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4:29: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护主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保护主义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但两相对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其主要的壁垒形式有:

1.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观得到进一步弘扬的背景下,西方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绿色保护主义”的新概念。即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名,主张对那些凡是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从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为其贸易保护行为寻求名义上的合理性。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3.其他壁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简称SA8000)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大的采购集团非常青睐有SA8000认证企业的产品,这迫使很多企业去申请与维护这一认证体系,从而削弱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

贸易管理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保护,通过政府对贸易活动的干预,达到改变市场结构或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其政策主张大多涉及自愿限制出口、补贴、国家贸易垄断等。特别是反倾销措施,具有很强的壁垒效应。

查看全文

地方保护主义调研报告

地方保护主义是阻碍和干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障碍,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是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部门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行政权力的表现。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

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产品主要有:烟、酒、药品、水泥、煤炭、汽车等;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建筑、保险、医疗等。例如,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二工街道办事处发文规定:新啤集团为其辖区内铁路局夜市啤酒的惟一经销商,所有摊主只许销售新疆啤酒这一种产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都规定,主要工程项目都应由兵团建工企业承揽;农七师还要求所有工程项目使用的钢门窗必须是该师某企业的产品。

(二)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查看全文

贸易保护主义形成论文

贸易保护伴随国际贸易的产生而出现,只要有国际贸易,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和相关产业,就必然有贸易保护存在。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其作用大为削弱。自20世纪70年代起,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并且愈演愈烈。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当前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世界公平贸易,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趋向自由化,各种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非关税壁垒逐步被取消,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和约束。突破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必然。新贸易保护主义在此背景下诞生,它是一种新式贸易保护主义,其目的仍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新的全球贸易条件下,寻求以新的形式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实施贸易保护,以保护本国就业,维持本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方式从奖励出口和限制进口向支持和保护国内产业延伸,保护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延伸。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保护的隐蔽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双刃性、手段的多样性、技术的复杂性等特点。它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主要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达到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约束,适应本国政治目标,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2008年由美国金融海啸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当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经济对出口有很大依赖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2009年3月16日,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InvestmentReviewBoard)公告称:就中国铝业公司195亿美元增资力拓的交易案,审查期限将再延长90天。3月27日,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万(WayneSwan)表示,出于国家安全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国五矿集团对OZ矿业的收购若包含ProminentHill铜金矿资产,交易将不予以通过。一桩普通的商业收购最终以国防安全的理由被否,中国五矿集团对澳大利亚矿业巨头OZMinerals公司高达18亿美元(26亿澳元)的收购遭澳大利亚政府否决。澳大利亚财长韦恩·斯万的声明再度重燃了目前在全球逐步升级和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纷争。在美国众议院2009年2月份通过的《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buyAmerican”(买美国货)这一条款赫然在列。新贸易保护的手段林林总总,但其特征却有迹可循。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查看全文

贸易保护主义探究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

查看全文

论警惕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与扩展,贸易保护主义也开始抬头,购买本国货物,排斥外来产品和外来劳务的言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政要和议会那里不时出现,这表明在发达国家经济集体步入衰退时,全球自由贸易也开始为贸易保护主义阴霾所袭扰。如果世界各国对此不能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那么上述不负责任的言论有可能引发全

球范围内新的“以邻为壑”的贸易战。美国1930年出台的大规模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的法案,曾经引发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从而放大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深度与破坏性,可谓殷鉴不远。

“购买美国货”条款注定事与愿违

美国历来以维护美国制造业工人利益自诩,奥巴马政府上任前,各国就普遍预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抬头。今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819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作为奥巴马政府重振美国经济迈出的第一步。然而,在长达700多页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仅占小半页纸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却引发了巨大争议。该条款规定,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联邦建筑与学校)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其所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是美国国内生产。美国参议院讨论的版本更加极端,要求除钢铁产品外,项目所需的一切制成品(如水泥),也都必须是美国国内生产。2月4日,参议院以口头投票方式通过了修改后的“购买美国货”条款,经过软化后的条款规定,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WTO《政府采购协议》(1996年)签署国将享有豁免权,而中国、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不在此列。

“购买美国货”条款的支持者声称,此举可以保证经济刺激方案所创造或保留的至少300万个就业岗位留在美国国内。但是,这只是奥巴马政府的一厢情愿。第一,由于钢铁、水泥等是资金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条款的就业效应非常有限。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一份报告估算,关注钢铁供应的众议院版本法案,可能只能挽救1000个就业岗位;即使是更为强硬的参议院版本,也只能创造9000个就业岗位。第二,奥巴马政府忽略或者说低估了贸易伙伴国相关反应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条款引发贸易伙伴国的效仿或报复,美国将会损失更多的就业岗位。报告指出,如果针对外国政府采购的美国出口下降1%,美国就会损失6500个就业岗位。因此,这项条款能创造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而可能导致的潜在就业岗位的损失则非常显著。

