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23:51: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帮扶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帮扶机制

党员帮扶机制思考

党的**届**全会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平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下到九龙乡、大塘乡、峡山林场等单位,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据调查,我县共有农村困难党员33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4%,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1%。这些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1、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十个党员九颗牙”现象普遍。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下643名,占19.1%,60至70岁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同时,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其中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

2、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3、从组成结构来看,党员无职的偏多。据调查,当前农村困难党员结构较单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解甲归田”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查看全文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点探析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一些地方的工作情况看,笔者认为,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上,应注意防止和克服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问题。比如,在工作对象上,往往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其他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为此,我们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对象是全体党员

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每名党员都需要党组织的关怀关心,只是因工作岗位、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党组织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让党员以主人身份即作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出现,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来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获得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

为准确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丹东市近年来建立健全了党内定期走访慰问和谈心交流制度,要求基层党组织坚持做到“五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无故不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六必谈”,即党员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力争及时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思想疙瘩。这么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坚持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

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一个部分。对多数党员而言,最需要的是经常性的激励和关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能因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政治关怀集中体现为在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的同时,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运行的基础,也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细化规定了八个方面的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不健全,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不够通畅,党员与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等,都不利于调动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积极性。因此,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认真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让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查看全文

党委帮扶机制的思考

党的*报告中,*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乡采取多种措施,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关爱党员、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用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与浙江长兴、安吉接壤,全乡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下辖6个行政村,有6个村级党总支和27个党支部,党员596名,其中70岁以上的老党员65名,党龄满50年的党员32名,农村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党员有24名。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激励引导,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抓载体在服务农民党员上形成合力。加强与信用部门的联系,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创活动。通过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对那些想发展、缺少启动资金的农村党员优先提供不用抵押、不用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3-5万元。对50岁以下无致富门路的党员通过开展“党员学科技”、“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科技培训,使他们掌握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在企业、在专业协会中建立党支部的手段,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把生产能手培养成党员,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查看全文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思考

党的十七大强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目的、内涵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系统地做好这项工作,积极探索出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县结合工作实际,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内激励帮扶机制进行了积极思考。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共产党员8243名,其中有在岗职工党员3468名,女党员2106名,少数民族党员3491名,预备党员540名,农牧渔民党员3587名,离退休党员850名。全县共有41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支部366个,党总支21个,有基层党委21个,有2个工委,另有22个县直机关党组。低于全县平均生活水平的党员有350名,其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79名。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1、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近年来,**县把帮助村队、社区困难党员群众作为发挥党的先进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城乡党组织互动”、“城乡党员互动承诺”等党性实践活动,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农村、社区困难党员群众,通过帮思想、帮技术、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促进农牧民困难党员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社区困难党员群众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前,全县已结成各类帮扶对子2000多个,帮扶党员群众累计4000多人,已有85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有5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了靠舍饲喂养、屠宰、贩销等发家致富道路。

查看全文

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感召力,创造平安余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下到九龙乡、大塘乡、峡山林场等单位,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据调查,我县共有农村困难党员33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4%,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1%。这些农村困难党员“四多”特征明显。

1、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年龄较大的占大多数,“十个党员九颗牙”现象普遍。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下643名,占19.1%,60至70岁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同时,这些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大,大多数也具有较长的党龄,其中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

2、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据调查,农村困难党员一般因为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3、从组成结构来看,党员无职的偏多。据调查,当前农村困难党员结构较单一,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解甲归田”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查看全文

党员帮扶机制问题调查思考

当前,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切实解决这部分党员贫困问题,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组织部门的职责之一。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调研组走访了县直单位和部分乡村,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设计了三个调查表,分别发到各单位,对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三老”困难党员。形成原因主要是:一是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力,生活十分困难,他们中有的过去是英雄好汉,现在老了,没能赶上致富的班车,生活状况并不比一般老百姓好,有的甚至更差,并且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二是生活缺少保障,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搞养老保险,只能在每年春节领到县委组织部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资金的党员。形成困难原因是: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至8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斗大字不识几个,更谈不上科技素质,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怕这怕那,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什么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一定资金,生活上都入不敷出,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信用社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患病造成困难的党员。形成困难的原因是:一是他们年龄也相对大些,很多人患有肝、肺、癌、高血压、冬瓜脚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二是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

查看全文

党员帮扶机制调查汇报

近年来,各级党委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彻落实到党内生活中,广泛组织动员党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帮扶困难党员,探索建立思想扶志、工作扶技、生活扶困的长效机制,对困难党员做到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工作上帮扶、生活上关爱,进一步唤醒了他们的党员意识,激发了他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

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

各级党委从帮助困难党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入手,把扶困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自治区党委着眼于普遍提高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2011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区开展党员全员大培训,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按照每位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20个学时”的要求,组织广大基层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知识,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认识困难,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为了把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全区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制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领导做到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及时解除困难党员的思想疙瘩和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战胜困难。通过扶困先扶志,一大批困难党员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摘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坚持扶困与扶技相结合

