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集团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21:5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集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险集团监管意见
一、保险集团概述
根据保监会的《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其对保险集团的概念作出了如下界定:“保险集团是指保险集团公司及受其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合,该企业集合中除保险集团公司外,有两家或多家子公司为保险公司且保险业务为该企业集合的主要业务。”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保险集团的经营方式,保险集团化初现雏形。保险集团式经营因其规模上和范围上的优势能够广泛地开展业务并降低服务成本来获取利润而大受欢迎,但潜藏的各种经营风险也不容忽视,诸如风险传递、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问题,其足以威胁到整个集团的运营安全。因此,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之下,在保险集团普遍建立将是未来主流的情况下,如何化解经营风险以使保险集团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思考的课题。
二、对保险集团监管的限制
1.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限制世界上已有多国实行了混业经营,而我国也出现了保险集团的经营模式,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在法律层面上我国仍旧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限制之下。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业和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据此,我国保险集团的经营地位并没有得到正式的法律认同。
2.统一监管法律缺失在分业监管的条件下,各个监管部门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制定所属行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不能做到完整地衔接,涵盖不到的部分就可能成为集团逃避法律的漏洞。而《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虽然在现阶段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全面的监管办法,但是在法律层级上只不过属于规范性文件,实施起来缺乏权威性。
3.监管水平的局限在技术手段方面,保险集团风险的复杂性远超过普通的保险公司,而且风险还会在集团内部相互传递,我国关于风险防范的措施尚不健全,风险的事前预防环节还很薄弱。在人员配备方面,保险集团内部涵盖多行业的子公司,为了更好的执行监管职责,监管人员也应具备各个行业的专业常识,因此急需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或引进复合型人才。
保险集团金融控股论文
[摘要]保险集团金融控股不但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各项资金,实现投资专业化管理,取得投资规模效益,还有利于增强专业子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规模竞争的优势。作为保险控股集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的协同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与创新机制相一致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大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创新,开展网上金融超市业务;密切关注国家相关医疗、社保、教育、就业等制度的改革,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构筑多功能、全方位和高效率的保险服务平台,扩大服务领域,增加保险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坚持国际化的标准和市场化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以保证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一、保险集团的金融控股优势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大多数采用了集团控股模式实现产、寿险分业经营和专业化管理。例如最早进入我国市场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其下设全资寿险子公司——友邦保险AIA,产险子公司——美亚保险AIU,在美国本土AIG还拥有多家投资子公司,负责整个集团保险资金的专业化管理。在我国保险市场开业的德国安联集团、法国安盛集团、荷兰ING等也都是典型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根据1999年2月国际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联合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金融控股公司被定义为“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我们平时所说的集团控股,是指存在一个控股公司作为集团的母体,控股公司既可以是一个单纯的投资机构,也可以是一项以金融业务为载体的经营机构,前者如金融控股公司,后者如银行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等。从发展趋势看,经营性控股公司正逐渐向投资性控股公司转变。
当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保障金融体系安全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但就金融业自身而言,不仅银行、保险、证券各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而且由于其经营对象是货币资产而非实物资产,因此相互转换也十分便利。比如,贷款可以证券化,开放式基金与银行存款十分相似,保险兼具储蓄和投资功能等。因此,近年来,西方金融机构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为适应客户多元化服务的需求,纷纷通过收购和兼并等方式组建新的金融集团,迅速扩张其资本,扩大经营领域、占领市场。全球金融业开始经历由分业经营向集团经营的历史转变,但这决不是半个多世纪前金融服务业混业经营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市场需求形态高级化、现代金融业经营管理手段有了巨大发展和进步的情况下,金融服务业走向更高级经营阶段的标志。
作为保险集团,其金融控股的基本作用是形成同一集团在品牌、经营战略、营销网络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同优势,降低集团整体运营成本并从多元化的经营中获取更多收益。保险集团的金融控股职能,不但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各项资金,实现投资专业化管理,取得投资规模效益,还有利于增强专业子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规模竞争的优势。通过保险集团控股的形式,既可以保持原有产、寿险及相关业务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在集团不同金融业务之间形成良好的“防火墙”,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同时,集团控股的架构使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控股集团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仅限于出资额,而不是由控股集团统付盈亏,这既可以防止不同的业务风险相互传递,对内部交易起到遏制的作用,又防止了个别高风险子公司拖跨整个集团的情况发生。
