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21:48: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经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商业健康保险经营
一、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
专业化经营理念是健康险专业化经营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要认识到健康保险与寿险、财产险有很大区别,精算基础的数据分布不同,定价方法不同,风险管控不同,必须专业化经营;其次,经营健康保险不是要控制住所有的风险,而是要知道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和怎样去控制,哪些是不可能控制的和怎样去回避;第三,保险要做大、做强、做优,而健康保险则以优为先,在优的基础上做强、做大,不能盲目要规模,我们需要的规模一定是有效益的规模,否则,必然是“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第四,由于健康险中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大量存在,所以,不是客户需要什么保障,我们就提供什么,对于该保障的要给予最充分的保障,该控制的要坚决控制。
二、采取专业化组织架构
专业化经营的组织架构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可以是集团下的专业子公司,还可以是公司内的一个业务管理系列。
事实上,各种经营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和不足(见表1),没有适合所有保险公司的标准模式,保险公司应根据其市场定位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
当然,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建立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其战略意义在于:一是专业化经营的理念不再受干扰,可以高效地科学决策;二是有利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聚集、培养和成长;三是可以高效率地研发专门的风险控制技术、业务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四是有利于形成健康保险的产品体系,有利于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真正能满足不同客户多层次的需求;五是有利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模式的探讨。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改革研究
保障保险行业兴起于国外,近几年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由于最开始人们对于保险持有一种抵触心理,导致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各项问题的出现、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农村扶贫的一项新兴政策。但由于农村地区较为偏远,宣传不到位、保险用语较为专业,农民理解不到位导致农民对于农业保险存在诸多的误解与偏见,导致农业保险施行较为困难。如何有效推行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与保险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
1对农民进行专业的农业保险知识宣传
农业保险能否健康良好发展,主要取决于我国农民的购买意愿与购买情况。只有购买量达到一定程度,保险公司才能将这部分资金进行有效的运作,当出现自然灾害时有足够的资金对农民进行赔付。但是,在我国农村等偏远地区,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保险的认识十分匮乏,绝大部分农民不了解保险的真正意义及如何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保险等同于传销。由于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天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所以认为参与保险只不过是白白交钱。还有一些人认为既然参与了农业保险,那么就必须能通过保险赚钱,否则参与保险就毫无意义。针对上述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对农民加强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使农民真正明白农业保险的好处,从而主动、自愿参与保险。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在农村各个显眼的地方张贴海报,宣传农业保险活动及国家相关政策;②利用村内的广播在农闲时演讲宣传;③效果最好的是派遣专业人员到农村进行现场宣讲,在当地开设专门的咨询部门,为农民解答一些较为难懂的问题[1]。不管采用哪一种宣传手段,都要保证宣传用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出现大量的专业性术语造成农民不易理解。
2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法案与保障制度
任何工作要想良好、有效地开展,都需要拥有一套完善的公平合理的规则与法案作为依据。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的法案与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很有可能出现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或有人恶意利用保险漏洞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类恶劣情况的发生,政府部门相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相关法案与保障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拥有了很长时间的农业保险运作经验,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我国农业保险立法可以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作为参考,但是由于国家性质的差异以及农业地位的不同,我国并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法案,而是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法案进行合理的改进,以保证所设立的法案最大限度地适应我国农业现状,利于我国农业发展。
3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业务办理通道,缩减业务办理手续
保险经纪人经营范围论文
我国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范围,在我国《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我国是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了保险经纪人的经营范围。但如果保险经纪人超越经营范围从事活动,是否会导致无效,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理解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观点。笔者草就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法人越权原则的演变
