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21:3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百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情系百姓 爱心永恒
***常说:我是老百姓,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想什么。践行“三个代表”,就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她这样说,也这样办。有人给她作了这样一份统计:她和驻区16个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她组织成立了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和家政服务站。还与驻社区的市中心医院分院建立了联系,使本社区残疾人就医可优惠15%的费用;还为托老院老人免费体检;她在党员中开展了“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的“走千家”活动;她共介绍38名保姆上岗,为283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机会,为10户特困户结成了扶困对子;她充分利用208平方米的办公室和活动室,配备了崭新的电器设备,室内的健身器材和阅览室的2千册图书、10多种报刊以及麻将、象棋、扑克、跳棋、围棋,天天向社区居民开放;2002年扶持下岗女工冯玉坤、薛洪云、罗淑梅办起三所托老院,现收托43名老人;又扶持闫淑荣、孙炳章办起了两所幼儿园;扶持孟庆云办起干洗店;还扶持办起两个洗浴中心、一个美容美发店、一个便民小吃部;成立了保洁队;还积极招商引资了两个项目到社区,资金达200万元。
社区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她心上。她起早贪黑地工作,把社区1575户居民家平均走访了4次以上。有一次她在走访居民曹桂兰家时,了解到曹夫妇全都下岗,曹桂兰又患乳腺癌,手术后没等拆线就出院了,连手术费都是借来的。十一月份了没钱买煤,屋里冷冰冰的。晚上回到了家,她就和爱人介绍这件事,爱人立即陪着她给曹桂兰送去100元,让她家先买煤急用。然后她又写了材料报给街道,很快为曹桂兰家补助了400元钱,解决了她家冬天的取暖问题。
社区低保户葛淑春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她倡议社区居民捐款救助患病儿,***和爱人带头各捐款100元钱。社区居民都踊跃捐款,这笔钱通过慈善总会已送到患儿手上。
她的爱心延伸到了千里万里之外,2003年2月份,当新疆巴库县地震在电视上报道后,***寝食不宁,积极组织居民捐衣服给灾区群众,爱人也把他的衣服送到了社区,夫妻共捐20件衣服,社区已向巴库县寄去四百件衣服。
民强社区的群众高兴地说:我们有福气,能遇上宋主任这样的好干部,这可真是我们民强的缘份。
百姓民生优先交流
近7年间,江苏**市集束式创立了党委、政府与民众多渠道、立体化的联系纽带:从“寄语市长”到“市长信箱”、“书记信箱”,从市长热线“12345”到“网络在线”交流,建立起稳定的“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如今,无论是在居民家中还是在社区,扬城到处涌动着互动交流的真情。
和谐的前提是沟通,是建立通畅的表达机制
**市台商协会会长方丁玉常常感慨地说,现在落户**的台商赶上了好时候,打个电话、上上网,问题就可以反映上去了,很快得到有效解决。
有心事,有人真诚倾听;有困难,马上有人帮助解决。**市委书记季建业说,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是沟通,是“让老百姓有地方说话”。
20**年7月,在**市政府网站上,一个崭新栏目“寄语市长”诞生了,后来,又增设了“市长信箱”、“书记信箱”。无论是事关百姓的民生话题,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市民都可以与**的决策者进行直接对话。
3年来,市长热线“12345”的整个网络平台共接听处理群众来电8.9万余件,市政府公开电话室直接接听处理1.9万余件,交办、督办、协调7000余件,办结率达90%以上。
百姓苦难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社会底层百姓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底层写作”几成文学主潮。那些与底层百姓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作家们,以饱蘸血泪的文字,直面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在或理性冷静或激情难抑的真切叙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不无酸楚、凄切的生活画面,具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省世意义。
论文关键词:底层写作百姓苦难呈现
