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3:14: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保护对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森林保护对策
1森林的重要性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论国际贸易政策保护对策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进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为目标,通过削减和限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为手段,来创造一个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世界贸易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实惠。中国加入WTO后,正确认识WTO这一多边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其机制下当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在宏观政策上制定出相应的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给我们在理想状态下的期望冲昏了头脑。
1从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看贸易政策的保护性
世界范围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般分为5个阶段: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是当时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催化剂。
耕地保护现状对策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永州耕地粮食建设
论文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永州市耕地保护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了耕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了保护耕地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耕地对策和建议;粮食安全问题已向人们发出警告,保护耕地刻不容缓,耕地保护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永州,还广泛存在于全国各个省市县,因此,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耕地保护体制,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
一、03年到06年耕地保护状况及面临的困难
首先,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增。一是新增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2006年与2003相比,永州市新增耕地比建设占用耕地多0.3065万亩。二是耕地保有量增加。永州市2006年耕地保有量为513.7382万亩。比与湖南省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面积增加0.4343万亩,完成了湖南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其次,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有所加强。一是完成了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二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法律制度。及时掌握了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动态情况,确保了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三是开展了耕地保护情况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县区加以整改,增强了县区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责任。第三,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内,从源头上保护了耕地。同时,凡经批准的建设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实行了先补后占或按规定的标准足额缴纳了耕地开垦费,严格执行了补充耕地与建设用地项目逐一挂钩制度,确保了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第四,认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2006年,永州市全市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争取国家、湖南省投资6397万元,整理面积3164.19公顷,新增耕地471.12公顷,使2万人受益。第五,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得到严肃查处。2006年,永州市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69宗,其中违法占用耕地29.61公顷,查处率100%。乡镇、村组企业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8宗,面积9.5公顷,100%查处并结案;农村村民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357宗,面积15.5公顷,大部分已处理到位。
同时,耕地保护中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少、项目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减少耕地多、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等困难和问题。
二、对策建议
历史文物保护及金融支持对策
摘要:西安的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为了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西安市的金融业加快了西安文物保护利用的改革创新的步伐,本文在我国金融市场根据西安地区文物保护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资金有限、手段单一、渠道较少等问题提出分析,并对问题做出运用信贷支持、支持手段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和手段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对实现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的金融支持做出贡献。
关键词:西安地区;文物保护及利用;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1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的金融支持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安的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对西安的历史文物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近些年西安市金融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和规划,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全方位融入西安发展大局,西安文物保护从技术和方式上已逐渐成熟。为了保护西安浩翰的文物遗址,最开始的发展路线是限制第二产业,鼓励第三产业成长,运用科教和旅游来振兴西安,如西安的地铁计划全部避开遗址区,除了历史文物上的巨额投资。2018年1月23日,陕西文化与金融创新合作恳谈会在西安举办,聚焦陕西西安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总体融资需求额超220亿元,银行为陕西省委宣传部授信总计达600亿元,用于支撑陕西精神文明产业的飞速成长,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陕西西安的本币和外币贷款余额总计达到20609.73亿元,充分展现了西安的金融支持的力度。
2西安地区历史文物保护及利用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