企业法人作为一种组织体,必须在其目的范围或经营范围内从事活动,是19世纪以前民商立法的普遍限制。英国法中的“越权原则”就是典型的表现形式。根据“越权原则”,若法人超越其组织章程范围,从事经营范围以外的活动,法律即认定这种行为构成越权,该行为在法律上无效。这种无效,是绝对无效,是不可逆转的无效,不能通过追认、强制执行、补正等救济手段使它转变为有效。
实行严格的越权原则,对该法人是十分有利的。一方面,法人可以取得因越权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利润,因为无效的后果多为恢复原状;另一方面,当该行为的后果不利于该法人时,该法人可能基于法人越权行为而主张无效,从而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实行严格的越权原则,则对交易的对方即第三人是极其不利的。因为第三人在与法人从事交易时,必须查明法人是否越权,稍有不慎,就可能要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
实行越权原则,第三人在从事交易时,势必要认真审查和核对对方的经营范围,甚至要到有关部门去核查其原始注册文件,必将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延缓交易。更重要的是,实行越权原则,不利于交易的安全。所谓交易的安全是指对取得利益的行为尽量加以保护,不能轻易使其无效。实行越权原则,当事人不得不谨慎地审查对方是否拥有从事此行为的真实权利,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使该行为无效。这样人人自危,惮于交易,恐遭受不测之危险,不仅严重影响了交易安全,而且徒增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
正因为如此,近几十年来,各国吸收了现代法律保护交易安全的思想,越权行为在各国从绝对无效走向相对无效甚至有效。
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健康保险在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无论是在保障水平、覆盖人群、风险控制能力、经营技术以及服务能力方面都还十分薄弱,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以及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相适应。本文将对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我国经营方式选择的具体措施。
一、各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形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形式通常有几种类型:就业务经营种类上看,一是人身保险公司,在办理人寿保险与年金保险以外,也办理健康保险业务;二是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在办理财产及责任保险的同时,也提供健康保险服务;三是专门的健康及意外伤害保险公司,专门办理健康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从组织形式上看,按所有权的形式不同分为营利性的股份有限保险公司和非营利性的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健康保险协会等。以上形式共同存在,不断发展,功能上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健康保险经营形式体系[1][2].
(一)由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健康保险的形式
1.附加寿险(产险)形式。即将健康保险业务附加于寿险或产险业务上进行经营的形式。这种经营形式的优势在于:经营初期成本较低,可以有效地利用保险公司的共享资源,如营销网络、管理人员、技术开发数据等。其不足为:此种方式不可避免地将健康保险定位在寿险或产险的辅助和从属地位上,而寿险业务的内在特征和经营规律都与健康保险业务完全不同,产险业务的保险标的性质与法规适用也不同于健康保险,因此,两种业务经营理念上的冲突和矛盾将不利于健康保险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和管理,且由于业务的开展要分拆到寿险(产险)公司的各职能部门,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因此,业务规模难以扩大,质量不易控制。
2.保险公司事业部形式。即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健康保险部来经营健康保险的形式。健康保险事业部一般充分享有产品的开发权、业务拓展权、市场推动权和利益分配权,与公司的其他部门形成相互、单独核算的关系,构成公司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是公司健康保险的实际经营者和管理者。其优势在于: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充分照顾到健康保险的特点以进行专业化经营,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风险控制,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有助于业务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实现。同时,又可以共享保险公司的资源如销售网络、技术优势等。其不足为:健康保险的推广需要其他职能部门如营销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业务的开展会受制于其他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投入规模,不利于业务规模的最大化,且与公司其他业务的冲突会降低健康保险的经营效率。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探讨论文
一、构建农业保险新模式的原因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2004年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11590万亩,成灾面积6280万亩,受灾人口1.1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亿元。广大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脆弱,急需提供风险保障。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农民收人水平和风险意识提高,保险有效需求明显增加。
(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停滞不前的局面亟待改善。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探索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指示,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随着保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人保等保险公司的海外上市,极大地限制了保险公司内部用商业性业务利润补贴农业保险亏损的做法,农业保险业务急剧萎缩,与当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及保险业发展状况极不适应,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业保险制度。
