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10:5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报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报表

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说明了何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指出分析者可通过这种分析,判断企业报表是否真实,需做哪些调整,进而做出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准确判断。

套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老话,现在似乎是“经济越发展,报表越复杂”。一方面,多样化且复杂化的经济业务需要在报表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在不断翻新。这些因素使得财务报表越来越复杂,同时也使得财务报表分析演变为更专业化的工作。计算几个简单的财务比率已经无法实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分析者只有具备较强的财务会计知识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愈发复杂的财务报表,对于那些关注报表细节、试图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问题的分析者(如股票交易所的财务分析人员、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等)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认为,分析者应该基于报表勾稽关系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在财务报表中,有些勾稽关系是精确的,即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再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年末数分别与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相等。这些勾稽关系是基本的勾稽关系,也是报表编制者判断报表编制是否准确的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不过,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再如,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报表分析者需要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会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无法构成等式,在何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会被破坏。分析者应该考察报表中这些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从报表及报表附注中发现相关证据,进而形成对分析对象的判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何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

一位股票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某上市公司2004年的年报中,利润表中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52亿元,现金流量表中200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23亿元,收入与现金流相差1亿多元;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公司2004年年末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合计只有近0.14亿元。这使这位分析者产生了疑惑,近一个亿的收入为什么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中未能体现出来?究竟是该公司的报表存在问题,还是什么原因?

查看全文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纳税评估的关系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查看全文

国资统计报表评比制度

国有资产统计报表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了解所出资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为促进全省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和省属企业财务决算报表、财务快报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完整、真实和准确,按时完成统计报表的汇总和上报,结合我省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比范围及对象

承担国有资产统计任务的各市国资监管机构、省属企业、省级有关主管部门及以上单位参加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表、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财务快报等工作的人员。

二、评比条件及要求

(一)参加评比的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和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参评单位重视报表统计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制定报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及时沟通信息,全面落实各项报表任务。

查看全文

财务报表粉饰及防范

一、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原因

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委托制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分层授权产权控制模式经理层执行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核算及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上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正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可以说,利益不一致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客观环境如果对财务报表粉饰者进行有力的监管,使造假行为不现实、不经济,那么造假者在理智权衡中会放弃造假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监管效率低下,使得财务报表粉饰得以成为现实因此可以说,监管不力财务报表粉饰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与常见手段

1.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

财务报表粉饰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粉饰经营业绩与粉饰财务状况下面分别论之

(1)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①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收益性支出混为资本性支出、减少各项准备的计提、增加折旧年限、亏损挂帐、关联方交易等②利润最小化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减少折旧年限、增加各项准备的计提、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③利润均衡化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有:利用应收应付帐户、跨期摊提帐户和递延帐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④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为了回避责任典型做法有: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查看全文

资不抵债报表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资不抵债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处理;对我国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相关规定应当更加明确、改进报表列示的建议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不抵债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二是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如何处理。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不抵债;子公司;合并报表

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中,常常会碰到资不抵债的子公司。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资不抵债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确定合并范围方面,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规定“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对于资不抵债的子公司,除下列两类外,均应纳入合并范围:一是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资不抵债的原子公司,是指在当期宣告被清理整顿的被投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根据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被投资公司实际上在当期已经由股东、董事或股东大会指定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人民法院指定的有关人员组成的清算组对该被投资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在清算期间,被投资公司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母公司不能再控制该被投资公司。因此,不能再将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二是已宣告破产的资不抵债的原子公司,是指在当期宣告破产的被投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被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已转交到由人民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本公司不能控制该被投资公司,因此,不能再将已宣告破产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查看全文

会计报表审计运用

在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是通过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即性质标准和金额标准来实现的;是在计划审计工作确定审计程序性质、时间、范围时和评价错报的影响时应当考虑的审计原则。通过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最终实现“较小的成本、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一、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运用重要性原则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

新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的尺度,需要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来衡量。

