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措施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2:29: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障措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贸易救济论文

摘要:保障措施是WTO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它的实施会对产品的进口国、出口国和第三国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它的实施效应,再从实证角度对我国发生的保障措施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

关键词:保障措施进口出口效应

保障措施,是指一经济体在某种产品进口大量增长以致其生产同类或与之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遭受损害时,为补救损害或便利产业调整而针对引起损害的进口产品采取的临时进口限制措施。WTO的保障措施规则是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制定的允许成员国在特定的情势下为缓解因履行条约中的承诺和义务所引起的暂时的困难或压力而暂时背离其承诺或义务的规定。

一、保障措施的实施效应

由于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主要在于成员方履行关税减让和取消数量限制义务而导致的国内产业的损害,因而保障措施最常用的方式为提高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

(一)对进口国的经济影响效应。如果一进口国对一出口国采取保障措施,假设是以提高关税的方式进行,那么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首先会使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国内市场该产品的价格也会上升。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进口小国,其对国际市场价格和效应的影响也很小;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一进口大国,由于其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征收关税会使该产品的进口减少,需求下降,使得进口产品国际价格下跌,其征收关税后的经济效应。

查看全文

产品保障措施调查论文

美国201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中的产品排除实践

杨麟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一、背景

根据2002年3月5日颁布的总统令1,美国对包括钢材、长板在内的主要进口钢铁品种采取保障措施,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30%不等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的最为严厉的贸易限制措施。和以往出台的保护钢铁产业的贸易救济措施相比,此次钢铁保障措施具有涉及国家众多、被调查产品范围广、保护措施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由于此次钢铁保障措施调查是在世界经济衰退,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其调查伊始就遭到了世界主要贸易国的强烈反对。欧盟、日本、韩国、巴西和中国等国家向WTO提出申诉,要求成立专家小组审查美国此次保障措施调查是否符合WTO的有关规定。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钢铁出口国还纷纷拟定了总金额高达数亿美元的贸易报复清单。美国国内的钢铁产品进口商和下游产业生产商也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提出了批评,认为其破坏了正常的贸易渠道,并造成了下游产业原材料成本的大幅攀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对钢铁保障措施所产生的严厉后果进行修正。自2002年3月20日钢铁保障措施正式实施以来,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根据总统令授权陆续共了八批钢铁产品豁免清单,对数百种进口钢铁产品豁免适用保障措施2。

查看全文

浅谈国企社会保险保障措施

一、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统筹参差不齐,实施范围窄。企业为利润目标人为压低职工缴费基数,导致员工利益受损,同时又隐藏社会稳定隐患。补充保险制度度的推广力度不够,实施范围窄。国家虽然已经出台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各种补充保险政策,但因企业领导人及相关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的制约,很多有能力建立补充保险的企业并没建立相应的补充保险制度。2.社会保险资金存在问题。社会保险能发挥社会稳定的作用,所以理应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社会成员的老、弱、病、残、孕以及丧失劳动能力,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社会保险就是当社会成员遇到这种情况时给予适当的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从而防止不安定因素的出现。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社会保险支出的多少往往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社会保险资金不够稳定。3.社会保险的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险的落实不到位是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社会保险在某些方面只存在于形式上,缺乏强有力的贯彻和落实,并且社会保险落实的责任体制不够明确,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致使社会保险的落实存在滞后现象,往往起不到及时救助的作用,使得社会保险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二、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科学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当前我国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仍然存在覆盖范围比较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资金支付压力大、部分社会群体社会保险待遇不合理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种种原因制约着中国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的科学化发展。2.监督力度不够。社会保险有利于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造成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停顿。而社会保险就是劳动者在遇到上述风险事故时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生活保障,使劳动力得以恢复。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将会使上述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实现。3.相关立法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无一例不是立法在先。比如开创社会保险先河的德国,就是在1883年由政府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堪称世界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虽已于2011年7月颁布并实施,但其中的一些规定在地方并没有真整得到贯彻执行。如: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但云南省并未彻底执行,在职职工死亡两费仍然由企业承担。