(三)农业保险政策性特点的要求。农业保险的特点是保险经营成本高,风险高,费率高,有些农险产品的保险费率甚至超过10%,远远高于其它险种费率水平,而农民支付保费的能力十分有限,保险覆盖面小,赔付率高,农业保险的这种准公共晶属性,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提供准公共产品,必然会出现供给不足,如果没有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很难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建立与农业保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
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
(一)构建我国农业保险新模式的基本思路。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和农业保险政策性特点的要求,改变传统商业性农业保险经营形式,构建农业保险新模式的总体思路应是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农业保险不能等同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其它险种,完全实行商业经营,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家财政补贴或照抄照搬外国的任何。一种现成模式,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各地特点的多种模式并存,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新模式。
我国健康保险经营研究论文
[摘要]健康保险需要进行专业化经营已成共识。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是相对健康险兼业经营而言的,即是由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或在保险公司内设事业部、健康保险部,利用专业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经营健康险并对其进行单独核算。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主要包括专业化经营理念、专业化组织架构、专业化人才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专业化信息系统、专业化产品设计和专业化客户服务。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风险控制
健康保险需要进行专业化经营,这一点已在业内达成共识。如何进行健康险专业化经营应该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所谓“健康险专业化经营”是相对健康险兼业经营而言的,即是由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或在保险公司内设事业部、健康保险部,利用专业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经营健康险并对其进行单独核算。实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主要包括: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采取专业化组织架构,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制定专业化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信息系统,进行专业化产品设计,提供专业化客户服务。
一、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
专业化经营理念是健康险专业化经营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要认识到健康保险与寿险、财产险有很大区别,精算基础的数据分布不同,定价方法不同,风险管控不同,必须专业化经营;其次,经营健康保险不是要控制住所有的风险,而是要知道哪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和怎样去控制,哪些是不可能控制的和怎样去回避;第三,保险要做大、做强、做优,而健康保险则以优为先,在优的基础上做强、做大,不能盲目要规模,我们需要的规模一定是有效益的规模,否则,必然是“规模越大,亏损越多”;第四,由于健康险中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大量存在,所以,不是客户需要什么保障,我们就提供什么,对于该保障的要给予最充分的保障,该控制的要坚决控制。
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及防控
自2007年以来11年间,中国大陆农业保险的迅猛发展已为全球瞩目。到2017年末,中国大陆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14.5%,参保农户2.13亿户次,同比增长4.6%。全年共向5388.3万户次的受灾农户支付赔款366.1亿元,简单赔付率77%。种植业保险方面,承保主要农作物21亿亩,同比增长21.8%;实现保费收入311.2亿元,同比增长11%,支付赔款254.95亿元,简单赔付率81.9%。全年共提供农业风险保障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较保费收入增速高出14.7个百分点。这说明农业保险费率整体有所下降。随着农业保险的迅猛发展,进人农业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在有些省区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加之全国的经营时间也不长,对农业灾害的发生规律的认识还非常不足,特别是一些主体,因为经营技术和人才的局限,数据和经验的占有和积累也存在实际困难,在这种环境之下经营农业保险,其风险便不断从各方面暴露出来。今年,全国都在防控金融风险,在农村金融这个不可或缺的领域里,农业保险的经营有没有风险,如果有,这些风险有什么特点,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控这些风险,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农业保险经营中值得重视的主要风险
