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信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9:1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险不信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民对保险不信任分析论文
一、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
长久以来,保险似乎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只要有一个人说“我是卖保险的”,人们首先就会先入为主地对这个人产生一种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人们的这种观念,有些是因为曾经买过保险产品而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有些是因为曾经被某些人纠缠得不胜其烦,而有些则是因为其他人口耳相传保险的种种不是,从而产生这种不信任感。“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都是收钱的时候给你笑脸,理赔的时候给你坐冷板凳”“有责任免除当初也不和我说清楚,人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这些负面的评论,经常充斥我们的耳朵,就难免会对保险产生怀疑。
我们知道,保险产品是一种诚信产品,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当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保险人在合同范围内给予理赔,帮助投保人度过难关。这种产品和其他企业卖的产品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购买保险产品凭的是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保险的不信任,使得保险销售人员展业时经常感觉碰到一面摸不见的墙,保险销售异常艰难。
二、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人们对于保险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产生于不同时期,按照人们接触保险的过程,我们分别从展业期,保险生效期,理赔期三个时间进行分析。在这三个期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诚信现象,导致人们的不信任。
1·展业期。展业期是人们接触保险的第一步,保险展业就是保险公司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即向客户提供保险商品和服务。在这个期间,保险营销人员(主要是保险人)给客户推销所卖产品的公司,介绍保险产品,促成保险交易。根据以往案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会导致人们的不信任:
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原因论文
一、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
长久以来,保险似乎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只要有一个人说“我是卖保险的”,人们首先就会先入为主地对这个人产生一种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人们的这种观念,有些是因为曾经买过保险产品而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有些是因为曾经被某些人纠缠得不胜其烦,而有些则是因为其他人口耳相传保险的种种不是,从而产生这种不信任感。“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都是收钱的时候给你笑脸,理赔的时候给你坐冷板凳”“有责任免除当初也不和我说清楚,人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这些负面的评论,经常充斥我们的耳朵,就难免会对保险产生怀疑。
我们知道,保险产品是一种诚信产品,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当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保险人在合同范围内给予理赔,帮助投保人度过难关。这种产品和其他企业卖的产品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购买保险产品凭的是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保险的不信任,使得保险销售人员展业时经常感觉碰到一面摸不见的墙,保险销售异常艰难。
二、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人们对于保险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产生于不同时期,按照人们接触保险的过程,我们分别从展业期,保险生效期,理赔期三个时间进行分析。在这三个期间,都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诚信现象,导致人们的不信任。
1·展业期。展业期是人们接触保险的第一步,保险展业就是保险公司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即向客户提供保险商品和服务。在这个期间,保险营销人员(主要是保险人)给客户推销所卖产品的公司,介绍保险产品,促成保险交易。根据以往案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会导致人们的不信任:
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现象消除措施分析论文
[关键词]保险诚信人理赔误导
[摘要]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长期以来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有些是机制问题,有些是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人管理和理赔外包的两种方案。
一、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
长久以来,保险似乎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只要有一个人说“我是卖保险的”,人们首先就会先入为主地对这个人产生一种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人们的这种观念,有些是因为曾经买过保险产品而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有些是因为曾经被某些人纠缠得不胜其烦,而有些则是因为其他人口耳相传保险的种种不是,从而产生这种不信任感。“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都是收钱的时候给你笑脸,理赔的时候给你坐冷板凳”“有责任免除当初也不和我说清楚,人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这些负面的评论,经常充斥我们的耳朵,就难免会对保险产生怀疑。
我们知道,保险产品是一种诚信产品,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当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保险人在合同范围内给予理赔,帮助投保人度过难关。这种产品和其他企业卖的产品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购买保险产品凭的是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保险的不信任,使得保险销售人员展业时经常感觉碰到一面摸不见的墙,保险销售异常艰难。