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是新时期以来小说的传统之一,但对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苦难比较集中的聚焦,则是近几年的事情。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的凸现,使城里的下岗工人与广大的农民一道沦为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他们的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从二〇〇五年以来,“底层”问题成为当代文学最大的主题,“底层叙述”成为“热门叙述”和“主流性叙述”。许多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对底层苦难的真切呈现上,让读者触摸到了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伤痛,对社会民主、平等、公平等问题有了切肤之感。因此,这样的作品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底层写作的阵营中,罗伟章无疑是个主力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泛,像去年发表的《奸细》《我们能够拯救谁》等小说,就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教育问题,但是给他带来文学声誉的,则还是他的底层写作。《我们的成长》《变脸》《故乡在远方》等且不说,单是《大嫂谣》《我们的路》这两部中篇,就足以奠定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了。《大嫂谣》(《人民文学》2005年第11期)中的大嫂,为了家庭,为了供儿子上学,五十三岁了,还到广东打工。身体并不好、又有贫血症的她,在推砖时竟然昏倒了,虽然骨头没被轧断,但腿上被搓掉了一张皮。每月六百元钱的工资,只能自己开伙,吃不能再差的饭菜。当包工头胡贵出事后,大嫂连这样卖命的机会也没有了,只能干起拾荒的营生。虽说作者在小说结尾以大嫂的二儿子清华考上大学来抚慰了一下大嫂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让读者胸中长出了一口气,但小说传递出来的信息仍令人心惊。即使是社会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的工人,到了五十多岁的年纪,也早已领得一份退休金,在家里过着虽不富裕但也安适的生活了,而大嫂却还要像一个青年人一样背井离乡,从事极繁重的劳动,这社会公平又哪里去了?《我们的路》(《长城》2005年第3期)中郑大宝在外打工五年,没有回过家,但也只给家里寄了三千一百元钱,根本不够家里的日常开销。扣两个月的工钱也抵不住他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回到家里的郑大宝还是心事重重:他曾多次给老板下跪讨要工钱;他亲眼看到农民工贺兵从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死,而老板只给了他父亲一万元了事;与他同村的春妹刚刚十六岁便不明不白地当了母亲,受到村人的议论。这一切让曾考上大学、但因家里穷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郑大宝感慨万千。再看看凋敝荒凉的家乡,这一切都让人感到心头沉重。小说并不是给社会开药方的,“我们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作者给社会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罗伟章只是客观地叙写底层苦难不同,同为四川作家的曾平,在他的小说《大伯》(《四川文学》2006年第5期)中则直接挖掘了造成这种苦难的社会原因。小说告诉我们,已经娶了儿媳妇的大伯生活本来还算可以,所以大伯决定要建楼房。但是这个梦想却因村里的招商计划而破产。因为有老板要来投资办砖厂,村支书李乘龙巴上欺下,强令大伯砍掉荔枝树。大伯索赔无果,荔枝树被砍个精光。他到乡派出所讲理,并多次到县里、市里反映,结果不但无济于事,连大青马也被卖掉抵罚款。大伯在万般无奈中,喝下了毒药。小说通过这个个例真切地展现了农民——这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下,生存境遇的恶劣。究竟是谁让一个原本殷实的农民家庭莫名其妙地变得鸡犬不宁,以至于要了大伯的命?各级领导的好大喜功、追求政绩,无视大伯的正当权益,无疑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云南作家杨继平的中篇小说《烟农》(《滇池》2006年第3期),写出了地方政府与百姓争利酿成的悲剧。为了不让烟叶外流,乡政府便在靠山屯通往县城的路上设置堵卡点,禁止烟农把烟叶销往外乡镇。这本身已是违背了《烟草法》的规定。烟农们千辛万苦收获来的烟叶当然想卖个好价钱,可当地烟站把等级压得很低,烟农们便要把烟叶卖到外地(外乡镇)。就在这样的官夺民利的对抗中,青年农民赵三林竟然被乡政府的堵卡员活活地打死。无奈,赵家以暴尸乡政府的办法,要求解决问题,可是公安局竟出动防暴警察,大打出手,并逮捕了赵二林,而乡里相关的领导却安然无事。与民争利的政府怎能不让人失望,农民的一条命不如一条狗的现实怎能不叫人寒心!