如果说保险集团控股只是金融控股的一种模式,那么以保险为主载体的控股公司则要受到《保险法》和分业经营等规定的多种制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10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中信控股”公司却把中国信托投资公司所有的金融业务,包括两大商业银行(全资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和持有55.29%股权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嘉华银行”);证券(“中信证券”);保险(“信诚人寿保险”,与英国保诚保险公司在广州合资组建);信托及期货等都放在“中信控股”的框架下,经营范围已突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形成全能化银行、证券、保险联合的金融集团模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以“光大集团”持有55.49%股份的香港上市公司“光大控股”公司,其商业银行业务主要通过“光大银行”和“港基国际银行”提供,“光大控股”分别拥有20%的股权;证券期货业务则由“光大证券”和多家全资子公司提供,“光大控股”持有“光大证券”49%的股权并全资拥有“光大证券(香港)”、“光大财务投资”、“光大资产管理”、“光大融资”、“光大外汇”、“光大期货”;其保险业务则由“英国标准人寿”(持有20%的股权)和全资子公司“光大保险公司”负责。同时,一批像“首创集团”、“海尔集团”、“中石油”、“中海油”等产业大鳄也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形成对一些金融机构的控股,并利用其在制造业、加工业等产品市场具备的庞大客户群和营销网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即“产融结合”。以上这两类金融控股公司不是金融机构,只能算作“准金融机构”,在目前分业监管的制度框架下,对此类机构的监管存在灰色地带。
保险业集团发展研究论文
随着保险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我国保险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截止2005年底,国内集团化保险公司已有6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从保险业集团化发展的意义出发,探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的要点,对集团多元化发展趋势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
一、目前保险业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允许保险公司资金用于设立保险企业。在法律的许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组建控股(集团)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资产管理资公司、保险销售子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来实现集团化经营。200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相继完成了集团化改造,完成了产、寿险在同一集团下的融合。三大国有保险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保险业以集团化为主要模式的混业经营时代的开始,加上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以集团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保险集团成了大型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
以人保集团为例,2005年,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中盛国际、中元经纪四个子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中国人保已经由原来的一家公司发展为人保控股及其8家子公司(含中盛、中人、中元三家经纪公司)的保险集团,业务经营由原来的非寿险发展到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领域。
再看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中国再保险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相继发起、设立了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经营业务涉足再保、直保、投资、传媒、保险经纪、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金融集团保险业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随着金融业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混业经营的兴起,我国保险业的经营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组建金融集团是我国保险业规避监管限制,迎接国际竞争的理性选择。我国已基本具备了组建金融集团的条件,为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金融集团的组建宜走循序渐进之路。保险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有:建立集团公司;在保险集团公司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设立金融产品销售机构或入股银行和证券机构的方式拓宽经营范围;兼并收购中小型金融机构,或与大的银行集团、证券集团实行合并,并最终形成金融控股公司。
随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政府开始不断兑现关于逐步开放保险市场的承诺,国外保险机构不断涌入,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由以前的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面对众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尤其是外资金融集团的竞争,中国保险公司应通过集团化的道路,尽快把自身做大做强,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金融集团模式是中资保险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快捷途径。
一、中国金融业从分业走向混业
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是否可以由同一主体经营,金融业大体上分为混业经营型、分业经营型两类。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金融业采取混业经营形式。当初,中国经济出现房地产和证券热,大量银行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引发了泡沫经济。为化解金融泡沫,1993年底,中央提出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199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从事信托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1995年10月1日生效的《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紧接着,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机构体制改革》的方案,中国保险业开始由混业经营向分业经营转变。到2003年,中国成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正式确立。