“购买美国货”条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美国国内外招致广泛非议。一方面,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演化为世界范围的贸易战,从而危及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加、墨、欧盟、日等国的领导人,已先后对美国提出严厉批评。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如果该条款最终被通过,欧洲将采取反击措施。另一方面,尽管条款得到美国钢铁企业的支持,但却遭到美国跨国公司的猛烈抨击。美国机械制造、航空、制药等行业对海外市场依赖度极高,担心贸易保护主义将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击,从而导致其海外市场份额与营业利润受损。目前,通用电器、波音、卡特彼勒等美国跨国公司已明确表示强烈反对。此外,条款的推出也可能切断美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振兴计划的广阔商机。最近中国政府就表示,欢迎欧盟企业参与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招投标工作。而推出这样的条款无疑将导致美国企业丧失类似机会。

查看全文

贸易保护主义分析论文

一、从历史上看,贸易保护主义解决不了金融危机

以上世纪30年生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为例,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中,美国国会通过了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60%,引发了其他各国跟增效应,引发了贸易保护注意的浪潮,最终使得全球投资和经济运转大幅度下降,从1929到1932年使得全球贸易额下降了25%,世界生产总值下降了30%。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贸易保护主义解决不了经济危机。美国等国家带头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并引发了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战,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城门拉吊桥”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对各国民众的确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这种贸易保护行为只能是给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更大的破坏力,最终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从经济学上看,贸易保护主义易引起的贸易战损害人类整体利益

发展自由贸易,通过自由竞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益于所有贸易参与方。当然,发展自由贸易需要关注一些易受影响的人群,需要帮助一些行业发展其比较优势,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但保护主义却不是从这些角度出发,其本质是拒绝竞争,试图关起门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规则,由于同时伤害到别的国家,而在目前经济危机下其他国家经济同样都比较困难,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其他利益受损国的贸易报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造成更多的就业岗位缺失,最终损人不利己,得不偿失。再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刺激经济计划中“只购买美国货”条款,一些重要项目需要的钢材都只购买美国货。这就必然会损害中国等钢材出口国的利益,引起贸易报复,有经济学家就曾预测,只购买美国钢材短期内可帮助解决6000~10000人的就业机会,但如果这项措施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的话,有可能使美国损失至少6万个就业机会,所以最终将是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发达国家以往靠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利益,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市场,的确为发达国家赢得了比其他国家丰厚的利益。现在经济一起化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依存度都比较高,全球化浪潮打开了世界贸易的大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变化已有目共睹。如果发达国家重拾旧章,还是沿用单边政治的思维模式,动辄采取贸易保护注意的手法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全球经济将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频繁的贸易战,还将对一些贫穷国家造成灾难性影响,可能使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过去几年,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不少贫穷国家经济逐步发展、民众生活逐步改善。但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发展,不少贫穷国家再次陷入困境。世界银行日前指出,2008年和2009年,全球因金融危机新增贫困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2亿,今后几年金融危机还将导致贫穷国家婴儿死亡率上升。

三、从表现形式上看,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具有隐蔽性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从而对经济的总体增长与长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均等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实惠。事实上,由于贸易的增加会伴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到那些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甚至淘汰掉一些产业,其中有可能包括对一国经济直观重要的产业,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从而使一部分人收入大幅下降。因此,如果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失业与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就必然要面对某些产业对经济开放的强烈反对。其实,各国国内对贸易开放的怀疑长期存在。而当经济运作出现困难,失业成为最重要的焦点问题,政府就更难以对这样的反对声音视而不见。而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贸易保护,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产生了很多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手法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都披上了合法合理的外衣,可能会通过不同层次的政策手段和措施来实现。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体现在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来保护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然而,这一类的保护措施不仅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容易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制裁,而且可能带来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抱负和批评。新类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具有隐蔽性,往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顺应了环境保护和人权尊重的世界发展潮流,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因而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为维护公平贸易提供了手段和规则,这是它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给推动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带来隐患和阻碍,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发达成员往往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贸易保护,或是人为形成极其复杂的、不透明的操作程序,或是利用各国产品标准上的差异性,使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名正言顺地起到保护作用。

