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15:0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安全用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安全用药

中药安全用药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往往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并未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大家的重点视线多停留于西药,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作为一名在基层药房工作十余年的中药师,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淡一下临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尽管相对于抗生素滥用少之又少,可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甚至省略。

中医药历史悠久,一般来说,中药药性比较平和,反应也较少,很久以来被其不良反应重视不够,甚至被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我国历史早有认识,明张景岳有“无药无毒”的说法,为了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的不良反应该引起医药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并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1中药及中西药配伍不当

传统就有十八反、十九畏,即中药相互间具有相恶、相反的作用,临床上中西药配伍治疗情况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出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多样选择,但中西药配伍却处于无章可循状态,如果不安全用药就会导致药效降低甚至毒害反应,如:①糖尿病患者在口服甲苯磺丁脲等降血糖药物时,若合用甘草、鹿茸,可降低降糖药物的效果;②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呋喃唑酮、异烟肼等同用;③含有黄酮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与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同用,可生成金属络合物,只有谨慎、小心,多做一些深入研究,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安全用药。2个体差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妊娠用药、儿童和老人的安全用药。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同时作为药剂工作者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服用说明,包括服用时间、剂量、注意事项,以防不良反应及毒害作用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工作中有如下体会:①儿童的用量应特别注意,一个月的小孩该服多少,半岁的小孩、一岁的小孩该服多少;②孕妇的特殊人群,我们药房的保胎无忧丸在服用的时候须忌鱼;③老人,对于老年人风湿病占很大的比例,这种药对胃肠的刺激很大,应嘱咐饭后服用。

3药物自身毒性,炮制方法及煎煮不当

查看全文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1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查看全文

安全用药策略论文

摘要: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关键词:药品安全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一、药物使用不合理

查看全文

医院药房用药安全管理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医院药房用药的真实状况,进而给出用于管理药房用药安全的思路与方式,确保能够达到剂量准确并且用药对症的目标。在强化用药监管的前提下,针对医院药房致力于探析用药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经过分析可见,医院药房当前仍然表现为用药安全的某些漏洞与缺陷,此种现状凸显了强化管理药房用药安全的必要性。

关键词:医院药房;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医院药房本身具备中转站的特征,其主要致力于供应全院药品。作为特殊的医院内部科室而言,医院药房还应当负有用药安全管控的职责,因此需要致力于用药安全的全方位保障。在目前阶段中,制药产业与医疗产业都在不断予以改进,并且伴有迅速增多的医院药品类别[1]。由此可见,医院药房在目前阶段尤其需要侧重于防控药品安全事故,确保能够从源头入手来推进全面的医院药房监管,并且将用药安全管理置于首要性与核心性的地位。从目前现状来看,药品安全领域频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患者用药事故。在此前提下,医院药房有必要侧重于综合性的用药安全监管,避免伤害到患者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1医院药房的用药安全管理现状

1.1欠缺严格的药品采购监管。从本质上讲,用药安全监管构成了药品质量管控的核心要素。因此作为医院药房本身而言,应当侧重于全方位的用药质量保障,并且针对药品采购予以从严管控。这是由于药品采购环节是否能达到应有的药品安全性,其直接关乎各类药品质量,并且关系到用药安全[2]。但从现状来看,很多医院药房都习惯于忽视针对采购药品的流程予以全面监管,进而引发了多样化的药品质量事故。在情形严重时,某些药品销售者与制药厂还会表现为偷工减料、牟取暴利、制假售假或者以次充好的现象,以至于医院药房流入了较多的不合格药品。1.2忽视科学的用药处方开具。医院药房如果要完成针对特定药品的发放处理,那么前提在于开具相应的医生处方。由此可见,医院医生处方本身构成了核心性与关键性的用药安全屏障。在此前提下,作为医生有必要严谨对待各类处方的开具,进而保障患者安全。然而不应当忽视,当前仍有某些医生本身欠缺优良的医生职业素养,甚至还会混淆各类药品成分或者其他因素。此外,某些医生尚未具备应有的从业资质,针对药品说明书没能予以仔细研读。在此情形下,医院医生就无法开具适合于患者自身病情的用药处方,并且还会伤害到患者健康。1.3缺乏规范性的药品存储与药品验收管理。医院药房与医院药库如果要存储药品,则前提在于通过全方位的药品验收。唯有如此,医院药品才能符合最根本的药品质量。但从现状来看,很多医院药房由于忽视前期的药品全面验收,因此将会流入不合格甚至劣质的药房药品。究其根源,就在于医院药房忽视了前期验收的流程与环节[3]。例如作为验收人员来讲,其在核验各类药品时并没能谨慎核对药品名称、药品有效期、药品外包装与生产批次等相关因素。由此可见,医院药房如果忽视了全方位的药品验收与药品存储监管,那么药房将会流入某些过期药品、劣质药品或者污染药品,从而伤害到患者本身的用药安全。

