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7:59: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保税港区空间战略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发展保税港区,将更好地发挥港口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腹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并进一步实现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尽快崛起。
一、保税港区的建设背景
保税港区伴随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实施而诞生。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深入,以及“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航运枢纽港”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如何汲取我国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年的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一个具有全面保税功能和政策的载体来承接贸易、航运、物流和临港加工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成了一项重要和迫切的议题。经过深入研究论证,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特定经济区域和海关监管模式应运而生。
保税港区的建立也是区域整合的需要。虽然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等保税监管场所经过多年的培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仍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区域整合有利于保税监管格局的一体化建设和自身的发展。
二、保税港区的发展历程
自从2003年7月深圳港提出建设自由港口之后,上海洋山港在同年11月推出自由港模式,随后天津、宁波等港口也陆续在自由港体制创新方面跃跃欲试,出现了争建国际枢纽港的热潮。保税港区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作为保税区向自由港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保税物流中心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给出了保税物流中心明确的概念,并探讨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对企业、对所属地区、对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经济意义。对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而言,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企业通关的效率,缩短了货物流通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保税物流意义
一、保税的概念
(一)保税
-
保税是指货物进口后、保持一种暂不交相应关税的状态,保税制度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制度.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由于企业暂时免交税赋、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与利息支出、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保税不等于免税,目前我国的保税制度适用于三种情况:未办清手续(暂免纳税)、复运出口、加工制造。
社保税设计协调相关税种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税与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相配合的问题;社会保障税的设计要与相关税种相协调,避免重复课税;积极开拓杜保基金的筹集渠道;加强“社保”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有利于减缓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制度、对社会保障税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更具科学性、有利于与国际的税制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这三种模式、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的搭配、社会保障税与企业所得税的配套、减持国有股、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资金来消化部分转制成本,补充社保基金等,具体请详见。
1社会保障费改税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心腹之患。做实个人账户,从现收现付式过渡到部分积累式以及实现做实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金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需要落实一系列的财政与金融政策。社会保障费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需要严密的法律规定。税比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费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
1.2有利于减缓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据有关数据表明,国家给企业和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负担,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12%,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临界点,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够逐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走出社保支付的困境。
环保税地方制度收入核算与启示
摘要:文章将环保税制度视为一个“单元”社会。假定在这个“单元”社会中制度规定的所有项目都只有单位数量,秉持“法有规定即核算”的原则,以环保税法和地方核定征收管理办法为依据,对晋冀鲁豫陕的环保税地方“制度收入”进行核算。结果显示,组成环保税“制度收入”的“税法收入”与“文件收入”存在显著省际间差异,且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税额。同时,藉由在环保税税收收入的范畴内引入制度使用频次指出,地方可从加强核定征收管理、充分发挥税额功能和推进工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建设环保税制度。
关键词:环保税;制度收入;制度使用频次
一、引言