三、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的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是解决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当前,现代社会保险是面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广泛涉及各集团、各阶层的利益,只有直接出面进行组织管理,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鉴于此,国企需要与政府起由政府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建立科学化的国有企业在职人员社会保险体制要求资金保障要到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要广要宽,要严格落实社会保险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在职人员的社会管理。2.扩大资金规模。过去,我国社会保险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造成企业不堪重负,传统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因此而难以维持下去。我们知道社会保险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由于人们在文化水平、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就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扩大资金规模是我国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措施。资金问题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核心问题。社会保险可以通过强制征收保险费,聚集成保险基金,对收入较低或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给予补助,提高其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的公平分配。此外,要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相对独立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资金保障系统,确保社会保险成为有源之水。国有企业必须依靠自我积累基金,城市居民和职工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保障的项目和内容甚多,所需资金数量大,无论过去或现在国家和企业都不能统一包揽,即使国家以后富强起来,国家和企业也不可能把社会保险所有项目的费用全部包揽,需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来承担。要进行国有企业社会保险资金的社会化管理,作为社会化分配形式的社会保险必须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的社会化管理。这种社会化管理就是由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险职能部门统一制定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并由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险专管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险对象。3.加大社会保险保障的监督力度。目前,我国国企在职人员的社会保险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险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社会保险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对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确保社会保险的落实及时有效,通过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国企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避免,将损失降至最低,切实保障企业在职人员的切身利益和自身需求。

查看全文

农业出口保障措施

1.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出口流通环境。一要建设诚信政府,改进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并积极推进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二要为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严格农业执法,加大对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事件的执法力度。三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对"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四要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舆论环境,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和优秀的农业企业,展示河南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2.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与补贴机制改革。一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大市场、大流通。继续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宽松、有利于扩大出口的对外贸易体制。鼓励农业企业间协作与联合,有条件的可组成一体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降低流通成本,实行产业化经营。二要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允许范围内,加大对农产品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和基建的投入,并要调整农业补贴方向,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直接补贴生产者,搞好"直补"试点工作。三要抓好深化改革的试点工作,探索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农业一体化管理体制。要从已确定的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中选择3-5个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出口创汇起步早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的县作为出口创汇农业改革试点县,对试点县的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加工、流通、内外贸统一进行协调和管理,逐步探索建立运转协调、灵活高效、政策透明、管理科学的农业管理体制。

3.加大对出口创汇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一要结合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对出口创汇农业的资金扶持,省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给予配套。二要用好省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出口创汇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农业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和项目的贷款贴息,奖励业绩显著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要加大对农业出口创汇的支持力度,市、县两级政府也应增加对出口创汇农业的投入。三是有关金融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的出口创汇农业专项贷款,可由同级财政负责适当贴息。四要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出口创汇农业开发和建设,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创汇农业企业和出口基地实行优惠政策。五要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减少国际农产品对河南省农产品的冲击,保护河南省农业安全。六要充分发挥外经外事及贸促会等部门的作用,拓宽引资渠道,扩大引资规模,加快对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吸收、转化、积累和储备,增强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后劲。

4.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结合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三大体系"(疫情疫病防治体系、药物残留检测检验体系、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一要对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施全过程监管、全方位监控,严把质量关。二要分层次、分步骤、逐步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三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取河南省有更多的农产品成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四要帮助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和原产地标记保护工作,推动更多的农业企业获得国外质量许可证、检疫注册和卫生注册。5.强化农业外经人才的培训工作。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外事外经队伍建设。各省辖市及农业大县要健全外经队伍,保证外经队伍的各项经费开支。二要逐步引进和培养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相关法规、外语和熟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不断促进农业外经队伍人才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外经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继续加强对农业管理人员及农业出口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四要强化对出口基地农民的培训,增强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帮助做好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

查看全文

后期扶持政策保障措施

各镇、村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小组要充分认识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移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确保各项移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落实责任,分级负责。移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镇级人民政府要对本镇移民工作和社会稳定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要有一位负责同志分管移民工作,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主要责任在镇,镇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制定移民后期扶持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核定移民扶持人口、确定扶持方式以及资金发放与管理等有关移民后期扶持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本辖区的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是移民后期扶持的工作主体,要按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做好移民政策宣传和人口核定登记、扶持方式确定等工作;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指导移民村级(自然村)编制好规划;对移民村组(自然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和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配合做好移民工作。

