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保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4:09: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证保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证保险研究论文
一、保证保险中存在可保风险
根据保险法的基本原理,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保险只能承保尚未发生的、将来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对于必然发生的风险,保险不予承保。因此,保险事故必须是投保人在投保时未发生的:且在将来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更准确地说,保险事故发生应是一种可能性,即不确定性。因此,可保风险须具备纯粹性、偶然性和非普遍性三要件。
在保证保险中,对被保险人来说,保险风险是其自身对债务的不能履行,这一风险符合可保风险要件。
第一,风险的纯粹性指这种风险是一种只会给当事人带来灾害和损失的危险,完全无利可图,没有任何投机性。表面上看,债务人履行不能时其没有完成对债权人的给付,从利益上说不但没有损失还会因为债权人合同的履行而有所收益,不符合纯粹性的特征。其实,当债务人履行不能时将面临债权人的责任追究,这一责任风险正是保证保险被保险人所面临的风险,显然这一风险对被保险人来说是一种损失而无利可图,符合纯粹风险的特征。
第二,风险的偶然性是指该风险是一种偶发的随机现象,具有难以准确预测的偶然性。人们既不知道风险是否一定发生,也不知道一旦风险发生,它是否会造成损失以及损失到底有多大。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具体到保证保险合同.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事故,是投保人不履行债务,而该保险事故是否发生,主要是由投保人主观方面决定的,不符合关于保险事故必须是客观的、不确定事故的保险法原理。其实,在保证保险中,导致债务人履行不能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原因所致,即有投保人经济状况恶化、或遭受意外而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显然,这种原因导致的风险不管是被保险人自己还是保险公司都是无法在投保前准确预测的;第二类是主观原因所致,正如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一小部分人从借贷或投保之初,就没有打算还款或履行义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投保人似乎在投保之时对于保险风险是否发生就早有预见,不符合风险偶然性的特征。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况其实可以看做是被保险人主观上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情况,对于保险人来说,保险事故是否发生仍具有难以预测的偶然性特征,普通财产保险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有些投保人为取得保险金在投保时已决定投保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
第三,风险的非普遍性主要是指所保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从而实现集合多数人力量互助共济的保险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履行不能责任风险的情况虽然不是个别情况,但并不表明众多被保险人的履行不能会同时发生,保证保险把履行不能风险作为其承保风险,符合保险风险的非普遍性特征。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初探
一、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运行情况
(一)贷款模式。天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主要采取“政府+银行+保险”三位一体、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具体业务流程为:首先贷款客户分别向试点保险公司和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然后由试点保险公司和银行分别对小额贷款申请人业务状况及资信情况进行调查、审查、审批后报市政府核准,市政府核准后由银行发放贷款,最后银、保双方对申请客户进行贷后管理,共同承担贷后管理责任。当保证保险贷款出现逾期时,由保险公司与银行按照每笔贷款7:3比例承担贷款本息损失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超赔部分由政府风险补偿专项基金按规定比例补偿。贷款追偿后由银行和保险按照比例分摊。
(二)主要特征。
1、政府主导、人行助推是前提。一是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天门市政府与人行天门市支行多次联合组织银行、保险、小微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磋商,商讨确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参与主体、业务流程以及风险补偿等办法。二是积极制定指导性文件。人行天门市支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天门实际先后出台了《天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天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和《天门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暂行办法》三个配套文件,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三个文件分别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参与主体、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和配套政策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三是设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市政府设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首批风险补偿金为500万元,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铸就坚实后盾。四是大力宣传创新业务。天门市政府和人行天门市支行加大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推动和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推介活动,普及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知识,提高产品认知度,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2、多方参与,协调合作是基础。一方面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客户受理、贷前调查、贷中分析决策、贷后管理、逾期催收等多个环节信息共享,联合管控,严把质量关口;另一方面整合金融监管、财税、公安、司法、宣传等部门资源形成合力,确保试点业务顺利推进。
3、风险分担,科学分散是根本。建立保险、银行、政府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科学分散风险,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贷款逾期后,保险公司和银行按7:3比例承担贷款本息损失,对试点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130%后的超赔部分,由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按不超过80%的比例对保险公司进行补偿;对试点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150%的超赔部分,由风险补偿基金对保险公司进行全额补偿。
保证保险合同研究思考