全区有6.8万名困难党员,绝大部分在农村,普遍缺乏致富的知识和本领。为此,各级党委着眼于提高困难党员的致富能力,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在农村开展大规模、多渠道、全覆盖的实用技术大培训。2011年以来,每年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业、科技、司法、扶贫、劳动、国土等20多个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广泛开展现代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为广大党员群众送知识、送技术、送良种、送服务,为困难党员重新就业、发展生产提供科技帮扶,帮助每位党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仅今年以来,就举办各类培训班4.5万期,培训农村党员245.57万人次。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查看全文

县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房县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确定帮扶对象。从2006年底开始,对全县所有困难党员群众进行一次集中性的摸底调查,设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动态台帐,实行“七清”动态管理(家庭情况清、致贫原因清、就业技能清、帮扶需求清、措施进展清、资金使用清、任务目标清)。帮扶的困难党员主要包括:因意外灾祸、患重病等原因,一时造成生活上严重经济困难的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在创业、发展经济、开发科技项目等碰到困难需要帮助党员;其他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目前,该县已建立困难党员群众档案2600余份,结成各类帮扶对子2653个。

明确帮扶内容。在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五帮”活动,有针对性、分类分层统筹解决困难党员各方面的困难。帮思想。进行思想帮扶,定期走访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通过自力更生逐步脱贫致富;帮生活。切实为帮扶对象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生产。对党员在创业、发展经济、开发项目遇到困难时,提供相关服务;帮就业。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再就业培训、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相关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帮信息。多渠道为帮扶对象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及时为他们出谋划策,努力拓宽其家庭收入来源。

制定帮扶方案。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各有不同,该县各党支部组织专班,对本支部内困难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困难原因、有何特长、急需何种帮助等情况,并建档立册。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帮扶困难党员的年度计划,对帮扶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实施分类帮扶。根据党员的困难程度和帮扶要求,分类别、分层次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扶持。多方筹措资金30万元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为救助特困党员困难提供资金帮助。对技能单一,就业素质偏低的困难党员推荐进行再就业培训,帮助其掌握1—2门职业技能;对生活困难党员(包括五保户、特困户、因灾致贫户等),实行结对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规定帮扶单位中的党员定期深入联系点,了解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单位出资或党员个人捐助的形式筹措资金或物资,为困难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明确帮扶项目、帮扶任务和帮扶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帮扶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责任落实到位。

据悉,2007年,该县2600余名受帮扶党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帮扶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累计开展困难党员培训3102人次,为困难党员提供各种信息5300余条,帮助协调小额贷款6000余万元。

查看全文

农村贫困党员户帮扶工作机制

为切实贯彻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党员贫困户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门路,采取以领导干部、党员结对帮扶等主要形式,积极整合帮扶资源,调动帮扶力量,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全乡农村党员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全乡平均水平以上。

一是建立帮扶结对机制。在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即在职党员领导干部与全乡农村党员贫困户结成“一对一”、“一对二”帮扶对子。结合“一联两包”(领导联系村、乡村干部包组包户)工作建立党员结对帮扶责任制。

二是建立帮扶责任机制。由乡成立农村党员贫困户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乡党员贫困户帮扶工作的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履行帮扶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乡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为帮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该村党员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已和农村贫困党员结对的帮扶党员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要与帮扶对象联系1次、每年至少为帮扶对象办1件以上实事,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经济能力,为帮扶对象发展种植养殖项目。

三是建立帮扶教育机制。每月由帮扶单位牵头、乡配合、村支部具体办理,集中农村贫困党员上1次党课,每年举办2期以上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党群致富联合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贫困党员的思想认识、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激发他们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发展生产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四是建立帮扶保障机制。对无固定收入、男年龄在70周岁、女年龄在65周岁以上的农村贫困户中的老党员,民政部门优先解决贫困补助,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每人每月给予一定的最低生活补助金;建立贫困党员救助制度和慰问制度,在“七一”建党节、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及抗灾救灾工作中,组织党员干部及时向农村贫困党员和受灾党员送去党组织的问候、关怀和温暖。

五是建立帮扶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紧紧围绕帮扶工作的重点和开展帮扶工作的成效,认真总结、提炼和宣传帮扶工作中的新机制、新举措、新经验,打造一批帮扶典型。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老干部帮扶机制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严格贯彻党的老干部政策及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建立完善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保证了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医药待遇按规定得到了落实,全市老干部较为满意,维护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退休干部的增多和离休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老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下面,就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谈一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建立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

困难离退休干部在老干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工作,既是解决这一新课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是我们老干部工作部门当前应当着力抓好的工作。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有助于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新方法、新途径,转变作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尽职尽责地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困难离退休干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离退休干部,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离退休较早的老干部,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离退休较早,离退休金较低,配偶多数没有工作,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上有一定困难;二是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基本上不能参加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原单位组织开展的活动,生活空间越来越小,行动上有困难;三是居住农村,居住条件较差,生活极为不便,住房有困难;四是子女不在身边,老伴身体不好,看病就医不方便,家庭困难,护理条件差;五是其子女下岗失业的较多,年龄普遍较大,大多处于“4050”阶段,求职就业普遍较难。

三、采取六项措施,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