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8 01:0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可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为保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又对保险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为实现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而制定的税收行为规范。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体现在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上。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保险的税率、税种以及税收分配等设定行为规范,以实现税收征收和合理的分配。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对保险实行的是严格的税收政策,并且税收制度不尽合理和完善。
1.长期的高税率和不合理的保险调节税的设置(1994年以后取消调节税),削弱了保险公司的积累能力。保险公积金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率的高低、税种的多寡对税后利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较高的税率和不合理的调节税的设置必然减少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保险公积金的积累也就自然减少。由于保险公积金是保险偿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有碍培育保险市场主体,稳定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公平竞争。1997年以前,原中保集团公司的所得税率高于国内其他股份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率一直低于内资保险公司。这种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导致保险市场各竞争主体竞争起点的悬殊。竞争的不公平影响了建立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保险政策影响分析论文
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可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为保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又对保险政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国家财政为实现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而制定的税收行为规范。税收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体现在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上。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指国家对保险的税率、税种以及税收分配等设定行为规范,以实现税收征收和合理的分配。国家对保险业的税收政策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着保险政策的实现以及保险业的发展。
我国长期以来对保险实行的是严格的税收政策,并且税收制度不尽合理和完善。
1.长期的高税率和不合理的保险调节税的设置(1994年以后取消调节税),削弱了保险公司的积累能力。保险公积金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税率的高低、税种的多寡对税后利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较高的税率和不合理的调节税的设置必然减少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保险公积金的积累也就自然减少。由于保险公积金是保险偿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有碍培育保险市场主体,稳定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2.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公平竞争。1997年以前,原中保集团公司的所得税率高于国内其他股份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率一直低于内资保险公司。这种不公平的所得税率政策导致保险市场各竞争主体竞争起点的悬殊。竞争的不公平影响了建立规范有序的保险市场的保险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
摘要:自古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作为自然灾害最为严重频繁的国家之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成了规避农业风险、缓解农民负担的重要手段。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对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总结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政策;成都市
一、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1.农业保险走向多元化。近10年来,成都市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特色农业保险不断增多,呈现保费规模大幅增长、险种体系多层次发展的现象。2011年,成都市公告,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指导规划区(市)县给予100%的补贴,并完成了三层地区(市)县传统农业保险奖励补助为80%,两层区(市)县为50%。2014年,成都已经有23种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在未来三年,计划特色农业财政补贴面积每年增加20%,根据总面积3000万亩来计算,覆盖面积从10%到2017年的70%,基本上做到重点覆盖和应保尽量保。2.农业保险费率趋于合理化。2018年1月,四川省财政厅下调部分补贴品种农业保险费率的公告,马铃薯、森林、小麦三种保险标的物保险费率均实施新的保险费率,此次费率下调是目的是:不是为了减少财政补贴,是为了降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费率,使得保险费率更合理化,减轻农户以及各级财政部的财政负担,通过科学合理以及积极稳妥的动态调整来有序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3.制度不断完善赔偿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确定保险费和补贴比例和金额。成都市保险经办机构在遵循政策补偿的基础上,按照规定设置合理的补贴险种以及赔付条件,政府建立赔偿制度,维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农业保险制度在经办保险机构以及农户的信心。
二、成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问题
1.巨灾风险制度以及再保险制度不完善。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体系,要求各级政府去尝试和探索建立,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就再保险制度的运行提供指导。巨灾补偿体系虽然在成都市开始建立,但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仍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实践、探索和完善。现在实行的生猪与蔬菜价格保险试点,是以农产品价格为赔付依据的新型农业保险,主要针对因价格大幅下滑,低于既定或者约定价格,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政府给予赔偿。水稻价格指数保险已经准备开展,但是并没有运行,导致覆盖面不足。2.道德风险。投保人存在道德风险。有些投保人认为买了保险没有用到就是损失,有些地方并未发生灾害,投保人就故意损害自己农作物以获得赔偿;还有就是因收成不好,但赔偿较少,投保人就扩大受损面积,保险公司难以判断事故原因只得赔偿。同时,保险人存在道德风险,一是夸大受灾情况或者伪造受灾以获得政府更多补贴,二是少给投保人补贴,以此赚取中间差价,获得利润。成都市现阶段虽然应用“农贷通”让保险公司公平竞争,但是网上信息并不能证明投保人选择的保险公司是不会有道德风险的。3.资金到位滞后。中国农业保险一直存在补贴资金获得时间长的问题,成都市也不例外,虽然流程简化,并实现线上流程,但投保人在申请后需要等较长时间,比如等斟查人员到现场勘察、等政府审批通过、等资金到位。此外,在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中还存在补贴滞后的情况,一些试点作物已收获,形成不能进行承保保险的情况。