保险合同在西方最早出现于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国内保险公司开办保证保险业务起步较晚,业务范围小,涉及险种也较少,主要有分期付款买卖保证保险、质量保证保险、住房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等。目前法院受理的保证保险合同案件日趋增多,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在审理案件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尚未健全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保险公司的业务经验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差,加之理论界对保证保险的研究没有跟上,立法相对滞后,因而造成了大量的纠纷出现。纠纷诉至法院后,各地法院对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表现在适用法律和处理结果上的差异。为此,笔者试从保证保险的概念及性质入手,以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为例,就保证保险合同的从属性、保险人代位求偿权、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与保证保险合同的关系及效力、诉讼主体的法律关系及处理等相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保证保险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保证保险就是保险人为义务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的保险,此为广义的保证保险。它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保证”:首先,应义务人要求向权利人保证其信用;然后,应权利人的要求保证义务人的信用,二者的保险标的都是义务人的信用风险,但是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前者叫保证保险,后者称之为信用保险。狭义的保证保险仅指前者,本文所论述的也是指狭义的保证保险。在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投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信用风险叫信用保险;而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要求投保自己不履行债务的信用风险叫保证保险,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有些文章和教科书把信用保险作为保证保险的一种,仅把二者作保险对象上的区分,甚至出现“信用保证保险”这样的概念,实际上是不确切的[1]。因此,保证保险属财产保险的一种,是指由作为保证人的保险人为作为被保证人的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的一种形式,如果由于被保险人的作为或不作为不履行合同义务,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
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的法律性质,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着争议。中国保监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有不同的认识。中国保监会认为,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保险公司为银行提供的消费者的履约保险;最高人民法院(1999)经监字第266号复函则认为,保证保险虽是保险人开办的一个险种,其实质是保险人对债权的一种担保行为name=_ftnref3>[3],此种观点亦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34条:“保证保险合同是为保证合同债务的履行而订立的合同,具有担保合同性质”。那么保证保险的性质是保险之一种,还是担保之一种呢?保证保险合同是独立合同还是主合同(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的从合同呢?笔者认为,把保证保险视为一种担保业务,是不正确的。因为,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形式[4],而不允许从事担保活动,尽管保证保险合同与保证担保极为相似,但保证保险是一种保险业务,而不是一种担保业务,主要有如下理由:
1.从功能上看,保证保险的功能主要转嫁被保险人的风险,是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而保证担保是以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旨在维护信用和交易秩序;他们的功能不同。
2.从合同的地位上看,保证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投保人订立的合同,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其他任何合同,而保证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合同的从合同,必须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具有从属性,一般不独立存在。
论保证保险的法律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享受型”消费,如贷款购车,贷款购房等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及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消费者、银行及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了新的贷款保证保险关系,本文拟对此类保证保险的法律特征进行探讨。
一、保证保险的内涵及性质
保证保险是指在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需在约定的条件和程序成就时方能获得赔偿的一种保险方式,其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就是贷款合同的借款方和贷款方,保险人是依据保险法取得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保证保险常见的有诚实保证保险和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保证保险的内容主要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的义务和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构成。保证保险的性质属于保险,而不是保证。在保证保险中,保险责任是保险人的主要责任,只要发生了合同约定的保险事由,保险人即应承担保险责任,这种责任因在合同有效期未发生保险事由而消灭。
二、保证保险的功能及范围
保证保险的功能在于转嫁被保险人的风险,作为一种保险手段,是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因为保证保险不是保证,所以保险人不能享有保证所产生的先诉抗辩权或物保优于人保的抗辩权,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就应当按照保证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金。在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中,投保人即贷款合同中的债务人未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归还欠款,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保证保险的范围表现为,保险人承担的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证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限度内的贷款本金,对于违约金、利息、罚息等均不属于赔偿范围。
三、保证保险的权利义务及法律依据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论文
内容提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开办时间不长就面临停办、缓办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盲目竞争,产品设计缺陷等,但真正的原因却是来自保险公司自身,即管理不到位。加强和改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对于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保险公司应提高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改革步伐;规范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确保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兴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各保险公司纷纷开办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一时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热闹纷繁。但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保险公司面临的业务风险开始显现。如某财产保险公司从2001年开始经营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截止2003年5月底,累计保费收入1872万元,累计赔款459万元,赔付率24.5%。逾期贷款3296万元,占保费收入的176.1%,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达2515万元。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一些公司被迫全面收缩相关业务。人保、天安公司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清理整顿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平安产险公司也在近日对部分地区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亮起黄牌。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的障碍
