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5:13: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霸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金融霸权防范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而言趋向和平和稳定,西方大国用政治的对抗和经济的合作取代了传统的军事对抗观念,地缘政治论也逐步被地缘经济论所取代。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最近,复旦大学著名国际金融学家陈观烈教授呼吁警惕世界金融霸权(1998年12月25日《经济学消息报》),令笔者颇受启发。在此沿着陈教授的思路对金融霸权的实质、条件、形式及其影响作粗浅的分析,并希望对次话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多题批评意见。

金融霸权及其本质

霸权(Hegemony)是一种“霸主权”或“盟主地位”,尤其是指特定联盟或邦联中的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或领导地位,有时也作霸权国推行的支配性的政策或强权政治。“Hegemony”一词在古希腊本来具有“领导性(leadership)”的含义,但在征服了马其顿之后,又加上了“支配(domination)”的意思。因此“霸权”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气。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本质上,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而军事霸权与经济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没有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金融霸权。用武力冒险无法获得的利益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非暴力的市场竞争而获得。在传统金本位制下,英国曾占据金融霸权地位,迫使世界各国经济遵守“货币体系规则”,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而当代只有美国才称得上是“金融霸权国”,与以前的霸权国不同的是美国通过与其他发达国家间的政策协调组成了一个“霸权集团”如七国集团,但美国仍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霸权的作用与影响金融霸权对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霸权维持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这可以参照经济霸权主义的“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P?金德尔伯格(P.Kindleberger)于70年代初提出的,他指出:“世界经济要想保持稳定,必须拥有一种''''稳定器'''',即某个国家要能负责为亏本商品提供市场,让资本稳定地(不是逆循环地)流动,而且当货币制度呆滞不灵陷入困境时,它能为提供清偿能力建立某种再贴现的机制”。在汇率浮动和资金市场一体化的世界上,霸权国“还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管理汇率结构,并对各国国内货币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协调”。该理论表明,如果没有霸权国建立并管理国际社会体系,当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让位给经济民族主义势力时,国际经济就会动荡不稳。

因此金融霸权有以下作用:制定国际经济竞争规则和政策协调、执行国际经济竞争规则、稳定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控制危机。2、金融霸权国(或集团)利用其霸权地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由金融霸权国生产的公共产品(publicgoods),其他国家不能只“搭便车”,必须付费。这种费用是金融霸权国通过剥削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收取的,具体地说,这种剥削是通过强制推行金融自由化打开别国金融市场,利用其货币的特权地位、攻击性的金融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实现的。这将在下面做详细论述。3、霸权国地位更迭时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动荡和不稳定。根据金德尔伯格的理论,霸权国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日常维持该体系的运营,而且在于控制危机局面。

查看全文

论美国金融霸权

〖本文摘要〗: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金融霸权地位,通过国际组织强行推行金融自由化,利用其货币的国际特权、国际投机资本和攻击性的金融投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侵略和剥削,并成为近来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警惕和防范金融霸权成为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新课题。

〖关键词〗:金融霸权霸权稳定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

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尚没有停火的迹象。空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扭转了冷战后一度有过的化剑为犁、全球裁军、削减军备的势头,必将加剧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战争的阴云掩盖不住美国的军事霸权,而军事霸权下的真正目的是金融霸权。因为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军事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推行其金融霸权的手段。美国随时都会反击任何对其金融霸权构成的(潜在)威胁,不管它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索沃危机就是美国给欧元布下的陷阱,在危机的“帮助”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欧元疲态尽现,美元无疑已经取得了与欧元较量的首回合胜利。对90年代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分析也能证明,金融霸权是发展中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霸权及其本质

霸权(Hegemony)是一种“霸主权”或“盟主地位”,尤其是指特定联盟或邦联中的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或领导地位,有时也作霸权国推行的支配性的政策或强权政治。“Hegemony”一词在古希腊本来具有“领导性(leadership)”的含义,但在征服了马其顿之后,又加上了“支配(domination)”的意思。因此“霸权”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气。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

查看全文

论美国金融霸权

〖本文摘要〗: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金融霸权地位,通过国际组织强行推行金融自由化,利用其货币的国际特权、国际投机资本和攻击性的金融投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侵略和剥削,并成为近来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警惕和防范金融霸权成为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新课题。