2.1金融支持资金有限。首先,投资环境相对落后。西安作为欠发达地区,构成文物产业的企业和机构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主要特点是资金比较不堪一击、技术含量低。这些企业自身的经营都存在问题,更不会考虑向西安的文物进行融资。其次,缺乏金融支持的绿色通道。西安地区主要是城市建设和地区发展为主,对于文物产业的保护利用相对不足,企业本身的资金量少加上国家社会的关注度低,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文物产业的资金支持程度有限。金融机构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的绿色通道少甚至没有。最后,西安市文物的融资体制滞后,对于文物的融资没有完善的模式。由于西安位于大陆内部,与沿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股东权利的融资、用一些物品或资产作为保障进行贷款等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加上西安市融资企业本身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盈余数量少,管制缺乏合理性、没有积极的融资观念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在筹集资金的过程遇到很多的困难。2.2金融支持手段单一。首先,西安地区仅有陕西广电网络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的这种形式还比较短缺,西安主要重点发展重工业目的是赶超发达地区,因此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开展融资创新的方式少,力度低,西安文物与其他行业和产业联合发展的效果不明显,大大限制了对文物的融资和发展。其次,对西安的历史文物保护利用的范围比较狭隘,就是单一的实行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知道了解西安文物的具体内容的人仅仅局限在西安地区的人群,资源共享的观念比较欠缺。最后,因为对西安文物的宣传介绍的力度比较低,这些企业和机构对于文物保护利用领域只有较少了解,缺乏投融资的意识和能力,一般不会安排专门的投融资部门及人员,这些经营的企业通常以自有资金为主,同时以少量的自有资金作为辅助,当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时,大多数采用银行贷款极少考虑其他贷款融资手段过于单一,缺少统一具体的合作机制,限制了西安文物保护及利用的发展。2.3金融支持渠道较少。西安属于西部偏远地区,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一直以来金融支持手段渠道较少,由于发展的限制和落后使得丰富的文物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首先,当前经济系统中缺乏为中小企业和机构的融资供应专业性服务的金融机构,因为西安的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比较缺乏,所以能真正投入到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实体经济规模也不会很大,使西安的融资范围受到了局限,只有单一的政府和中小企业和机构进行融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资的范围和规模。其次,由于很多企业由于公司的规模比较小,在贷款这一环节就已经遇到了阻碍,无法实现有效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受到政府资金上的帮助,取得贷款来获得融资的方式过于单一。最后,在西安大多数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文物融资的关注度低,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差,加上技术的相对落后,对融资产品的研究发展和推广的力度也低。因此在现行国家经济调控趋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融资困难和渠道少的问题更加严峻。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带来的诸多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开发性保护为一体的保护策略,并以中方县江坪村为例,提出了较具针对性的系统性保护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策略;江坪村
1引言
历史文化名村承载了人们浓厚的乡愁情怀。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探索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发展模式,形成系统化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对策,有利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
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带来的机遇
2.1文化振兴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在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基于此,文章就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保护对策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其排放量,和农村治理污染物能力严重滞后。以某县城为例,据统计,各类生活源垃圾产生总量为7.5万t,处理量为5.8万t,排放量为1.8万t,处理率仅仅为76.7%,由于管理不善,废弃物没有很好地综合利用,乱堆乱倒现象严重,向河体倾倒的甚多,致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另外,医院垃圾产生量为87.1t,全部无害化处理。此外,尽管全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用能结构仍然粗放,主要以燃煤、柴草,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生态环境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1村民环保意识不够
我国将新农村建设设定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强化农村建设,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应对农村环境予以严格管理,维持健康的农业发展环境与村民生活环境。但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农村在环境方面都存在问题,村民环保意识不够是导致农村环境恶化的本质原因,制约着农村的生态建设与发展。由于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其存在乱丢垃圾、废水乱排的现象,进而影响农村环境,安全系数降低。
森林保护对策分析论文
1森林的重要性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建议
保护与开发地名文化遗产,既是民政、文旅等管理部门的日常事务工作,也是当今挖掘文化资源、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围绕如何促进河南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完善领导机制,强化组织建设。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集合文旅、交通、规划、测绘等有关单位力量,成立统揽全局、机构清晰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对本辖区地名文化遗产进行常态化管理。对于工作小组的性质,不能仅停留在议事、协调和资讯互通的层面,而应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赋予其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工作小组可将其设立于各级民政部门内。换言之,河南省县级以上政区中,都可配合民政部门的建制设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对于工作小组的人员配备,组长可由本级分管民政工作的政府副职领导兼任,同时民政、文旅、交通、规划等部门正职领导应当兼任副组长,具体办事人员应当以民政地名管理工作者为主。
推进省内、省际的区域合作,整合线性、块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南地区最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文化遗产并非点状孤立存在,不能按照当今政区进行人为割裂式的保护与开发,要注意打破区划壁垒进行跨区域协作。这里以黄河地名文化带保护为例,黄河作为带状地名文化带,既勾连起了省内重要的古都——洛阳、开封,也将上下游的西安、济南等历史名城相互沟通。在跨省域层面,建议由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出面,与陕西、山东两省的地名部门接洽,共同协商出台地方保护开发合作计划。同时,以县市结对子的形式,将洛阳与西安、华山与登封等建立地名保护姊妹城市关系,保护并利用好条状地名文化遗产。在省内层面,建议由郑州市地名保护小组出面,协调、组织省内黄河沿岸县市,进行区域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共同保护、开发。
重视地名材料搜集与基础研究,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非遗研究部门的合作。当前地名文化遗产工作的参与人群主要是地名工作者,他们的优势是熟悉本区域当代地名演进状况,但短处在于历史地名的整理、研究,同时在非遗保护层面,更是学识不及、力有不逮。鉴于此,建议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积极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注意发挥辖区内高校、社科院(联)的作用。省级层面可以由河南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派出历史地名、非遗保护专家组,在县市级层面,由当地院校及社科联派出专家组,重点强化地名志的编著、地名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在非遗保护层面,要强化同各级文化部门中的非遗部门联系,向专门的非遗部门学习、取经,对地名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