(二)整合多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实行多渠道投入、多项目覆盖,形成合力,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门每年在安排扶贫、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网改造、农村能源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培训、小城镇建设、新技术推广都要向移民安置区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移民,要优先纳入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加强机构建设,落实工作经费。为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成立区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扶贫和移民办。有移民工作任务的镇、村,都要成立水库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组织实施,现有的移民管理机构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没有成立移民管理机构的地方,要整合现有移民工作力量,根据本地实际,明确负责移民工作的机构和职能。各级移民工作机构,要根据工作任务,充实人员,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

(四)强化检查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各镇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的使用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支出管理,防止跑冒滴漏,严禁截留挪用。监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有关责任追究办法。区级监察和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五)坚持统筹兼顾,做好相关工作。镇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安排好其他移民和征地拆迁人口的生产生活。对符合条件的非农业安置移民贫困家庭,要优先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同时,要积极通过其他渠道进行帮扶,提高其收入水平,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迁入我区的移民扶持工作,依照《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办理。要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新政策实施对其他征地拆迁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做好外省迁入我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跨省水库“同库同策”。要正确处理好移民与当地原住农民的关系,特别是采取现金直补的地方,对移民所在村组(自然村)其他原住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镇级政府要妥善解决好。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要优先纳入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纳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中统筹解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争取原住农民对新政策实施的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查看全文

廉租房保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政发〔〕42号)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保障方式

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租赁补贴为主。

(一)租赁补贴

由其自行承租住房。租赁补贴额按照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现住房面积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确定。指市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发放租赁住房补贴。

查看全文

环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摘要:在介绍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组成、定位、职能、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环境保护科技队伍、建立多元化环境科技投入机制、改革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奖惩机制、实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环保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提高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境管理能力水平。

关键词: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信息公开

1研究区背景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将太原都市区内的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太原工业园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榆次工业园区、山西科技创新城、山西大学城8个现有园区及新增扩展区整合,建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以下简称为示范区)。示范区规划范围为8个现有园区所辖区域以及阳曲县、清徐县、晋中市榆次区的扩展区,其中北部片区(阳曲产业园区)114km2,中部产业整合区154km2,南部片区(潇河产业园区)342km2,总面积610km2。示范区定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山西创新转型新引擎。示范区主要职能:国家煤基低碳研发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承载区;对接东部发达地区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导区;太原都市圈产业资源的整合提升区;生态、低碳、智慧产业新城。示范区产业布局:按照“核心引领、新区集聚”的空间组织策略,以山西科技创新城和大学城为科技创新核心,辐射带动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太原工业园区、晋中经济开发区、榆次工业园区产业升级,汇集新兴产业在潇河—阳曲产业新区集聚,形成“一区、双核、多板块”的功能布局。其中“一区”是指潇河—阳曲产业新区,占地面积439km2。先期启动潇河太原起步区57.8km2,潇河晋中起步区43km2,阳曲起步区37.89km2。“双核”是指打造以山西科技创新城、大学城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核,打造以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为中心涵盖一定范围的自由贸易核,科技创新核占地面积26.6km2,自由贸易核占地面积30km2。“多板块”是指现有的5个工业园区,按照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整体功能布局,根据“统一规划、整合提升、错位发展”的原则,明晰各园区发展定位及产业布局,形成多板块格式。高新区学府园区—汾东拓展区板块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太原经济开发区板块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五大产业,积极布局文化创意、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产业、智能手机全球维修等;太原工业园东山—阳曲板块重点做大物流贸易,做强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布局发展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节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榆次工业园板块对寇村、修文、榆次东部汽车园进行整合,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

