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7 04:01: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办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忠诚敬业办好党校

党的十七大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做好党校工作。

一、党校和党校工作关系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

建立党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建党特色。党校工作历来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密切相关。进入新的世纪,党校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校工作对推进党和国家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

党校在坚持和传承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个核心问题是坚持和传承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党心民心。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可以说是从信念的丧失开始的。从世界文化遗产中可以看出一个跨国界跨时代的共同现象:有作为的朝代非常重视精神的东西信仰的东西,真正能够传承于世的最有价值的是精神和信仰。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可以说几乎把中国最优秀的分子都吸收到了党内或者团结在了党的周围,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搞垮我们党,危险在于我们丧失信念和腐败蔓延。历史上我们党凭借着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创造了战争胜利和“两弹一星”上天等震惊世界的人间奇迹,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党的阶段性使命。现在我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内外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碰撞交融,党在思想政治方面面临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党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在,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理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执政理念、价值观教育党员凝聚全党。党校就是专门研究、宣讲、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和价值观的机构、部门、场所,这项工作是其他任何具体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党校在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培训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重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一是教育干部按照党的价值观去做人,二是教育干部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工作。这不仅对于坚持和传承党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事业至关重要,对于预防腐败也是至关重要的。党校就是专门培训、教育干部的机构、部门、场所。干部的素质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党校教育应该说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党校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和优良作风教育、忠诚教育。这种教育不能代替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但也决不能为后者所取代;这种教育所培育养成的素质不是干部素质的全部,但却是干部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现在人民群众对一些干部有意见,主要不是在“才”的方面,而是在“德”的方面。一些干部出问题,也主要不是因为“才”的原因,而是由于“德”的原因。十七大后党中央强调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些都彰显出党校在教育培训干部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

党校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党校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来看,党校应该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党培养教育干部的重要阵地,是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阵地。党校工作不仅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党校本身就是党的肌体的一部分,是实现和发挥党的功能的一个重要机构,一方面传我们党的“真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从政治的角度培养干部。没有党校,党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特征就会严重削弱,党的价值观的宣扬和传承就会严重削弱。正如同志曾强调指出的,要充分认识党校的重要地位,把党校事业作为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党校工作放到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同志这个精辟论述表明,党校和党校工作对于“整个党的事业”,对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具有无可置疑的至关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查看全文

办好重要信访  促进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加强目标管理,按照“三优三满意”的工作要求,强化领导责任制、直查快办制、跟踪反馈制等三项制度的落实,有效地实现了“三个下降,一个确保”的目标。*年以来,我们共受理群众信访1869件次,其中来信1520件次,来访246件次,举报电话103件次。属纪检监察系统受理范围的信访1462件次,信访结案率分别为95.4%、100%、100%,其中按期结案率分别为90%、98.1%、98.5%,优质结案率分别为89.5%、97.2%、97.5%,本委自办案件共451件,自办率分别达到50.2%、62.8%、70。4%。下面就我县处理重要信访件,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介绍。

一、面对实际,增强做好重要信访的责任感。

近几年,我县因开发速度较快,有的征地带劳问题没有落实,有的征地保养费没有付清。加上企业改制,利益关系调整;少数党员干部不能廉洁从政,工作透明度不高,常常引发重要信访,甚至出现几十人、数百人集体上访,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维护稳定已咸;为我县各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处理好重要信访,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县的重要信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信访的数量存在高发势头。97年重要信访达49件次,*年达20件次,*年达46件次,今年一到三季度也有18件次。同时这几年群众集体上访也居高不下,仅*年就19起次,特别是去年上半年就达13起次。

其次,信访的人数存在聚增苗头。群众联名写信的人数有的三、五人,有的一、二十人,有的数十人,有的高达近二百人。如*年信访件中联名人数最多的为101人,*年为129人,去年最多的一信访件就有190人联名反映。

再次,信访的激烈程度存在一触即发的可能。因为这些信访反映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如土地开发中群众既得利益应得而末得、应得而少得的问题;二是一些群众自身实际利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问题;三是干部以权谋私,不能廉洁从政的问题。还有的是针对地方、单位的一把手,由于平时干群矛盾较大,群众比较激动,恨不得立刻把某某人拉下马。因此,对这些问题大多数群众有共鸣,搞不好就会引发群众群体上访。如某镇一村群众为举报村支书经济问题和工作失职问题,因一时未得到镇上及时果断的处理,而引发四十多名群众乘车数十里到县政府集体土—访。

查看全文

基层领导干部要办好小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仅要办大事,也要善于办小事。但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

