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08:21: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办学条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督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8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村小167所,教学点119个,乡镇中心小学57所,初中38所。在校生57320人,教师4048人。

1、D级危房8417m2,分布在全县19所学校(主要是闲置校舍和教师临时住房)。

2、课桌椅55973套,除2176个学生使用双人课桌外,其余学生均实现单人单座。

3、寄宿学生床位率84.15%。

4、56.61%的学校有安全饮用水。

查看全文

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办法

为切实改善我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相关办法。

1、区政府和区相关部门(财政、教育局等)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区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区政府将根据相关政策,制订实施义务教育各类学校的相关规划,使学校分期分批达到相应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并进行检查验收。

3、区政府负责筹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办学单位或者经国家批准的私人办学者负责筹措。区政府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依法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城市的,纳入预算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4、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目标。争取五年内全区小学、初中生入学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01%以下。

查看全文

学校办学条件评估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信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评估。

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信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参照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校评估标准,认真的自查,逐一对照,定量打分,比对标准与学校实际,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我校布局合理,实行封闭式管理,铁质校门、校牌,升旗设施齐全,但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达不到要求,厕所蹲位少,操场面积小,没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无音乐教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

2、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我校实验室教学仪器不足,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达二类标准,体音美器材增添部分极少。原有的部分器材、信息教育技术的装备基本上能达到要求。但生均教学光盘低于2碟,还达不到要求。图书室面积较小,藏书总量不足,种类偏少,但我们在积极利用,尽可能发挥这些设备和资源的优势与作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3、食堂和宿舍:我校暂无学生食堂和宿舍,现已在筹建之中,预计2011年有可能投入使用。

4、教师队伍:我校教师合格率达100%。,高学历人数达70%,教师爱岗敬业,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音美教师缺少。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作报告

为了贯彻《义务教育法》,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认真的自查评估。

成立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信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参照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合格校评估标准,认真的自查,逐一对照,定量打分,比对标准与学校实际,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我校布局合理,实行封闭式管理,铁质校门、校牌,升旗设施齐全,但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达不到要求,厕所蹲位少,操场面积小,没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无音乐教室、科学教室美术教室等。

2、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我校实验室教学仪器不足,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达二类标准,体音美器材增添部分极少。原有的部分器材、信息教育技术的装备基本上能达到要求。但生均教学光盘低于2碟,还达不到要求。图书室面积较小,藏书总量不足,种类偏少,但我们在积极利用,尽可能发挥这些设备和资源的优势与作用,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3、食堂和宿舍:我校暂无学生食堂和宿舍,现已在筹建之中,预计2011年有可能投入使用。

4、教师队伍:我校教师合格率达100%。,高学历人数达70%,教师爱岗敬业,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体音美教师缺少。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教育局加强办学条件改善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大村村两委“齐心协力建学校,整合资源办教育”的办学情况作汇报:

一、村情及教育概况

大村位于中和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县城12公里,与县工业园区毗临,腾梁路越境而过。下辖9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有1365户村民,总人口5581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297元,是典型的农业村。年8月以前,村内有两个完小、1个初小,两个教学点,共18班602名学生,24位教师。校点分散,发展缓慢,部分校舍墙倒房朽。既不利于管理,更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切急在我们村两委的心中,盼在百姓们的眼中。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学校,造福全村,提高全村人口素质,从而掀起了齐心协力办教育的高潮。

二、建校的办法及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乡致富,教育开路。为整合教育资源,创办标准化学校,我们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是:

查看全文

全县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普查通知

各镇办教委、县直各学校、市民健身中心、局机关各股室站:

为提高全县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制定了《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为抓住机遇,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县普通中小学开展基本办学条件普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步骤

(一)明确标准,组织培训。根据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由督导室制定考核评估细则,同时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握标准,明确要求。

(二)对照标准,全面普查。各股室站在全面了解省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全县普查方式、内容,设计普查表格,在全县范围内,逐校逐项全面普查,学校、县教育局逐级汇总,省级规范化学校同时要对照省教育厅下发的《省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

(三)强化协调,完善方案。适时召开全县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协调会,在全面调研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存在差距,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扩招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适当的“度”应控制在年均增长7-13%为妥。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三年大幅度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上升至2001年的1214万,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数,2001年为757万,比1998年的361万增长1.1倍。(注:教育部.1999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0.5.29.)(注:教育部.2000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2.6.14)三年来的大幅度扩招,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偏孝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不仅提高了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增大了社会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供给量。但是,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却相对滞后,如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图书册数等办学条件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使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近三年扩招前后的办学基本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一、普通高校扩招前后办学条件的变化