1)重要性的性质标准。指确认各项会计报表及其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具体标准,它是用来衡量会计报表审计中抽查出的每一笔错报或漏报在性质上是否重要的标准。由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从每项审计项目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职业判断确定的。“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等等。

查看全文

财务报表纳税评估思考

摘要: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纳税评估的关系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查看全文

军训汇报表演词

同志们:

值此国庆节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军事练习汇报表演,并对前个时期的军训工作进行简要总结。首先,我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参加军训汇报表演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举行这次军训汇报表演,既是“国庆”系列庆祝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前一时期全矿军训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在三个月的军训工作中,同志们尊重教官,服从指挥,服从治理,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经受了各种自然条件的考验,同时也经受住了思想意志和组织纪律的严竣考验,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顽强拼搏的作风和乐于吃苦的精神,顺利完成了军训任务,取得了军训和思想作风建设的双丰收,展现了煤矿工人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个人形象。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军训期间的好思想、好作风,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检阅。

下面,我公布,军事练习汇报表演现在开始。

下面,请×矿长讲话。

同志们,刚才共有九个方队进行了军训汇报表演,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同志们步伐整洁、军姿飒爽、口号响亮,展示了你们的魅力与风采,体现了你们的精神和风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保卫科参训干警严格练习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再次向出色完成军训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军训情况,肯定了成绩,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与意义

会计报表是财务人员将日常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转换成会计语言的综合结果,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反映,旨在为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某一时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更好地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常见的会计报表按照编制时间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半年度、季度报表,其中月报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使用较多,对外公开提供的主要为年度、半年度和季度报表。由于会计报表可以提供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因而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当下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来进行财务、经营决策,包括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决策以及战略规划等;债权人通过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的资本机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进行更为合理、明智的决策;投资者通过对会计报表了解企业盈利状况、资产质量等,决定是否投资以及具体的投资策略。可见,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都要依靠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依据,尤其是身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利用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就必须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而有效的分析又是建立在会计报表准确编制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重业务、轻财务”并非个别现象,报表编制和分析形式化的情况十分普遍,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问题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二、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关注点

(一)报表编制依据前后统一,满足可比性要求

根据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企业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要具有可比性,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要与同行业的企业可比,这也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如果会计报表没有按照统一的原则进行编制,那么计算的财务比率就失去了意义,决策者难以通过对比全面了解必要的决策信息。报表编制依据统一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两个方面,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这种自主性就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留下了空间,如为了满足利润的要求或出于其他考虑,变更资产的折旧方式、存货的计价方式,使得某些项目前后的核算口径不一致,这使得报表的财务数据失去了可比性,因而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企业要注意对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进行一致的账务处理,没有充足的理由、未经严格审批不得随意变更,如为了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或者为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而不得不进行调整,企业需要说明变更的理由,并按照现在的账务处理规定对相关的会计事项进行调整,更好地满足可比性的要求。