几年前还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怎么忽然就变成了“鸡肋”呢?问题是多方面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盲目竞争,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放松对房地产公司和车行的资信调查;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风险责任不对称等。但笔者认为,真正的问题却是来自保险公司自身,就是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风险认识不足,业务管理不严格,市场运作不规范,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由于管理缺失产生的风险才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一)保险公司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缺乏长期观念。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而且业务周期长,短则2、3年,最长可达30年,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具有巨大性和滞后性特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风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公司对业务管理和风险安排要有长期思想,业务经营要立足长远,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周期性特点,要妥善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目前,保险公司在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短期利益(即保费收入)、重市场拓展,轻业务管理、轻市场研究的现象,缺乏严谨、科学的经营理念,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环境,为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带来潜在隐患。如一些基层公司只看到目前房地产业形势一片大好,居民购房踊跃,房价节节攀升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把房地产业纳入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分析,也没有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分析,更没有意识到房地产业出现的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对房地产项目不做分析、不加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扩大住房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最近,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国务院也于近日提出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是对房地产业投资过热、出现泡沫现象的一种警示,应当引起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透析保证保险性质
摘要:研究保证保险的性质对于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公正、合理地解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保险本质上只具有保险属性,属于保险。保险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可保风险的存在是保险的前提要素;风险分摊是保险的基本要素,费率的不确定是保险的可能性要素。
关键词:保证保险;可保风险;风险分摊;费率
一、概述
保证保险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在国外争论不一。因此。保证保险的概念目前也未统一。在此,笔者将不讨论其概念,而是从其特征人手进行研究。英美的法学者一般认为,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开办的保证业务。按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当一家机构经注册批准成为一家保险公司并从事以货币为对价的保证业务时,这就成为了保证保险。受各州保险法的管辖。”爱尔兰1936年保险法更直接将保证保险定义为“签发保函或保证合同”。但是,国外保险界学者多主张保证保险是一种保险,而司法界则更倾向于保证保险是担保的一种。
目前,在中国关于保证保险性质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保证说.保证保险的实质是一种保证担保。一般的保证保险合同均约定,投保人未能按借款合同或者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欠款的,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其实这与保证合同中主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约定没有区别。第二,保险说,保证保险的实质是以转嫁被保险人(即债权人)所面临的投保人(即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为目的的一种保险。合同的主体、责任方式、合同的性质以及保证的范围均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三,二元说,保证保险是保证与保险两种制度的结合。尽管保证与保险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并不完全排斥,尤其是双方在对特定人保障与补偿方面的一致功能,使保险与担保这两种制度就有可能相互连接与配合,从而发挥保障与补偿方面的整合功能。分别支持这三种观点的论据都非常的充分和详细,各自形成理论,由于篇幅限制,此不多述。
笔者认为,保证保险从其本质特征上只具有保险属性,属于保险。我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因此,保险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即可保风险的存在是保险的前提要素;风险分摊是保险的基础要素;费率可以确定是保险的可能性要素。保证保险是否符合这几个要素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保证保险定性为保险。
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分析
摘要:贷款保证保险是保险人在债务人向债权银行贷款时,向债务人提供的一种保险,该保险转移和分散了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能较好的促进债权债务关系的成立。但在实践中,很多操作人员对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未很好的了解,理论界对其性质的界定也并未清晰,导致了该产品在发展中出现各种问题,发展不畅。文章从基本概念、产品比较、性质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该产品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贷款保证保险;担保;风险分散和转移
一、保证保险的起源及发展