二、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原因分析
加强人管理理赔外包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原因分析;针对不信任的解决办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保险似乎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保险产品是一种诚信产品、人们对于保险不信任的原因有很多,也可能产生于不同时期、展业期是人们接触保险的第一步、保险人没有详细解释保险合同条款、某些保险人道德素质不高、人引导客户填写虚假资料、人身保险除短期险种外,保险期间一般都很长、理赔是最容易发生纠纷的环节、加强对保险人的管理、提高人的持证上岗率,持证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保险知识、理赔环节外包、把判决的权力交给与合同无任何瓜葛的第三方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长期以来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有些是机制问题,有些是从业人员素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人管理和理赔外包的两种方案。
[论文关键词]保险诚信人理赔误导
一、公民对保险不信任的现状
长久以来,保险似乎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词语,只要有一个人说“我是卖保险的”,人们首先就会先入为主地对这个人产生一种不信任和排斥的想法,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人们的这种观念,有些是因为曾经买过保险产品而没有享受到良好的服务,有些是因为曾经被某些人纠缠得不胜其烦,而有些则是因为其他人口耳相传保险的种种不是,从而产生这种不信任感。“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都是收钱的时候给你笑脸,理赔的时候给你坐冷板凳”“有责任免除当初也不和我说清楚,人也不知道换了多少个”。这些负面的评论,经常充斥我们的耳朵,就难免会对保险产生怀疑。
我们知道,保险产品是一种诚信产品,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当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保险人在合同范围内给予理赔,帮助投保人度过难关。这种产品和其他企业卖的产品不同,在刚开始的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购买保险产品凭的是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所以信任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保险公司的生死存亡。但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于保险的不信任,使得保险销售人员展业时经常感觉碰到一面摸不见的墙,保险销售异常艰难。
保险业诚信建设战略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保险业作为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以即期购买承诺、远期承诺兑现为形式经营一种规避风险或风险投资业务,这有赖于企业实力和形象的支撑。目前,保险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因此,加强诚信建设是应对我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竟争与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论文关键词:保险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道德规范
作为处于开放前沿的保险业如何在深度改革与开放的条件下,更快地发展与壮大,是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其中诚信向题显得尤为突出,做为以最大诚信为基本原则的保险业频频出现的“诚信危机”,已经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树立童雯无欺、安全可靠的“诚信”品牌是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优选择。
1.最大成信原则的内涵
保险业本身就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活动,保险活动的首要原则与基本原则就是最大诚信原则‘ThePrinci-pleoftheUtmostGoodFaith)。保险合同是建立在最大诚信原则基础上的,保险合同双方应向对方提供做出签约决定的全部重要事实。由于投保人和保险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法律要求投保人向保险人充分告知有关重要事实,保险人也有向投保人正确说明保险条款的义务。最大诚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1告知(Disclosure)。告知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缔结前和缔结时以及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就重要事实向对方所作的口头或者是书面的说明。最大诚信原则要求的是如实告知,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都有如实告知的义务。
保险营销团队稳定机制研究
在保险行业中,营销团队担负着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地位,建立一支高效的、团结的专业营销团队,是每一个保险公司能够发展的基础。正是因为营销团队在保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关于营销团队的管理问题已经受到了保险行业的深度重视。
一、保险营销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保险营销团队管理的模式过于简单,比如在佣金的支付形式上,只是单纯的按照保险费收入为标准发放佣金,让保险团队的营销人员过分的追求业绩。保险的质量也较为低下,很多保险公司在承保的时候对于自己公司的产品往往夸大其词,没有正确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一味的想要收取更多的保险费用。但是在赔付的方面却把本来应该赔付的金额压到最低额水平,想要付出的金钱越少越好。这种营业的模式导致了现在社会的公民对于保险行业从心理上认为这是不可信任的致使保险公司的信誉日益消减。根据保险从业资格最新规定,保险营销从业人员应当品行良好,具有从事保险业务或者保险经纪业务所需的专业能力。但是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在全国的保险营销人员中,大多数只是简单的经过短时期的培训,很多都是非正式的员工,缺乏专业能力,这些导致保险营销团队中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二、保险营销团队稳定机制的策略