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研究
一、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1、农业保险补贴的内容单一。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农业财政补贴体系,该体系包括三种补贴形式,分别为保费补贴、保险责任分摊与财政兜底。而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只有保费补贴,致使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只拥有这一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单一化的补贴方案无法满足新农村多样化建设的要求,也无法发挥其实际效益,进而形成一种财政浪费,严重的影响到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2、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与支农政策。没有紧密结合国外的农业保险大都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农业各补贴政策的结合也能够形成对农业保险的有效覆盖,进而构成系统化的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较晚,且保险补贴与粮食直补等政策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致使农业保险与补贴间产生断带,十分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3、补贴品种有限。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与果蔬等,不同地域间的果蔬分布不均匀,除此之外,其他的经济作物也较少,致使农业保险的供需都产生严重的不足,影响到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4、农民参保方式不科学。由于大部分农民都是通过广播宣传来获知农业保险的相关内容,因此,对于其中具体的操作流程与理赔情况等都不甚了解,进而影响到了农民的购买决策。此外,部分农村将保险理赔的款项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农民即便在遇到自然灾害后,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理赔用于生产,致使保险失去实际的效益,这些做法都有悖于农业保险的作用机制,使农民对保险产生消极的看法。
二、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的影响分析
1、农户的文化程度。农户的文化程度高,对于农业保险的了解就更加细致,并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办理保险。此外,经济条件与农户的文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农户的经济水平就相对要高,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也就越大。2、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或多或少的会对农民的居所、耕地资源等造成影响,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时,农民更容易想到农业保险,且灾害程度越大,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就越大。3、保费补贴的预期。当农户对于保险保费补贴的预期越高时,在现阶段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保险保费补贴的预期越低,购买保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4、地区虚拟变量。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保险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农村保险业务由村委会的人员负责,并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农民购买保险的意愿与宣传者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村委会不重视,就会为农户办保险带来不便。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农村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农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办理保险业务的详细流程,或者通过网络咨询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而提升了农村保险业务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地区虚拟变量对于农户购买保险的重要影响。
三、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有效措施
1、扩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地区为了能够有效的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我国应将所有的农业产量大县都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以提升中央财政农业保险的补贴比例。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农民的承担能力,制定区别性的保费补贴政策,例如,在西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的保费补贴比例应不低于70%。2、开设特色农业保费补贴。除了要扩大农业补贴的面积外,还要增设补贴的品种,为了谋求区域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补贴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减少地方财政补贴的配套要求,开办经得起长时间考验的,有长远计划的,具有一定保费补贴规模的保险品种,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3、优化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流程。为了有效的规范对财政补贴资金的管理,有关部门应当从制度上进行创新,丰富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流程。农业保险是一种财政政策与保险办理机构相结合的试点模式,因此,农业保险的支付不同于其他农业补贴政策。有关部门应当避免转移支付的现象发生,并保证第四季度的补贴资金能够提前下拨,以缩短划拨周期,提高资金的安全。4、设立灾害风险基金。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我们无法准确的预判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可以提升农业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构建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的筹资方式建立起的补贴机制,可以有效的规范对风险基金的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从防灾、减灾与救灾等方面出发,制定专项的扶持计划,每年从国家其他风险基金中抽出一部分,可为农业财政补贴带来一定的保障,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为农业经济带来的损失。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展情况
