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5:54: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暴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暴利现象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垄断企业暴利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产生垄断暴利现象的主要原因,攫取暴利的方式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遏制垄断暴利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垄断暴利原因对策

*序*

在我们今天的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暴利,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对这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国家正在采取一些措施着手解决,如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部分行业试行价格听证会等。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些学者也发表了一些很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和建议。归纳起来看,一是对暴利问题的研究涉及面比较宽泛,如曾繁华先生《暴利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所述那样。但是,对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行政垄断及自然垄断企业的垄断暴利问题,在研究遏制其发展方面还欠深入、具体,还没有一个比较详细、深刻、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二是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不同场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抨击,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但是没有对之进行系统、深入地揭示。三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部分措施,如对一些垄断企业从组织上进行分解、重组,在部分行业试行价格听证会等,但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有些暴利现象的发展态势,大有变本加厉之势。问题不在于垄断组织是否存在,而在于垄断企业是否攫取垄断暴利,垄断企业获得的利润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垄断企业所获利润用于何处。鉴于对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状况,我们认为有必要、也应该系统地分析产生暴利现象的原因,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遏制此现象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措施,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垄断企业暴利现象产生的原因

1、行政垄断是垄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查看全文

企业暴利现象研究论文

目录

序言

一、垄断企业暴利现象产生的原因

1.1行政性垄断是垄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

1.2政府管理失职,是造成垄断暴利的重要原因

1.3法制不健全,反垄断、反暴利立法滞

查看全文

殡仪馆暴利火化费调研报告

几年来,殡仪馆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殡葬业一直被媒体炒作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那么殡仪馆(火化场)确实暴利吗?我作为殡仪馆的一馆之长,根据我馆四年来的经营状况,可以坦诚的说:“本殡仪馆无暴利!甚至无利润!”据我所了解,全国也只有少数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殡仪馆略有盈利,大多数县级殡仪馆均无利润甚至亏损。君不见许多县级殡仪馆房子坏了无钱修,设备老旧无钱更新,不是欠财政、银行的钱,就是欠客户货款还不上。因此,现在有许多县政府已将火化场转让给个人进行扩建、改建直至经营。另外,根据“暴利”必定在短期内制造出“暴富”的经济规律。那么,殡葬改革已经40多年了,殡葬进入市场机制也有不少年了,有几家殡仪馆或个人称得上是殡葬业的“暴富”户呢?

当然,单就殡葬用品销售的某一个项目来说,纸花、寿衣、骨灰盒等价格确实存在虚高,可以说是“暴利”的。但由于殡仪馆一般都远离市区,所以除骨灰盒外,殡仪馆大都是不经营纸花和寿衣的。

那么,为什么既然骨灰盒有“暴利”,而殡仪馆却无暴利甚至亏损呢?

一:因为全国的殡仪馆都被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经营原则是:“保本或微利”经营。政府对殡仪馆建设及设备基本不予投入。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更新设备,动则都是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投入。殡仪馆既要偿还建设资金,又要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利息(间接成本),经营成本无形中增加。

以我馆为例:我馆于2002年集资加贷款500万投资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年火化量为950具遗体。如果这笔资金全是银行贷款,那么,每年将向银行支付利息45万,而摊在每具遗体的利息成本(间接成本)就近500元之多。

查看全文

暴利的经济学分析与法律认定

暴利的经济学分析与法律认定——谈对《价格法》第14条第(七)项的理解

字数:4668字

内容提要:暴利在现行法律法规中是明确禁止的,却对暴利的界定还没有合理有效的解释,也缺乏广泛适用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经济学层面对暴利的形成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层面对暴利加以尝试性的界定,继而提出暴利的市场和法律应对措施。本文认为判定暴利的关键是过程不当而非目的不当,暴利行为的根本特征是违背市场交易的自由原则,产生暴利的主要行为是欺诈和垄断,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市场途径或法律救济做出应对。

关键词:暴利过程不当意愿价格欺诈垄断

一、作为出发点的实例分析

《价格法》第14条第(七)项将“暴利”一说明确写入。然而,暴利是什么,现行法律和法理均未给出确定合理的解释,这势必带来执法上的困难。在去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首都国际机场商品价格暴利事件中,虽然外界一再对其离谱的定价大加批评,相关行政部门也介入干预,但价格仍难以平抑,一重要原因即由于现行法律限制,价格主管部门只能对国际机场商家未明码标价等不正当行为勒令改正,而对其自主定价行为没有适当办法协调。出于这样的疑问,本文试图对商家暴利的法律认定做一探讨。