〖关键词〗:金融霸权霸权稳定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

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尚没有停火的迹象。空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扭转了冷战后一度有过的化剑为犁、全球裁军、削减军备的势头,必将加剧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战争的阴云掩盖不住美国的军事霸权,而军事霸权下的真正目的是金融霸权。因为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军事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推行其金融霸权的手段。美国随时都会反击任何对其金融霸权构成的(潜在)威胁,不管它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索沃危机就是美国给欧元布下的陷阱,在危机的“帮助”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欧元疲态尽现,美元无疑已经取得了与欧元较量的首回合胜利。对90年代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分析也能证明,金融霸权是发展中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霸权及其本质

霸权(Hegemony)是一种“霸主权”或“盟主地位”,尤其是指特定联盟或邦联中的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或领导地位,有时也作霸权国推行的支配性的政策或强权政治。“Hegemony”一词在古希腊本来具有“领导性(leadership)”的含义,但在征服了马其顿之后,又加上了“支配(domination)”的意思。因此“霸权”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气。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

查看全文

外国金融霸权研究论文

〖本文摘要〗: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金融霸权地位,通过国际组织强行推行金融自由化,利用其货币的国际特权、国际投机资本和攻击性的金融投机等方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侵略和剥削,并成为近来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警惕和防范金融霸权成为发展中国家跨世纪的新课题。

〖关键词〗:金融霸权霸权稳定论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

美国领导下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尚没有停火的迹象。空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扭转了冷战后一度有过的化剑为犁、全球裁军、削减军备的势头,必将加剧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战争的阴云掩盖不住美国的军事霸权,而军事霸权下的真正目的是金融霸权。因为进入90年代后,金融霸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金融、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形式,军事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推行其金融霸权的手段。美国随时都会反击任何对其金融霸权构成的(潜在)威胁,不管它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科索沃危机就是美国给欧元布下的陷阱,在危机的“帮助”下,美国股市一路凯歌,欧元疲态尽现,美元无疑已经取得了与欧元较量的首回合胜利。对90年代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分析也能证明,金融霸权是发展中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融霸权及其本质

霸权(Hegemony)是一种“霸主权”或“盟主地位”,尤其是指特定联盟或邦联中的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或领导地位,有时也作霸权国推行的支配性的政策或强权政治。“Hegemony”一词在古希腊本来具有“领导性(leadership)”的含义,但在征服了马其顿之后,又加上了“支配(domination)”的意思。因此“霸权”含有暗示巨大权力的剥削、压迫性质的双关语气。

金融霸权(Financialhegemony)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

查看全文

霸气与霸权研究论文

霸气不可无,是指人所赖于生存发展之气不可缺少。“霸”字,它不属于“雨”部,也不属于“革”部,而是属于“月”部。革者更也。月亮在阴雨中的变化。<<说文解字>>释“霸”为:“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月亮的发展变化,前一个月大(有30天)的则两日生魄,前一个月小(只29天)的则三日生魄,三日成魄,八日成光。月亮初一谓之朔,十五谓之望。朔者,死霸也;望者,生霸也。所以“霸”和“魄”相通。人赖于生存的是“魂”和“魄”,魂乃阳气,魄乃阴神,阴阳构成万物,也构成人。阴阳共长,魄魂相存,为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霸”还与“伯”相通,即称王称霸。王霸者,王伯也。“伯”为老大,“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中的“孟”与“伯”,虽同称老大,但庶出为“孟”,嫡出才为“伯”,“伯”才是真正的老大。

最早称霸的应是春秋“五霸”,又叫“五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有说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不管是哪五位,齐桓公均居“五霸”之首,齐桓公称霸的战略和做法,两千多年后仍值得我们参考。齐桓公任用仇人管仲为相,管鲍相交,己成为千古佳话。管仲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政治路线,对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有借鉴;管仲那“予之为取,政之宝也,予之于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税收政策,对今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应有所裨补;管仲那“爱民以德兴,富民以力务,教民以礼义,治民以法度”的治国方略,对今天各级领导的所谓“真抓实干”,不无有指导意义;还有管仲的市场经济意识、利用海洋的做法、建设都城的看法等,都非常值得今天要长霸气,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人去研究思考和实践借鉴。