2004~2007年,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通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到“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增加政策性农业险试点”。财政部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财金[2007]25号)中对关系国计民生、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农作物品种实行由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当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吉林等6省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对农险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6省区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4亿亩,占试点地区播种面积的70%.与此同时,中央财政2007年还对全国的能繁母猪保险给予11.5亿元的预算额度,生猪和能繁母猪保险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2888万头,超过全国存栏总量的60%,2008年对能繁母猪还将做到“应保尽保”。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人保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承保农作物面积已突破7600万亩,是2006年全国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的17倍;承保生猪突破4100万头,保额达514亿元,其中承保能繁母猪2443万头,承保面超过50%;在台风频发的省,区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承保农房近2500万户,承担风险责任3300亿元;在9个县区参与经办新农合业务,共覆盖农村人口230万人,管理的基金规模近9500万元。2007年,中国人保共实现农险保费收入28亿元,累计承担种养业风险责任近1300亿元,保费规模是2006年全年的12.5倍,是2006年全行业的3.3倍。
200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要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8年,财政部还将继续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地区,保监会也将统筹研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保险保费补贴办法,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及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2008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简化理赔程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这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
二、试点险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保险责任范围与农民要求有一定差距。如水稻种植保险只保因寒害、洪涝、暴雨、冰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灭失或绝收损失,农民希望能将旱灾和病虫害损失也列入保险责任范围。水稻孕穗期寒灾造成空壳率90%以上,或成熟期受害达80%及以上才能理赔,出险起赔点过高;每亩200元的保额偏低,不足以弥补投入的物化成本,化解保障水稻种植风险。渔船责任险仅开展60匹马力以上“三证齐全”的渔船的全损险,渔民要求扩大为一切险,并将渔业辅助船也列入保险范围。
货币政策与保险政策研究论文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一系列控制手段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国家通过对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实现稳定货币、经济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外汇收支政策等。保险政策是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为了实现保险市场供需平衡,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对保险活动所采取的各种管理、调节手段和办法措施。货币政策与保险政策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货币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货币政策对保险政策的影响是通过其对保险市场的影响反映出来的。货币政策一般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及中性货币政策。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保险市场的影响不同。
(一)不当的货币政策会影响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
1.在市场货币供求均衡或货币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如果运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打破市场供求的平衡,加剧市场的不平衡,导致货币供应紧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物价跌落,经济停滞,即通货紧缩现象。这对保险市场非常不利表现为:首先,影响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从个人投保需求来看,通货紧缩、失业增加、收入减少、个人对保险的有效需求相应减少。从企业投保需求来看,通货紧缩、市场需求不足,使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被淘汰出局,生产经营规模缩小;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利润下滑,许多企业因此发生不同程度的支付困难和偿付困难。为了节约费用开支、降低成本,企业一般会选择自保或其他转移风险的方式,尽可能扩大自担风险的限额,减少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因此通货紧缩使保险投保人的投保愿望、投保能力、投保需求降低。其次,紧缩性货币政策使保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降低。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有效需求减少,市场规模的偏小,保险市场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为了拓展市场,开拓新业务,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降低费率,加大业务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将是许多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这将影响他们的承保利润;另一方面,通货紧缩,资本市场萎缩,减少了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机会,增大投资风险,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二者的减少必然降低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削弱其偿付能力。
2.在市场货币供求平衡或货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如果运用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应超过市场对其需要的量,过多的货币投入将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这对保险市场发展仍然不利。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保单保值和增值能力下降,保险的预期保障程度降低,使人们投保的积极性大受影响,表现为退保的大量增加,保单继续率下降和新业务发展困难。同时,在费率缺乏弹性的条件下,由于保单实际赔付率(或给付率)小于名义赔付率(或给付率),而投保人所交的费率却是按名义赔付率(或给付率)来确定的。这样实际上是减轻了保险人的实际经济责任,损害了投保人的经济权益,保险人处于有利地位。这种状态会使保险公司获利丰厚,并诱使更多的资本、机构和其它稀缺资源挤进保险供给行列,导致保险市场供过于求,引起市场的失衡。