1.制度创新。在保险公司当中,应当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保险营销员进行级别划分,并且在级别划分的同时,还需要将保险营销员考核机制作为级别划分标准之一,保险营销员考核机制包括营销客户数量、营销业务规模、营销产生收益等。另外,还需要将客户投诉情况进行记录,作为保险营销员划分级别的重要依据,保险公司对于级别较高的保险营销员可以适当转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享受公司正式员工待遇,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保险营销员的企业归属感。2.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在当前的保险行业当中,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但是这些保险企业在高素质人才加入后,却并没有对这些人才进行适当的培养。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于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最好的企业培养,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另外,企业还需要对一部分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高素质人才进行转正,将他们转变为保险企业的正式员工,并且转变为正式员工后,还需要对他们加强培养,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企业归属感,还可以使得增加企业储备人才。3.加强保险营销行为监督管理。想要建设保险营销团队稳定机制,就必须要提高对于保险营销行为的监督管理,在保险营销过程中,有些保险营销员在向客户营销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售后服务,这对于保险行业来讲,就相当于竭泽而渔,如果在人们的心中对于保险营销没有好印象,甚至存在着抵触心理,那么保险行业基本就很难有新的发展。因此,加强保险营销行为的监督管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保险企业可以利用客户反馈、主动电话咨询等方法,来询问客户对于保险营销员的评价,并对客户评价进行记录。4.营造诚信的保险营销文化。在目前的保险营销当中,有许多保险营销员在进行营销时会有误导性语句,使得客户对产品产生误解,从而购买产品,但是在客户行使产品上的条约时,却发现并非如当初营销时说的那般,这样就会导致客户对于保险行业的不信任。在当前社会上,由于之前太多的保险营销员只顾眼前利益,却忽略了诚信这一保险营销要素,使得人们对于保险已经产生不信任感,所以现在保险行业需要培养保险营销员的诚信品质,在社会上重塑人们对于保险营销的印象,使得保险行业有新的发展。
在目前的保险行业当中,有很多保险营销团队并没有固定的企业,大多数属于临时工的编制,哪家公司需要就去哪家,这对于保险营销团队稳定性有着不好的影响。另外,现在的保险营销团队中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而是保险企业没有对这些人才进行合理的培养和挖掘。所以,保险企业在对待保险营销团队中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时,首先应该加强培养,然后再根据他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来对他进行评判,然后将其转变为企业正式员工。总而言之,要加强保险营销团队的服务态度、企业归属感、业务行为管理等,才能真正的建设好保险营销团队的稳定机制。
从经济普查想到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
眼下,离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标准时点只有4个多月,按说应当是“万事俱备,只等时点”了。但是,此前在一些地方进行的普查“预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官员曾表示,经费落实、人员选调、入户登记、数据质量、部门协调这5大难题正困扰着经济普查这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在这5大难题中,最应当关注的是“入户登记”及“数据质量”两个难题,如果这两个难题不解决,整个调查的意义就落不到实处了。
这两个问题怎么个难法?
据不同媒体报道,在北京,普查员进入一些高档写字楼时遇到了物业公司的阻拦。个别公司对普查极不配合,拒绝回答问题。甚至有无照个体商户殴打前往配合经济普查的居委会主任;在重庆,近九成个体户在接受普查时不同程度地撒谎;在河南,出现普查人员被拒之门外,被调查对象出言不逊、恶语相加、撕毁报表、不盖章、不签名等现象;……
保险诚信建设分析论文
一、保险业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保险诚信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对于保险的不信任。而人们对于保险不信任首先是从人们接触保险开始的。从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来看,主要是保险人的展业、签定保险合同后的保单有效期以及理赔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又以展业和理赔最容易产生不诚信现象。
(一)保险人的展业期
保险人尤其是个人人的展业是人们接触保险产品的第一步。通过展业这一阶段,保险人向客户介绍保险公司的产品和各种保险服务,并尽力去促成保险产品的交易。由于个人人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佣金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诚信现象容易产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保险人的专业素质不高。
保险合同条款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一般人很难看明白,而我国的保险人只是经过短短的几个星期的培训之后,就上岗进行展业,他们往往对合同条款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很难向客户解释清楚,严重的会引起客户的误解,这在保险合同纠纷中也很常见。
村干部规范化建设交流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在农业农村的稳定、繁荣、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宝应县结合实施“富民党建”,从人员编制、任用、培训、待遇、保障等角度出发,奋力强化农村“双带”型党员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效地破解了村干部队伍职数偏多、素质偏低、效能偏差、后备偏少等一些新时期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障。
一、核编定员,竞争上岗,解决包袱沉重、人浮于事问题。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农民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村官”职数多、效能差,镇村债务较大,农村收支失衡,以致产生“人浮于事”和“财力苦撑”的严峻态势。为此,宝应县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以“精干、高效”为核心的村干部核编定员工作。职数设定上,根据村民人口多少,兼顾耕地面积和集体经济规模,以2000人口及以下的村设5个职数为基数,每增加1000人口可增加1个职数,但不得突破8个。职位设定上,主要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主办会计、妇代会主任5个职位。党员人数50名以上且村级规模较大的,可增设党(总)支部副书记、经济合作社副社长等职。其他岗位由现职干部兼任,勤杂人员一律清退。职责设定上,主要根据农村工作的类型、特点,按条线进行分工,并结合村级规模划成若干工作片,以片、以线包干负责。同时,重民主,强竞争,除村支书、村主任分别参加“公推直选”和直接选举外,其他干部一律竞争上岗。选举办法、竞争对象、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任用情况及时公开,民主测评和推荐结果当场公布,“孰上、孰下”,群众说了算。通过核编定员、竞争上岗,全县262个村的村干部总数从4554人下降到1735名,村平6.6人,精简率62.3%。
