优势,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必将带动和引领京津冀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协同发展。2.3结合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校园。学校依托于物联网、无线移动互联等技术,实时获取如影像、声音、方位、光线、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多种监测信息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之进行有效的存储、分析和管理,从而实现对院校中的人、物和各活动过程进行智能管理,为教学、管理和生活提供智能高效的服务,达到智慧校园的目的,如图3所示。[2]学校以大数据为中心,对校园内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数据挖掘采集、分析处理,借以实现面向校园管理的智慧应用如校园资产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面向教育教学的智慧应用,如大数据教育决策分析系统、大数据学习分析系统、大数据教育监测系统等;面向校园生活的智慧应用如校园一卡通系统、食宿消费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医疗健康服务系统等。[3]北京市技工院校中有的院校已进行了相当的数据积累,并体验到了数据的巨大力量,接下来需继续积极探索构建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服务管理的方式,优化教育管理决策,提高教育服务的智能化水平。2.4汇聚各校资源,构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职业培训网络。正如技工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紧密连接一样,技工院校的校园网络也不应是信息孤岛,需要和外部信息网络紧密连接,通过内外部数据融会贯通,推动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校园信息网络及其数据逐渐成为院校的重要资源,汇聚各校信息网络,构建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职业培训网络,发挥整体规模效益,实现北京市技工教育及职业培训资源的聚类、共享、升级、推送,由智慧校园连接智慧社会,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开发重要任务。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搭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其他业务等五大类共20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4],现北京市各技工院校已连通了其中的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市技工教育下一步至少可以在师资、专业设置、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技能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上搭建自己的云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网络,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准对接首都产业升级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受教育者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对接智慧型社会服务。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多维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首都核心功能的重新定位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稳步推进,北京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发展的巨大挑战。北京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有必要先弄清其结构特征,方能探讨其优化的对策和路径。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基于官方统计数据,从空间分布、办学层次、办学主体和专业门类四个方面分析了北京职业教育的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北京职业教育的现状特征和问题,结合北京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探讨了北京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的系列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结构特征;优化;北京;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重地。近年来,随着首都四个核心功能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北京的城市职能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和变化[1]。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职能在未来会不断加强,而其他非核心职能及其相关的产业会被逐步疏解至其他地区[2]。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门类,肩负着直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新的重任。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协调与否对二者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3]。新的发展形势对北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北京的职业教育也只有通过积极的结构调整,主动适应新趋势和新需求,才能实现更好发展。2018年,北京市启动“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及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旨在为北京职业院校的发展寻找新的定位和坐标,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在首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北京职业教育的现状结构特征,探寻其优化调整的对策,对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先后建立过130多所中职院校。以改革开放为界,北京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见图1)。改革开放前,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学校少、发展慢和行业门类有限的特点。从1949至1978的30年间,一共成立了31所中职学校,大致平均每10年成立10所。其中1950至1959年成立了10所,1960至1969年有9所,1970至1978有12所。这些职业学校覆盖的行业门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工、农业技术培训方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首都经济的加速发展,北京的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中等职业院校数量快速增加。从1978至今的40多年间,设立了近100所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是此前30年的3倍多。这些中等职业学校覆盖的行业门类比较多样化,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中职学校主要集中在经贸、商务、艺术、电子信息、文教卫生、体育和旅游等领域,与此前主要集中在工农业技术培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高职教育发展概况。北京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上少于中等职业院校,目前全市共有26所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成立于新中国时期,至今北京高职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从1949至1960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需要,先后成立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和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9所高职院校。随后,受等政治运动的影响,从1961至1978年间,没有新设立高等职业院校,北京的高职教育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北京的高职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驱动下和政府的重视下,从1979至2018年,先后新增了17所高职院校。

二、北京职业教育的结构特征

查看全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六)

公务员考试申论

《申论》模拟试卷(六)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查看全文

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状与创新

摘要:从“三个倡导”的要求看,北京市属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方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构建北京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要以“三个倡导”为指导思想,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对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的创新。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中,发现不足,积极改进,使北京市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序进行。

关键词:三个倡导;北京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即“三个倡导”,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要求全国各地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以此为指导,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尤其是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不容忽视。

一、北京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述

北京作为首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国人们的心。北京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有效开展北京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其他各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蓝本,因此北京市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北京市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北京市属高校有23所,都在积极部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有4所高校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包括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这些学校无论是在教学研究机构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亦或是课程设置上,都更加重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余学校,也都设置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如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属高校除了各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在市教育工委的指导下联合进行了北京市属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一项专项活动,推动北京市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项专项活动分为三个栏目:一是通过基层活动一栏,可以了解到北京市属各高校最新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哪些,各大高校如何开展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信息;二是通过上级精神一栏,可以准确把握党中央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新指示,以便各大高校以此为方向标,开展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通过辅导资料一栏,可以知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管理创新,为推进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资料参考。

查看全文

数学情境教学分析论文

7.情境创设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突出知识的发生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断”的教学正在逐渐减少,创设数学情境正受到越来越多教师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避免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误区,落实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