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水平政策研究
【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总体情况和承保理赔相关情况,分析了广西农业保险赔付水平与全国平均赔付水平的差距,并结合实际从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9年10月,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印发经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保险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020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乃至2030年的任务目标、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工作要求等,为今后广西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从中央到地方都特别强调,农业保险要让农民得实惠。可见,农民从农业保险中获得赔偿已上升到政策高度。广西农业保险近年来的发展成效显著,保险金额、保费规模、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明显提升,在全国的排名进入中上水平。农业保险是要让农户受益,要让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彰显。目前,广西农业保险在理赔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农户获得感还需要进一步增强[1]。
1农业保险理赔追求的目标
从相关数据来看,农业保险赔付率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水平: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在保本微利、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农业保险的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基本应当赔付给农户。在广西目前的农业保险保费中,财政保费补贴资金约占总保费的75%,即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中有75%的资金赔付给农户,简单赔付率达到75%应当是农业保险赔付率追求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年的赔付率要达到75%。实际情况是,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在年度间的差异较大,简单赔付率75%是从长期来看应当达到的一个水平,不应当是短期内的目标。
2近年来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总体情况
农业保险的政策需求论文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需要农业保险为我国农业保驾护航,又由于农业保险有其特殊性,所以,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国家应在立法方面、财政补贴方面和其他相关配套制度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
关键词:农业保险国家政策扶持
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又具有特殊性,所以,许多国家政府都将农业保险作为政府的经济政策来推行,把农业保险纳入社会福利政策之中,通过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间接实施对农业、农户的政策扶持与利益保护。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和高风险性表现更突出一些,也就更需要农业保险对其进行保障和支持,而中国的农业保险相对于人身险来说比较薄弱。要想尽快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一、国家政策扶持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决定农业保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我国农业保险一直是我国保险业的薄弱环节。1982年,我国恢复农业保险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农业保险实行纯商业化运作方式,其效果并不理想。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业保险出现了萎缩现象。2003年,保监会开始着手研究现代农业保险并进行理论创新,于当年年底制订了《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2004年,保监会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批设了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在江苏、四川、辽宁等地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是,最近国务院组织有关部委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保险业服务“三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农业保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以解决,取决于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主要表现为:
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探析
森林保险是国家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为森林产业实施保护政策而开办的保险,其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决定了只能实行政策性森林保险。政策性森林保险是政府提供保费补贴,保险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对森林和林木及其产品进行的保险[1],投保的可以是国有林业生产单位、集体所有制合作林场、林业股份制企业以及林业专业户、重点户等。政策性森林保险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降低林业生产者的风险,增强林业生产者抵御风险能力的一项措施。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推行时间较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必要性
贵州省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截至2016年底,全省林地面积达到880万公顷(1.32亿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863.22万公顷(1.2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森林蓄积为4.01亿立方米。贵州省的森林面积虽占地较广,易进行林业生产,但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会面临干旱、冰雹、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并且生态承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2],急切需要保险作为规避风险的方式。通过分散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的风险,森林保险已成为提高林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措施。森林保险可以保护林农的利益,使林农通过森林保险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弥补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使之迅速恢复生产,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的开展为促进林农民增收提供支持。例如,2015年黔西南州的保险机构结合评估给林农造成的损失进行理赔,已理赔资金1432万元,贵州省2016年保险公司向林农赔偿1730万元。林农获得的赔偿可以用于其他农业生产活动,从而为其增加收入。