2医院药房强化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

查看全文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某急诊科于2015年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应用前后治疗患者各150例,观察用药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减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文化;急诊用药;护理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患者救治过程中,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用药的执行人员,如果给予患者药物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差,较易引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影响患者救治的效果。本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未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16~78岁,平均(56.8±3.4)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7例,头部外伤23例,创伤性休克17例,急性胰腺炎33例,纵膈囊肿12例,脑干损伤8例。另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12月(已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龄18~79岁,平均(57.3±3.2)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1例,头部外伤25例,创伤性休克18例,急性胰腺炎30例,纵膈囊肿15例,脑干损伤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公众用药安全调查汇报

为增强底层药品监视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平安有用,国度药品监视治理局研发药品检测专用车装备给底层单元,成为药品“监检连系”的主要平台,对袭击假劣药品,标准药品市场,确保大众用药平安有用起到了积极推进效果。

一、我市药品检测车运转根本状况:

为充沛发扬药品检测车的监检平台效果,我们成立了由市局分担指导、稽察、市药检所相关人员构成药品检测车任务指导小组,树立了市局负总责、市所详细组织施行、各县(区)局共同的运转机制。运转进程中屡次针对实践状况对检测车的运用和治理准则修正完美,对相关人员的任务职责和审核规范细化量化,做到了“组织保证、分工明细、责任明白、监检默契、高效运转”。

四年多来,检测车合计运转468天,累计行程30250公里,反省药品运营单元656家,县以下598家,底层掩盖率达90%以上。总筛查4960批次、发现可疑批次658批,可疑率13.3%。抽验576批,不及格316批,不及格率54.9%。查处10000元以上的案件5件,罚没金额125920元。为药监法律供应了强有力的技能支撑效果。

二、充沛发扬药品检测车技能优势,监检连系,有的放矢

1、摸准信息、有的放矢,充沛发扬药品检测车打假治劣的前哨效果。

查看全文

用药安全管理临床价值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应用于ICU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0月21日至2017年5月3日我院ICU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及观察组常规ICU护理以及用药安全管理。观察两组合理用药、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给药时间、给药速度、给药浓度、给药途径合理概率分别为86.21%、89.66%、94.83%、100.00%,与对照组相比显然更高,P值<0.05;观察组医疗事故发生概率为0.86%,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0.05,二者不良事件数据不存在对比价值,P值>0.05。结论用药安全管理应用于ICU患者中,可保证合理用药。

【关键词】用药安全管理;ICU;临床价值

医疗事故的发生与用药不当有直接关系,护理人员作为药物使用的直接观察者及执行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2],保证用药及时、合理、准确,是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性的前提。ICU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用药不当情况,以防错用药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情、缩短ICU住院时间。本文旨在分析ICU患者予以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32例2015年10月21日至2017年5月3日于我院就诊的ICU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平均年龄(51.03±4.21)岁,男女比例为60∶56(共116例);其中,20例为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为慢性阻塞性疾病,40例为危重创伤,24例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观察组:平均年龄(51.22±4.04)岁,男女比例为64∶52(共116例);其中,18例为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为慢性阻塞性疾病,36例为危重创伤,22例为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在资料对比方面,两组差异性不显著,P值>0.05,二者可以科学比对。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ICU护理,遵医嘱完成各项操作,保证病房环境安全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清洁。观察组在此操作下,实施用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①严格遵医嘱,针对重症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对于病情恢复意义重大,因患者人数众多,护理人员实际给药时间与医嘱有一定差异,这会引起血药浓度波动,不利于病情稳定,护理人员应认真核对医嘱,合理安排人员,针对多种药物同时治疗情况,应在输液瓶及治疗卡上同时标明时间、速度等信息,确保患者于规定时间内使用药物,加强交接班工作。②配伍正确,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严格保证配伍合理,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予以静脉滴注后,若需采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应更换输液装置进行操作,以免出现结晶、浑浊等情况,导致医疗事故;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药物配伍禁忌、使用原则及方法等内容,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应立即告知医师并如实记录,便于后期治疗查看。③特殊药品使用,针对某些特殊药品,护理人员应加强体征监测,注意细节性问题,如多巴胺用于提升血压时,若再予以其他药物,则可能会引起血管活性药物浓度增高现象,造成机体血压快速增高、心率加快,故在停用药物时应将剩余药液彻底清除。输注速度、剂量合理,根据不同药物性质选择输注速度,避免过快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引起中毒,过慢则无法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影响药效,故临床应定期培训、考核,完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确保工作人员正确掌握输液速数与液体量的关系,切勿按经验随意调节速度,并由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检查,严格要求匀速滴入,如泰能应采取两步滴定法,剂量1g,半小时内滴入0.5g,确保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剩余0.5g于2.5h内输入完成,便于平稳血药浓度的维持;万古霉素适合慢速滴入,剂量1g保证于1h以上滴注完成,2g则应输注2.5~3h;在调配药物时,应严格按药物说明书操作进行,确保溶媒容量准确,以防用药浓度不当事件发生;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应选择中心静脉泵入,此静脉血管血流量相对较大,可保证迅速发挥作用,且对静脉炎发生风险具有一定降低效果;在抢救危重患者或群伤救治时,应尽可能缩短输液更换时间,调配两管药液,选择不同速度,一组输入完成后,及时调换另一组。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合理用药、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合理用药涉及给药时间、速度、浓度及途径。1.4统计学处理:将两组ICU患者的合理用药、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的必要条件为二者之间P值<0.05。