要有霸气,还得要讲究信用。荀子在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灭亡的教训时说得好:“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刑赏己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己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己定,虽睹利败,不欺其邻。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邻国信之。虽末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霸是也。”无信则无霸,有信则有霸。这不但为春秋“五霸”证实了,也为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所证实。因此,信守诺言,讲求信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诚心诚信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生存和发展之根基,也是人们称霸的底气。

霸权不可有,是指侵犯别人生存和发展的行为不可有。所谓人权,就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权”字的繁体为“權”,<<说文解字>>释为“黄华木,从木雚声,一曰反常。”黄华木,是制作权杖的树木,它的树干比铁还硬,树叶四季常青。从“權”字来看,一草一木处于最“佳”的状态,两个口处于最“佳”的状态。有说这两“口”指人的口的两种作用:一是吃饭,这是生存权;二是说话,这是发展权,吃饭和说话都处于最“佳”状态,这就是人权。有说这两“口”指男女这两口,男女都处于最“佳”状态,这就是人权。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别国,使殖民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威胁,西方霸权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苦难,并不因20世纪过去而消逝。今天世界霸权依然存在,变换着各种方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政治上干涉别国的内政,颠覆别国的政权;经济上低廉掠夺别国资源,动辄对别国进行经济封锁;军事上不是把军队放在国内用于防御,而是派往海外充当世界警察;文化上把自已的观念强加于人,企图以电脑网络把世界文化网络住并以自已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之。并且文化霸权日益取化政治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这一点必须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更甚于反对政治霸权主义、经济霸权主义、军事霸权主义。在信息时代,文化的称谓己经变为“行为模式、语言、规范、神话以及各种其他足以增进成员们相互承认的象征符号”。西方超级大国的“象征符号”在电脑网络上“称王称霸”,其文化霸权不但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而且布满整个宇宙太空。据1998年的统计,全球1、28亿电脑网民使用的语言排名顺序为:英文60%、西班牙文10%、日文9%、德文9%、意大利及中文各占2%、葡萄牙文和荷兰文各占1%,除上述语言外的其他语言总计占6%。西方文化霸权日益呑噬着东方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要维护自已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就要靠自已保护好底气即霸气,如果没有霸气,那是丢魂弃魄,还能去反对霸权吗!这是“霸”字给予我们重要的符号信息,意义甚为深蕴。

查看全文

媒体话语霸权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媒介除了为受众设置谈论话题外,还能规定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从“十大新闻”的评选中看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是媒体设置的。大众传播在决定事件的重要性或者决定什么是重大新闻方面拥有足够“自主”和“灵活”的决断权。如果仅仅根据媒介人员自己的价值判断作出决定,这种判断只能说是一种霸权。

【关键词】十大新闻;媒体;话语霸权;议程设置;中心议题

近年来,评选“十大”、“十佳”的现象大有蔓延之势。不仅传统媒体搞,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搞。评选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文体娱乐的。2001年年底在中国这种评选活动更是达到了一种高潮,各种各样的“十大新闻”的评选充斥于各种媒体,把本来就显得十分繁荣的信息传播装点得更加出彩眩目。毫无疑问,媒体组织的各种各样的重大新闻评选活动吸引了受众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力,提高了受众对举办这类活动的媒体的关注程度,扩大了有关媒体的受众群。这是一种较为巧妙的经营策略。不过,仔细想来,这实际上是媒体加强自己在信息传播活动过程中的话语霸权的一种做法。因为在媒介人员看来,占居主导地位,引领潮流,引领受众,才能扩大媒体自身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媒体在整个市场中的地盘。

话语霸权是一个学术评论和学术批判中经常使用的词语,它是指学术活动、舆论宣传、信息传播中主体与客体、个体与大众、同类与异己之间力量的严重不对称,是指某些个人和势力在前述过程中凭借自身的优势而占据的排他性的绝对权力和威严。媒体的话语霸权自然是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凭借它自身的优势而建立起来的自以为是的、无可置疑的、预期受众不能拒绝和反对的信息霸权、知识霸权、舆论导向霸权等等。

媒体的话语霸权是由媒体的“大众传播”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媒体的信息是公开的、直接的、正式的,这使得媒体能够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种在这一领域无可替代的权威,受众情愿把新闻媒体看作是惟一正式的甚至是正确的消息来源。久而久之,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媒体提供信息来源,规定话题的内容,而受众则无论喜欢与否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谈论媒体规定的话题。媒体的这种权威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话语霸权。