保证保险承保义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或履行不适当给权利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对权利人(被保险人)给予赔偿。据资料记载,最早的保证保险产生于18世纪末,是随商业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因在开展商业信用的过程中,道德危机和风险频发,一些个人、商行开始办理诚实保证保险,以此来降低因商业信用违约给权利人带来的损失。保证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险种不断增加,现在已发展到资金融通领域,为资金的流通提供了帮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保证保险业务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首先开展,随着银行推出分期付款消费业务逐渐推广。这种保险形式提升了金融市场上资金流通的速度,为经济、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15年,为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联合发文,鼓励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尝试利用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提供支持,做好普惠金融服务,贷款保证保险开始受到各家银行及保险公司的重视。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贷款保证保险还与新型的金融产品相结合,生出了很多新型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比如保险公司与P2P平台合作,为网络贷款履约提供保证保险。
二、贷款保证保险的内容及主要特征
保证保险分为两类,一是忠诚保证,二是确实保证。忠诚保证保险是保险人对雇主因雇员不诚实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由雇主投保。确实保证是保险人对依照法律或合同约定,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其义务时,给被保险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此种保险由被保证人投保。贷款保证保险是确实保证保险中的一类,其主要内容及特征如下。(一)贷款保证保险内容。贷款保证保险由债务人投保,当投保人(债务人)按照保险条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即投保人(债务人)未能按照与被保险人(债权人)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或欠款超过规定期限,保险人对投保人应偿还而未偿还的贷款本金和相应的利息承担赔偿责任。(二)贷款保证保险涉及主体。贷款保证保险的主体涉及到三方,即投保人(债务人)、保险人(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债权人)。(三)投保人的投保目的。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为债务人,保费是由债务人缴纳;保费缴纳会增加债务人的总体融资成本。债务人愿意在增加融资成本的情况下投保贷款保证保险,主要原因是该保险能增进其信用度。对于无抵押担保或抵押担保不足的债务人,投保贷款保证保险能弥补自身抵押担保不足的劣势,帮助债务人更顺利的获得贷款资金。因此,债务人投保的目的是“增信”,提升获得贷款资金的可能性。(四)贷款保证保险主体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在开展具体的保险业务时,债权银行与保险公司两方或债权银行、保险公司、债务人三方将签订《合作协议》,同时保险公司还应当与债务人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条款主要列明了保险公司为债务人向银行借款这一行为提供保证保险,当按合同约定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其次,协议及保险合同条款还对债务人、债权银行的义务进行了相应的明确,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保险过程中债务人与债权银行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心理风险,确保信息告知真实、及时,债务人、银行对贷款进行正常的贷后管理,主动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化解风险,而不是放松管理,把风险全部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五)债权银行诉求在具体运用中,债权银行希望债务人。投保贷款保证保险的目的是规避贷款损失,在贷款发生损失后能安全收回。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贷款保证保险为银行贷款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风险转移方式,提高了银行开展相关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尤其针对一些信用风险较大的领域,如小微企业融资领域、个人信用贷款融资领域,客户抗风险能力较大企业、大客户弱,抵押担保有所欠缺,银行会主动谋求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的关系,签订相应的长期合作协议;在具体贷款业务中,银行会主动推荐客户购买贷款保证保险,在债权银行和债务人之间达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六)保险人风险控制手段。从贷款保证保险实践经验看,该项业务保险公司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保险公司在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时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承保意向书发出前,保险公司相关的风险人员会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尽职调查,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向债务人出具承保意向书。但在这一环节,由于该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种较新的业务,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完善、评估过程相对简单,可能无法很好的进行信用风险的评价;因此对于某些贷款保证保险,保险公司会在保险条款里设置追偿条款,规定如发生了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向债权人进行赔偿后,具有对投保人(债务人)请求赔偿的权利;债权人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应的资料进行支持。有的保险公司甚至要求投保人提供反担保,用以担保保险公司向银行赔付后,可以确实向投保人进行追偿,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
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开办时间不长就面临停办、缓办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盲目竞争,产品设计缺陷等,但真正的原因却是来自保险公司自身,即管理不到位。加强和改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对于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保险公司应提高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改革步伐;规范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活动,确保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兴起,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各保险公司纷纷开办住房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一时间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热闹纷繁。但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保险公司面临的业务风险开始显现。如某财产保险公司从2001年开始经营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截止2003年5月底,累计保费收入1872万元,累计赔款459万元,赔付率24.5%。逾期贷款3296万元,占保费收入的176.1%,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达2515万元。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一些公司被迫全面收缩相关业务。人保、天安公司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清理整顿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平安产险公司也在近日对部分地区的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亮起黄牌。
