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5:3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报刊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报刊产业

报刊产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多数受众仍然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报刊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制改革较慢、竞争过度无序、同质化严重、实力较弱、资本运作能力弱等方面。报刊产业需要从制度创新、资本运作、差异化竞争、多角化经营、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等多个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报刊产业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查看全文

报刊产业经营的现状与策略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从我国报刊产业的主要指标看,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达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351.72亿元。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202.35亿元。报纸和期刊的定价总金额相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62%和7.96%。据统计,2010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期刊广告收入达32.2亿元,同比增长6%;报刊广告总计达413.7亿元,在全国广告营业额2340.5亿元的总份额中占17.68%。可见,我国大多数受众仍然非常重视报刊媒体,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报刊产业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报刊经营的问题与策略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从我国报刊产业的主要指标看,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达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351.72亿元。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202.35亿元。报纸和期刊的定价总金额相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62%和7.96%。据统计,2010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期刊广告收入达32.2亿元,同比增长6%;报刊广告总计达413.7亿元,在全国广告营业额2340.5亿元的总份额中占17.68%。可见,我国大多数受众仍然非常重视报刊媒体,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报刊产业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报刊市场营销对策

集服务山区、老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广东省梅州市邮政局,积极开拓农村报刊订阅市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邮发报刊市场的占有率,克服“短板”和“瓶颈”,以更加有为、更加有力的举措创新思维和思路,切入梅州农村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并不断做大规模,唱响品牌,形成特色。

1“报刊扶贫”拓展农村扶贫开发新内涵

2011年9月22日上午10时,在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村委办,值班村干部高兴地从乡邮员手中接过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跟红山村一样,梅州市8个县市的551个贫困村中有80%当天就能收到由对口帮扶单位为其订阅的“扶贫”报刊。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贫困农村的脱贫步伐,自2010年开始,梅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双到”帮扶活动。在实施民生、安居、产业、学技帮扶项目的前提下,梅州市邮政局通过对“双到”帮扶工作的深入调查,提出“报刊扶贫”项目,由对口帮扶单位出资为挂点贫困村订阅《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南方日报》和《南方果树》等各级党报党刊和科普报刊。作为文化帮扶项目,“报刊扶贫”受到梅州市扶贫开发局、各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的一致好评。

丰顺县邮政局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落实好,分管业务副局长亲自起草营销公关方案,带领市场经营部的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宣讲“报刊扶贫”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丰顺县邮政局的积极协调沟通下,丰顺县扶贫开发局专门下发“报刊扶贫”订阅文件,要求各对口帮扶单位把“报刊扶贫”与民生、产业等帮扶项目结合起来,做到有资金安排,有项目保障,有专人负责。在强有力的部署下,丰顺县87个对口帮扶单位纷纷为挂点村订阅“扶贫”报刊。同时,丰顺县还把“报刊扶贫”订阅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做大,还制订了考核和指导意见,明确指示各县市局要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作为农村报刊订阅市场的新增点,进行培植和挖掘。

2《南方农村报》播洒新农村建设新风尚

《南方农村报》因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生产生活而倍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成为农民朋友闲余饭后学技娱乐的好帮手。2011年《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量突破50000份,成为梅州市邮政局农村报刊订阅发行的拳头产品。一直以来,梅州市邮政局十分重视与《南方农村报》的密切合作。随着梅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局更加注重与《南方农村报》的战略合作。参与报社联合开展“十佳百优”订阅竞赛活动,对实现《南方农村报》发行量前十名的支局和征订量前100名的乡邮员分别给予万元和摩托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网点和广大乡邮员的积极性。2011年梅州市邮政局有3个网点、10名乡邮员获得了《南方农村报》的“十佳百优”先进奖励,排名广东邮政的首位。针对《南方农村报》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特殊地位,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门把该报的发行列为梅州市局畅销报刊营销项目来谋划,做好日常性的跟踪、评比、督导工作,不断强化市、县局之间的业务协调,积极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宣传、营销和投送工作。兴宁市邮政局刁坊邮政支局乡邮员热心乡邮工作。为把乡邮工作干好,做到嘴勤、脚勤、出班勤,不放弃任何机会,不放弃任何对象,诚信投送,老实做人。在《南方农村报》征订工作中,他结合刁坊镇水稻、蔬菜、养猪等产业较为发达以及该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重点抓好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超市、农村小学、食品加工户、农村“五老”群体的订阅宣传。由于该乡邮员口碑好、人勤快,加上《南方农村报》的可读性强,段道征订量连续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2011年该乡邮员征订《南方农村报》达到430份,被《南方农村报》评为“十佳百优”先进个人,奖励摩托车一部。