分业经营制度的实施与我国的金融发展情况、市场条件具有紧密的关系。在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监管手段和方法落后的情况下,为防范和化解风险,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金融泡沫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当时金融机构的业务混乱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分业经营制度。对保险业来说,由于产寿险在经营方式与核算方式上明显不同,混业经营容易造成产寿险资金混用、业务数据混乱等问题,在监管体系和内控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实行分业经营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完善、政府监管手段的提高和外部监督的加强,以防范金融风险为目的的分业经营不仅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其存在反而会限制金融业的发展,使金融企业规模太小、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银行与企业关系疏远、金融企业竞争力下降,加大了金融风险。
保险业集团化发展论文
随着保险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我国保险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截止2005年底,国内集团化保险公司已有6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结合国内外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从保险业集团化发展的意义出发,探讨保险集团化经营模式的要点,对集团多元化发展趋势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
一、目前保险业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2002年《保险法》修正案颁布,允许保险公司资金用于设立保险企业。在法律的许可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组建控股(集团)公司,下设产险子公司、寿险子公司、资产管理资公司、保险销售子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方式来实现集团化经营。200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相继完成了集团化改造,完成了产、寿险在同一集团下的融合。三大国有保险集团的成立标志着保险业以集团化为主要模式的混业经营时代的开始,加上平安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以集团的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保险集团成了大型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
以人保集团为例,2005年,人保健康、人保寿险、中盛国际、中元经纪四个子公司成立。到2005年底,中国人保已经由原来的一家公司发展为人保控股及其8家子公司(含中盛、中人、中元三家经纪公司)的保险集团,业务经营由原来的非寿险发展到寿险、健康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领域。
再看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中国再保险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相继发起、设立了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经营业务涉足再保、直保、投资、传媒、保险经纪、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分析论文
一、我国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动因
(一)外资保险集团在华扩张
由于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营业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在华营业的外资保险机构大多是经营历史悠久、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影响广泛的国际性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他们在经营特点上的一个共性就是已经实现了集团化经营,因此,在中国业务的扩张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经营趋势,不仅进入我国保险行业,同时也进入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等行业。这种集团化的扩张已经渗透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其协作效应开始显现。外资保险集团综合经营体现出来的竞争力成为刺激我国大型保险企业尽早进行集团化扩张、扩大经营领域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银行向保险行业的渗透
银行业正加速向保险领域渗透。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向保监会递交了设立寿险公司的申请;交通银行已明确表示正在筹备设立保险公司;工商银行也有意借道工商银行(亚洲)公司(简称“工银亚洲”)进入保险业。银行业获取经营保险业务的资格,销售网络方面的突出优势就会很快显现。目前,我国大型保险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多是停留在销售协议层面,即使有投资也多是财务性投资,战略性投资非常少,这就决定了我国保险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稳定性不高。一旦银行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出于业务上的考虑,与现有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将更加不稳固。这种合作关系上的压力也使得保险公司必须通过资本纽带等方式与银行建立起更加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或者直接进军银行业,维护银行销售网点的稳定。
(三)监管机构的支持
保险集团金融控股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逐步放开,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资本实力是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化的约束因素,并体现出处于构造业务体系的初期阶段、以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为主业的特点,当前国有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现实策略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以保险业和资产管理业务为主的金融业务框架、加强与其他金融业的合作、发挥整合资源优势、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关键词]国有保险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
随着中国金融业人世过渡期的全部结束以及我国综合经营的逐步放开,国有保险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保险集团综合经营的绝对优势以及国内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集团的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国有保险公司应加快实施金融控股化的战略进程。
一、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的约束因素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是在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的框架之下,各子公司专门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领域的金融业务,整个集团公司涉足至少两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国有保险公司金融控股化受到法律环境、资本实力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国有保险公司在构建金融保险集团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和指引。尽管我国已在法律和监管上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制度,但现行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即没有禁止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共同的大股东,因而在客观上为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留出了法律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鼓励综合经营,因此来自法律方面的约束力将逐渐降低。