自2018年立法以来,环保税已在我国实施了三年有余。在此期间,环保税的实施效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地方层面上环保税的政策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以地区为例探讨环保税的政策效应成为重要课题。晋冀鲁豫陕作为重要的省份,对周边资源具有较强的吸聚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不过,在取得发展的同时,这些省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极为突出。造成这些省份环境污染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资源禀赋利用、消费结构等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从这些因素着手,这也就为环保税政策的介入提供了可能。借助环保税的矫正功能,市场主体需要在经济收益与环境污染间实现均衡,将资源禀赋利用、消费结构等调整到社会发展的合意状态。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和政策执行力等的影响,环保税的政策目标存在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环保税政策实施的环境与执行力等展开分析,而地方制度收入是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作为环保税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制度收入是地方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基于自身实际制定法规所产生的收入。它的存在可以保障环保税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是地方制度,所以就会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
二、核算思路
制度作为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其主要功能是节约社会成员间的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作为制度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制度自然也不例外。依托税收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保障税收收入的筹集,还能引导资源实现优化配置[1]。特别是在当前的地方税制度建设中,由于地方缺乏税收立法权和税政管理权,且地方税体系缺乏主体税种,因此就更需要加强税收制度的建设[2]。既然制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般性总结,那么其规定条文实质上可以构建一个“单元”社会。在这个“单元”社会中,制度规定的任何项目或行为都只有单位数量。于是,以制度为依据,在“法有规定即核算”的原则下这个“单元”社会的总收入就可以定义为是“制度收入”。而在“制度收入”下,又可以按制度等级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核算的收入称为“法律收入”,以地方规章等为依据核算的收入称为“文件收入”。应用到环保税的制度收入核算上,可见图1。依据环保税的制度等级,可以将环保税法律层面上规定的固体废物、噪声、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等核算的收入界定为环保税“税法收入”,而将环保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项目核算的收入称为环保税“文件收入”。与环保税“制度收入”并列的是制度使用频次,它是环保税税收收入与“制度收入”相对比的结果,反映了环保税制度在筹集既定税收收入时的发挥情况。至此,核算环保税地方“制度收入”的思路就已明晰,下文将基于制度梳理对晋冀鲁豫陕五省的环保税各类“制度收入”进行核算。
保税区物流业发展论文
现代物流业是21世纪的重要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发展,物流配送分拨作为一种产业也在我国悄然兴起。据业内专家称2002年是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年,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电子政务的推广、海关管理政策的改进、物流业务自身的迅速发展,都充当了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强有力的助推器,制造业对物流业的需求则成了直接的推动力。特别是近10年,中国保税区的出现,国际和国内物流业有了一个最佳的联结点,从而使得我国物流配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保税区是我国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一区域在中国境内,但是在海关的关境之外。对于外国货物直接进入这一区域不视为正式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和其它税费。国家赋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及商品展示功能为沟通国际和国内两个物流市场架起了桥梁。十几年来,我国保税区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管理观念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物流配送分拨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开放型的区域经济格局。由于保税区具有自己特殊保税功能和便捷的海关管理政策环境和运作模式,它满足了跨国公司无国界经营策略和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力以及建立销售和采购网络的需要,大规模的进出货物的要素在保税区得到了聚集和辐射,从而使保税区成为国外各大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发展较早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深圳福田保税区的年进出口量占到当地的10%,而全国15个保税区面积加在一起仅为36平方公里,而年进出口量占到全国进出口量的5%。由此可见,保税区在我国未来的物流发展中将起着排头兵的作用。
珠海保税区自1999年封关运作以来,全区已引进项目130家,外商投资总额已超过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亿美元,已投入运作的企业逾60家。在已投产的企业中,从事专营和兼营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有11家,经营仓储面积达10万平方米,由于保税区具备特殊的保税仓储物流功能,珠海保税区在起步阶段物流业就呈现出了高增长的态势。据驻区海关统计,珠海保税区进出口物流货值从2000年的3000万美元跃升到2002年的2.8亿美元,增长近10倍;货运量从2000年的2000吨增至2002年的7万吨,增长近34倍;集装箱由2000年的550只增至2002年的1.6万只,增长28倍;监管车辆从2000年的400辆次增到2002年1.6万辆次。2003年1-6月,珠海保税区的进出口物流货值已达3.6亿美元,预计全年进出口物流货值将超过6亿美元。
目前,在珠海保税区投资设立的仓储物流企业有11家,全部是外资企业。按业务性质可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专业仓储物流企业,它们分别是佳能、月通、东京兵兼、南光、启恒和明德等6家。佳能、日通、东京兵兼属日资物流公司,南光、启恒和明德属于新兴的中外合资专业化物流公司,它们主要为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二种是自营仓储物流公司,它们分别是华天隆、好利工贸两家公司,它们专门经营一般贸易货物的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兼营仓储物流公司,它们分别是爱科电子、超毅和摩天宇等三家公司,主要承担集团公司内部的物流配送分拨功能。目前,珠海保税区的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约在8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珠海、中山、东莞、广州及上海、北京等地区,客户的类型主要以外商投资力口工企业为主。珠海保税区的物流企业正在以它特有的优势为珠海以及周边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已经成为珠海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进器。保税区的功能是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以及商品展示,其中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两大功能为物流公司在保税区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而保税区的保税特征为区内物流公司开拓业务创造了下列优势。