查看全文

新闻传播产业化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闻传播业产业化的进程,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媒介的产业化特质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进程

自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地中海和北海贸易开始转向全球贸易,开辟世界市场。欧洲商业和工业向全球的转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初发生工业革命,现代西方的产业化才初具规模。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的产业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经历的过程要比纯粹的物质生产产业复杂一些。以下将这一发展进程简单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闻传播的简单买卖关系。欧洲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形成时期起,就存在社会性的新闻传播,是官办的,主要在官方系统(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新闻传播,形成印刷新闻纸、手抄新闻两种载体。前者在德语国家较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较为流行。印刷新闻纸类似现在的印刷传单,一般一张纸只印有一条新闻,以社会新闻居多,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手抄新闻一张纸上有数条新闻,以商业新闻(包括战争消息,对这类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避免贸易受损)居多,主要满足商人对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闻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这两类新闻载体大多以买卖关系流通,但是服务范围很有限,没有形成市场,更不能说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二,官报时期的新闻传播“产业”仅对少数特许出版商而言。17世纪起,印刷新闻媒介替代了手抄媒介,“报纸”的概念形成。大英百科全书对它的定义是:“每日、每周或有规律的其他间隔时间发行的,提供新闻、观点、特写及其他公众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常常伴有广告的出版物。”但是,当时西方主要国家尚处于封建王权的统治下,因而报刊主要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一种从属于官方政治控制的工具。由于它们一般由王权特许少数出版商来编辑出版,因而对这几个出版商来说,存在报业的经营问题。于是,新闻传播业最早的两重性在这里显现:一方面它们可以作为政治工具,另一方面它们也同时可以作为这些出版商的“产业”,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法国的特诺多家族,自从1631年被路易十三特许出版官方的《公报》以后,连续5代人经营该报。对这个家族来说,报刊是他们经营的产业;但对社会来说,该报不是产业,而是官方的事业。

三,党报时期不存在规模化的新闻传播产业。当封建制度过分阻碍资产阶级开拓世纪市场的步伐之时,各主要西方国家先后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然而革命前夕和革命后或长或短的时期内,新闻传播依然没有形成产业。新闻自由的原则确立了,报纸刊物骤然增多,但它们大多是为各个党政派别服务的工具,其“政论”的功能远远大于“告之”的功能。读者与报刊的关系,形式上是一种买卖关系,但是双方观点信仰的相同,远高于这种买卖关系,所以英语“订户”(subscriber)的原始含义是“捐助人”,也就是说,卖报与订报的关系主要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政治、文化或宗教方面的捐助和受助关系。

查看全文

新闻传播产业化特征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描述了西方新闻传播业产业化的进程,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媒介的产业化特质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西方新闻传播;产业化;进程

自15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中世纪的地中海和北海贸易开始转向全球贸易,开辟世界市场。欧洲商业和工业向全球的转移,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这个过程持续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初发生工业革命,现代西方的产业化才初具规模。而西方新闻传播业的产业化,由于它的特殊性,其经历的过程要比纯粹的物质生产产业复杂一些。以下将这一发展进程简单作一描述:

一、早期新闻传播的简单买卖关系

欧洲自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形成时期起,就存在社会性的新闻传播,是官办的,主要在官方系统(一定程度也在商界)流通。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新闻传播,形成印刷新闻纸、手抄新闻两种载体。前者在德语国家较为流行,后者在地中海沿岸较为流行。印刷新闻纸类似现在的印刷传单,一般一张纸只印有一条新闻,以社会新闻居多,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手抄新闻一张纸上有数条新闻,以商业新闻(包括战争消息,对这类消息的需求主要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是为了避免贸易受损)居多,主要满足商人对信息的需求。政治和宗教性的新闻也有流通,但不是主要的。这两类新闻载体大多以买卖关系流通,但是服务范围很有限,没有形成市场,更不能说形成了一个产业门类。