从传播学原理来看,媒体之所以拥有这种话语霸权,是因为它拥有议程设置的功能。根据沃纳·赛佛林等人的观点,“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的这样一种功能: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①当然,媒介的议程可能不完全由媒介人员自己决定,“在某些情况下,压力集团或特殊的利益集团可以人为地将一个议题纳入媒介议程。”②无论如何,通过公开的、正式的渠道而扩散的公众话题首先是表现为媒体形式的。更何况“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如《纽约时报》,它似乎能为其他媒介设置议程”③。我们一般理解的议程设置是指媒介为受众设置谈论的话题,或者为政府决策部门设置工作议程。其实,它还应该有这样一个内容,那就是规定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十大新闻”的评选就属于这种类型。

查看全文

反恐与美国霸权论文

当我们完整的考察美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后,就能够得出结论:每一次面临重大的危机事件之后,都使得美国的扩张反弹更进一步,美国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没有在力量扩张方面衰退和收缩的国家。美国不会放弃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这是美国的全球利益决定的。

9、11事件后,美国乘势将反恐纳入其全球霸权战略,借机推行其单机世界的阴谋。如果将传统军事干涉与人权相结合的“新干涉主义”是冷战结束后推广其民主价值观、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工具,那么不妨说涂上了反恐色彩的传统军事干涉和入侵为特征的“反恐主义”正成为美国21世纪推行全球战略的又一新工具。

“反恐主义”初见成效

首先,通过反恐加强了美国的道义领袖地位。国际恐怖主义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战争以外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个别国际暴力行为。它是当代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间各种尖锐复杂矛盾的反映,是国际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本质而论,恐怖主义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断累积和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这两者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毒瘤。恐怖主义危害深重,对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9、11事件后,面对新一轮的恐怖袭击浪潮,休戚与共的国际社会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其他有关国家对美国人民和政府表示慰问和声援,纷纷谴责恐怖活动,声讨恐怖主义肆意戕害人类的罪行,支持美国人民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活动,表示要加强反恐合作,为捍卫国家和国际间安全与稳定的环境和秩序而共同努力。

9、11事件的发生的确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美国充分利用其作为受害者得道义优势,组建了以其为主导的反恐联盟,加强了其在联盟中的中心地位。

反恐联盟是9、11后国际上形成的政治、安全、外交的一次较大规模的重组,一定意义上成为美国推行其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上,美国利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场合作舆论宣传,争取了绝大多数国家同情和支持,调整了同中、美、俄等国的关系,加强了同联合国的合作。外交上以反恐划线,争取大多数。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霸权与经济繁荣论文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建立起金融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转折点,即由美国“独霸”到寻求日本“协作”才能实施有限的金融霸权的“过渡阶段”。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减少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了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尤其重要的是激活了资本市场,使其恢复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恢复了金融霸权的实力;另一方面,竭力推进金融自由化,为其实现新金融霸权营造合适的外在条件。这样,美国安全度过了有可能丧失金融霸权的“危险期”,并于90年代确立了它在世界的新金融霸权地位。在金融霸权的充分施展之下,美国终于汇集世界巨额资本,孕育出本国的经济繁荣。

关键词:美国金融霸权经济繁荣

金融霸权是指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经济(尤其是金融)、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来获取用武力冒险与政治讹诈所无法获得,但是可以通过金融市场上运作而轻易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从本质上来看,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政治霸权在经济领域中的延伸,而军事霸权与政治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是主要依靠新金融霸权,赢得了长达十年的经济繁荣。

一、由“独霸”到“协霸”——美国金融霸权的历史转折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转折点

冷战时期,美国凭借它一手设计的国际金融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美元的国际绝对垄断地位,由此变相向世界各国征收巨额的铸币税。通过征收铸币税,美国为其工业的国际性扩张融通资金,为其扮演“世界银行”融通资金,为其充当“世界警察”融通资金。亦即,美国可以不受其国际收支盈亏的限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任何经费的短缺都可以通过加快印钞机的速度来解决。“美国基本上是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解决全球霸权的经济负担”。“美国人随心所欲地印刷美元,以便在越南打一场殖民战争,尽量买进外国公司,并通常为美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霸权提供资金。”美国的随心所欲行动,引发国内持续恶性通货膨胀,并通过国际货币体系直接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从而促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转折点,美元由一家独霸绝对垄断地位,到与马克、日元相竞争的相对垄断地位。美国的金融霸权也由独霸而向联邦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寻求协助霸权转变。