1、关税缓冲优势是保税区企业特有的。我们知道,物流就是把原材料和制成品以最低的成本按照要求和服务标准,适时地送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由于进入保税区的国外货物不视为正式进口,不需办理清关手续,所以不需要征关税,国外货物在保税区仓储滞留期间没有关税成本,从而降低了物流企业客户的成本,这为保税区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市场提供了优势。尽管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关税税率在逐年下调,但是,关税减少并不等于不存在关税保护,开放市场并不等于完全放弃对市场的保护,WTO也不等于自由贸易。因而只要有贸易保护存在,保税区具有的关税缓冲功能的优势就不会消失。关税作为一种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成本的优势就是企业竞争的优势,所以会有更多的企业需要保税区物流企业提供配送分拨服务。
2、回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于利用国际市场价格敏感材料进行加工的企业来讲,可以在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多进材料库存,从而避免因材料涨价而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造成企业亏损。保税区因其具备关税缓冲功能,是企业回避材料成本风险的最佳场所。
海保税区物流业发展前景
现代物流业是21世纪的重要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发展,物流配送分拨作为一种产业也在我国悄然兴起。据业内专家称2002年是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一年,国家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电子政务的推广、海关管理政策的改进、物流业务自身的迅速发展,都充当了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强有力的助推器,制造业对物流业的需求则成了直接的推动力。特别是近10年,中国保税区的出现,国际和国内物流业有了一个最佳的联结点,从而使得我国物流配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保税区是我国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一区域在中国境内,但是在海关的关境之外。对于外国货物直接进入这一区域不视为正式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和其它税费。国家赋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及商品展示功能为沟通国际和国内两个物流市场架起了桥梁。十几年来,我国保税区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管理观念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物流配送分拨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开放型的区域经济格局。由于保税区具有自己特殊保税功能和便捷的海关管理政策环境和运作模式,它满足了跨国公司无国界经营策略和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力以及建立销售和采购网络的需要,大规模的进出货物的要素在保税区得到了聚集和辐射,从而使保税区成为国外各大物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之地。发展较早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深圳福田保税区的年进出口量占到当地的10%,而全国15个保税区面积加在一起仅为36平方公里,而年进出口量占到全国进出口量的5%。由此可见,保税区在我国未来的物流发展中将起着排头兵的作用。
珠海保税区自1999年封关运作以来,全区已引进项目130家,外商投资总额已超过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亿美元,已投入运作的企业逾60家。在已投产的企业中,从事专营和兼营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有11家,经营仓储面积达10万平方米,由于保税区具备特殊的保税仓储物流功能,珠海保税区在起步阶段物流业就呈现出了高增长的态势。据驻区海关统计,珠海保税区进出口物流货值从2000年的3000万美元跃升到2002年的2.8亿美元,增长近10倍;货运量从2000年的2000吨增至2002年的7万吨,增长近34倍;集装箱由2000年的550只增至2002年的1.6万只,增长28倍;监管车辆从2000年的400辆次增到2002年1.6万辆次。2003年1-6月,珠海保税区的进出口物流货值已达3.6亿美元,预计全年进出口物流货值将超过6亿美元。
目前,在珠海保税区投资设立的仓储物流企业有11家,全部是外资企业。按业务性质可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专业仓储物流企业,它们分别是佳能、月通、东京兵兼、南光、启恒和明德等6家。佳能、日通、东京兵兼属日资物流公司,南光、启恒和明德属于新兴的中外合资专业化物流公司,它们主要为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第二种是自营仓储物流公司,它们分别是华天隆、好利工贸两家公司,它们专门经营一般贸易货物的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兼营仓储物流公司,它们分别是爱科电子、超毅和摩天宇等三家公司,主要承担集团公司内部的物流配送分拨功能。目前,珠海保税区的物流企业服务的客户约在8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珠海、中山、东莞、广州及上海、北京等地区,客户的类型主要以外商投资力口工企业为主。珠海保税区的物流企业正在以它特有的优势为珠海以及周边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已经成为珠海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进器。保税区的功能是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以及商品展示,其中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两大功能为物流公司在保税区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而保税区的保税特征为区内物流公司开拓业务创造了下列优势。
1、关税缓冲优势是保税区企业特有的。我们知道,物流就是把原材料和制成品以最低的成本按照要求和服务标准,适时地送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由于进入保税区的国外货物不视为正式进口,不需办理清关手续,所以不需要征关税,国外货物在保税区仓储滞留期间没有关税成本,从而降低了物流企业客户的成本,这为保税区物流企业开发客户市场提供了优势。尽管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关税税率在逐年下调,但是,关税减少并不等于不存在关税保护,开放市场并不等于完全放弃对市场的保护,WTO也不等于自由贸易。因而只要有贸易保护存在,保税区具有的关税缓冲功能的优势就不会消失。关税作为一种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成本的优势就是企业竞争的优势,所以会有更多的企业需要保税区物流企业提供配送分拨服务。
2、回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对于利用国际市场价格敏感材料进行加工的企业来讲,可以在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多进材料库存,从而避免因材料涨价而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造成企业亏损。保税区因其具备关税缓冲功能,是企业回避材料成本风险的最佳场所。
中日保税地区发展对比参考