二、官报时期的新闻传播“产业”仅对少数特许出版商而言

查看全文

新闻出版局今年年终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安排

200x年内蒙古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7大精神和国家新闻出版方针政策及新闻出版总署的重大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为全党全国和自治区工作大局服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新闻出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建设民族大化大区,为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体讲,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精神,根据自治区第三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从自治区新闻出版业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了《内蒙古新闻出版产业2010年发展规划》,根据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提出了内蒙古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总目标、发展重点和建设项目,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确定了发展思路,力争到2010年,全区新闻出版产业的总产值达到73亿元,总资产达到101亿元,总利润达到1.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1万多人,实现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目标。

二、进行体制创新,深化出版改革

加快组建内蒙古出版集团步伐。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研究讨论、修改完善《关于组建内蒙古出版集团公司的方案》,明确了集团的企业性质、范围、目标、原则和运行体制机制及有关配套政策,突出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征求自治区有关领导对方案的意见。

制定了区直机关报刊结构调整和实行分类财政补贴的方案。在对全区区直机关报刊主办单位性质和财政拨款方式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全区报刊的结构调整和财政补贴方式提出了建议并形成了《方案》。方案的提出对调整优化自治区报刊结构,突出民族和地区特色,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案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查看全文

新闻出版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整改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入手,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过渡,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理顺关系,强化职能。今后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主要以管理领导班子为主,监管好国有资产。对一般的文化经营单位,主要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检查监督等为手段,做好调控。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既富有竞争激励又有责任约束的机制,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作品的工作氛围。

二、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狠抓文化艺术创作生产

继续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活动,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电子信息馆,建立“温州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确保基层文化单位软硬件达到标准;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坚持“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为基层群众提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一批既有浓郁地方特色又具时代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向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冲刺,争取有所突破;举办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节庆活动,增强温州文化的辐射力。

三、创新文化机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对不适合文化事业发展的文化产业进行改制;壮大电影院线,积极建设“电影超市”和“电影大世界”,形成合力应对WTO对文化产业的影响;积极探索文化事业单位的横向联合,以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和培育印刷业等一批文化支柱产业,构建结构合理、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显著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查看全文

邮政文化传媒体系研究

邮政基础业务是邮政企业服务社会、向社会开办和提供的最基本业务。作为邮政传统业务及标志性业务,近年来受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变化影响,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极大挑战,部分业务下滑加剧。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基础业务向新产业、新领域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亟需破解的难题。本文旨在贯彻落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发展策略,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邮政基础业务,并在文化传媒产业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发挥邮政资源优势,构建全新的邮政文化传媒专业体系,实现邮政基础业务转型创新发展。

1邮政基础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邮政基础业务发展现状。1.1.1总体收入基本稳定“十二五”期间,经历了外部政策调整影响的阵痛后,函件、集邮业务发展趋于稳定,报刊业务稳中有升。截至2015年,函件收入68.9亿元,集邮收入79.2亿元,报刊收入90.7亿元,基础业务总收入规模为238.8亿元。2011~2015年三个专业收入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1.1.2开展文化传媒产业多领域创新实践函件业务加快文化传媒新业务发展,在多领域取得成果。2015年实现邮政媒体收入4.5亿元,2016年1~11月实现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72.1%.主要创新项目有:媒体资源广告项目、商演会展项目、文创产品项目、电影票务广告项目、互联网新媒体广告项目。集邮业务不断加快转型,如大力推进文化营销,2015年成功推出首届集邮文化季,举办400多场活动,实现收入4.7亿元;全面推动集邮电子商务化,集邮网厅上线2个月交易额达1.4亿元,点击量超4000万次;在邮票选题、图稿设计、印制工艺等方面大胆创新,增强了集邮文化影响力。报刊业务在重点市场也有所突破,如2015年校园报刊新增流转额3.5亿元,商务报刊新增1.6亿元,印广发项目流转额3.5亿元;纸媒与数媒复合发行规模达到2亿元,网上订阅突破1亿元,“中邮阅读”试点快速推进,仅北京市客户就已突破40万。1.1.3经营体制改革渐次推进自集团公司下发经营体制改革相关文件以来,部分省分公司已陆续整合函件、集邮、报刊等专业,三项基础业务初步融合,有效发挥了客户资源、产品资源、渠道资源等优势,取得一定成效。1.2邮政基础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2.1传统业务持续下滑,发展瓶颈依然突出邮政基础业务总体增长乏力,在集团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减少,受重视程度降低。业务结构不合理,部分传统业务效益低,可持续性差。1.2.2转型战略方向明确,但战略目标尚不明确目前各省均在推进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但缺乏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措施;经营体制改革全国进度不一,各专业资源未充分整合,核心优势得不到发挥。1.2.3现有业务、组织、人员、运营、支撑不适应新业务发展业务产品体系还没有系统规划和统一研发,大部分新业务都由各省自行开发,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尚未发挥全网优势,做大整体规模;组织机构上没有建立面向市场统一运作的经营主体,经营模式分散;骨干队伍分流到其他专业较多,熟悉新市场的专业人才匮乏;运营机制不灵活,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如邮政媒体资源广告平台、互联网营销平台等,需要全网系统化建设和投入,才能提升规模效益。