一、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发展面临的障碍
几年前还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怎么忽然就变成了“鸡肋”呢?问题是多方面的:社会信用基础薄弱,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盲目竞争,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放松对房地产公司和车行的资信调查;产品设计存在缺陷,风险责任不对称等。但笔者认为,真正的问题却是来自保险公司自身,就是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风险认识不足,业务管理不严格,市场运作不规范,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由于管理缺失产生的风险才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
(一)保险公司对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缺乏长期观念。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而且业务周期长,短则2、3年,最长可达30年,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具有巨大性和滞后性特征。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风险的特殊性,要求保险公司对业务管理和风险安排要有长期思想,业务经营要立足长远,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周期性特点,要妥善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目前,保险公司在经营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短期利益(即保费收入)、重市场拓展,轻业务管理、轻市场研究的现象,缺乏严谨、科学的经营理念,不能全面地认识和分析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的经营环境,为公司的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带来潜在隐患。如一些基层公司只看到目前房地产业形势一片大好,居民购房踊跃,房价节节攀升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把房地产业纳入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分析,也没有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结合起来分析,更没有意识到房地产业出现的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对房地产项目不做分析、不加区分,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扩大住房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最近,人民银行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国务院也于近日提出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就是对房地产业投资过热、出现泡沫现象的一种警示,应当引起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
信贷保证保险研究论文
一、中小企业信贷保证保险的涵义
信贷保证保险是指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包括两类保险:一类是狭义的保证保险,另一类是信用保险。它们的保险标的都是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当被保证人未按照基础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负代为履行付款义务(给付保险赔偿金)责任。凡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由保险人承担自己(被保险人)信用的保险,属狭义的保证保险;凡权利人要求保险人担保对方(被保证人)信用的保险,属信用保险,权利人即被保险人。
狭义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保险的被保证人指的是中小企业,它在保证保险中作为投保人,通常是保费的缴纳者;受益人是债权人,在中小企业信贷保证保险中指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信用保险的权利人指的是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它是信用保险的投保人,通常是保费的缴纳者,同时也是保险合同的受益人;被保险人是债务人,即中小企业;保险责任是被保险人到期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保证保险制度的意义
(一)增强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存有疑虑,而中小企业又无充足的资产作为抵押。中小企业信贷保证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得到升级,将有效地消除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款能力的顾虑,当中小企业不能如期还本付息时,保险公司要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替中小企业还本付息的责任,银行也不会因此而遭受损失。因此,在具有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将可以和其他大企业一样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汽车信贷保证保险论文
自从前两年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汽车消费信贷一直被公众和媒体所关注。不过,由于汽车信贷消费一时还难以适应目前的社会现状,所以汽车消费信贷没有象房产信贷那样火暴。据统计,住房、汽车、教育是目前信贷消费的三种主要对象,在这三种对象中,住房信贷占71.5%、汽车信贷占11.0%,教育信贷占10.6%。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考虑购买小汽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超过3000元,他就有购买汽车的潜在能力,就有可能会选择信贷的方式来购买汽车。但是,目前为什么老百姓购买汽车的欲望不太大呢?作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老百姓心中所担心的
的确,老百姓购买汽车已经不是遥远的梦想,如果他们真的想买,是能够做得到的。但他们对我国的汽车消费环境感到失望。如果有人问他,“根据目前你的收入状况,应该可以买得起车。”那么,他会脱口而出地说,“是啊,买得起,但是用不起!”。“买得起用不起,用得起烦不起”这句话足能说明我国目前汽车的消费环境。他们担心的是有以下几方面:
1.汽车价格偏高。据了解,我国汽车的零售价格和国外同类汽车价格相比大约要高出50%左右。所以,他们认为目前买车还是不太现实。造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汽车生产厂家规模不大,造成生产汽车成本偏高,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轿车行业所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国外轿车行业3%-5%的平均利润。
2.汽车价格以外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和其它收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除了承担增值税和消费税外,还要承担购置附加费、验车费、车辆牌照费、入户费、城市增容费等等。在汽车使用阶段,还要承担车船使用税、汽车消费税、车辆管理费等费用。各种各样的汽车本身价格以外的收费使他们望而却步。
3.汽车使用期较短。汽车不象商品房,它的寿命期不长,只有10年左右,一旦到期之后,不管车况好坏,都要强制执行报废,所以自从买了车以后,就会觉得汽车慢慢在贬值。虽然没有电脑那样贬值快(如1997年1万元购买的电脑,到2001年可能只值几千元钱,因为有更好的电脑出现在市场上),但是还是在不断地贬值。为什么老百姓购买商品房那么涌跃?因为购买商品房不但不会贬值,有时还会增值,一旦拥有,终生受益。他们担心买了汽车不但成为一种享受,弄不好会成为一种包袱,此外,每年还得购买汽车保险,交纳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