学校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构成的。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和学生、校舍、仪器和图书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本文着重考察近三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四个办学条件的变化状况。同时,借用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的《核定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下文简称《标准》)中的“生均”概念,如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用房面积等作为衡量办学条件变化的指标。

表1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的变化

查看全文

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建设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建设经费供给的历史回顾及对当前学校办学条件总体状况和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大,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多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水平不高,无法适应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应该适时进入标准化、一致化阶段。应继续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事业全局,充分调动地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全国范围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新的教育融资模式,增加教育经费供给,提高教育筹资及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均等化,改变义务教育的面貌。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建设经费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经费从支出来看,通常划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个大的范畴。进行这种划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前者通常是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稳定地、反复地出现,而后者往往是一次性投入而可以使用经年(跨若干会计年度)。在我国,前者称为事业性支出,对应的是“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性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子项目;后者称为“基本建设支出”,不只是土建支出,也包含大型(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对应的科目是“基建费”。基建支出形成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事业性支出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行。我国自本世纪以来,以中央政府为主导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的重要改革。从实现经费保障的效果来看,“以县为主”改革提高了教育事业费中的人员性经费(主要是教师工资)的保障程度,大规模、长时间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已基本杜绝;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以下简称“新机制”)则在保障公用经费方面有突出作用。但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尚未确立(“新机制”只是试图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保障机制”)。本篇文章是利用已有的研究文献和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对建立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经费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的分析和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经费供给的历史回顾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供给经费大致走过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普九”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基本经费供给的主要特征是低标准、分散供给、财政支持和保障比较薄弱。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农村小学希望“用两三年或稍长一些的时间,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1],所谓“一无两有”,即是当时“低标准”的学校基本建设的写照。有很多农村小学是利用祠堂庙宇和老旧的集体房屋开班办学,新建校舍资金和校舍维修改造也大多无单一的稳定的资金来源。80年代初普遍开始集资办学,[2]80年代中期以后各地普遍开征了“农村教育费附加”,此二者是这一阶段农村中小学基本建设经费的重要来源。沈百福在1996年对湖北省1982年至1993年的教育集资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期预算外教育经费收入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预算内经费,其中各级政府用于教育的税费(主要是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的增长极其显著,分别增长了约30倍和25倍。捐、集资占教育总收入的比重在此阶段有两次巨大波动,一次是从1982年的2%提高到1984年的21.88%(1983年提高到了11.89%),再降低到1987年的7.6%;第二次是从1988年的8.4%,提高到1991年的14.03%(连续三年超过12%),再降到1993年的7.84%。从历史文献也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农村乡民集资、投工投料对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性。[3]

查看全文

全区无证办学清查方案

2012年,新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印发《区幼儿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对新区非法无证幼儿园进行了清理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期又出现一些未获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无证幼儿园和培训机构,这些未经批准的民办学校教学用房普遍简陋,特别是在消防、食品卫生、教学用房及设施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对师生安全构成威胁,扰乱了民办教育办学秩序,严重扰乱了我区民办教育工作管理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家长及学生的利益,影响了我区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的有效实施。为加强对我区教育市场的管理,净化办学环境,维护依法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行政许可法》、《关于切实做好无证办学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清理整顿无证办学行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确定在全区继续开展对无证办学的清理整顿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任务

通过大规模整顿,坚决整治违法办学,进一步规范我区民办教育办学行为,促进新区教育全面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缔无证办学、无序办学行为。

1.规范办学秩序。通过清理检查,对符合或接近基本办学要求,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限期整改,限期补办办学许可证;对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民办教育机构,坚决查禁停办。

2.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认真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坚决关停。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办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设立会计、出纳管理财务收支事务,以《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新区财政有关规定为会计事务处理准则,保证资金使用合理。

查看全文

卫生专业外招生的思索

这几年我们福建省中等医学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办学,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全省12所卫校(合分班)在校生已经达到7743名,比1978年增长了3.12倍,医学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改革刚刚开始,在探索中有可喜的成功,也有问题和失误.大量的计划外招生,就是一个严重干扰国家有计划地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规划的问题。必须认真进行治理、整顿。据我省卫生厅最近调查,自1986年以来,我省各地计划外招生越来越多。如1986年全省招收旁听生、插班生仅87名,1987年增为172名,1988年达到393名;1986年招收的自费生,大专100名、中专142名;xgs7年大专101名、中专693名;1988年大专558名、中专2095名。现有大专层次在校生759名(相当计划内在校生数68.5肠)、中专层次在校生3455名(相当计划内在校生数44.6肠).

