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8:54: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北京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很高兴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来到学校。座谈会前,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到图书馆、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看望了部分师生和科研人员,还到学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学。所见所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作了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曾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聚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大学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建设和管理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都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大学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谱写北京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借此机会,我给老师和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党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
很高兴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来到学校。座谈会前,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到图书馆、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看望了部分师生和科研人员,还到学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学。所见所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作了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曾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聚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大学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建设和管理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都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大学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谱写北京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借此机会,我给老师和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北京大学聘用合同书
北京大学聘用合同书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
性别:
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各项条款。
克林顿总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名人演讲稿
PRESIDENTCLINTON:
Thankyou.Thankyou,PresidentChen,ChairmenRen,VicePresidentChi,ViceMinisterWei.WearedelightedtobeheretodaywithaverylargeAmericandelegation,includingtheFirstLadyandourdaughter,whoisastudentatStanford,oneoftheschoolswithwhichBeijingUniversityhasarelationship.WehavesixmembersoftheUnitedStatesCongress;theSecretaryofState;SecretaryofCommerce;theSecretaryofAgriculture;theChairmanofourCouncilofEconomicAdvisors;SenatorSasser,ourAmbassador;theNationalSecurityAdvisorandmyChiefofStaff,amongothers.IsaythattoillustratetheimportancethattheUnitedStatesplacesonourrelationshipwithChina.Iwouldliketobeginbycongratulatingallofyou,thestudents,thefaculty,theadministrators,oncelebratingthecentennialyearofyouruniversity.Gongxi,Beida.(Applause.)AsI''''msureallofyouknow,thiscampuswasoncehometoYenchingUniversitywhichwasfoundedbyAmericanmissionaries.ManyofitswonderfulbuildingsweredesignedbyanAmericanarchitect.ThousandsofAmericansstudentsandprofessorshavecomeheretostudyandteach.Wefeelaspecialkinshipwithyou.Iam,however,gratefulthatthisdayisdifferentinoneimportantrespectfromanotherimportantoccasion79yearsago.InJuneof1919,thefirstPresidentofYenchingUniversity,JohnLeightonStuart,wassettodelivertheveryfirstcommencementaddressontheseverygrounds.Attheappointedhour,heappeared,butnostudentsappeared.TheywerealloutleadingtheMay4thMovementforChina''''spoliticalandculturalrenewal.WhenIreadthis,IhopedthatwhenIwalkedintotheauditoriumtoday,someonewouldbesittinghere.AndIthankyouforbeinghere,verymuch.(Applause.)
Overthelast100years,thisuniversityhasgrowntomorethan20,000students.YourgraduatesarespreadthroughoutChinaandaroundtheworld.YouhavebuiltthelargestuniversitylibraryinallofAsia.Lastyear,20percentofyourgraduateswentabroadtostudy,includinghalfofyourmathandsciencemajors.Andinthisanniversaryyear,morethanamillionpeopleinChina,Asia,andbeyondhaveloggedontoyourwebsite.Atthedawnofanewcentury,thisuniversityisleadingChinaintothefuture.
Icomeheretodaytotalktoyou,thenextgenerationofChina''''sleaders,aboutthecriticalimportancetoyourfutureofbuildingastrongpartnership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TheAmericanpeopledeeplyadmireChinaforitsthousandsofyearsofcontributionstocultureandreligion,tophilosophyandthearts,toscienceandtechnology.WerememberwellourstrongpartnershipinWorldWarII.NowweseeChinaatamomentinhistorywhenyourgloriouspastismatchedbyyourpresentsweepingtransformationandtheevengreaterpromiseofyourfuture.