查看全文

房地产暴利根源与治理研究论文

摘要从我国商品房的利润来源分析入手,对我国商品房暴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结成的利益联盟的利益追求导致了房价狂涨。房地产暴利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带来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土地资源浪费、政府公信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投资房价飙升以及房地产的暴利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奇特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和政府重视。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暴利寻租土地产权

1房地产暴利的根源

先看商品房价格。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过治理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经济开始进入紧缩期,加上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严重受阻,整个产品市场低迷,物价总水平一路下滑。商品房市场也不例外,空置率很高。为治理经济紧缩,政府宏观调控的总方针是扩大内需,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启动房地产市场,政府采取了取消房地产开发中的部分收费并降低贷款条件,对购房户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并实行首付按揭等优惠政策,刺激住房需求,收到了明显效果,逐渐出现购销两旺的景象。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房价上升已超出了需求等正常因素拉动的合理范围,成几倍的疯涨,一路飙升到绝大多数城市居民不可能承受的程度。究其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与房地产开发商结成的利益联盟的利益追求导致房价疯涨。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和少数官员的“寻租”动机是最主要原因,它使房地产暴利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投机性和投资群体是推动房价狂涨的核心力量,并成为暴利的主要获得者;商业银行是房价高位运行的支撑力量,它不仅向自购住房者提供了按揭贷款,而且为许多炒房者以综合消费贷款等形式提供首付款,从而造成一个庞大的炒房族,在房市上兴风作浪。

再看商品房成本费用。商品房开发成本,主要是建筑材料费用和土地购买费用。建筑材料购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承建商不太可能由此获得很大好处。但是,土地这个基本要素却使开发商大获其利。在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中,除国家掌握一些国有土地外,绝大部分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联系,农民个人只有使用权。长期以来,当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征地时,就由市、县、乡政府出面,只与土地所有权的代表即村委会交涉,农民个人完全被排除在外。这一作法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到房地产开发征地中,出于前面所述的原因,征地实际上就是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易,由于部分官员“寻租”,土地价格被压得很低,使开发商以较少的费用获得了土地。四川省自贡市的红旗乡,从1992~1999年征用农民土地7700多亩,当时失地失业农民所得到的补偿费用仅按每人8000元计发,这些以国家建设为名征用的土地又基本上转手到一些政府官员主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到2004年4月有一块71亩的土地竟然以每亩60万元的起价拍卖出去。由此例可以推断,仅靠土地买卖,就有大笔财富流入开发商手中。而且征购土地的资金绝大部分不是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而是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由于这种贷款的实际利率很低,又可以使开发商聚集一笔财富。有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88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2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2%。抛开房价疯涨不说,从2002年以来,我国通胀率约为4%,开发商贷款的银行利率仅5%~6%,其实际利率还不到2%,这种资金成本是极低的。因此,每年就有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通过银行转移到开发商手中。总之,由于土地购价低和资金成本低,使得房地产开发总的成本费用较低,与商品房价格畸高形成鲜明的反差。在这种收益成本状况下,房地产暴利的产生就容易理解了。

2房地产暴利的危害

查看全文

旅行社从“暴利”转“微利”的现状分析

旅行社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态。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简称国旅)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青旅)两家,1987年有组织来华旅游人数250万,较1979年翻了一番多,旅游部接待人数200万,国旅总社外联人数22.6万。从那时起旅游业诱人的发展前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业在赚取外汇、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有独特优势。又由于旅行社运作成本低、门槛低,一间房子、一部传真、一部电话即可展开业务。因此,各种各业的有志之士纷纷投资创办旅行社,致使旅行社的数量急剧上升。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旅行社——阳光下的“暴利”行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行社的数量增长迅速。(如表1所示(注:戴斌、杜江:《旅行社管理》[M],2001年。))

表11991年~2001年旅行社的发展状况

旅行社总数各类旅行社组成情况

时间

查看全文

制止牟取暴利实施办法(市)

(一)第一条:“为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第十七条:“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对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和牟取暴利案件的审理,按照原国家发计委《价格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执行。”

(三)将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合并作为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第二十条:“经营者对价格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五)**第二十三条。

二、**市外地驻肥机构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62号)

查看全文

避税“避”出房地产暴利开发商巧做假账

开发商称,赚一亿元的楼盘,可处理成只赚万元或更低

开发商维持房地产高利润的“手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一是做假账、巧避税。

一些开发商对记者说,房地产商手上往往都有猎头公司招来的资深会计,深谙开发商做假账的需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可以轻车熟路地将楼盘账目上的成本金额加大。明明赚一亿元的楼盘,可以处理成只赚万元或者更低,给外界造成楼盘成本越来越高、不得不提高售价的假象。