一是“思路越大,执政能力越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热衷于出大思路、做大文章,工作中往往忽视基层的客观条件,只喜欢选择“大事”去做,一心想着“办大事”,贪“大”求“洋”,而对身边一些群众十分需要解决的“小事”不屑一顾,不躬身办理,自认为思路超前,“大事”办了不少,执政能力很好,结果是大事办不了,小事办不好,到头来群众不满意。

二是“手笔越大,执政能力越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有急功近利思想,往往不顾所处的工作环境,一味追求“大手笔”,搞“大规划”,绘“大蓝图”,盼“大轰动”。应该讲,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我们基层任何一项改革和建设工作都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有一些工作,明明是目前难以实施的,你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显然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

三是“投入越大,执政能力越强”。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过分追求政绩,认为只有“高投入”,才有“高产出”。在发展方面,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资源环境的可承受程度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唯GDP论”;在建设项目方面,片面认为规模越大越好,热衷于搞“见效快,摸得着”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超越了当地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成了“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结果投入越大,损失越大,最后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

四是“声势越大,执政能力越强”。一些基层领导同志在工作上喜欢大造声势,热衷于设计工作载体,误以为声势越大,工作载体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就越能“一鸣惊人”。应该说,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载体的推出,对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是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如果载体过多、过滥,搞形式主义,大呼大嚷,表面上看声势很大,实质上却让基层干部群众疲于应付,结果“招数”越多,基层越难以“接招”,越难以抓好落实,越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是一些地方出现“上面热热闹闹,下面疲疲沓沓”现象的症结所在。

之所以陷入以上四大误区,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对党的执政能力缺乏全面理解,在思想上脱离了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五种能力,使我们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具体到基层工作,我认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善于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全心全意办好小事。这是基层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查看全文

办好农村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一、高度重视,让农村教育火起来

农村教育是发展县域义务教育的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部署,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促进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要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的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大力办好农村教育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根本之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统筹领导,强化政府责任。

二、倾斜投入,让办学条件好起来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州委、州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州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明确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共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要在以县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国家、省、州转移支付资金资助。充分利用好省对贫困地区教育制定的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并结合教育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继续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尽快解决教育投入不足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三、倾注人力,让教师队伍优起来

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当前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着力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政策保障机制和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一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农村教师待遇低,住房条件差,加上城乡差距大,年轻老师找对象都存在问题。因此,只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留得住人,进得来人,才能真正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二是改革教育人事制度。要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对在职农村教师要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考评,淘汰不合格教师,并妥善做好分流工作。三是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对教师缺口大的农村学校要尽快予以解决,新增教师要优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并出台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开展“捆绑式”对口支教工作和名师支教工作,大力推进和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查看全文

农民办好事实事工作方案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收集到的“要多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意见和建议,办公室对前一阶段的涉及农民方面的工作认真进行了查摆和反思。为进一步多为农民办好事实事,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树立办公室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良好形象,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充分认识做好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地多为农民办好事实事,切实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以高质量的整改行动,保证高质量的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针对多为农民办好事实事中存在的不足,坚持边整边改,立说立行,积极深入基层,加大多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工作力度,结合政府办公室的工作实际,从力所能及的各个层面和角度,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做好服务,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更多的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整改步骤

查看全文

在党校开学典礼讲话-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

开学典礼讲话

在党校开学典礼上就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党校2007年春季开学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向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就县委党校如何办好本期培训班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

县委一直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年轻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坐的基本上是各单位的青年骨干,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干部,工作都很忙。把你们组织过来,集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年轻干部的重视、关心和培养。希望大家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学习锻炼。

查看全文

办好青年党校,培养合格人才

办好青年党校,培养合格人才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及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等新变化,使得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斗争日益增强。再者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就业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新的形势,使青少年学生因此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处于关键地位的教育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身为教育最前沿的工作者,只有站在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的高度,充分了解形势,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方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再度发展。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现有30个团支部,1900余名团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其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和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政治热情高,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为了更好地帮助优秀青年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为党组织培养后备力量。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从1995年以来,我校团委已办了两期青年党校学习班,共毕业52人,其中有3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人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我校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历史。为了进一步办好青年党校,现将前两期的做法和效果作一简要总结。

1、党校组织健全,培养目标明确。

党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各处室领导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共同领导党校工作,保证了党校各项工作能更好地与形势相结合,与学校德育相配套,与学校党建工作相协调。同时,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德高望重的教师担任党校教员,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党校教育的高质量、高层次。

党校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学员都是经过团支部、班委、学生会、班主任考查推荐的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青年教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党,了解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个人素质,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团员青年政治上要求进步,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进而带动校风的进一步改善,实现高层次教育和低层次教育的有机结合。