提高地名文化遗产选定标准,推进保护工作科学化。从浩如烟海的地名中恰如其分地选定地名文化遗产,需要从源头做到选定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建议由河南省地名遗产工作小组制定省地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文件,在符合民政部国标的同时,要结合河南省历史底蕴丰富、历史地名量大的特征,适当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收录标准,将部分不恰当的地名文化遗产剔除出保护名单。同时参考非遗申报工作流程,将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也分为省地县三级,按照分级管理、严格审定的方式,实现地名文化遗产前期搜集、整理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加强地名文化产业开发,充分挖掘地名的社会经济价值。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资料搜集、理论研究与社会宣教的文化事业层面,要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鼓励评估可行的地名文化旅游项目上马建设。建议在洛阳或开封,打造中原地名文化旅游区,依托当地丰富的都城地名文化资源,建设一座中原地名博物馆,主要介绍河南省内的地名文化遗产状况。同时利用既有旅游文化资源,在现有建设基础上,打造地名文化小镇。这里以开封为例,可以充分发挥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等区域的空余空间,在园区内打造可视、可读、可学、可接触的地名文化区,将地名文化遗产同其他非遗结合开来,如在“朱仙镇”点位,设立可参与式年画制作体验坊,在“汴河坊”点位,设立漕运参与式码头,寓教于乐,吸引游人。
古镇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古镇文化的历史内涵
代表着“朴实、传统、醇厚、清新”的田野和乡村却散发出越来越迷人的魅力,乡村古镇建筑文化也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古镇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集中居住的建筑群。古镇文化包括民居、宗庙、祠堂、服饰、头饰、歌舞、工艺、技艺、美食,以及生活习惯、风俗、礼仪等,它不但传承着数千年的乡村传统文化,还体现着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历史风貌,具有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建筑学等多个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古镇及古镇文化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完成的,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具有唯一性。古镇是历史的见证,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存在,也是我们现代人认识和了解历史的鮮活载体。古镇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拥有文物艺术等多方面的丰富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镇保护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古镇的民众生活及其生存环境是活着的社会生态博物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之间浓厚和谐的交融关系也是古镇文化底蕴之所在。
1.古镇的物质形态文化
古街区、古建筑以及其它物质遗存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物质形态文化的具体承载物,包括古镇中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而成的整体文化风貌。例如:我国江南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迄今已有1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县城——慈城,在2.17平方公里的古县城内,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著名的古建筑有孔庙、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姚状元宅、符卿第、向宅、冯宅、俞宅等,都是保护得较好的物质形态文化。宁海前童村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留下了黛青瓦、粉白墙的四合院157座,这些民居,在布局方面十分精巧别致,具有鲜明的江浙特色,整体上几乎完好无损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格,成为全国闻名的古村落。石浦老街,以全国罕见的明清渔村古建筑群而得名。石浦老街始建于明代,又名中街,清代繁荣发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延昌街等组成,有绸布庄、鞋庄、铜店、药店等100多家。
2.古镇的非物质形态文化
非物质形态文化的载体从学理上讲并不是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因而,古镇文化与书籍、字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以物质作为载体)不同,主要是指民俗、民间艺术、民情、民风等形式。但不论是物质形态文化还是非物质形态文化,都是古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一起构成了古镇的历史环境与文化韵味。例如慈城的稻米文化、慈孝文化、慈城庙会、吉带,宁海前童行会、龙舞、平调、祭孔舞、石浦鱼灯、石浦十四夜、海洋捕捞习俗以及元宵灯节、清明扫墓、端午龙舟赛、中秋赏月、重阳节登高等民俗节庆活动,都是典型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形态。由于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载体不是有形的物质载体,它们在历史漫长的岁月中容易流失,因而对于古镇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现实紧迫性。
金融投资的法律保护对策浅议
关键词:金融投资;基金股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
摘要:识别预防证券交易中常见的违规违法现象,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系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因为中小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并期望我国的证券市场得以繁荣、稳定、长久发展。
目前的证券市场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10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有2.5万亿元左右。中小投资者占开户总数的99.7%。然而由于我国投资市场的不成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加上投资者投资知识的欠缺,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常受到损害,侵害发生后广大投资者又不知道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证券投资中常见的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1.老鼠仓。在基金行业里,“老鼠仓”说的是基金从业人员在运用基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自己或相关利益者的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等到基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先卖出自己或相关利益者的股票从而获利的行为。而参与基金投资的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资金则有可能因此被套牢,这显然会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
2.上市企业为了自身利润或大股东利益夸大编造虚假盈利。在我国,上市指标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壳资源价值连城,受利益驱动,便产生了利润操纵现象,其动机有以下几种:第一,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第二,为了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第三,避免股票被摘牌。上市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会进行利润操纵,从而使投资者判断失误,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