金光镇——侠骨柔肠护百姓(下)
金光镇,三地任职,披肝沥胆,勤政为民,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他说,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
视百姓为父母
为什么警察那么辛苦破案,老百姓还不满意?反复考虑之后,金光镇觉得,老百姓不喜欢警察,不满意警察,主要还是因为个别民警没有用感情对待老百姓,没有把自身的位置摆正。
刚到安图,金光镇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小沙河镇的老百姓因为人参的问题找到公安局反映情况,两个代表话还没讲完,就被派出所的民警给轰走了。下午,老百姓找到了金光镇。金光镇听完情况后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老百姓!他马上给承办该案的派出所所长打电话,要求限期办理。
“当警察,就要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要不是遇到实在难忍的委屈和困难,是不会来找我们的。”金光镇以此事为契机,提出“视百姓为父母”的要求,对侵犯百姓利益的警察给予了严肃处理。
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让百姓吃上放心肉———记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市动物检疫站站长李学花
“我要让太原市民全部吃上放心肉!”13年前,一位女干部发出铮铮誓言。13年后的今天,太原市99.6%的上市肉都经过了合格检疫。兑现这一誓言的就是今年刚刚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太原市动物检疫站站长李学花。
用一腔热血维护人民利益
1992年10月,李学花调任太原市动物检疫站站长。当时,太原市屠宰检疫处于失控状态,市区60多个集贸市场无人检疫,360多个私屠滥宰户散布城乡,病害肉、注水肉等不合格肉流入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时隔一月,市区有一家三口因食用不合格猪肉被送往医院抢救。在医院,李学花眼睁睁看着孩子无力地合上了双眼,听到了亲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李学花公开向市民承诺,一定要对生猪实行定点集中屠宰,让危险远离人民群众!
李学花以停产10年的太原肉联厂为试点,组织实施了定点屠宰。寒冬腊月,李学花带领4人进驻了连暖气都烧不起的肉联厂,挨门逐户动员周边屠宰户将猪送到肉联厂集中屠宰。一次,许西村一位屠宰户不愿意进入定点屠宰厂,故意闭门不出,李学花在屋外做了两个多小时动员,鼻头都挂上了霜,终于感动了屠户。李学花和同事们最终用不到两年时间将散布于市郊的360个私屠滥宰户,全部集中到了9个设施齐备、设有检疫员的定点屠宰厂。
用浩然正气压倒歪风邪气
公共文化服务离百姓更近
“治贫”必先“治愚”,在共建共享社会和谐中,文化和谐既是目的又是途径。一个普通百姓一年能看几本书,能进几次电影院,能接受多少文化知识的熏陶,是个体文化生活质量的呈现,更是国民文化素质高低的体现。由此出发,及时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效改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成为我国政府文化建设新方略,并为此作出诸多努力。
硬件设施不断健全
解决“怎么提供文化服务”问题
确保以文化馆站为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近在咫尺,是确保百姓“享受文化”的基本物质前提。
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375个群众艺术馆、2851个文化馆和38362个文化站,建成各级文化中心和基层服务点6700个,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
2006年,投入5000万元的流动文化车项目正式实施,为基层剧团等文化机构配备流动文化车,面向农村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
当以百姓之心为心
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是指圣贤之人不能有私心杂念,凡事要从百姓的利益出发,以百姓的意愿为自己的意愿。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也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要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历史和现实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不可能顺利开展,我们的事业不可能兴旺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则乱”,错误的思想会引发荒谬的举动。我们极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思想严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欺上瞒下,沽名钓誉;作风漂浮,哗众取宠;惟我独尊,颐指气使;盲目决策,劳民伤财。人心都有一杆秤,这样的领导干部必然得不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同志指出:“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是与他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息息相关的。
要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首先要与人民群众交心。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因为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就不能准确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各项工作就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要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群众的意愿、要求、呼声,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其次要顺应民心。在准确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和作出决策时,就要充分反映民意,顺应民心,古人云:“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要多做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既要顾及眼前利益,又不损害长远利益。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尽心、倾心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人民群众才能欢心、舒心和称心。