二、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的现状
第一,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的情况简介。从2013年开始,贵州省全面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险,主要险种是火灾保险,以承保公益林、商品林为主,其后逐步扩大到经果林。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每亩保额为500~1000元,林木火灾险保险费率不超过2‰,综合险保险费率不超过3‰。公益林保费全部由各级财政补贴;商品林保费各级财政补贴80%,投保人承担20%。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省属林场统一实施林木综合保险。林农购买综合险,商品林一亩每年最多只需交0.6元保费,在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导致被保险林木受损的,根据受损程度可获承保单位500~1000元的赔偿[3]。2013年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面积7173万亩,保费达1.7亿元;2016年全省森林投保面积5500万亩,保费达1.6亿元。第二,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运行。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政策性较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强,需要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配合,因此需要按照政府引导为主、林业生产者自愿参保、保险承办机构负责的原则,采用兼顾林农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承保主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低保额、低保费、保成本的运行模式。县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财政负担的保费补贴资金的收缴、分配、结算等管理工作;林业部门组织对灾害防控,协助保险公司做好事前的保险风险评估及灾后查勘定损和宣传引导工作,协同组织相关生产经营者投保;保险公司对承保、理赔服务和普及保险知识等需要加大投入力度[4]。如黔西南州2017—2018年度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由州林业局牵头负责,州财政局、州政府金融办配合,州平安保险、州人寿财险、州人保财险、州太平洋财险、国元农险5家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共同做好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工作。第三,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赔付情况。2014年1月31日,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箐口村野鸡林场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人保财险贵州毕节分公司支付赔款80万元;2014年,安顺市森林保险赔偿金额为291.29634万元;2015年1月27日,桐梓县林业局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桐梓县柏箐自然保护区支付森林保险理赔金6.9万元;2016年贵州省森林保险的保险赔偿金额为1730万元。以上数据虽不能完整反映全省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赔付情况,但说明了森林保险的赔付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体现了各保险公司对森林保险赔付的较高积极性。
三、贵州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摘要:目的:为研究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政策工具选择情况,本文对1991-2018年的68份中央级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文本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NVivo强大的质性分析功能对政策文本进行聚类分析。结论:从政策工具的选择来看,政府逐渐减少使用强制型工具,服务型政策工具越来越成为政府应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常用工具;在政策执行方面,多以中央政府政策引导为主,各地方还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政策工具的应用和政策执行度有待提高。
关键词:政策工具选择;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文本计量
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约为8557万,占全国老年人口数的65.82%,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1.24%,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70%,约有860万贫困老年群体缺乏基本的养老保障①。党的以来,农村居民养老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推行农村改革发展和扶贫的工作中,政府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满足农村居民养老基本生活需求。但是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原有养老金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大部分农村老年群体养老意识低,大部分还停留在养儿防老时代,但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年轻人的经济能力低和面临的生活压力大难以对老人照顾周全,导致大部分老年人在高龄阶段依旧自食其力,一旦失去劳动力,基本生活很难得到保障,这也加剧了当前农村养老问题。因此,需要在对国家以往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政府政策工具选择的规律和趋势,挖掘和开发新的政策工具,根据时代的发展,为政府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文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政策文本来源。北大法宝数据库是目前我国内容、功能最全面的政策和法规类数据库。本文以“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关键词,在数据库搜索1991-2018年间的政策文本内容,共搜索到中央层面的政策文本160篇,地方层面的政策文本4701篇。由于地方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均以中央为蓝本,本文仅对中央层面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在剔除重复和无用的政策文本后,共得到农村养老保险中央层面政策文本68篇。
(二)政策文本编码。为了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文本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将1991-2018年间的68篇政策文本导入NVivo11软件,通过其强大的查询、编码、分类功能,对内容涉及到“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条目进行搜索和初步编码。初步编码显示,在获得的53三个编码点中,“公共服务”所占比例最高,“养老保险制度”和“法律法规”紧随其后,如图1所示。本文对初步编码点进一步聚类。首先,由NVivo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对编码点词义的相似性进行衡量,并进行自动聚类,以便于下文进行政策工具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