学习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
这些年来,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了。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强调指出,教授两年未给本科生授课,其“教授”称号将被取消。教授不上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不能上课、不必上课和不愿上课。
所谓“不能上课”,就是指教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或因担任科技攻关重任、或因跑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或因带研究生较多,或因社会兼职不少、社会活动频繁,而分身乏术,无暇他顾。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经费申请,评审太复杂,过程太琐碎,因此耗费了教授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如教授带研究生的问题,某些学校每名博导平均要带上七、八名研究生。连给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可能给本科生上课了。至于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社会兼职过多,而在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为例,其实“职”虚“衔”,加起来多达200多个。他面对“开会专业户”的困境,不得不找“窍门”。开会期间,除跟着别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季羡林逾90高龄,已经不属必须上课之列)。另外,说到大学校长,无一例外都在“双肩挑”:一肩挑学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学。事实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挤压了他们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所谓“不必上课”,就是“教授”的职称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课时任务”的约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学校对教授仍有课时要求,但是科研时间可以折算成课时的规定,又让这一要求落空。
所谓“不愿上课”,有观念影响和利益驱动两重因素。观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一些学校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二、三流”教授搞教学。于是,有的教授担心被人视为“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课。利益驱动方面,如做课题与上课的收入就存在明显差距。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在有关会议上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两相比较,有些人就会争着上科研项目,而不愿搞教学。再如校内上课与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是其本职工作,大都只有一点课时补贴。而到外面“走穴”,却可凭十分丰厚的“开口费”而致富。如应邀去某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讲课,或者去考研培训班面授应考“机宜”,出马一次的收入,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因此,不少学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内上课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课的势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对策”表现在“逃课”、“代课”、“混课”几个方面。课表上已有安排,到时无人上课,这称为“逃课”;课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课,进课堂的却是某教授的研究生,这称为“代课”;不备课就进课堂,东拉西扯,这称为“混课”。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飞来飞去。常常是从机场出来,就直奔课堂。“有些任课‘名师’一上课就说‘我刚下飞机’,然后就开始谈他这次出去的所见所闻,或者随便翻翻他电脑中的材料,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顾爽:《有一种‘名师授课》,见8月30日《光明日报》)。
教授不愿意和不认真给本科生上课,其负面效应不小。作为教授,“教书育人”是其首要职责,不愿或不认真上课,是严重失职。作为学校,教授是珍贵的教学人才资源。教授不上课,造成高级人才的大浪费。作为学生,一度对名师的向往就会落空,在大学所学知识也必然受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名师”必须面对面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名师云集。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名教授、大学者都亲自给学生上课。西南联大日后涌现出一大批栋梁之材,多因名师当初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步青、谷超豪等享誉全国的教授都坚持为大学本科生上课,近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通过媒体报道,被人们广泛传颂。他就是北大教授孟二冬。孟二冬的学术专著《登科纪考补正》,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他的教学态度和业绩更是有口皆碑。北大要经常派人去“对口支援”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孟二冬受派于2004年3月1日起,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支教。除了给2002级138名本科生讲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外,还为该校中文系教师开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到任不久,因声音嘶哑而就诊,竟被确诊为喉癌,医嘱必须“禁声”。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病情,硬撑着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次支教任务。他以渊博的学识滋润了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学生,从而受到学生的崇敬和爱戴。
景观设计高级研修班通知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建设规划局(分局),市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市委《关于五年内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台市委〔2003〕9号文件)精神,根据《**年度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安排,决定在北京大学举办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高级研修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
**年9月15日—29日,共半个月。
二、培训对象及名额
各县(市、区)分管城建县(市、区)长,城建(城管)局长、中心镇或重点镇(街道)镇长(主任),每个县(市、区)3—4人;市直有关单位分管业务领导各1人。
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研究
摘要: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从入口到出口的完整教学质量监控规程或细则,界定了监控主体的相应义务和权力,表现出监控主体角色清晰、监控实践与制度的动态互补性、监控行动自主性等特点,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大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实践
民国时期的大学教学质量监控,在国家层面规范的宏观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境,细化为相应的规程或细则,指导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为便于说明民国时期大学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设计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运行情况,本研究以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为个案,剖析这一时期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行和监控行动的合理有效,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不断作出调控。在此基础之上,北京大学建立了从入口到出口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北京大学以过程监控为主,设计了以监控学生为主的规范和细则,以此来指导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行动。