怀爱民心解百姓难
倾听民意、集中民智,为进一步体察民情、纾解民困。形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年初,市委拓展督查工作领域,市政府网站开通了书记信箱”借助互联网平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工作开展,得到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一致肯定。
具体做法是:
一、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压力传递到位
市委高度重视“书记信箱”办理工作,层层落实责任、逐级传递压力,确保“书记信箱”每封来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一是明确市领导的责任。市委书记作为“书记信箱”办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每一封来信都亲自批阅,提出办理要求;亲自过问,了解办理进度;亲自把关,确保办理质量。其他市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交办来信,也都做到亲力亲为、亲自督办。
二是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明确市委办公室作为“书记信箱”办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来信的登记、交办、指导、督查、答复等业务工作,并赋予必要的组织协调权、专项查办权、考核通报权。
百姓心系十七大:山区百姓解决行路难更有盼头
新华网成都10月20日电(记者杨三军)“认真听了同志作的十七大报告,真的很解渴。特别是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咱山区老百姓解决行路难就更有盼头了。”80岁的四川宣汉县白马乡梧桐村陈来信老人兴奋地说。
陈来信是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曾任梧桐村党支部书记30余年。说起这些年党的惠农政策,陈来信感慨不已:“现在农业税不交了,国家还倒给种粮补贴;娃儿们上小学、初中的学杂费全免了,住校还有补助……这些都是原来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
陈来信告诉记者,梧桐村地处偏远的大巴山区,平均海拔1600多米,交通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自2006年开始,新任乡领导带领乡村干部,组织全乡7个村掀起了村级公路建设高潮,受到村民的欢迎。
陈来信说,“以修路为例,村民主动筹资投劳,却没有一个人为此扯皮,更没有上访。这都是因为乡村干部充分发扬民主,把修路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质量监督权等全部下放,让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这路是越修越好,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亲”。
从白马乡政府到梧桐村的水泥路现在已修了一大半,每天陈来信都要到修路工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他说:“走在这又宽又平的水泥路上,我心里只有一个‘乐’字。”
陈来信坦言,“要想富、先修路”,路的问题对山区老百姓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也有了基础。但是,山区修路不比平原地区,需要开山、架桥,成本较高,乡亲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山区修路的支持力度。
敬业奉献为老百姓办实事
,男,汉族,现年51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区镇广播站站长。该同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010至2013年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2年6月党委政府安排他到社区任支部书记,上任后他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开展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对居民的合理诉求及时给予解决,对无理取闹的居民耐心解释,使群众都心悦诚服。他说:“我们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社区农贸市场原来又脏又臭,垃圾堆得象小山。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附近的居民叫苦不堪。向书记了解情况后,及时打报告给党委政府,得到批示后,立即着手修改市场,他扩宽了市场,修建了垃圾库,搭建了几千平方米的彩刚棚,使市场涣然一新。
社区4社以前的道路又窄又烂,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向书记听说后,主动联系交通局,为群众争取每公里18万的配套资金。又发动群众集体集资10万元,听说还欠2万元。向书记多次出面联系企业,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如愿以偿,在今年2月份完成了4社1公里多的水泥路石硬化。老百姓拉着他的手说:“向书记,感谢您为我们社区做了一件好事,了却了我们多年的愿望。”他说:“我们当干部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
征地,拆迁是日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向书记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多次带领社区干部,大力宣传征地,拆迁政策。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在今年6月份顺利完成了兰花基地的征地,达到了让党委政府满意,让居民满意的效果。对促进古镇开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实干亮人生,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肯干事、干实事的好干部形象,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