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05:05: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班级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班级监管

小学班主任班级监管实践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学校教育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班主任在小学教学中、班组管理中起着“班集体灵魂”的作用。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班级管理中设计优秀的语言艺术和建设优秀班风等几方面谈点体会。

一、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和谐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师生关系的成熟、完满阶段,它体现了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是建立在班主任与学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合作关系,其核心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挚爱、真挚的情感关系。

调查表明,约有一半的小学班主任不喜欢班主任岗位。一方面是因为班主任工作很累;另一方面是与普通教师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待遇优势。对班主任岗位的接纳度低、不少班主任的发展观是片面的、狭隘的班级管理观、缺乏耐心与爱心等等这些成为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主要障碍。如何构建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呢?

(一)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班级管理不能过严、过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观念,切忌居高临下;

查看全文

中专班级自主监管形式

十年前的中专生和十年后的中专生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现今的中等职业中学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等特点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对于那些刚走出大学校园就当班主任的年轻教师来说,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情感和社会形式来引导学生,导致班级管理捉襟见肘。通过与其他班主任的交谈,反思自己的工作,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和加以改进的现象。一是,事无巨细均由班主任一人包办;二是,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与教师搞对立。三是,缺乏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天像"救火队员"忙个不停,但收效不明显。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打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开始了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进行探索,为提高中专生的综合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而做准备。

一、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班级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它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如果班主任引导学生从建设一个家的角度来建设班集体,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会不爱家,不希望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对于培养班风,树立团队精神,提高班干部和学生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举措

当下的中专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冲动,有着想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欲望,有着向外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如果班主任能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给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唤醒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那么班级管理往往会出现令人欣慰的场面,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基于此思路,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班级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查看全文

深究心理学原理在班级监管中运用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培养、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促进和保证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班级管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班主任研究的重要课题。几年来笔者尝试将心理学原理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来,效果不错。

一、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反馈原则的应用

班级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生活。它具有十分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样才能使集体中的目标、规范、组织和人际关系协调发展呢?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各自的动态,获得有关反馈信息。如班级制订的目标的积极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见?目标是否发挥了激励作用?是否符合实际?这些动态都需要班主任及时把握。然后根据这些动态,再不断进行调节:或统一认识,进行说明;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或修改目标……同时,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评或表扬又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馈信息。同学们将依据这些反馈信息来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畅通的沟通网络?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班会、班委会、各种活动等将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思想、班级的发展设想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过各种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计划地召开班委会、任课教师讨论会等,还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信息:如与学生交往、同他们谈心,随时随地,处处留心,从学生的言谈中获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网络,在班级中设置一些能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员”;第三是及时地分析和处理信息。班主任应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整理,对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将各种不良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而对大部分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则给予尽可能地满足。这样,班主任将会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尊敬。

二、发展特长,以点带面——优化原则的应用

班级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心理发展的整体化,就是个性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集体心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集体心理发展为个性发展创造了重要的社会心理环境。但不能限制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也不能离开集体的轨道。二者只有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整体优化。

查看全文

农村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论文

一、农村普通高校管理出现的问题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所以,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不是很强,学生平时懒散惯了,如果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学生就会感到不适。还有高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机制是逐渐成熟的,所以,他们的逆反心理也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对自由的理解就是没有人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有时候他们对自己比较出格的行为没有判断力。所以,这个时候对于学校的制度和老师的管教是排斥的。还有就是在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对于个人的规范就不会非常严格,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一个好的行为规范养成,轻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重者是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和途径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农村因为地域的特点,文化交流和外界非常少,所以,思想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农村高中有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地域界限,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有这方面的想法,同乡镇的学生会抱成一团,分帮结伙。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有时候因为对某些制度的不满还会集体地对学校或者老师提出质疑。其实学生在这个时候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团体利益,没有考虑到集体的利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来进行竞争学习,在进行分组的是尽量把原来接触较少的学生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来增进感情,为了小组的成绩,大家都尽自己的努力,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意识,学生只有养成了团队荣誉意识就会产生班级荣誉意识,这样学生在考虑问题和接受管理的时候就能考虑到集体的利益。