现我省12所中专卫校除省立医院护校外,其他中专卫校都不同程度地招收了计划外自费生或旁听生.其中个别卫校计划外招生数巳占在校生数的一半.有的地方连中学工会、农技学校也办班向社会招生,影响很坏.这种大量的无节制的计划外招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常来了极大的困难.当前,我省各中专卫校普遍存在校舍不足,经费紧张,设备陈旧等困难,而中专卫校计划外招收的学生,几乎100肠是在校本部上课,从而造成与计划内学生争校舍、争实验、争教师、争实习单位的情况,加剧了办学条件的紧张,降低了本来就不够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影响了校园环境的安定团结。计划外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招生部门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有不少是屡试不第者,文化素质低,组织性纪律性比较差,有的在校打架斗殴,以致不遵守校规,随便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行政管理工作,不利于校风的建设.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对他们往往没有进行严格考核,结业时可能成为次品。而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危,关系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一旦发生事故,便易酿成纠纷,影响社会安定。再则,各校计划外招生收缴的经费,在管理上也比较混乱,个别学校在经费管理上实行“一校两制”,以避开现行财政制度的检查和监督。他们用这种“创收”给职工另发奖金和实物,甚至个别办学单位,其收入由科室和个人掌握,出现了许多漏洞.从长远看,大量的计划外招生也严重地冲击了国家的毕业生分配计划。以调查资料看,各办学单位招收的专业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开设的,往往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目前各办学单位开办的计划外班大部分是医士、护士等长线专业,这些专业在我省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巳开始出现饱和状态,个别地区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已分配不出去。但有些地区却还在重复培养,浪费财力。如我省某县已连续2年出现护士毕业生没有人要,而该县卫校又超计划地举办了护士职业班.这些计划外招收的生员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背景,他们离校后可能捷足先登,占据岗位,冲击了毕业生的正常派遣工作。另外,这些学生若干年后,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发毕业证书,甚至要求“落实政策”,若不能满足,就上告走访,干扰卫生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安定因素。最近,我厅接二连三地收到永定卫校、宁德卫校招收的计划外自费生联名写的上访信,要求同计划内学生享受一样的待遇,转户粮关系、评定助学金、奖学金以及毕业后发给毕业证书,甚至提出要按中专毕业生给予分配工作,严重地影响了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

计划外招生失控,已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1是中专卫校长期以来正常经费不足,个别学校如不搞计划外招生,连教职工的工资也无法按时发出,学生上实验课只好看录像.许多卫校为缓解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状况,为改善办学条件,互相仿效,相继办班,越办越多.2是在医学教育改革探索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多形式、多某道”办学缺乏全面的正确理解,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现有的办学条件,认为人才培养越多越好,致使招收计划外学生存在极大的盲目性.3是目前社会上存在“脑体倒挂J,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为了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工作条件,只好通过“计划外”招生,为单位摘“创收’.,计划外招生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解决计划外招生失控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对计划外招生的处理:.这不仅关系到目前和今后二三年校内、外的安定团结,也是保证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在各校的实施落实的关键。当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提高认识.当前,我省医学教育事业的现状同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兄弟省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各类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从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财政所能提供的经费出发.为完成廷一任务,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发展医学教育的路无疑是正确的。但必须纳入规划,进行有计划地培养。多种形式不等于不要比例,多种途经不等于不要质量.在医学教育发展中必须首先重视教育质量.实践告诉我们,要保证医学教育质量,必须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并且不能离开现有的办学条件.目前,各校应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完成国家指令性和指导性招生计划,为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2.要采取断然措施,治理整顿计划外招生。从现在起各中专卫校和有关部门应停止中专以上学历层次的计划外招生.对于巳经招收入学的,确有办学条件的学校和单位,可按原定计划,让其继续学完课程,发给结业证明;对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三无”学校和办学单位,由所在地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合力予以清理,坚决刹住计划外招生风.

3.要增加智力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今后一个时期内,中等医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不是发展数量,扩大规模,而应当是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书育人环境,努力提高质量.现在中等医学教育正常经费在卫生事业费中所占比例过低,且低于卫生事业费的年增长速度,加上我省中专卫校巳复办10多年了,至今仍无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而且实际拨款标准过低。据1988/1989学年初中专卫校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现在普通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每生每年经费仅600元~70。元,特殊专业(口腔、药剂、检验)也只在1000元上下.校外分班则更低,每生仅370元~400元,还不足支付学生助学金和粮油、主要副食品补贴.因此,为了深化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切实改善中专卫校办学条件,使中等医学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的两个增长,逐步增加学校的经费和校资.以逐步优化教书育人的环境,保持安定团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