查看全文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研究论文

杰姆逊这位从张扬后现代转到重释现代性问题的学者,强调将现代性的概念历史化、阶段化和叙事范畴化,不再从主体性角度看东西方走向,而是强调“历史境遇”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性。这一点其实是他的一贯主张,对此中国学者并不陌生。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早已被超越的现代性幽灵本身,不但没有被超越,而且正在世界各地大举登场,杰姆逊重申在“主体消亡”萎缩的时代,对现代性的重新包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这里面的立场位移非同小可,值得玩味。

那么,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大谈后现代幽灵,如今又大谈现代性幽灵,其内在学理何在呢?在杰姆逊看来,处于后现代后殖民时期的人们已经无法逃离“晚期资本主义的引力场”。他得为这个破碎的、日益多极、多元化的世界提供一种总体理论分析模式,一个历史把握的基本方法。这样,他就觉得自己倡导的“全球叙事”比自由主义叙事、市场的叙事或其它的政治叙事,更具有当代有效性。

但杰姆逊所谓的现代性叙事的分析模式可以说仍然是后现代性的,只是后现代性这个词太理论化,还不够普及而已。他区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时谈到了现代性是一种不完整的部分的完成,是反映了现代这一历史情景的一整套问题和答案,后现代性则可以说一种农业的工业化和无意识理论领域的殖民化和商业化。

在我看来,杰姆逊开始区分第三世界的前现代农业社会的彻底毁灭和第二世界的不充分现代性丧失了权力话语的状况。这位认同全球话语权力结构的学者,尽管曾经同情过第三世界,但还是终于将立场移到了西方中心主义上,认为只有第一世界即西方世界才可以在无意识领域广泛传播他们的殖民话语意识,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只能无条件地被动接受。我怀疑的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的成就”果真如此吗?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杰姆逊以当今世界舍我其谁的学术大师的嘲讽口气训导沪上学人,并在后现代这个充满差异性的时代中,拒绝其他国家其他文化做出自己的自由选择,其的基本策略是,不同意区分信息革命、全球化自由市场意义上的现代性和令人厌恶的老现代性,只因为他认为这种区分毫无意义。

他在对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选择自己发展的道路做出的嘲讽,使我真正感到阐释中国或者发现东方不能靠任何“他者”。因为杰姆逊明确提出,仅仅用替换性的现代性方案或现代性不同道路的说法是不可取的,起码有一种标准化、霸权式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还有一些“低贱者”的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塑造一种不同的现代性。他讥讽地说,有拉丁美洲的现代性、印度式的现代性、非洲式的现代性等等,还有希腊正教或东正教式的现代性、儒家现代性,那么现代性的数目就可以和汤因比所列的宗教一样多。因为在他的心中,全球的现代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现代性只有一种——欧美霸权式的现代性。这一说法委实令人惊讶!其实在我看来,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可能性,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中心模式的差异是明显的,它也可能不同于日本、韩国、东南亚,或者中东、印度的现代性。杰姆逊认为这种多种多样的现代性都是毫无道理的,只能臣服于标准化、霸权主义的英美模式的现代性,这里隐含的文化霸权问题绝非可以轻轻放过的。

我再重新翻阅这位奔走于东西方的教授的著作时发现,其实他的观点一直是西方中心的——后现代状况是一种文化的根本断裂,过去所拥有的经验(前现代经验和现代经验)在当代业已失效,多国资本的新扩张最后完成了对前资本主义飞地的渗透和殖民化,人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非道德化的、令人压抑的、前所未有的新全球技术空间。文化艺术在错位中不断生产着文化话语。这种说法之所以中国学者视而不见,只是由于杰姆逊对中国文本的解读使本土学者误以为“文化白求恩”来到了中国。如今,我们可以在此清醒地听他的东方主义布道:“我们忽视了现代性的另一个根本意义,这就是全世界范围里的资本主义本身。(案:请注意,全世界范围里)资本主义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体系的第三或晚期阶段带来的标准化图景给一切文化多样性的虔诚希望打上了一个大问号,因为未来的世界正被一个普遍的市场秩序殖民化。”在讲演结尾的这一垄断语式的说法,表明了杰姆逊的新世纪立场。