查看全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论文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出更多的新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对各个观点进行梳理,研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特点、影响,以及面对保护主义所产生的新特点我国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对策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但两相对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说,其主要的壁垒形式有:

1.绿色壁垒。20世纪90年代中以来,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观得到进一步弘扬的背景下,西方学者进而提出了所谓“绿色保护主义”的新概念。即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名,主张对那些凡是可能对环境与健康带来危害的商品和服务加以限制和制裁,从而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为其贸易保护行为寻求名义上的合理性。

2.技术壁垒。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认证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认可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目的性和苛刻性,对有关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构成了技术障碍,使其难有作为。

查看全文

当代保护主义的状况与战略

引言

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目的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的目标。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在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中,关于理论来源和特征的研究比较多。本文拟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实质进行归纳分析,并试提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的观点。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则是通过对当今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根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提出运用贸易规则、规避贸易风险;发挥中介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政府协调、实现公平竞争;提高商品质量、冲破贸易保护;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具体有效的措施。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

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之后经历了“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四个里程碑式的阶段。

查看全文

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论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

查看全文

贸易保护主义分析论文

一、从历史上看,贸易保护主义解决不了金融危机

以上世纪30年生在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为例,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中,美国国会通过了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60%,引发了其他各国跟增效应,引发了贸易保护注意的浪潮,最终使得全球投资和经济运转大幅度下降,从1929到1932年使得全球贸易额下降了25%,世界生产总值下降了30%。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贸易保护主义解决不了经济危机。美国等国家带头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并引发了世界经济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战,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城门拉吊桥”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对各国民众的确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这种贸易保护行为只能是给世界经济的恢复带来更大的破坏力,最终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从经济学上看,贸易保护主义易引起的贸易战损害人类整体利益

发展自由贸易,通过自由竞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益于所有贸易参与方。当然,发展自由贸易需要关注一些易受影响的人群,需要帮助一些行业发展其比较优势,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但保护主义却不是从这些角度出发,其本质是拒绝竞争,试图关起门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规则,由于同时伤害到别的国家,而在目前经济危机下其他国家经济同样都比较困难,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其他利益受损国的贸易报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战,造成更多的就业岗位缺失,最终损人不利己,得不偿失。再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刺激经济计划中“只购买美国货”条款,一些重要项目需要的钢材都只购买美国货。这就必然会损害中国等钢材出口国的利益,引起贸易报复,有经济学家就曾预测,只购买美国钢材短期内可帮助解决6000~10000人的就业机会,但如果这项措施引发了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的话,有可能使美国损失至少6万个就业机会,所以最终将是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发达国家以往靠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利益,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市场,的确为发达国家赢得了比其他国家丰厚的利益。现在经济一起化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依存度都比较高,全球化浪潮打开了世界贸易的大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变化已有目共睹。如果发达国家重拾旧章,还是沿用单边政治的思维模式,动辄采取贸易保护注意的手法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全球经济将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此外,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频繁的贸易战,还将对一些贫穷国家造成灾难性影响,可能使目前的金融危机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过去几年,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不少贫穷国家经济逐步发展、民众生活逐步改善。但随着金融危机持续发展,不少贫穷国家再次陷入困境。世界银行日前指出,2008年和2009年,全球因金融危机新增贫困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2亿,今后几年金融危机还将导致贫穷国家婴儿死亡率上升。

三、从表现形式上看,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具有隐蔽性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从而对经济的总体增长与长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然而在经济开放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均等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实惠。事实上,由于贸易的增加会伴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到那些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甚至淘汰掉一些产业,其中有可能包括对一国经济直观重要的产业,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从而使一部分人收入大幅下降。因此,如果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失业与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就必然要面对某些产业对经济开放的强烈反对。其实,各国国内对贸易开放的怀疑长期存在。而当经济运作出现困难,失业成为最重要的焦点问题,政府就更难以对这样的反对声音视而不见。而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贸易保护,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产生了很多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手法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都披上了合法合理的外衣,可能会通过不同层次的政策手段和措施来实现。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体现在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来保护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然而,这一类的保护措施不仅其有效性值得怀疑,容易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制裁,而且可能带来相当大的代价,特别是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抱负和批评。新类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具有隐蔽性,往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顺应了环境保护和人权尊重的世界发展潮流,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因而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为维护公平贸易提供了手段和规则,这是它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给推动公平贸易和自由贸易带来隐患和阻碍,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发达成员往往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贸易保护,或是人为形成极其复杂的、不透明的操作程序,或是利用各国产品标准上的差异性,使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名正言顺地起到保护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