查看全文

妇代会兴办好家长学校的经验材料

适应农村特点努力办好家长学校

和龙市头道镇新民村位于头道镇江南,是朝鲜族集中居住地,全村幅员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公顷,有13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屯,全村有565户,总人口1830人,其中朝鲜族1761人,汉族69人,妇女总数是569名,在校生126名。头道镇新民村妇代会面对家长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赌博,很少过问孩子,甚至放任自流,再加上农村教育环境远不如城镇的情况,创新家长学校机制,改善了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净化了社会氛围。

一、农村家庭现状呼唤社会加强家教工作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对孩子的影响往往超过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好,不能形成合力,有的还在扯学校教育的后腿。这一形势要求必须有一个解决办法。办法在哪里呢?为此,新民村妇代会首先对新民村家教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如下问题:1、对子女的过于溺爱,是农村家庭的普遍现象;2、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3、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4、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媒体的误导,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5、家庭变异,父母的不良影响,导致孩子从小染上坏习气。而成材的学生得益于成功的教育,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为此,本着“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为准则,开办了家长学校,使学生家长能够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规范他们的行为。又讲求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知识、身心素质,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使他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头道镇新民村家长学校始建于1991年,现有学员140余名,其中汉族学员15名,11个家长学习班,11名辅导员,构成以村支部书记为校长,以妇代会为战斗堡垒的9名领导小组。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新民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邻里的争吵现象不见了,聚在一起赌博的现象不见了,而且连续10年没出现一例刑事案件,一家有难大家来帮,村民把互助友爱,雪中送炭视为新民村的美德,村里没有一名流失生,每年都有品学兼优的孩子考上大学为村争光。这一切都是与家长学校以坚持育人为本,以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学方针是分不开的。

二、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办好农村家长学校

查看全文

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近年来,泸溪县围绕发展职业教育坚持扶志扶智并举,紧盯职教短板和贫困群体,结合实际开设多个特色专业,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了贫困人口的劳动力素质,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为全县脱贫攻坚夯实了人才基础,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为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一、强化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坚持经费优先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县主要领导每年深入职校调研和现场办公,为学校排忧解难。在资金调度上优先考虑职业教育。二是坚持师资优先配备。建立职教师资引进“绿色通道”,凡需要专业教师,均由学校按程序组织招考,把职业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优先调入。近三年来,从全县选调优秀教师27名,招聘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26名,优化了校师资结构。三是坚持政策重点帮扶。近三年来,累计拨付资金594.06万元,受助学生4392人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50万元,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119人;投入扶贫助学资金5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61人;发放“雨露计划”资金175.56万元,受助学生2717人次。

二、强化产业对接,提升发展实效

一是创新专业设置。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学业与职业融通”的方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各专业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双环境、工学多重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踏虎凿花,列为文化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建立踏虎凿花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了设计室、创作室、展示室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二是优化校企办学。坚持“订单培养”与“信息对话”双措并举。依托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项目,通过“五百工程”(即百个网校、百个网企,百个岗位、百组项目、百个案例),实现校企双方有效对话、信息沟通、资源整合,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截至目前,县内有10多家龙头企业长期参与,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2900余人。三是强化就业指导。大力推行“就业承诺制度”、“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实现就业指导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程管理。近三年来,职业教育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69%,对口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学生就业后90%以上月薪4500多元,年薪达10万元以上有69人,自主成功创业81人,真正实现了“一人读职校、全家能脱贫”的办学目标。

三、强化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基础。

查看全文

办好寄宿制小学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于××区××镇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思考

××区××中心小学××*

××区××镇面积157平方公里,是××区面积的一半,人口近5万人。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4所、中小学生6592人,占人口13.2%。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教育强区的战略构想。如何实现区委的战略构想?笔者作为长期在基层小学工作的教师和人大代表,下面以××镇为例(该镇是××唯一的老区镇、典型的山区镇)谈谈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集中办学的一些思考。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顺应农村客观形势变化、满足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人口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农村人口结构上,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适龄儿童急剧减少。近5万人口的××镇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仅353人,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也仅390人(不含炼化一体化拆迁安置户子女),只相当于峰值期的37%,这一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长期稳定。二是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负担不断减轻,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这些变化,亟需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为农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三是随着外出经商、务工的青壮年农民不断增加,其留在家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目前,××镇农村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116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803人,父母单方外出的1313人),留守子女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农村学生二分之一强属“留守孩子”。而根据现在的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镇农村“留守子女”数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持续增长。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青壮年农民安心外出经商务工,将对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由于基础教育点多线长,政府投入有限,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多数农村小学举步维艰,设备极其缺乏。以计算机为例,××镇21所小学3956个学生,现有计算机230台,其中中心小学70台,村级小学160台,分布在6所小学,全镇生均只有0.058台。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每一份有限的资源都用在教育的刀口上,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而带动初中、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