日本的保税制度起步较早,1897年就出现了保税区的特许制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增长期,对外贸易逐渐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54年,日本现行的保税制度基本成型,1992年又增设了综合保税区。设立保税区是日本政府促进对外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同时,它在确保关税的征收和维持对外交易秩序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尽管中日两国保税区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发展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日本保税区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仍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保税区的建立及类型
(一)基本类型
日本保税区分为指定保税区和许可保税区两种基本类型。
指定保税区通常由日本各级政府设立,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目前日本全境共有85处,主要是在临港地区划分一块区域,在此区域内进行外国货物的装卸、搬运,以及海关报关所需的简单改装与分类,但不能进行改变货物性质的复杂加工和制造,货物存放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许可保税区通常是由私人企业向日本海关申请,得到批准后设立的,运营均为私有性质。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保税仓库。保税仓库与指定保税区功能基本相同,但区位不一定临近港口,货物存放时间可长达两年。保税仓库数量众多,目前日本共有5206家。二是保税工厂。保税工厂内可以对外国原材料进行保税加工或制造,并出口国外。保税工厂运营期限为两年,但可依据情况申请延长,目前日本有326家。三是保税展示场。保税展示场内可进行外国货物的保税展览及交易。目前,日本常年存在的保税展示场仅有国立文化财机构九州国立博物馆和长崎孔子庙中国历代博物馆两家,根据需要,日本海关通常会每年不定期批准约20家。四是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功能较为齐全,包括以上所有保税区的功能,可以进行外国货物的藏置、加工、制造及展览。目前日本仅有横滨港国际流通中心、川崎物流中心、中部国际空港及爱媛国际物流枢纽四家。
开征环保税研究论文
一、开征环保税的理论基础
1.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特性
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的特性。在环境保护上存在的“市场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外部效应上。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效益补偿;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生产者来说,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常常是仅考虑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而不考虑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这必然会导致外部不经济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以消除外部不经济。政府介入环境保护,提供的是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它的效益是外在化的,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享用。一般说来,政府介入解决污染问题的经济手段可采用补贴与征税两种方式。与征税相比,补贴不仅不会实现污染成本的内部化,还会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而征税不仅会造成污染成本的内部化,还会为政府的环保投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用税收方法解决污染问题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2.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可持续性要求全面履行成本原则,不能忽略经济增长的社会和环境成本。环境可持续性要求在利用自然资本时,不削弱自然的生产力或环境商品和服务对人类福利的综合贡献,必须考虑代际资源配置和代际公平,并使之得到经济上的补偿。而政府作为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的共同代表行使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来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征税,并将环境税收的一部分作为“代际补偿”的基金来源。
3.税收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保税物流双链监管机制设计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过程中,国际加工与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趋势,以我国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综合保税区为主要形态的保税物流,其作用也越发凸显。目前,在对保税物流监管的过程中还存在多头管理、缺乏联动机制,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缺乏统一高效的监管系统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税物流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创新保税物流的监管模式,提高保税物流的监管效能,促进保税物流健康、安全、快捷地发展,成为当前保税物流研究的热点。区块链技术由于可以通过信任机制自动按业务规则执行约定的代码化合约,而且具有防止数据篡改、信息可追溯、增强多边信任等特点,能够将货物运输流程清晰地记录到物流链上,进而真实可靠地传递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对保税物流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保税物流及其监管模式
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不同。一般物流的要素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了海关监管(含检验检疫)、口岸、保税、报关、报检、退税等多个关键要素。2007年,中国海关总署在《海关保税加工及保税物流改革实施方案》中认为,保税物流是指将货物在税收保全(无税)的状态下,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对货物实施空间位移的过程。这些过程主要包括进口货物在口岸、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保税加工场所之间,以及国内出口货物进双海军1副教授田桂瑛1杨佳骏2、3(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3、重庆直通物流有限公司重庆400030)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保税物流AEO监管模式研究”(16SKGH215)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入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保税加工场所空间位移。这种空间位移,既包含有静态的仓储过程,又有动态的运输过程;既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需要多种以上交通工具的相互衔接、转运,又涉及到多个保税场所之间的转换。而保税物流不仅是空间位移的转换,而且还有诸如单证、通关、结汇等多种信息的传递、交换,监管难度较大。保税物流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而对保税货物的监管主要有两类监管模式:一类是非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另一类是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者包括了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A型;后者包括了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综合区。