笔者以为,农业保险领域虽然少有高杠杆或者激进投资、资产错配等风险,但有几类风险还是值得重视:一、无可回避的大灾风险大灾风险是目前所有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最大风险。这里所说的大灾风险,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家公司在一年经营中“赔穿”的风险,也就是赔付率超过100%的风险。2015年之前的几年,几乎所有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和有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都比较乐观,从全国整体来看,简单赔付率最高的年份2009年是76.1%,最低的年份2011年只有51.2%。从不同公司的经营来看盈亏状况虽然也有差异,总的来说在再保险摊回之后也没有亏损的情况。以省为单位来考察,除了个别省份的风险损失比较大之外绝大部分省份也没有很多超赔发生。所以,财政部在2014年颁布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中国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在2015年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拟订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涉及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是共同的潜台词是,前7年的农业保险风险责任较小,保险费率偏高,经营的利润有点多。但是,接下去的三四年,在大部分地区和主要险种降低费率,同时,较快拓展业务之后,就遭遇到不那么照顾保险公司的气象灾害了。赔付率也就上去了。就全国来看,接下去三年(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赔付率分别是71%、76%和70%。而这几年的综合费用率则是19%、21%、24%,—路攀升。要说起来,从全国来看,还没有一年是“赔穿”的。只是保险经营机构的利润逐步在减少。局部省份的严重损失就凸显出来了。这几年的分省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包括计划单列市在内的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现超赔,赔付率最高的达到400%,到2016年,有11个省、市赔付率超100%,赔付率最局的福建省,达到186.6%。深圳市的赔付率达427%。有两个市是连续两年超赔。某农业保险大省从2012年开始建立本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从2012年到2016年,5年共提取大灾风险准备金6.79亿元,因为本省局部地区大旱导致的超高赔付,已将积累的大灾风险准备金使用掉85°/。。而不幸的是2017年该省的农业保险又是一个超赔年份,简单赔付率135.6%,如果把未决赔款加进去,这个赔付率是141%,即使2017年将本省大灾风险准备金提足、用完,也不能弥补保险机构在本省的经营亏损。我国的农业保险基本制度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实施。而对于一些地方来说,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累积风险还是很高的,风险在空间上难以分散,这可能使我们承保基础的大数法则在这些地方将不复存在。二、并不鲜见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在农业保险经营中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不仅广泛存在于投保一方,存在于承保一方,还存在于作为支持和组织者的政府部门一方。农险中的道德风险也一直伴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而在不断“创新发展”。在投保一方,虚假投保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其一是骗保,基层干部(或者是协保员)假借村里农户的名义投保,编制投保农户的名单和信息,垫付农民该交的保险费,欺骗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甚至与保险公司合谋来骗取财政补贴。另外,投保农户在受灾以后谎报灾情、虚报或者夸大灾害损失、串换标的以骗取农业保险赔款的现象也并不鲜见。在不少情况下,有关气象部门或防疫部门者甚至协助骗保农民开具灾害天气或者牲畜死亡证明。这类现象无论养殖保险,还是种植业保险经常发生,有时候甚至是大规模地发生。与此同时,投保农户不按照正常的耕作制度进行农作,疏于田间管理,或者在受灾以后怠于采取减灾减损措施,以获取保险公司的超额赔款也普遍存在。保险公司的道德风险,可谓五花八门,表现也非常突出。比较典型的是监管部门一再惩罚的通过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假理赔、虚挂保费和虚列费用等“五虚”方式套取财政补贴资金。不少地方出现承保面积大大超过当地播种面积,承保牲畜头数成倍高于投保农户实际词养头数的“怪事”,甚至一个饲养场一年在同-家公司购买两次保险,签订两个同一年度的投保合同。目前,新出现的道德风险的“创新”是“合谋骗补”。在养殖业比较常见。生猪养殖场可以选择多保(虚保):1000头猪投保2000头,与保险人达成“默契”:不管有没有猪只死亡,有多少猪只死亡,都按照保险费的60%赔款,养猪户净赚40%的利润,保险公司也毛赚40%;也可以少保或者选择性投保,猪场有1000头的规模,只投保100头,死猪全部赔偿,或者“协议”赔偿。政府有关部门本来只是协助保险机构宣传和组织投保,帮助保险机构定损理赔,便于合理定损减少纠纷。但一些地方的相关政府部门,有的公开索取较高“手续费”,甚至为了帮助有的公司获取或扩大市场份额而受贿。或者以掌管和分配财政的保费补贴资源而索贿。克扣、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补贴资金或者农户农业保险赔偿款等问题时有发生。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与犯罪相联系的,它们之间其实没有严格的界限,实际上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严重的道德风险必然走向犯罪。虽然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体量我们无从统计,但农险中的犯罪有一些数据。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统计,2013—2015年,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犯罪案例共计有142个,跟投保一方的逆选择相比,保险人的逆选择实际上是自身经营的风险管理手段,与投保一方的逆选择性质和后果不大一样,主要影响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拓展范围和规模。涉案241人,所涉罪名主要包括贪污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诈骗罪、受贿罪、职务侵占罪和单位受贿罪等7项,其中,贪污罪和滥用职权罪的涉案数量分别为78件和30件,占比为54.93%和21.13%;在涉案人员方面,贪污罪涉及乡镇及以上干部8人,村干部105人;滥用职权罪涉及乡镇及以上干部24人,村干部10人(裴雷和姚海蠢,2016)。道德风险一般来说虽然不至于导致公司破产,但肯定会增加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损害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严重的道德风险会走向犯罪,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基础甚至丧失市场份额。普遍的道德风险也必然动摇我们的农业保险制度基础。我们不能小视,更不能掉以轻心。三、不可忽视的逆向选择一般认为,逆向选择(或者逆选择),是一种事前隐藏信息的行为,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进而出现保险市场上充斥着“高危险的投保人(劣币)”,可能导致保险经营失败的现象。显然,逆选择也是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重要风险之一。在农业保险中,一般来说人们比较重视投保人的逆选择问题,因为这会给保险经营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导致经营失败。笔者调查过一个地区的种田大户,有的种田大户流转来的耕地质量不大好或者地势低洼,而当地的农业保险是全省一个费率,该农户投保积极性非常高,前一季作物受灾正在查勘定损,他就积极要求购买下一季作物的保险并要提前缴纳保险费,因为他知道他的耕地经营风险比别的农户要大。北方一个省,有几年同样发生过这种问题,某个地区尽管政府帮助动员保险公司宣传,但很少有人买小麦保险。因为他们这里灌溉条件较好,旱涝保收。类似的问题在养殖业也有。