查看全文

法律霸权主义社会论文

法律霸权主义社会,是从社会权威分配的角度对法治社会作出的别称。遥望法律霸权主义社会,那是一个法律职业的社会信任已充分建立的社会,是法律人依附于法律规则制作、解释、运用、学术思考的合理分工体系的时代。法律霸权主义社会对法律职业的社会信任,既是对法律人从事专业活动能力的社会认可,也是对法律人职业道德素质的肯定。

从专业活动能力的角度讲,在法律霸权主义社会,立法者、司法人员、行政裁判官员、法学家,已经结束旧社会的社会分工混乱现象,专业精英各就其位,不具资质的社会人士从法律职业机构退场完毕。没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法律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再寻求法律职场中的工作机会――因为非专业人员去从事法律职业,已经成为社会哄笑事件;任何杜撰、伪造法律专业教育背景、法律从业资格,企图鹊巢鸠占的行为,成为了社会丑闻。法律霸权主义社会的社会群体,已经建立起关于社会职业的基本伦理。

从法律职业道德的角度讲,在法律霸权主义社会,无论是法律机构,还是社会公众,对聘任和委托从事法律劳务的法律职业者的履约诚信不再怀疑,法学家也基本上不以故意言说学术伪词为业。虽然法律人在解决社会纠纷方面的工作效率仍然参差不齐,但是,已经基本上排除了故意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现象。坚守法律人的社会信用,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人的外在要求,而是一种内在信仰,成为主观上的义务。

法律职业社会信任的建立,厘清了政治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政治归政治,法律归法律,它们有了不同的活动场域。调节公众利益的政治,已经不再强行涉足法律规范场域;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三者并行不悖,共同完成对社会有效治理。在新社会的场景下,独立的法律机构发挥社会纠纷处理器的作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清道夫效用。旧社会用政治权力解决的社会纠纷与冲突,进入了法律处理机制,遍布于世的“社会纠纷法律处理器”的有机、高效的运转,克服了社会公理短缺、侵权发酵和治术瘟疫蔓延的旧社会弊端。严复先生曾痴迷的西洋法庭公正,出现在神州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华人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整合效益。法律制度如同资本生息一样,开始自为地产出制度的正面效益。

在法律霸权主义社会,官僚政治型法,被替代为专业自治型法。行政管制社会权利的治理模型下,着力于社会强制的官僚政治型法,由于社会分工的重构,淡出历史;行政官和法律裁判同一的角色被拆解,社会维权救济的诉求对象,从政府转移至国家法庭;行政官的角色职能发生深度变化,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支配者,不再是“中国式的青天老爷”,而是控制社会安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式角色,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的服务人员。在法律霸权主义社会,行政官也不再从事涉及公民私权利管制的立法活动,立法由社会合意机构即议会操作――因为法律规则具备了社会公共合意品质,法律成为公认的生活规则,有了普遍承认的法律内在效力。

法律霸权主义社会,也厘清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法律霸权主义社会的法律,是体现具体法律规范作用的具体规则,“道德”也不再是一个大词,而是具体社会主体具体行为的评鉴标准;公德、私德、职业道德互相分立,不再是旧社会的那锅无法享用的、发馊的道德八宝粥。自由成为善的标准,强迫成为恶的象征,合意交往成为社会美德。儒家“克己复礼”的重要思想在人们修身养性方面,对自由主义和合意主义道德观发挥些微补充调节作用;没有人再相信“君君臣臣”、“三从四德”那些旧社会的秩序规范理论。涉及秩序关系的传统伦理遗产,和汉墓考古发现的古狗粪迹,放在了一起。特权阶层迷惑下层人民的虚伪的道德高调,被公权力的最低道德标准,即约束公权的宪法和法律规范替代,宪政成为政治美德。法律保障个体自由和群体合意,社会强迫和暴力支付法律代价,自由、合意的的交往行为,不仅是法律上正义的行为,在道德上也逐渐得以解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