2.采用学生自我监管方式

查看全文

教育质量论文:高校师德教育促质量发展简析

本文作者:韩文禧工作单位:甘肃白银景泰县第六中学

发挥农场学校的优势,积极争取条山集团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奖励机制,每年六一、教师节都为优秀教师和学生发放奖金,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狠抓细节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办学品位

1、提高领导班子的服务水平。推行领导班子值周制度。值周领导上学时段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下午放学时段护送学生回家。确保了学生上下学安全。落实假期领导班子带班值班工作制度,带头奉献,树立形象。2、增强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行为习惯。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实行侯课制度,珍惜课堂教学时间;落实教师值周工作制度,全面监管学生。通过对教师的细节要求,为学生做出表率。3、培育学生队伍的行为习惯。一是开设礼仪课,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二是推行路队制度。学生放学期间,按照回家路线列队举牌离校。教师负责监管,确保学生整齐靠右行驶,监管家长接送车辆停放在固定位置。三是落实值班制度。课间每个楼层都安排一名教师和两名学生监管,提示学生靠右行走、轻声细语;校园每一个区域安排专人巡查,监管学生的课间活动。四是加强细节管理。每周开展一次监督检查,从学生仪容仪表到携带食品,推行自行车挂牌到登记造册、统一编号、按号停放,定期检查车况,杜绝病车上路。

推行梯队发展,打造强能高效的教师队伍

1、强化师德建设。建立师德长效机制,健全师德评议、问责、追究制度。通过多层次的评议,有针对性地开展问责和教育。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全国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书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增强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推行梯队发展。开展教师梯队发展计划,各个学科设立三个梯队,有计划、抓重点地打造第一梯队教师,分任务、定目标培养第二梯队教师,结对子、抓落实发展第三梯队教师。每学科都有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又有培养对象,每位教师又有发展方向,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查看全文

课堂管理智慧化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课堂考勤、人工查课、人工巡课占用课堂时间、分散师生课堂注意力和过程考核缺乏科学判断依据的问题,借助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实现学生考勤与上课行为状态的自动监管,教师授课情况的智慧化监督以及教师、学生课堂教学行为的趋势分析,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自律性、自主性、积极性和教师授课的责任感、敬业感,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课堂考勤;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过程考核

1.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而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前提,但目前的课堂管理多以人工参与、被动获取为主,缺乏主动性、响应的及时性,且易给课堂教学增加额外负担。基于此,论文探讨了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学生考勤、学生上课行为监管,教师授课行为监督,并通过对考勤、行为数据的整合分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论文中的课堂管理一方面指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考勤以及学生上课行为状态的主动监管;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务处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智慧化监督,以改变传统人工查课、评课的弊端。

2.课堂管理的现状

深知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已开始探索课堂管理的改革措施,如制定严格的课堂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等[1]。但由于以下因素的存在:第一,班级属性。学校生源问题和二三合班大课堂模式造成学生的学习自律性、自主性较差,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第二,教师属性。新教师对课堂管理的经验和精力不足,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上,上课易紧张;某些老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只为完成任务忽视课堂管理。第三,考勤手段。教师口头随机点名、提问或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软件完成学生课堂签到,督导进入教室实地查看教师授课情况,凭经验和感觉完成记录与打分。这些因素的存在将给课堂管理带来如下问题:(1)课堂考勤管理难。教师需要刻意花时间精力去记录、补充、管理学生考勤,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即使借助软件签到,也有签到不成功、教室外完成签到、找手机替签到、找人替上课等现象发生,学生上课旷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等恶习依旧频繁,旷课期间,学生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2)课堂教学易受人工巡课、人工查课打扰。第一,教务处为监管教师是否按学校规定上课,是否按时上下课,是否严格管理课堂纪律,是否认真开展教学等情况,会安排督导走访各个教室,进行实地查看记录与打分,这会影响教师的发挥、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第二,学生处为统计各年级各班级的到课率情况,会安排学生助理每周不定期走访教室,进行现场数人头统计,这也会打扰到教师上课。(3)过程考核缺乏科学判断依据。教学过程是指师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过程在时间轴上展开和变化,复杂而动态,导致教师在给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打分,或督导在给教师的授课情况打分时,往往掺杂很多主观因素,评估结果不够客观、较难体现水平差异性、没有足够数据作支撑。