很多地方的规模养猪场不大愿意投保生猪保险或者能繁母猪保险,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猪场的管理严格,防疫及时,传染性疫病的发生概率很低。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保险费率,他们投保是吃亏的。而只有那些词养规模较小甚至是散养的农户比较愿意投保。根据赵元凤和柴智慧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和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旱地玉米播种面积比较大的盟市,因为耕地质量往往比较差,玉米保险的参保率则比较高;例如,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2010—2012年旱地玉米播种面积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四个盟市,且这两个盟市的旱地玉米保险的参保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四个盟市,尤其是在2011年和2012年,这两个盟市的旱地玉米保险的参保率更是接近于100%。而在水浇地玉米播种面积比例较大的盟市,由于耕地质量往往比较好,玉米保险的参保率则比较低。同样,2010—2012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等六个盟市的旱地小麦和水地小麦的播种面积比例和各自的小麦保险参保比例,也呈现出这种典型的逆选择特征。实际上农业保险经营中,除了投保一方的逆选择,保险人一方也有逆选择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始几年,小心翼翼的保险人 ̄'般对保险责任的确定非常“计较”,不少公司把旱灾、病虫害等风险责任都作为不保责任。毫无疑问,旱灾、病虫害常常会大面积发生,有一定的系统性,保险人通过保单设计对风险进行选择非常有利于保险人自己。后来(2015)年保监会、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出通知,“强迫”保险公司将农业的几乎所有风险灾害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防止了保险人的这类逆选择行为。现实中表现在保险人身上的逆选择主要是选择性供给,隐性拒保。凡是风险比较高的地区或者险种,保险公司做业务都比较谨慎。有的地区灾害频繁而其损失严重,既往业务因为风险不易分散,赔付率比较高,保险公司不选择到那里去开设分支机构,那里已有的保险机构对当地农业保险业务的开发比较消极。当然有些险种的开发和推广,主要是因为自己对风险管控缺乏主动性,只好婉转拒保。例如对于渔船保险、农机保险,以及养殖业保险,也有不少地方的保险机构囿于自己管理能力和技术的原因作出这种选择。当然,跟投保一方的逆选择相比,保险人的逆选择实际上是自身经营的风险管理手段,与投保一方的逆选择性质和后果不大一样,主要影响的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拓展范围和规模。
产生这些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
探究上述农业保险产生各类经营风险的原因,对于不断解决这些问题,降低这些经营风险的发生率或者减少风险损失后果是有意义的。农业保险中的大灾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存在,之所以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和对农业保险经营的影响,是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对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特点和规律还缺乏研究认识,总是忙活着开发产品、做业务、拓展市场。而对于当地的经营风险,没有很好了解。最近读到张琳教授关于湖南农业保险的累计风险问题的研究,感触颇深。因为笔者见到的研究产品开发、产品精算的文章比较多,而对不同地区风险特点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当我们对当地的自然风险,特别是大灾风险缺乏足够认识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开发和业务拓展就可能有盲目性,我们的精算依据也很可能有缺陷。特别是在剧烈竞争条件下,费率厘定或者报价会出现较大缺口。这很可能会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一些错觉,认为由保险公司厘定的农业保险费率可能是“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就可以跟公司讨价还价,甚至强行要求保险公司降价。这里,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目前这种农业保险制度,因为历史、认识和技术的原因,政府对农业保险价格缺乏操控手段。农业保险的价格特点在于,保险费组成的两个部分:即风险损失概率和费用(包括税收、利润等)成本,而风险损失是不可能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的,就是说那是-?个客观的不可能人为降低的成本。能够改变或者压缩的只有费用部分。因此公司也好,政府也好,必须客观地厘定和认定保险费率。美国、加拿大、日本这些农业保险发达国家,政府有能力调研风险和科学合理厘定费率,开发产品,就避免了企业之间在价格上的竞争。这对于防控大灾风险有重要意义。农业保险经营中道德风险是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投保人一方,保险人一方,或者是政府有关部门一方,在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道德风险,都是基于不合理甚至是违法的利益驱使。之所以会发生,跟诸方面缺乏合规守法经营观念有关,也与制度和规章不健全和现有制度、规章流于形式有关。例如,保险人的操作不到位或者是保险合同签订后缺乏必要的检查和审核,以及缺乏对客户和保险标的适当的监督管理措施。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目前大部分公司是依靠协保员宣传展业和签单,协保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有些道德风险产生就不可避免。当然,要对农村这么广袤的空间上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也的确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至少,合谋订立假合同、虚列费用、实施假理赔等明知故犯的违规违法风险,是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加以有效抑制和杜绝的。逆选择问题的发生,对保险人来说,原因在于对巨灾风险的本能规避,减少经营的失败甚至破产。当然,也有保险公司自身人才和技术不足的原因,因为缺乏必要的数据积累,或者申请保费补贴的不易等。对投保人来说,他们对自身生产经营中的风险了解得更多更清楚一些,而我们目前在缺乏科学合理的风险区划条件下的“一省一费率”的费率制度,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或者叫“顺理成章”的选择。从农险制度的设计和建设的角度来说,从顶层设计到微观经营主体,我们一开始就对建立科学合理的精算制度有所忽视。例如,对农作物保险首先需要作风险区划,进行费率分区,一直就没有纳入宏观和微观主体的战略和战术视野,而且不同方面出于某些利益的考量或者政策执行“比较麻烦”的实际情况,中途建立这类制度也没有获得必要的支持和理解,使得逆选择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如何防范和治邢农业保险经营中的风睑
补充医疗保险经营分析论文