一、入口生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办预科。民国初年,中学还未遍设,持证的中学毕业生并不多,大学多以办预科方式来保障生。北京大学亦是如此,1918年7月的新生入学考试以预科一年级新生为主,本科主要自预科升入(只招法文学一班)[1]。预科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大学生源质量,为整顿预科,提高入口生源质量,在蔡元培的提议下,1921年9月,北京大学成立“预科委员会”[2]。建立预科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沟通渠道。教员学生可就实地经验函件,署名,交第一院教务处长室转交预科委员会[3]。同时,北京大学以考试为手段,加强对预科过程质量的监控来保证出口质量。1923年3月,北京大学教务处布告,预科委员会和教员商议以考试作为平时测验的一种方法,但是学生没有参加考试,教务处特告说明,考试为觇教员和学生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是记录的阶梯,请大家重视[4]。1924年制定《国立北京大学预科规则》[5],以规范的形式将预科考试制度合法化,作为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随着民国时期初等中等教育的发展,1930年,蔡元培根据教育部停止预科的要求,提出停办预科。[6](二)入学招生考试。北京大学十分重视入学招生考试,1918年6月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成立了“入学试验委员会”[7],进行入学考试的准备和实施。入学试验委员会将入学考试分九大事务:命题与阅卷;监视照料一切;报名及出报;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题目及缮印;试卷及点名与编座号;核算复算分数;核对照片及布置试场一切事务与监试。[8]1919年5月的入学考试委员会对部分事务进行了调整,将“审查文凭及一切文牍事务”分离,由“审查文凭”和“文牍”两个部门负责,将“出报”职能转移到“杂务”部门。经过1918年入学考试的运作,北京大学为使招生工作运行顺利,将人员报名和身份审查作为重点进行监控。仝年10月,北京大学就处理了一名冒名顶替的入学事件,[9]可见,所做的监控重点和职权调整有利于发挥教学质量入口监控功能。而“出报”是通过刊登来进行广告招生,吸引生源。其广告职能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1921年,新生入学考试,有五百多人,但是本科报名一人,且缺考,须进行第二次招考。[10]因此,刊布招生消息和公布已考试题成为考生获取招考信息的重要通道。(三)同等学力同等学力,是在民国初生源不足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法科学长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等学力学生因素质过劣,规定自1918年9月14日起法科不收取选科生、旁听生、改科生。[1。1]其实,1918年7月的入学考试人数就比1917年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年投考本科者须有大学预科毕业之资格,投考预科者须有中学毕业之资格限制;而1917年的报考者只要有同等学力者均可。[12]1919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如所招新生中学毕业者已可成班,即勿庸再收同等学力学生。如毕业生人数太少,必不得已,酌可收数名,但其额数仍不得逾十分之二”,此种变通办法,截止民国十年(1921年)秋季始业时为止。[13]由于民国时期社会动乱,大学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入学,并未根本废除。1929年和1932年的《日刊》上,都间或还有借读、寄读学生教学情况的记载。为了保证生源质量,相关调控从未停止。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改进
大学艺术教育及学科建设实践探索
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隆重举办了“北京大学与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大会”。李岚清同志专门为大会及北京大学即将成立的艺术学院题词:“文化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93岁高龄的季羡林教授发表了书面讲话并为大会题词:“德艺双培”。
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等领导同志发表讲话。全国政协常委、北大艺术学系主任叶朗,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主席、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金开诚发表了主题讲演。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教授,北大前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梁柱教授,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申万胜少将,中央音乐学院俞玉姿教授、梁茂春教授、黄旭东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杨通八教授以及谢嘉欣教授、冯文慈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郎绍君研究员,书法家和书法学者杨辛、陈玉龙、王岳川、卢永、曾来德等近三十位学者分别就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理论与实践,北大成立书法艺术研究所的意义,书法艺术的传统与创新等问题发表了学术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关部门领导、兄弟院校领导、在京知名学者、艺术家,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教授、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以及学校各部门、各兄弟院系领导及北大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北京大学艺术教育传统:回顾、总结和前瞻
季羡林先生在发言中说,弘扬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弘扬书法文化。书法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艺术功能和生命陶冶功能。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之处。季先生提出“学者书法”的概念,认为学者写书法有自己的历史。学者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因此学者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是学者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季先生认为北大最近要成立艺术学院,是众望所归的英明之举。他希望还可建立书法专业或书法系。王选院士认为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无论艺术或是书法,都是追求美,搞科学技术也在追求美。他认为他在几十年的科学生涯里也追求一种设计的美。设计的美往往就是追求一种灵巧和简洁的结果。
这种美的享受会让你陶醉。因此艺术和科学是有共同点的。他相信这次艺术研讨会的召开,书法研究所的成立以及未来艺术学院的成立,都必将为北大这个百年名校,在文理科的结合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仲呈祥先生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成果和举措。他说北大成立艺术学院,不仅是北大的幸事,也是中华民族当代文化建设的幸事。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综合性名牌大学里,艺术学人才,特别是艺术学的理论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才会得到更理想的完成。吴志攀副校长在讲话中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简要回顾了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希望对北京大学艺术教育传统的特点、历程、经验等重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系统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更为高远的视野和更为开阔的胸襟,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学科的建设。最后,他代表北京大学郑重宣布,将于近期在艺术学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叶朗教授在题为《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传统》的主题讲演中指出,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以来,北京大学形成了一种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重视美学研究和艺术研究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有很强的学术性。
北大的艺术教育一开始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以蔡先生的美育思想为指导,如“音乐研究会”就是以“研究音乐,陶养性情”为宗旨的,自觉引导学生去追求人生的完美化。第二,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显示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第三,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立足于中国文化,实行中西兼容、雅俗并包的路线。叶朗教授认为,传统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如果我们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和财富,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建设就有可能站到一个别人所没有的高度,从而形成特色,形成优势。传统又是一种精神氛围,一种精神力量。在这种传统氛围中产生的历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会鼓舞和推动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创造,开拓新的境界。
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媒介;北京大学生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依赖大众媒介获取北京奥运会资讯的情况及其影响。
奥运资讯,指大众传媒传播的有关奥运新闻、奥运知识、奥运动态、奥运人物等信息,也称媒介奥运资讯。北京2008年奥运的相关宣传通过不同媒介传播并向受众施加某种影响,是人们通过奥运资讯传播而进行的社会互动过程。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是最活跃的体育群体,是申办和参与举办奥运会的主流人群,奥运会的准备和举办过程将对他们丰富奥运知识和参与体育发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研究对象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媒介宣传和北京大学生。对大学生的调查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概率抽样”中的“多段抽样”,即先抽出6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大学、北京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然后再从中抽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样本。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3份,有效回收率为89.13%。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通过媒介接触,对接受奥运会宣传的态度积极主动,具有更为独立的现代意识,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批判精神。但是,我们也看到,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言,媒介同大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
大学生依赖媒介提供的奥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