7.1走出情境创设误区,避免两个极端

极端一认为教学不需要情境.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但是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受教育评价制度,高考指挥棒,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迫切要求的影响,有的教师重新又回到应试教育的现实中去了.有的教师只把教学情境当作点缀,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在教学活动中谈的是探究教学,但操作的是应试教学,备的是启发式教学,上的是灌输式教学,出现了一种课改的扭曲现象.极端二认为无情境不教学.在新一轮课改中,有的教师由于对情境创设的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情境创设每节课都需要,提出无情境不教学.教学的各环节都精雕细琢,每一个问题都力求有新意,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希望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结果不顾教学内容,不讲实效,教学为了情境而情境,在课堂上不同程度出现了赶时髦的现象,使情境创设走向了形式化趋向.表现为:(l)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追求课件的“花哨”,结果让学生视觉疲劳,眼花缭乱,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习惯了感官刺激而懒于思考甚至变得不会思考,同时也削弱了情境应有的作用,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为无价值的讨论,闪电式的讨论和目标不明确的讨论.一些小组合作表面上是学生全员参与,而实际是一盘散沙,纯粹为合作而合作.这些合作学习,看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际上学生己成为教师操纵的木偶.这样的情境不是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不能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更谈不上情境创设的实效.(3)有的教师以频繁、思维含量低的提问代替情境创设,提问由于缺少精心设计而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4)有的智力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关,由于一味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完全变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教学内容的外包装,其实质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点,忽视了学科性,也忽视了对学生双基的培养和训练.这些不良倾向如不加以纠正,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将成为一句空话.

7.2投身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何更好地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针对各种课型,各知识块创设更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何增加情境化的教学内容的知识承载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妥善安排各种教学情境的主次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将情境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如何梳理数学情境资源,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总结和自身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优化数学教学课堂,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

【摘要】根据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15年,北京市教委开始在北京地区高校实施“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其中包括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进行人才交叉培养的“双培计划”。本文通过对于“双培计划”学生的调研,分析“双培计划”高校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情况,探索有效规划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高校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途径和渠道,以“双培计划”为例,总结归纳高校校际教学资源的共享的可行手段与优秀方法。

【关键词】“双培计划”;部属院校;地方院校;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北京市市属高校基本都与北京部属高校开展了“双培计划”,一些高校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市属高校中北京印刷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进行相关的探索与研究,其中北京印刷学院开展了打造“双培计划”教学共同体探索区域协同育人新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和目的,部属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北京学院”,开展“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说“双培计划”是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一种有效手段,其中开展学生调研分析是评价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和实践方法。

一、“双培计划”的基本情况

随着2018届学生已在2018年9月入学,开始进行学习,“双培计划”实施已经实施三年多,已经有2015级、2016级、2017级及2018级四届“双培计划”学生,2015届学生已经返回市属高校开始大四阶段的学习。“双培计划”学生来自市属高校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并且入选到中央部属不同的学校和不同专业,涉及的学校数量多、水平高,专业涉及广泛,能够满足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以2015年为例,“双培计划”首批试点高校40所,其中,中央高校23所,市属高校17所,涉及122个专业和方向,共1,807名学生。122个专业中,91个专业为新兴、交叉的目录外专业,占所有专业总数的75%;31个专业为目录内专业,占所有专业总数的25%。

二、“双培计划”学生对于高校资源共享的认识与评价

查看全文

大学艺术教育及学科建设实践探索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隆重举办了“北京大学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大会”。李岚清同志专门为大会及北京大学即将成立的艺术学院题词:“文化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93岁高龄的季羡林教授发表了书面讲话并为大会题词:“德艺双培”。

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等领导同志发表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北大艺术学系主任叶朗,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主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金开诚发表了主题讲演。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教授,北大前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梁柱教授,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申万胜少将,中央音乐学院俞玉姿教授、梁茂春教授、黄旭东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杨通八教授以及谢嘉欣教授、冯文慈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郎绍君研究员,书法家和书法学者杨辛、陈玉龙、王岳川、卢永、曾来德等近三十位学者分别就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理论与实践,北大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意义,书法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等问题发表了学术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关部门领导、兄弟院校领导、在京知名学者、艺术家,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以及学校各部门、各兄弟院系领导及北大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北京大学艺术教育传统:回顾、总结和前瞻

季羡林先生在发言中说,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弘扬书法文化。书法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艺术功能和生命陶冶功能。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季先生提出“学者书法”的概念,认为学者写书法有自己的历史。学者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因此学者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是学者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季先生认为北大最近要成立艺术学院,是众望所归的英明之举。他希望还可建立书法专业或书法系。王选院士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无论艺术或是书法,都是追求美,搞科学技术也在追求美。他认为他在几十年的科学生涯里也追求一种设计的美。设计的美往往就是追求一种灵巧和简洁的结果。

这种美的享受会让你陶醉。因此艺术和科学是有共同点的。他相信这次艺术研讨会的召开,书法研究所的成立以及未来艺术学院的成立,都必将为北大这个百年名校,在文理科的结合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仲呈祥先生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成果和举措。他说北大成立艺术学院,不仅是北大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当代文化建设的幸事。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综合性名牌大学里,艺术学人才,特别是艺术学的理论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才会得到更理想的完成。吴志攀副校长在讲话中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简要回顾了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希望对北京大学艺术教育传统的特点、历程、经验等重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系统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更为高远的视野和更为开阔的胸襟,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学科的建设。最后,他代表北京大学郑重宣布,将于近期在艺术学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叶朗教授在题为《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传统》的主题讲演中指出,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以来,北京大学形成了一种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有很强的学术性。

北大的艺术教育一开始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以蔡先生的美育思想为指导,如“音乐研究会”就是以“研究音乐,陶养性情”为宗旨的,自觉引导学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第二,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显示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第三,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立足于中国文化,实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线。叶朗教授认为,传统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如果我们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和财富,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建设就有可能站到一个别人所没有的高度,从而形成特色,形成优势。传统又是一种精神氛围,一种精神力量。在这种传统氛围中产生的历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会鼓舞和推动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创造,开拓新的境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