目前,海关对保税物流监管主要集中在通关关口检验,例如对证明文件的验核和检查确认、对通过货物的抽查检验。其对于整个保税物流全过程监管,缺乏科学化、便利化的有效手段,造成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很难实现联动互补。如何有效对保税物流监管,近年来学界进行了相应研究。唐宇(2012)比较了国际国内保税物流的监管模式,提出要从运行机制、发展战略等层面出发建立科学化的保税物流监管机制;姚舜(2018)研究了我国保税物流体系演化机制,提出建立保税物流体系内的综合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海关监管模式;燕秋梅(2012)建议优化保税物流监管流程,建立真正的“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李洋(2016)提出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实行联网监管,确保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增强海关的监控力度。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应用层面对保税物流监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对策,但对于如何具体应用信息化、科学化手段和方法设计保税物流监管模式还鲜有研究。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区块链技术首次出现于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匿名人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论文。它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数据块的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形式,其核心特性是去中心化及共识机制,并使得记录在链上的信息公开透明、安全可信。该技术通过运用数据加密、共识机制和激励手段等方式,在无需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点对点的信息共享与协作,能有效解决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存储不安全、难以确责等问题。(一)区块链技术特点。区块链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技术起源、区块链1.0、区块链2.0,分别以P2P网络技术、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技术为代表。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去中心化。整个运行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结构,每个节点是平等的,没有特定的中心节点,各个节点之间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共同维护,不会因为某个节点损坏或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数据可追溯。区块链是按时间顺序将信息数据区块以链条方式组成的特定的数据库结构,而每个信息数据区块由区块头、区块体两个部分组成,区块头包含了数据生成时间、实际数据的哈希(hash)、上一区块的哈希等当前区块的多项特征值,区块体则包含相关交易信息。密码式的哈希函数可以很好地防止数据的更改和实现数据的可追溯性。三是安全透明。区块链网络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过程中使用对应的一对唯一性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结合引入的密钥封装机制和数据封装机制,满足安全性需求和所有权验证需求。同时,区块链除一些加密的私人信息外的所有数据都是开放性的,系统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进行区块链数据的查询和开发应用。四是共识机制。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按照达成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可非常安全地在不同节点间自由交换信息数据资料。五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可理解为部署在区块链上,根据业务逻辑和约定的触发条件,能自动判断并执行的程序。智能合约不需要中心机构监督,就能自动执行满足条件的合约事项,提升了合约的公平和公正性。(二)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尤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区块链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加密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一些物流企业也开始进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例如京东应用该技术对生鲜、奶粉等产品进行溯源追踪;Turf公司在新加坡采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储物柜信息追踪货物运输状况,采用分布式账本平台连接专用储物柜,帮助消费者便捷追踪包裹。
区块链技术在保税物流监管中的应用设计
保税港区空间布局战略论文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运作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发展保税港区,将更好地发挥港口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腹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并进一步实现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尽快崛起。
一、保税港区的建设背景
保税港区伴随我国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实施而诞生。随着上海洋山深水港开发建设的深入,以及“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航运枢纽港”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如何汲取我国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年的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构建一个具有全面保税功能和政策的载体来承接贸易、航运、物流和临港加工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成了一项重要和迫切的议题。经过深入研究论证,保税港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特定经济区域和海关监管模式应运而生。
保税港区的建立也是区域整合的需要。虽然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等保税监管场所经过多年的培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仍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区域整合有利于保税监管格局的一体化建设和自身的发展。
二、保税港区的发展历程
自从2003年7月深圳港提出建设自由港口之后,上海洋山港在同年11月推出自由港模式,随后天津、宁波等港口也陆续在自由港体制创新方面跃跃欲试,出现了争建国际枢纽港的热潮。保税港区是世界自由港在中国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作为保税区向自由港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