(二)重视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加强日常监督

查看全文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研究

一、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之间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同等重要(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审计从业人员的识别能力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对其在列报、识别财务资料以及相关审计业务方面的操作方法进行科学的审计,并且及时对相关从事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失误进行公正的评价,同时能够给予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建议。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从业人员则对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检验,根据自身会计专业能力对财务报表中的每一项内容存在的问题或者细节失误进行严格的审计。所以,内部控制的审计和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都是针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审计,对其重要性的审核判断开展工作,两者在审计过程中同等重要。(二)测试内控效果所运用的方法相同(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过程要求审计从事人员要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设计存在的合理性和时效性进行有效判断,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审计意见。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审计从事人员则需要对整个财务工作过程和其他相关的经济业务等方面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同时,要对其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合理测试,以此基础作为最终审计意见依据。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通过询问、检查以及测试等方式对于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判断和分析,并都需要取得相关的审计证据,最后通过审计流程和系统的审计方法相结合,对内部控制运行结果进行审计。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对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是存在相似性的。(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具有风险导向理念(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具有风险导向理念,财务报表审计在对审计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会用风险导向理念审计模式,在对财务报表审计大体掌握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情况会出现错误的风险进行审计,如审计从业人员没有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对重大事项错误风险判断,整体上采取的相应措施就未能降低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采取内部系统化的审计方式,由审计从业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进行有效评定,从财务报表的系统层面出发,结合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对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有效评定,最后确定财务的问题或者错误产生的根源。内部控制的审计也是通过模拟测试形式,对企业财务进行控制表现出了风险导向理念,和财务报表审计一样都存在风险的导向理念。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规范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声誉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声誉理论主要是反映个别主题的信息质量的传播信号,是各企业历史演变沉淀积累而成的,通过不同路径在公众中进行传播,致使企业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评价特征。在不同的领域里,学者们对于企业的声誉问题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声誉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看不到的而拥有无形资源。一方面,良好的声誉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良的声誉则会使企业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一些阻碍。经济专家在资源整合及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声誉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声誉如何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慢慢形成了声誉理论。由于声誉的信息会在不同的利益市场的相关方或者多方之间传播,为防止企业信息在传播中信息的真实性被他人扭曲,更利于企业信息的透明化,更能明确信誉对企业在发展中的长期影响,多数国家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的披露上,实行强制性的审计制度。在此制度管理控制下,内部控制管理好的上市企业更愿意选择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另一方面,能提高公司在经济市场的声誉,还能提高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作为受委托专业会计审计单位也能证明自身拥有专业声誉影响力,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会更加细心和谨慎,工作态度会更加端正,避免因审计工作质量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有所出入而导致声誉受到损失。所以,声誉的机制设立从双方的利益以及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考虑都有利于其理论发展。(二)受托责任理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产物就是受托责任理论。当公司财产所有人不再直接从事管理以及相关经营活动但依然拥有此财产的所有权时,所有人为了能够使资产保值、增值,将经营管理权全权委托他人,就导致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别在不同的利益相关人员掌控中,因此这种委托与受委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现代企业治理的主要受托责任理论基础,这也是受托责任理论的核心。其根源是委托方与受托方利益目的不同,委托方让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受委托方实现经营绩效利润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少化,只要双方利益不冲突,双方就不会出现矛盾或者纠纷。公司财产所有人将其资源交付于委托方进行经营管理,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合约明确双方义务和权利。受委托方应按照规章制度科学有效经营管理委托方财产资源,并定期向委托方进行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要维持好双方委托责任关系,就必须从外部审计角度对财务进行检查和监督。只要企业不断完善治理、正常合法经营、资金链完整,受委托方责任就会向外不断延伸,审计业务就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审计方法向更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壮大,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受到公众更多关注,公众对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披露的信息采信度更高,仅从受委托责任关系来了解公司财务状况是不够的,还要对内部控制信息全面了解,再对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才能使企业最大程度展现出全面经营状况,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随着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经营利益出现偏差,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的所有者所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称。作为企业所有权人的权益者,能够制定相关运营政策、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对委托企业内部进行高效管理与控制,在获取企业信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企业的所有者只能获取人所报告的间接信息,处于劣势,因此就会在企业利益分配中出现欺诈或者伪造情况。要解决这个信息获取的优劣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就通过第三方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将审查鉴定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的信息及时披露,有效防止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掩盖、伪造或者是欺诈。并要促使第三方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中保持公正、公允和真实。由于存在这种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性,促使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三、由内部控制审计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建议措施

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也间接与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整体提高相关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首先要选聘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要对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对其进行面试,综合选取优秀人员。其次,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会计师事务所除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外,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两方面教育,通过培训后再投入审计工作,并要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工作疏忽或者出现审计失误的,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和工作失误记录,防止今后再次发生。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要做到有目的性、严谨性和逻辑性。在审计工作期间,还要不定期进行系统知识与职能素养的巩固培训,提高审计从业人员自身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要在审计效率上要有所提高,而且在审计质量上做到精准无误;不仅要提高自身审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更好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