一些开发商还告诉记者,房地产商很善于利用城市高新区、开发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销售新的楼盘前往往都会在这些地方注册一个新的公司,以享受高新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据介绍,做一个楼盘也就几年时间,恰好和新企业减免税收的优惠周期相一致,“仅这一项就可以省下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二是调高楼盘容积率。

查看全文

殡葬业市场调研报告

这是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不在人们的思维认识上有所表现和反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许多观点和看法如流星:萌生得快,云散得亦快。

在《2003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的调查报告中,殡葬业第一次露面,跻身三甲,殡葬业被定位暴利,一度引起社会各界较大震动。所以,有必要对殡葬业的市场特性及相关的暴利问题做些指指点点。

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是找不到“暴利”这个概念的,我认为对暴利也很难进行科学量化定义,因为暴利是内在蕴涵着很浓烈的主观感情判断的一个词汇,不太适宜用于科学的分析。所谓暴利行业在老百姓印象中一般来说可能就是:这个行业来钱太快、太易,行业的利润率太高。因此,所谓的暴利说白了就是高额利润或高额利润率。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暴利行业的产生是市场功能失灵的表现。我不能无保留地认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的成立有区域限制。在一般的有关经济学原理的教科书中都可以查得到如下或类似的词句:市场按其在决定价格方面的作用不同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从长期看来,除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行业外,其它情况下都可以出现超额利润,在短时期中,完全竞争行业和垄断竞争行业也有可能存在着超额利润。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对应到,垄断竞争市场倒是一种较常见的市场形态,所以,在现实世界里,垄断一直是或多或少存在着,要彻底肃清垄断是不现实的。

一个行业或市场具有完全竞争的性质,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1)人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2)产品是同质的;(3)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4)完全的信息或知识。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的唯一重要差别在于第二点,即垄断竞争行业中的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着差别,但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又具有很高的替代性。寡头垄断或寡占行业的特点是一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寡占行业是生产高度集中的一种行业。当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厂商时,不存在丝毫的竞争因素,这个行业被称为完全垄断行业,对应的市场被称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权力的基础,一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产品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使成本大大降低;(2)法律赋予某产品生产的专利权;(3)一家厂商控制了其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

那么,殡葬业市场是隶属于哪个类型的市场呢?这不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乔宽元师曾点拨我说:对殡葬业市场类型的归属定位,应建立在对殡葬市场做细分的基础之上,信哉斯言。

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显失公平合并乘人之危探讨

摘要:《民法通则》中将“暴利行为”认定为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两项制度,但由于乘人之危制度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有架空法条之趋向。《民法总则》第151条将二者重新合并,此举于法条适用性以及构成要件方面更具有合理性,在未来的应用性也将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分析合并之前二者并列的困境,阐述了《民法总则》将二者合并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对合并后需要厘清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乘人之危;显失公平;暴利行为;可撤销法律行为

我国《民法通则》最早将《德国民法典》中的“暴利行为”一分为二,根据各自构成要件分别规定为乘人之危制度与显失公平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乘人之危制度的适用存在着诸多问题。《民法总则》第151条将乘人之危的构成要件和显失公平相结合,是在结合国外制度与国内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综上,本文旨在探讨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合并的原因与合理性,以及当下须厘清的相关问题。

一、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在《民法总则》颁布前,我国的“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制度是将德国法暴利行为一分为二,分别作为影响意思表示效力的事由。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3款认定乘人之危为无效法律行为,显失公平的效力在《合同法》第54条中认定为可撤销,乘人之危制度规定为无效法律行为。在《民法通则》第59条第2款中将二者的构成要件分别罗列,乘人之危要求受害一方处于危难状态接受不公平条件订立合同,致使其遭受损害,而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理论上采用单一要件说,即客观上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而致其利益严重不均衡,就足以构成显失公平[1]。二者的区别是,显失公平不要求具有主观上的成立要件,仅以客观上受害方的损失为判断标准;虽然在后期,有学者认为显失公平的二重要件说更为规范,但从司法实践当中仍以单一的客观要件作为判断标准。2017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对此作出了修订,将二者再次合并,以危困状态和缺乏判断力为主观要件,以结果显失公平为客观要件,同时,规定新的显失公平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并认定为形成诉权。

二、乘人之危与原显失公平并列之困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