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账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3:51: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报账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利项目会计报账制
一、当前会计报账制的几种模式及其利弊
1.完全集中型。资金及财务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专户存储,各现场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不论承建的建设内容及其规模大小,都向项目法人统一报账,由项目法人统一资金拨付、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类似于各市、县建立的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优点:一是严格按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方式操作,资金封闭运行,拨付程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采用会计电算化,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三是加强了会计监督,便于监管。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等现象,减少了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保证了资金的安全。缺点是:
一是增加了工作量。不但项目法人要进行会计核算,报账单位还要建立辅助账或备查账。特别是项目法人财务负责同志审核工作繁重,经常面对若干个报账单位,像简单再生产一样不断地重复同样内容的审核工作;二是不利于提高基层会计工作水平。取消建设单位会计和出纳之后,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杂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随意任命,对报账员的地位不予肯定,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报账员变成“邮递员”,弱化了财务管理职能。这种管理上的低要求必然造成报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利于项目法人加强财务管理;三是报账不及时,影响价款结算进度。项目法人根据工程进度报账,再拨付资金,有的建设单位因项目实施后手续不完善,迟迟不予报账,形成工程进展和财务支出进度脱节,会计信息不真实;四是部分资产管理账实分离。项目法人只管固定资产及物资账,财产物资由现场管理机构使用管理。这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是财政核算型。指向财政部门报账,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批复的投资计划和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有效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和报账,等同于预算单位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的模式。比如安全饮用水、小流域治理、小水库除险加固及水库移民项目等。采用此种模式进行会计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及财政有关部门有权对各单位的支出事项和凭证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规范了支出手续。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完全集中核算的优点,还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缺点是:1、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管理脱节。由于项目资金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形式上发生了转移,使单位在管理上的积极性逐步丧失,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力度弱化,然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2、核算和管理存在盲区,放松了审核把关。收支业务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为“单位批中心”,即“单位用钱,财政管理”。报账制推行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批权没了,自己说了不算数,产生抵触情绪,放松了财务管理。由于会计责任主体不清,报账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放松了对支出的审核;3、项目资金在财政部门,未专户管理,容易与其他资金混户,造成资金挤占现象,甚至有被平衡预算的可能;4、会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影响决策。资金支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给施工单位带来影响;5、很难按《会计法》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报账员”的设立,使原来分别由会计、出纳承担的不相容职务变为一人负责,“报账员”等同于“传递员”。此外,会计核算中心一般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与国有建设会计制度衔接存在一定问题;6、存在票据内容不真实现象。为了套取资金和填补招待费以及跑项目支出等,有些项目单位不惜编造假单据、假名单、假签字,从会计凭证上很难发现问题,而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到现场了解和查勘,仅仅履行资金的报批程序、简单的形式审核就办理手续,存在风险;7、资产缺乏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账物分离,资产有流失可能,一些基建收入有的甚至体外运作;8、工程成本核算不完整,影响竣工决算的完整性。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基本采取收付实现制,对项目的预留费用及未完工程认定与基建制度衔接还有一些问题,影响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及决算的完整性。
三是主体平移型。项目法人一般不承担项目建设的具体任务。工程建设由各现场管理机构照承建的内容负责,如安徽省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项目法人为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管处,但实际上由工程所在地的市(县)实施,即“大法人”、“小法人”之说。实践中一般是资金由“大法人”拨付到“小法人”。项目法人一般只核算本级发生建管费、勘测设计等独立费用,各个现场管理机构设立会计机构,开设基建专户,按照承建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工程主体支出等大部分会计工作在现场管理机构,日常只以表格形式向“大法人”反映财务情况。项目竣工后,现场管理机构编制单项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最终由项目法人编制汇总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实行此种模式优点是:1、有利于调动现场管理机构的积极性,也便于明确责任;2、资产管理账实、权责一致;3、有利于提高基层会计工作水平;4、减轻了项目法人工作量。缺点是:1、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全面,不利于项目法人及时掌握完整的财务信息;2、多头开户,资金有风险;3、各现场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费用标准执行不统一;4、不利于项目法人控制。由于项目法人对各现场管理机构的建管情况不完全掌握,对其往来款项和基建收入难以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实质上是报表制,只所以在本文中提出,因为项目法人只要加强监管,完备制度,此种模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建管方式。
二、几点建议
对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研究
摘要:对国家拨款的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到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账务处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问题、相应管理对策以及县级财政负责报账股室和项目建设单位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有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过多,资金到位迟缓,部门、乡镇截流挪用等诸多弊端,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资金、物资、账务既分离又统一,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报销单据不合规,甚至是虚假的。如有的乡镇财政所直接以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形成以拨代支;部分设施购货发票不真实,从不同单位购置的不同货物,却是连续编号的税务发票。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也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