2邮政基础业务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发展分析

2.1邮政基础业务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发展的机遇。一方面,文化传媒产业市场覆盖面广,需求持续扩大,国家扶持政策较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另一方面,市场上形成规模运作的公司较少,区域化特征明显,市场急需大型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据统计,2013年全国从事出版、影视、演艺、广电节目传输和出版物发行的单位户均主营收入低于亿元。而2015年邮政基础业务收入规模已超过200亿元,同时作为国有大型网络企业,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业务,面临着十分有利的市场环境。2.2邮政基础业务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发展的挑战。文化传媒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营主体淘汰率高;市场产品更新变化快,尤其是新媒体、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冲击较大,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适应市场发展;文化传媒企业需要灵活的资本运营机制,并出现了传统行业企业大规模收购传媒企业的热潮,除此之外,万达、腾讯、阿里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传媒业发展。2.3邮政基础业务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发展的优势。邮政拓展文化传媒业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百年邮政品牌深入人心,在客户中有着较好的信誉与口碑;二是邮政拥有强大的网络资源,可以依托网络搭建独具邮政特色的强大媒体平台;三是邮政基础业务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优质客户资源众多;四是邮政拥有独特的产品资源,还占据报刊发行主渠道地位;五是邮政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在地面营销中具有较强的推广能力;六是近年来邮政业务不断转型,部分省分公司在文化传媒新领域已取得成功经验,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些都为邮政大力拓展文化传媒业务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和保证。2.4邮政基础业务向文化传媒业务转型发展的劣势。邮政发展文化传媒新业务也存在一些劣势:对新业务市场规律不够熟悉,缺少研究和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仍不适应新市场变化;缺乏专业人才等。综上所述,文化传媒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机遇好,邮政应适时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邮政发展文化传媒业务不仅可以彰显邮政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实现自身加快转型、突破发展瓶颈的目标,还能得到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体现央企作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邮政应加强战略研究与规划,按市场发展规律进行业务能力、体制机制、人员队伍等方面调整,才能适应业务转型发展需要。

3邮政文化传媒专业体系构建路径研究和政策建议

查看全文

新闻出版局重点工作计划

一、组织协调全省“扫黄打非”工作。

组织召开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全省“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并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组织开展以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以整治印刷复制和运输环节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以清理出版物市场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加强对市(地)“扫黄打非”工作的指导,适时进行市场检查;组织协调成员单位查处大案要案;坚持“扫黄打非”各项工作制度,完善《黑龙江省“扫黄打非”量化考核办法》,对全省“扫黄打非”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二、推动精品图书出版工程,促进我省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开展我省图书出版业状况和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制定我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方案,推动我省精品图书出版;做好宣传北京奥运会和纪念改革开放30年图书的出版工作;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选题的制定和论证工作,争取5种以上选题补充列入国家“*”规划,50种以上选题列入省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组织好“农家书屋”图书的出版,争取出版80种以上符合我省特点、农民看得懂、用的上的“三农”图书;做好学术著作补贴的评审工作,扶持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组织全省图书出版单位参加第1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我省出版成就,扩大我省出版业的影响,促进版权贸易增长。

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出版资源,为全省报刊业发展繁荣营造良好环境。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好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农家书屋”报刊配送工作,选择30种报刊进入“农家书屋”;积极推进省图书馆报刊馆藏项目建设,全年向省图书馆配送样报样刊300种。围绕整合报刊出版资源,深入调研,提出整合报刊资源意见。制定报刊审读管理办法,健全审读员队伍,及时通报审读情况。继续开展报刊出版、发行和记者站(证)等方面的治理工作,规范报刊出版行为和发行秩序。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净化我省报刊广告市场。组织开展科技期刊质量评定,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