资本实力是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的关键约束因素。随着国内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不断接轨,不论是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业的偿付能力、证券行业的净资本监管体系、信托业以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的风险体系等,都体现了监管对资本与风险相匹配的要求。缺乏足够的资本,即使政策允许进行综合经营,也使国有保险公司在金融控股公司化的扩张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保险集团风险管理构架探究论文
摘要:保险集团是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混业经营集团。本文针对保险集团混业经营中子公司的复杂性和子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对保险集团如何进行全面市场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保险集团混业经营市场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保险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日益成熟,保险业已经成为支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保险集团已成为金融体系日益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集团是以保险为核心,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金融混业经营集团。保险集团的金融混业经营使其能够全面参与衍生产品的各个市场环节,但也增加了保险集团市场风险暴露的广度和深度,即由于业务的综合性而能受到金融市场领域风险的直接影响,构成了全面的市场风险。保险集团混业经营中子公司比较复杂,而且每一个子公司业务性质都有其特殊性,给集团市场的全面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保险集团全面市场风险管理的架构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6年颁布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中,将市场风险定义为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表内和表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并根据导致市场风险因素的不同将市场风险划分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黄金等商品价格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保险集团面临的市场风险呈现出高层化、扩散化、契约化和网络化等特点。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又使保险集团的市场风险进一步上升。在这个背景环境下,保险集团应考虑设计一个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通过建立和适时调整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集团和子公司层面面临的各类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集成管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应设计为矩阵式的市场风险管理架构。它应在横向业务整合的基础上,增加纵向的管控,将同属性的交易或者具有相同风险因子的品种进行风险加总。金融集团由决策层确定总体风险资本,然后把总体风险资本限额按横向(子公司)来进行分配。即将风险资本限额在集团不同的子公司之间进行分配,子公司再将所配的风险资本限额配置到每一个业务部门,则每一级的管理者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把下一级的投资活动产生的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每一级的风险管理者都能做到随时掌握和监督下一级的风险限额执行情况,并能对突破既定限额的情况进行及时干预,则风险管理就算真正达到目标(层级管理)。
我国保险集团竞争力研究论文
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将具有“集团控股、多元发展;法人分业、专业经营”的特点。作出这样的战略定位主要是从应对竞争和更有效满足市场需要两个方面的考虑。从竞争的角度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竞争的本土化特征日益显现,大量跨国保险集团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直接与我国保险企业展开竞争,这些大型保险集团多是以保险为主业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国有保险公司应对其竞争,同样需要集团化经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这要求金融保险企业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予以满足。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混业经营的核心动力来自业务创新,这种业务创新则必须依托集团平台,通过整合不同子公司的业务,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金融服务。
建设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控股多个经营不同业务领域的子公司,可以实现多样化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集团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组织经营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对资本的经营管理比较便利,只要把设立、兼并或收购的公司置于控股公司的伞下即可,无需解决像一般企业在实施兼并或收购过程中所遇到的母公司与新公司在技术、财务、法律及人事方面的诸多问题。即使在出售伞下子公司时也只需要转让控股股权就行,这种便捷的资本经营方式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实行集约化经营。二是可实现资本扩张效应的放大。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股支配权,子公司又可以通过控股“孙公司”,依此类推,形成被放大的资本扩张效应,即多重资本杠杆效应。三是有利于形成金融产品的品牌效应。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实行控股公司系统管理,执行的是法人分离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集团公司伞下各子公司是分别相对独立的专业公司,它们具有专业金融公司和金融产品的品牌优势、质量保证和人才优势。从集团公司整体来讲,既有专业金融公司的产品优势,又有控股集团的规模经济及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优势。四是有利于进行合理财务安排。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经营能力不同,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不一样,集团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平衡各子公司的收益水平,通过合理调度集团内部的资金和财务资源,实现集团收益最大化。