最近两三年,北京市市场份额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所承保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赔付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经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的“重灾区”。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市场的现状集中表现出国内经营补充医疗保险不利的外部因素,也反映保险公司自身经营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诸多不足,成为研究补充医疗保险经营的一个很好的案例。笔者通过对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经营现状进行调研,并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从中能得出一些经验教训,并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同仁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关注和思考。
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状况
2001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8号令),标志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正式实施,并允许各单位将缴费基数的4%列入成本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回顾北京市补充医疗保险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市场拓荒阶段
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补充医疗保险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大保险公司面临这一新市场,怦然心动,迅速介入该市场。同时,由于《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刚颁布,各单位对补充医疗保险了解不多,通过北京社保局和保险公司的大力宣传,少数效益好的单位开始投保补充医疗保险,各家保险公司在2002年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效益一般都较好,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2002年开始开办此业务,各保险公司主要与北京市各城区社保局进行合作,对客户的争取主要是通过城区社保局完成,而较少直接争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战。
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论文
内容摘要:经营绩效是保险公司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本文尝试采用基于极效率DEA模型,对我国9家主要保险公司绩效进行评价,并且区分出基于传统DEA模型的有效决策单元之间的绩效差异,实现对9家主要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排序。并对各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极效率数据包络分析绩效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保险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国内保险业的竞争日益剧烈,迫切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绩效。因此,能否科学合理地衡量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并据此分析经营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变得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对保险公司绩效的考察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多是采用一些常规单因素指标,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极效率DEA模型,有效区别出有效决策单元(绩效值=1)之间的绩效差别,对我国9家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做出有效排序,并对各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简单评价,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极效率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功能是进行多个同类样本间的相对优劣性的评价。利用数学规划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特征的同行业企业生产率评价问题。学者魏权龄也证明了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就是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规划解出的Pareto有效解。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j(j=1,2,Λ,n)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Λ,xmj)T>0yj=(y1j,y2j,Λ,ymj)T>0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
摘要:从当前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现状来看,我国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无法更好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作用。因此,针对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作用。由此可知,《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与优化策略探析》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乡村振兴;乡村治理