项目资金报账制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对国家拨款的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到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账务处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问题、相应管理对策以及县级财政负责报账股室和项目建设单位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有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过多,资金到位迟缓,部门、乡镇截流挪用等诸多弊端,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资金、物资、账务既分离又统一,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报销单据不合规,甚至是虚假的。如有的乡镇财政所直接以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形成以拨代支;部分设施购货发票不真实,从不同单位购置的不同货物,却是连续编号的税务发票。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也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
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研究论文
摘要:对国家拨款的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到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账务处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问题、相应管理对策以及县级财政负责报账股室和项目建设单位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有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过多,资金到位迟缓,部门、乡镇截流挪用等诸多弊端,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资金、物资、账务既分离又统一,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报销单据不合规,甚至是虚假的。如有的乡镇财政所直接以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形成以拨代支;部分设施购货发票不真实,从不同单位购置的不同货物,却是连续编号的税务发票。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也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
水利基建实施会计报账制思索
1998年以后,我国很多地方进行了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2000年以来,随着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先后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实行“报账制”。随着近几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财政管理体制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监管,规范会计工作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报账制”嫁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安徽省水利厅治淮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率先实行报账制后,厅直单位、各市及有关项目法人迅速推行,在2008年扩大内需的水利基本建设中普遍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将此当作基建财务管理的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进行了规范和推行。
这些都是水利基建财务管理一次探索和创新,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对加强会计监督和促进水利基本建设的“四个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会计报账制的几种模式及其利弊
1.完全集中型。资金及财务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专户存储,各现场管理机构(建设单位)不论承建的建设内容及其规模大小,都向项目法人统一报账,由项目法人统一资金拨付、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及会计核算类似于各市、县建立的会计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模式下的优点:一是严格按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方式操作,资金封闭运行,拨付程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金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的调度趋于合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采用会计电算化,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三是加强了会计监督,便于监管。
杜绝了截留、挪用资金等现象,减少了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保证了资金的安全。缺点是:一是增加了工作量。不但项目法人要进行会计核算,报账单位还要建立辅助账或备查账。特别是项目法人财务负责同志审核工作繁重,经常面对若干个报账单位,像简单再生产一样不断地重复同样内容的审核工作;二是不利于提高基层会计工作水平。取消建设单位会计和出纳之后,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杂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随意任命,对报账员的地位不予肯定,报账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报账员变成“邮递员”,弱化了财务管理职能。这种管理上的低要求必然造成报账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也不利于项目法人加强财务管理;三是报账不及时,影响价款结算进度。项目法人根据工程进度报账,再拨付资金,有的建设单位因项目实施后手续不完善,迟迟不予报账,形成工程进展和财务支出进度脱节,会计信息不真实;四是部分资产管理账实分离。项目法人只管固定资产及物资账,财产物资由现场管理机构使用管理。
这种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信用社营业费用报账制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区联社)财务管理,根据省联社《关于印发××省农村信用社县(市、区)信用联社一级法人核算若干规定的通知》,结合我区联社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报账制是指由区联社会计核算中心对辖内信用社部(以下统称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营业性费用,进行集中记账和核算的财务管理形式。
第二条坚持计划使用,权限管理、大宗采购集中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实行区联社统一核算,财产统一管理,经营成果分级核算,按社单独考核的管理模式。
第四条实行报账制后,核定信用社必要的业务周转金(陈仓、长寿社为3万元,其余社为1万元),用于支付区联社核定范围和额度内的零星开支;其使用程序是:先借支,再报批,最后冲销。
第五条业务周转金由信用社负责人于每年初5日内,填写借款单,并经区联社相关领导审签后,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借支手续,每年12月30日前全额解缴。
高校财务报账转变与对策
摘要:高校财务报账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点,只有根据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创新财务报账的管理方式,才能提高高校财务报账的科学化水平。本文根据高校财务报账的特点,探讨高校财务报账模式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务报账;管理策略
1引言