查看全文

传统项目运动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运动会安全、有序、顺利地进行。

二、机构组成:

总指挥:刘智松

组长:童筱清邱根宝

保卫人员:六年级学生30名

查看全文

细节管理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摘要:细节管理是指对学生全天在校时所有活动进行环节上的系统监管,是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加以引导,以防止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细节管理;行为习惯;养成

中小学生的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校园内,尤其小学生,因天性好动,自律能力弱,如果学校管理不善,在学习和课余活动时留有监管空白,极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事件,而且也会使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不能保持一贯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明是非、懂规矩、守规则的好习惯、优品质。

一、细节管理的具体内容

1.学生到校、离校管理。现代生活节奏快,许多家长因上班工作,不大关注学校规定的到校时间规定,随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子女上学时间,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早于学校规定到校时间,提前到校,而学校为了规定学生校外监管无力而出现安全事故责任,会按学校规定时间开启学校大门,致使一些提前离家到校的学生在这一时间段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大多学生只能选择在外面游荡,三五成群,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甚至有可能出现打架斗殴事件。放学离校后,如果家长不要求学生按时回家,极有可能发生以上类似情况,极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课堂管理。按照常规,学生的课堂管理,只要有教师认真组织教学,学生的管理是没有问题的,但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中小学课堂因历史的遗留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语数外课堂教学之外其他课程的管理松散并不能很好地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课间管理。课间管理可分为常规的课间十分钟管理即课间正常的管理,课外活动的管理,这些环节往往是常规的,课间管理各有不同,所以极有可能管理上有疏忽,各职能部门不能认真履责,从而使学生活动处于无人监管之境地,从而不能保证管理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4.学校组织较大规模非教学活动时的管理。当下大多数学校都要在学期中组织各类庆典活动,而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准备过程和进行庆典时,重心有可能倾向活动的开展极有可能对部分学生疏于监管,放任自由的情况,这样也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5.节假日、双休日的管理。现在有一种说法5+2=0,就是说学校在学生上学时用五天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养成教育,倘若放假休息两天,如果家长疏于管护,学生五天的养成教育将在双休日化为乌有,此种模式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维持养成教育的连续性。

二、细节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查看全文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创新、优化德育工作的手段与内容,让德育内容入心、入脑、入耳,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小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较大的便利性,也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使得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新媒体成为中小学生向往的一种时尚,也构成了部分学生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同时,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也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了学生的交往空间,因此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德育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而是要基于网络运用现代化手段来开展德育工作,这样既能够让小学生正确运用、对待新媒体,还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对小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让班级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方法、有技巧。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特长与潜能,对班级管理内容作出调整与更新,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让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为小学生解决生活、学习问题,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新媒体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还要了解小学生的日常交流、获取信息的质量等,但是在实际的班级德育工作中,信息监管机制尚有待健全。在互联网环境之下,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化、迅速化,学生之间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来展开交流,网民之间也可以隐藏实际情况来进行交流,这些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人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出现了孤僻、冷漠的心理现状。同时,当前很多互联网平台为了博取眼球,有意发布一些吸引眼球却不健康的信息,这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情感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不良影响,以至于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查看全文

小学教育工作创新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该如何来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创新。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班级管理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而教师,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会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离不开有序的班级管理,成功的班级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1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建立教育工作的创新思维

1.1思想主导行动,从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出发。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中,树立学生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学习,使其自身占据主导地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因此,教师只有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摆脱出来,从而真正在教育中占据主要位置。

1.2在如今素质教育大力发挥在那的背景下,教师要革新观念,转变作风,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以对学生理解和信任为基础,并保持宽容与乐观的态度。其实,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措施,才能触及学生们的心灵世界,使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