二、多维培训,结对致富,解决率先发展、富民强村问题。“干部不会富,群众没路数”。检验、衡量农村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必须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绩效为标尺。为此,宝应县一是政策激励,让在彷徨的干部想发展。针对不少村干部存有“守摊子”心理,将招商引资考核、奖惩范围辐射到村,要求每个村都要建立一个一般纳税人企业,要求各镇定期组织村干部到华西等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鼓励村干部因人因地制宜,带头学技术、强本领,带头跑市场、搞营销,带头办实体、创实业,并对照进度,按时考核,引导广大村干部惟先而争、惟高而攀,坚定“跳起来摘桃子”的信念,带头致富,带领民富。二是培训技能,让有愿景的干部会发展。县委规定: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每年参加县以上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每届参加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他干部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全县先后举办了26期村支书、村主任“双带”能力轮训班、14期村干部科技素质提高班和114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1.6万人次。在全县建立了35个农业专业协会、151个农村富民合作组织和33个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分批邀请了省市县专家1300多人次送科技下乡。三是结对致富,让正踌躇的干部敢发展。深入开展以结对建设小康村、结对培育村干部、结对拜师学能人和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内容的“四结对”活动,积极探索“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在优秀党员大户中培养村干部”的干部选育模式,多途径提高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帮富本领和共富境界。县委还专门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联保贷款,发放了一批创业“绿卡”,有效解决了一些党员干部踌躇满志却囿于资金、技术不足而又疑惑不前的问题。目前,该县80%的村支书、70%的村干部均拥有了家庭致富项目,预计2010年100%的村干部都能达到“三强”标准。
三、吐故纳新,备用结合,解决后继有人、源头活水问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带”型党员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这些年,由于农村工作任务繁重、报酬偏低、身份难变,许多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组织能力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办厂、经商或务工,客观上给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后继乏人的问题,素质要求全面的“一把手”更是难选、难备、难留。针对这种情况,宝应县坚持吐故纳新,备用结合,通过退一批、提一批、选一批、备一批,努力蓄足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退一批”:果断地将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身体偏弱的村干部从班子中调整出去。“提一批”:大力选拔实干型、实业型、创新型的农村干部,对那些发展有本领、政治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打破常规,放手重用。“选一批”: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的界限束缚,采取在大户中“物色”、离土创业能人中“还巢”、党员业主中“挑选”等办法,拓宽渠道,积极吸纳“能人”、“富人”进入村干部队伍,不拘一格选人才。“备一批”:滚动建立了1200多名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龄35岁以下、有一技之长和产业实体的农村“双带”后备干部队伍,实行跟踪管理、建队培养,及时将条件成熟的年轻同志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四、落实待遇,规范管理,解决潜心干事、队伍稳定问题。为巩固核编定员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农村干部潜心干事,宝应县建立了融“任、酬、责”于一体的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选拔任用规范化。县管编制、镇管任用、群众管监督。所有村干部上岗任职都要按照民主程序,实行“公推直选”、依法选举或竞争上岗,扩大民主通道。同时,建立村干部任免通气备案制度。各镇讨论任免村干部,都要及时与县委组织部通气。对超过核定职数配备村干部、违反程序任用村干部的,追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予以纠正。二是报酬待遇规范化。通过“一提、二统、三保”,给定编干部吃上了“定心丸”。“一提”:即提高政治待遇。先后有9名优秀村支书被提拔使用,2007年又尝试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择优招录公务员。“二统”:即推行村干部结构报酬制,根据所任职务、村级规模、年终考核、经济效益、工作年限等情况分别确定村干部的基础报酬、考核报酬、效益报酬和工龄补贴,年终根据考核结果统一兑付。“三保”:即实行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在职村干部统一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责任体系规范化。年初,将各镇党委政府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签定目标责任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成员岗位责任制,明确村干部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年底,采取干部个人述职、党员群众评议、组织进行考察等方式,全面考核村干部履职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任免挂钩。同时,建立村干部不信任投票制度,对不信任票超过四分之一的,实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对不信任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察认定为不称职的,及时免职或依法罢免。
保险业的诚信研究论文
一、保险业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保险诚信问题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人们对于保险的不信任。而人们对于保险不信任首先是从人们接触保险开始的。从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来看,主要是保险人的展业、签定保险合同后的保单有效期以及理赔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又以展业和理赔最容易产生不诚信现象。
(一)保险人的展业期
保险人尤其是个人人的展业是人们接触保险产品的第一步。通过展业这一阶段,保险人向客户介绍保险公司的产品和各种保险服务,并尽力去促成保险产品的交易。由于个人人的工作业绩与个人的佣金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诚信现象容易产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保险人的专业素质不高。
保险合同条款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一般人很难看明白,而我国的保险人只是经过短短的几个星期的培训之后,就上岗进行展业,他们往往对合同条款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很难向客户解释清楚,严重的会引起客户的误解,这在保险合同纠纷中也很常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公司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