1广西地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现状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但农业作为我国农民的根本,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价值显而易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前提支撑,乡村治理是对乡村居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对乡村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好乡村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矛盾的过程,是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重要方式。农业保险作为乡村治理重要内容,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在风险保障、灾后赔付、避免农民陷入贫困或返贫现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提供重要的支持。然而,很多农民甚至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没有重视农业保险经营工作,使农业生产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知道,理论研究是实践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那么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不仅不能取得我们所想要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得不偿失。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真正应用到广西地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构建工作中的理论研究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国外研究无论是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逻辑框架方面,都远远领先于我国,这与国外经营农业保险的历史较长、持续性较强密切相关;第二,国外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出发,集中研究某个具体保险计划、或对某一地区甚至某个农场的具体影响等问题;第三,国内农业保险研究过于宏观,使得理论分析缺乏厚实的微观基础,缺乏农业保险实践的支持,因而限制了对农业保险的应用性研究;第四,在诸多农业保险研究成果中,往往是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没有提出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国内对农业保险的定量研究较少,且都集中在农户需求方面的分析,亟须深化研究层次,拓展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内容。总之,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保险行业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更好地发挥出农业保险的作用。
2“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地区乡村治理中应用农业保险观点的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贫困、偏远地区,也是灾害事故频发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农业保险作为当前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系统的组成要素,能更好地保护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根本利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政策的顺利实施。其在理论层面以及基础层面的实现中有着较为突出的意义。8月13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这无疑为作为乡村治理重要内容的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方向。2.1实践应用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地区乡村治理中应用农业保险观点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意义。首先,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能够充分发掘农业保险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性、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上的体制机制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也有助于在全党全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之中实现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其次,通过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不仅能够充分发掘农业保险扶贫的杠杆效应,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自然灾害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状况的影响、有效分散现代农业发展风险、稳定农民收入、降低贫困发生率、保障脱贫成果;再次,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探究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相适应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积极开发适应民族地区农户脱贫需求的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族地区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实现保险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民族流动农业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因素,既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参保率,又有助于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助力乡村振兴。2.2学术研究价值。一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有助于检验农业保险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明确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与异质性特征、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和风险水平对农业产出的影响。二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有助于明确在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中保险政策创新、特色保险产品、保险教育宣传、保险与金融跨界合作等创新举措的普遍性、针对性与有效性问题。三是,深入研究民族地区农业保险问题,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经济社会特征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影响农业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明确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流动类型、就业单位性质、个人收入、住房来源等因素与不同类型人群农业保险参保意愿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