2研究区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环保产业管理和服务。成立示范区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要对示范区环保发展工作负总责,做到统筹规划,逐层落实,形成发展环保产业合力,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在发展环保产业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强化环保产业管理和服务,全区上下形成环保产业发展的合力。(2)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目标考核与问责。统筹推进示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关领域做出法治界定,研究制定示范区生态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追究体系,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规划环评纳入法治建设层面。实施评价考核与问责,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3)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环境保护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机构环境科研力量,建立示范区一体化环境科研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多元化环境科技投入机制,提高环境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支持研究开发环保与清洁生产等领域关键技术,形成自主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健全环保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贯彻落实环保产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财税政策,各级财税部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环保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示范和推广;支持骨干环保企业集团和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协助企业用好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科技创新基金等资金渠道。(5)改革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现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与总量控制、环评审批、“三同时”、排污权交易等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实现一企一证、分类管理,强化证后监管与处罚,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管理格局。到2020年实现许可证发放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6)强化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包括5个方面: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改革环保收费与环境价格政策;逐步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参与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动和引导环保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形式的联合与兼并,在监测仪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扶持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强、管理现代化的设备制造骨干企业和能进行重大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的专业化环境服务企业,积极引导中小型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环保服务公司,整合资源,联合重组,拓宽领域,提升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环保产业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培育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服务机构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服务机构。(7)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奖惩机制。对园区实行精细化管理,一区一策、一园一策,推动企业从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防范。加强对示范区内循环经济示范区示范单位的管理,确保试点和示范单位能够通过持续改进从而节约水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障示范区资源供给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对循环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违背循环经济发展原则的行为予以惩罚,奖罚分明,完善制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8)推行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政务信息公开,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在制定重大环境政策、开展地方环境立法中,应召开听证会,或在媒体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创建环境教育公园:建设具有集环境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即结合太原市和晋中市旅游资源,建立环境教育基地,提供集休闲、观光、教育和旅游于一体的场所。开展公众环境教育:制作环境教育读本,教育公众爱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稀有濒危动植物,开展环境明理和环境危害教育,树立生态建设促发展的观念,通过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环境咨询、文艺演出等,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生态价值观。

查看全文

世纪贸易保障措施管理论文

【关键词】WTO、保障措施

引言

“WTO允许采取保障措施吗?”这看上去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但本文的考察表明,答案并不那么简单。从WTO的规定和各国的做法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从WTO过去的案例看,一个非常技术性的要件使得“合法”使用保障措施几乎不可能。

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图对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答。首先是说明WTO协议明确允许采取保障措施,

并且很多国家都在采取这种措施。然后揭示了一个事实,即过去采取保障措施的所有国家在WTO中都败诉了,而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证明进口增加与国内产业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更为具体地说,是没有将“其他因素”与进口增加所造成的损害区别开来。本文提出了一个核心的问题:WTO上诉机构所确立的这种确定因果关系的严格要求实际上是否能够被满足?由于在WTO过去的判例中找不到答案,所以本文在第三部分建议应放松这一要件,使其可以实现。但本文同意保障措施是一种特殊的措施,应当有比较严格的纪律,因此本文在结论部分建议各国慎用这种措施。

一、WTO的规定与各国的实践:保障措施是允许的

查看全文

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论文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研究

――背景

杨国华[1]

一、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历史及其影响[2]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进口产品适用“贸易救济法”(traderemedylaws),从而对国内产业进行贸易保护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897年美国对原产于德国、阿根廷、丹麦、荷兰、法国、比利时和原奥地利-匈牙利的糖提起反补贴立案调查,至2001年底,美国共对进口产品提起不少于2771件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从1974年《美国贸易法》制定以来,直至2001年底,美国共提起了73起保障措施立案。2002年,美国正在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约308项,其中反倾销措施令248项、反补贴措施51项、保障措施9项。

在美国贸易保护措施调查中,钢铁产品成为主要受调查产品之一。根据可获得的资料的记载,美国对钢铁进口进行贸易保护措施调查最早可追溯到1921年。在该年度中,美国共对从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及钢铁制品提起了5件反倾销调查。从1921年至1979年的59年间,美国共对进口钢铁提起了100多件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年均立案数约为1.7件,在其年均反倾销和反补贴总立案中所占比重不足10%;1980年至2001年底,美国对进口钢铁提起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立案数大约为538件,年均立案数约为25件,在其年均反倾销和反补贴总立案中所占比重约为42%;而从1995年至2001年短短7年时间里,贸易保护措施立案数(含3起保障措施立案)则高达约201件,年均约为29件,在其年均贸易保护措施总立案中所占比重高达66%。2002年,美国对钢铁产品正在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约179项,在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所占比重为58%。

查看全文

外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程序研究论文

这是中国在WTO的第一个案件

――作者

这是WTO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案件

――美国上诉书面陈述

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采取保障措施,在为期3年的时间里,加征最高达30%的关税。[1]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WTO成员将本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为“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2]

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中国在WTO中第一案,是中国成为WTO成员后,使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议,合法保护自己贸易利益的具体体现。这个案件标志着中国未来解决与其他WTO成员的争议,多了一条稳定、可预见的途径。对于作为贸易大国的中国来说,和平解决争议,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案对中国不仅仅具有保护具体贸易利益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