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23:02: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膀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膀胱热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手术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诊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基础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ckkopf相关蛋白(DKKI)、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EGF、DKKI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VCAM-1、sICAM-1水平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手术预后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VEGF、DKKI、sVCAM-1、sICAM-1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膀胱癌;预后

膀胱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威胁[1]。临床在治疗的时候,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2]。临床用于膀胱灌注的药物较多,疗效有一定的差异[3-4]。在治疗的时候,本研究通过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接诊的4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9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67.55±7.22)岁;病理学分级:G1级9例,G2级10例,G3级5例。对照组男18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66.96±7.47)岁;病理学分级:G1级10例,G2级9例,G3级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者[5];符合手术治疗指征;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尿路感染者;合并危急重症者;合并基础疾病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1.3方法:基础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治疗。体位选择截石位,对患者实施全麻,然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等。置入电切镜,明确患者的病灶位置、数目、大小,然后进行灌洗。沿着肿瘤表面切除病灶,一直到基底层,然后电凝基底周边异常血管和出血点,复查肿瘤位置,止血退镜。对照组:联合吡柔比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982;生产企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30mg吡柔比星+500ml氯化钠溶液,50℃加热10min;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会阴部位的常规消毒,留置导尿管,排净膀胱尿液,循环灌注,速度为300ml/min。术后6h化疗,化疗1年。观察组:联合吉西他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04;生产企业: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1000mg吉西他滨+500ml氯化钠溶液,50℃加热10min;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会阴部位的常规消毒,留置导尿管,排净膀胱尿液,循环灌注,速度为300ml/min。术后6h化疗,化疗1年。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Dicckkopf相关蛋白(DKKI)、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疗效果。疗效评价[6]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30%;稳定(SD):病灶缩小<30%,但是增加<20%;病情恶化(PD):病灶增加>20%。总有效率为前3者之和。1.5统计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8.0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影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在保留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基础上切除肿瘤病变,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膀胱灌注化疗是降低膀胱癌复发风险的主要方式,治疗期间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表现,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遵医行为,本文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中,探讨其影响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2—10月于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0例,均于术后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具备配合能力,可获得有效随访;排除无法配合参与、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延续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62.5±7.5)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5例、高中及以上10例;延续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0.3±6.6)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中学16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化疗注意事项告知、生命体征监测、出院健康教育、叮嘱复查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组延续性护理干预。(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为专科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结合工作经验、患者情况制定延续护理方案。(2)延续护理措施。为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便于随时查阅,根据患者理解能力介绍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优势,强调其能够巩固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以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膀胱灌注前1d,以电话通知形式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膀胱灌注后1d,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入群,以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推送,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其自护能力。留取患者有效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期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对症处理患者不良情况。与患者定期沟通,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指导患者以放松、音乐等干预方法稳定情绪。与患者家属沟通,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支持、安慰和鼓励。

查看全文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探讨发展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是一种常见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将其定义为该名词;其特点是尿急,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候,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包括不稳定膀胱及逼尿肌反射亢进,在神经性膀胱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在非神经性膀胱则称为逼尿肌不稳定[3];现就OAB有关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

1.1脑桥上神经系统损伤及病变

成人中枢系统的损伤或者病变都能够破坏自主性的控尿能力.出现膀胱反射亢进和急迫性尿失禁。各种中枢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退化均可以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如脑桥上中枢神经对排尿反射主要起抑制作用,此处病变导致抑制不足,逼尿肌反射亢进发生率为75-100%,如在在帕金森病患者,其发生率为37%-83%[4];而一些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病史的老年男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则可能是相关中枢系统机能减退的原因。

1.2脑桥—骶髓间病变:

多表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加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脑桥反射中断后,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形成新骶髓反射弧,由c纤维传人,骶髓副交感神经元为中心;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约占60%一70%,可用电刺激或针灸传人神经抑制,刺激部位为阴茎、腔后神经等[5].

查看全文

膀胱癌诊断论文

摘要目的摘要:探索MRI在膀胱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摘要:搜集20例采用0.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恍癌,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摘要:根据肿瘤的MRI将其分为腔内型、浸润型和腔外型。术前MRI诊断和TNM分期符合率为80%(16/20),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摘要:T1加权像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像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和病理分期有较高的符合性。

膀胱肿瘤磁共振成像

膀胱癌的诊断及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国内,这方面CT的报道比较多,但有关MRI的报道较少。搜集我院手术病理诊断为膀胱癌20例,对其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索MRI在膀胱癌术前的诊断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9~75岁,平均64+-9.09岁。20例均做MRI扫描,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膀胱癌12例,复发性8例(首次手术均为经尿道电灼术,局部损伤小)。

查看全文

膀胱造瘘手术论文

摘要:探讨经皮微穿刺技术在膀胱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认为经皮微穿刺技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创伤小、适应证更广,基本无并发症。