在集团公司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同时,下属子公司应强化专业化经营。这样做一方面是要适应目前国内金融业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监管模式;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的需要。目前国内专业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相比,在专业化经营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子公司应集中精力做好自身业务的专业化经营。此外,通过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保证集团公司在专项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同时强化“防火墙”机制,防范风险。
二、集团公司必须合理确定管理思路和正确处理母子公司的关系
公司制企业中的母子公司关系历来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划清母子公司各自的权限及相应承担的责任,是集团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集团公司组建后对下属全资和控股公司的管理必须进行创新,一方面要防止成为以往国有企业主管机构的翻版;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目前集团公司与所属专业保险股份公司资产联系和业务关系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下属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加强集团公司合理管控和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协同效应的原则,加强对集团系统的管控。
为了保证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职能落到实处,保证集团公司经营决策权、人事管理权和投资收益权能够得到充分行使,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发展战略管理。集团公司要统一制定集团的远景目标和总体战略,编制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各下属公司要依据集团总体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相应编制本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财务预算管理,集团公司要向下属全资和控股公司下达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并对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全过程监控,并采取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审计监督。三是建立运营监控体系,掌握下属公司业务运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四是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现代保险集团竞争力探讨论文
一、保险集团公司要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定位,实行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从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状况、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业发展趋势看,保险集团公司应定位为以保险为主业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积极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现有品牌和资源优势,着力搭建新的发展平台,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这样的金融控股公司将具有“集团控股、多元发展;法人分业、专业经营”的特点。作出这样的战略定位主要是从应对竞争和更有效满足市场需要两个方面的考虑。从竞争的角度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竞争的本土化特征日益显现,大量跨国保险集团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直接与我国保险企业展开竞争,这些大型保险集团多是以保险为主业的全能型金融集团,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国有保险公司应对其竞争,同样需要集团化经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客户全面金融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这要求金融保险企业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予以满足。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混业经营的核心动力来自业务创新,这种业务创新则必须依托集团平台,通过整合不同子公司的业务,向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金融服务。
建设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控股多个经营不同业务领域的子公司,可以实现多样化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集团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在组织经营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对资本的经营管理比较便利,只要把设立、兼并或收购的公司置于控股公司的伞下即可,无需解决像一般企业在实施兼并或收购过程中所遇到的母公司与新公司在技术、财务、法律及人事方面的诸多问题。即使在出售伞下子公司时也只需要转让控股股权就行,这种便捷的资本经营方式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资产实行集约化经营。二是可实现资本扩张效应的放大。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股支配权,子公司又可以通过控股“孙公司”,依此类推,形成被放大的资本扩张效应,即多重资本杠杆效应。三是有利于形成金融产品的品牌效应。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实行控股公司系统管理,执行的是法人分离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集团公司伞下各子公司是分别相对独立的专业公司,它们具有专业金融公司和金融产品的品牌优势、质量保证和人才优势。从集团公司整体来讲,既有专业金融公司的产品优势,又有控股集团的规模经济及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优势。四是有利于进行合理财务安排。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经营能力不同,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也不一样,集团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平衡各子公司的收益水平,通过合理调度集团内部的资金和财务资源,实现集团收益最大化。
在集团公司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同时,下属子公司应强化专业化经营。这样做一方面是要适应目前国内金融业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监管模式;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的需要。目前国内专业保险公司与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相比,在专业化经营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各子公司应集中精力做好自身业务的专业化经营。此外,通过子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保证集团公司在专项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同时强化“防火墙”机制,防范风险。
二、集团公司必须合理确定管理思路和正确处理母子公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