2结果

查看全文

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索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医院ICU危重症静脉用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静脉留置管道脱出率、静脉外渗率、用药错误率、穿刺部位红肿率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危重症患者具有意外事件发生率高、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等特点,是医院重症人群集中管理护理和诊治场所[1],为了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休克发生,常需通过静脉给药,虽然利用价值较高,但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风险因素,不仅可产生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不满,引起护患纠纷,还可加大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和职业风险,进而降低医疗质量,增加意外事件发生率,形成恶性循环[2]。为了在根本上解决此项问题,避免患者出现功能上障碍和损害,还需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通过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临床各项风险事件,进而避免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而引起的护患纠纷,从而实现以低成本保证临床用药安全[3]。对此探讨不同管理方式在ICU危重症静脉用药患者的价值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医院ICU危重症静脉用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为62~69岁;ICU住院时间为4~8d。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61~69岁;ICU住院时间为4~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患者或家属均了解此次试验目的,且签署同意书;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均齐全;患者均需接受静脉给药治疗。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还需做好培训工作,制定严格的静脉输液药物反应报告制度,密切观察用药期间的各项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还需及时反馈,在根本上保证输液安全。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监控指导:为了保证护理质量,还需从医院整体入手,建立三级管理组织,即各科室风险管理小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委员会、医院风险管理委员会小组,且需完善三级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为护理部,二级管理为护士长,一级管理为兼职监控护士。在三级监控体系下,需将护理风险事件管理转变为积极预防,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高危时段、高危人群进行相应管理和风险监督,且及时发现当前不足之处,给予相应对策改进[4]。(2)尽量避免串连输液:根据患者病情、监护需要、治疗需要,中心静脉导管需选择五腔、四腔、三腔、双腔、单腔等,在输注特殊药物或三种以上药物时,还需建立静脉多通道,如全胃肠外营养、输血均需独立输注,以免混合输液出现失效、降解、浑浊等现象[5]。(3)排列静脉用药的给药顺序:在用药时,需严格注意药物禁忌证,如无法避免,还需间隔药物应用,中途通过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同一类药物需间隔一定时间,同时对于抗生素、白蛋白、呋塞米、甘露醇均需严格规定用药时间[6]。(4)加强输液过程中细节管理。①各种静脉管道需高于床面,顺利好各个管道,以免缠绕,为了保证无菌状态,还需在输液管和三通管之间、肝素帽和头皮针之间运用无菌治疗巾包裹,一旦发现污染、潮湿等现象,还需立即更换。②在每班进行交班时,需记录导管刻度和位置,及时发现脱出现象,并对于异常现象立即通报,做好相应记录,在交班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积液、血液外渗、红肿等现象,隔日更换穿刺保护膜,一旦发现破损或污染,还需立即更换。③确保三通管开口处处于“开”状态,注意固定各个管路接口。④对于多管道患者,还需使用小标签区分,如肌松药、镇痛药、镇静药、呼吸抑制剂、呼吸兴奋剂、降压药、升压药等,方便后期输注和识别。⑤在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时,还需密切观察四肢温度、尿量、心率、血压等情况[7]。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静脉留置管道脱出、静脉外渗、用药错误、穿刺部位红肿率,并对结果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婴幼儿用药安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结果(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等。结论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查看全文

婴幼儿用药安全性透析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述。结果避免应用禁用药物。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等。结论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28天-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元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小儿3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