关键词:穿刺;膀胱造瘘;微创手术

2004年8月~2007年8月我们采用经皮微穿刺技术行膀胱造瘘术72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性66例,女性6例;年龄10天~84岁,平均73岁。神经源性膀胱11例,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36例,外伤性尿道狭窄3例,外伤性尿道断裂合并休克2例,会阴部撕脱伤合并尿道远段缺失1例(女),膀胱肿瘤晚期尿潴留4例,尿道下裂术中膀胱造瘘12例,膀胱结核挛缩2例,肛门成型术中后尿道损伤1例。

2器械18G×20cmPTC针;肾筋膜扩张器(F8~F18);自制70cm引导导丝;Peeraway鞘F12F18(15cm长普通硬质塑料吸管代替);Foley双腔气囊尿管(气囊远端剪除)。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电切术膀胱镜检查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CG.。

2治疗方法

2.1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为1个疗程。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查看全文

腺术后膀胱痉挛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冬眠合剂应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治疗膀胱痉挛收缩痛的疗效。方法将接受前列腺摘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应用冬眠合剂缓慢静滴,对照组38例应用硬膜外止痛泵(PCA)。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眠合剂缓慢静滴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疗效显著。

【关键词】前列腺摘除术后;冬眠合剂;PCA泵;膀胱痉挛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痛是前列腺摘除术后最常见、最棘手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患者顺利康复的难题,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佳。近年来硬膜外止痛(PCA)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护理观察,PCA泵对一般手术刀口疼痛有一定镇痛效果,但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痛则难以控制。我科试用冬眠合剂缓慢静滴治疗膀胱痉挛痛,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2~12月我们科共行前列腺摘除术68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外用盐水持续膀胱冲洗。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年龄52~82岁,对照组为38例,年龄57~8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患者感觉2级疼痛起应用冬眠合剂(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度冷丁50mg溶于5%GS500ml,合并糖尿病者改溶于生理盐水500ml稀释),连接输液器与常规输液通路应用三通管连接,调节滴速,缓慢静滴维持镇痛,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应用时间为50h左右。对照组38例患者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将吗啡10mg、布比卡因60mg、氟哌啶1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注入止痛泵,将止痛泵与硬膜外导管连接固定,并保持通畅,以0.8ml/h速度均匀缓慢注入硬膜外腔镇痛,时间一般为72h。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电切术膀胱镜检查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CG.。

2治疗方法

2.1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为1个疗程。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查看全文

气肿性膀胱炎分析论文

【关键词】气肿性膀胱炎

气肿性膀胱炎是膀胱壁内或腔内有气体存在的一种炎症,是膀胱炎症的少见类型,主要是由于各种产气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时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质产生气体而形成,感染的部位主要是膀胱和肾脏,如发生在肾脏,则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拟“呕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7年,轻体力活动,饮食控制差,平素以优泌林R控制血糖,不经常监测血糖。一周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时尿糖微量,尿隐血微量,尿白细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双肾外形不光整,右肾皮质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养+药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生长,当即给予特治星4.5g静滴12h/次。作泌尿系BUS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水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显示膀胱内积聚较多气体,盆腔内且可见一较大液气平,提示气肿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导尿2周,膀胱冲洗(生理盐水250ml2次/d)处理。插导尿管时发现患者尿道狭窄,无红肿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导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扩张后改用16F双腔导尿管。插导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黄带絮状物尿液约800ml,同时有气体随尿排出。留置导尿5d后复查尿培养已无细菌生长。应患者要求,予带导尿管出院。嘱口服抗感染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拔除导尿管,电话随访无不适主诉。

2讨论

2.1病因

查看全文

永久性膀胱造瘘家庭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是老年男性患者,年龄58~89岁,平均7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13例,膀胱癌2例,尿道狭窄3例。

2方法

资料收集与评估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心理素质,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背景,根据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等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患者和家属、生活照料者。教育时间从患者手术后第4天开始,并在出院后2周/次的访视或电话随访中得到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育及并进行效果评价。

3家庭护理指导

3.1心理护理由于排尿方式的改变带来许多不便,患者需终身带管,定期换管,加之造瘘口的不良气味,自身形象的改变使他们敏感、悲观,患者身上带着尿管和尿袋,有怕被人嫌弃的想法,易产生自卑感和孤独感,对今后生活顾虑较多,导致患者的精神痛苦远大于肉体痛苦。护理重点应着眼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从心理上完全接受。针对上述心理状态,应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造瘘口无异味,尿袋妥善放置不外露,可佩戴尿袋罩布以维护其自尊心,可以参加有益于健康的活动、社交等,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1]。让患者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患者谈心,生活上多予以协助,鼓励患者多些爱好,如看电视、看书。能行走的患者,可适当到户外散步。在患者患病时,患者最需要关怀,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鼓励家属充满亲情和爱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患者尽快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讲解造瘘管及尿袋的性能,使用方法,护理不当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患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尿袋的位置,防止尿液的返流,而导致尿路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减少污染机会,指导患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共同做好造瘘管的护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