本文从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出发,在总结高校财务报账特征的基础上,找准财务报账的有效方式方法,全面提高高校财务报账工作质量。
2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报账服务范围有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资源整合不合理,特别是在高校学科建设日益完善,高校科学项目、类型与所需经费增加趋势下,高校财务报账管理更加复杂,这就突显出高校财务报账主体复杂和报账身份经常出现变化等情况,要求扩大高校财务报账范围,满足不同财务报账主体需求。由于高校财务报账主体单一,财务报账范围较窄,不能有效应用于多个科研项目的报账,高校财务报账未能向学生层面延伸,不满足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面对日益广泛的报账群体,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提供服务报账主体意识,适应多元化与宽范围报账管理需要。2.2报账方式过于传统。目前高校财务报账管理还主要停留在人工取号阶段,现有的报账管理方式未能向网络支付的方向延伸,单纯的一种财务报账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财务工作的需求。转变高校财务报账方式,丰富高校财务报账工作模式,这已经成为时代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当前高校财务报账方式有单一性,报账方式只满足单向需求,还不能以多种报账方式为服务导向,无法兼顾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使用需求,没能通过拓展报账方式满足高校发展需要。2.3报账流程存在不合理。当前高校财务报账主要施行的是领导负责制,部分高校将财务报账权力下放至二级院校,但是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不断复杂的趋势下,传统的领导审批方式已经不满足快捷报账需求。首先,当前高校财务报账过于追求统一流程,未能根据不同的项目实施具体针对性的报账措施。还有的高校未能转变审批思路,未能简化报账审批的中间环节,存在着报账审批过程不明晰,报账审批程序烦琐,以及报账手续复杂问题。从提高高校财务报账效率出发,还应当完善相关工作流程。2.4报账信息传递不及时。目前高校财务报账涉及多方面的信息,但是高校的二级学院与高校部门之间的财务数据信息是独立的,高校各部门之间未能有效的沟通资产管理信息、学生数据信息,缺乏必要的共享机制,这导致不少报账人员缺乏相关业务信息,导致高校财务报账的效率较低。当前不仅要强调报账操作的规范化,而且还要加强相互之间信息沟通,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改变关联信息沟通不畅通的问题,切实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同时适时建立起突破地域限制的报账体系,进一步扩大报账渠道,满足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
简述国家拨款项目财务管理
摘要:对国家拨款的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到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账务处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问题、相应管理对策以及县级财政负责报账股室和项目建设单位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有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过多,资金到位迟缓,部门、乡镇截流挪用等诸多弊端,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资金、物资、账务既分离又统一,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报销单据不合规,甚至是虚假的。如有的乡镇财政所直接以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形成以拨代支;部分设施购货发票不真实,从不同单位购置的不同货物,却是连续编号的税务发票。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也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
深化银行财务报账制管理
一、财务报账制概述
目前,费用报账制度遵循“总额控制、合理使用、严格审核、按期核销”的原则。中心支行在预算指标内,依据各县(市)支行自然状况,确定业务周转金标准,定期拨付,按月核销,年末结清。具体流程为县支行按核批指标据实列支各项费用,并按核算内容及时在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做记账处理,于每月末提交原始单据及相关凭证到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其开支合理性及账务处理规范性经上级行审核通过后,在财务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月结及向央行会计核算系统报账,由县支行自行装订和保管财务支出凭证、账表。县支行对其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中心支行报账员对审核过的会计凭证和账务资料的合规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报账制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了财务集约化管理
报账制规范了会计行为,强化了会计监督。一是通过业务周转金加全辖费用指标管理,控制财务费用总额进度,完善了财务调控,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二是县(市)支行重大事项支出要提前审批,并且能够按月对全辖费用单据进行审核,能够全面、及时、真实的把握费用支出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改变了以往“重指标分配管理、轻财务费用监督”的局面,通过报账制能够很好的做到财务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强化了财务的监督职能。
(二)规范了财务行为
县级财政报账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各项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资金及补贴资金的数额越来越大,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大都要求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的规范了资金的运作,减少了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缓拨、损失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于是,一些部门在农业资金管理中开口闭口“县级财政报账制”,似乎“县级财政报账制”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但笔者在审计中,也发现县级财政报账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各相关部门关注。
一、报销单据不合规。在审计中,我们发现很多报账材料中存在一些不合法、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单据。一是税务部门开具普通税务代开发票被大量用于报账。由于项目区大都是在农村地区,部分施工单位为农民自发组织,无法开具正式发票。税务部门为方便这些组织的运作,可代为开具发票,但由于税务部门并不对这些工程项目实际支出进行检查,这样,便造成了实际项目支出被真实票据所掩盖。二是虚开票据。主要表现为部分施工单位为顺利报账,请关联单位虚开发票用于报账。
二、虚假培训报账资料。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加大,各级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计划的同时,科技培训资金总量也不断提高。而在实际审计中,我们发现培训资金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如:报账材料中,虚假签名、虚假材料、虚假人员等情况比比皆是。
三、拨出资金监管存在隐忧。当项目区在村组,村组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时,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规定,县财政在报账后,可直接将资金拨付至乡镇一级,而不是项目施工单位,由乡镇进行二次拨付。这样,在二次拨付过程中,资金脱离了县财政、项目管理等部门的有效监管,被乡镇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拨款滞后影响了工程进度。县级财政报账制规定资金拨付根据工程进度进行,但这样一来,资金拨付相对于工程进度产生了滞后,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按时完工。虽然也有部分预拨资金,但由于项目开始阶段一般需购置大量工程材料,资金根本不敷使用,而后续又因为报账资料的不齐全等原因而造成拨款的滞后性。
为充分发挥县级财政报账制制度作用,切实提高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笔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