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信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14:24: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安全信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安全信用

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摘要】从最近国内外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来看,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最基础的、最根本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抓起,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最近国内外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反映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不按标准生产甚至在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食品安全案件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建设抓起,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

近年来,繁昌县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新途径,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了儿童食品行业、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6年,繁昌县被评为“全国粮食工作先进县”,使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1、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1深入调研,确定目标。

查看全文

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管理服务以及运行保障措施,提出以消防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建立消防安全信用“红黑名单”制度,促进消防社会管理多元化,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消防信用体系;消防安全;消防管理;体系建设

一、建立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单位加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推进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

消防安全信用体系的基础是消防安全评价。而评价结果取决于社会单位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律意识,强化消防安全自我管理,从而推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升社会单位火灾防控能力。

(二)有利于推进消防安全事中、事后监管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经验磁材料

××县工商局××工商所坚持先行先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县工商局的试点单位,率先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努力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三个初步转变”:一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分类监管转变。将a类食品经营主体纳入一般巡查对象,其他类则纳入监管重点,其中重点监管对象占__%,既减轻了工作量,又节省了行政成本。二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科学监管转变。工商执法人员依托互联网掌握食品经营主体的食品质量、电子台帐等信息;进行食品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流转、分析,使电子档案信息为工商机关开展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服务,着力实现远程实时监管,力促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三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精确监管转变。建立了重点地域、失信食品经营主体、风险度高的经营户信用信息档案库,实现了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确保工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或应对市场突发事件中,做到打击得力,防控到位,精确监管,提升了监管效能。

一、出台试行办法,明确工作内容

××工商所为县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点单位,先行启动此项工作。按照县工商局《××县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行)》,逐项细化各项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一是信用评级。根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评估计分标准》,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按照评出的不同分值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类别,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风险度较高的经营主体划分为t类风险监管对象,分别计为a(t)、b(t)、c(t)、d(t)类。二是汇总备案。工商所把信用评价情况摘要录入电脑,建立《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由县局市场合同股汇总备案,建立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三是日常巡查。××工商所根据不同的信用类别确定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频率,拟定巡查计划,对不同类的食品经营主体按不同频率开展巡查监管。四是分类监管。对a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激励,予以重点扶持;对b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预警,予以引导规范;对c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惩诫,予以重点跟踪;对d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淘汰,予以严格责令整改或取消经营资格。

二、着力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规范。

××工商所全面实施县工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和《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标准》,落实《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类别调整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汇总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账》、《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巡查评估记录》等各项配套措施,确保监管工作流程规范,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三、实行试点先行,推动工作开展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经验材料

××县工商局××工商所坚持先行先试,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县工商局的试点单位,率先推行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努力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三个初步转变”:一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分类监管转变。将a类食品经营主体纳入一般巡查对象,其他类则纳入监管重点,其中重点监管对象占__%,既减轻了工作量,又节省了行政成本。二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科学监管转变。工商执法人员依托互联网掌握食品经营主体的食品质量、电子台帐等信息;进行食品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流转、分析,使电子档案信息为工商机关开展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服务,着力实现远程实时监管,力促食品安全监管迈上新台阶。三是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常态监管向精确监管转变。建立了重点地域、失信食品经营主体、风险度高的经营户信用信息档案库,实现了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确保工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或应对市场突发事件中,做到打击得力,防控到位,精确监管,提升了监管效能。

一、出台试行办法,明确工作内容

××工商所为县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点单位,先行启动此项工作。按照县工商局《××县工商系统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试行)》,逐项细化各项制度,明确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内容:一是信用评级。根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评估计分标准》,对辖区内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价,按照评出的不同分值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类别,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等风险度较高的经营主体划分为t类风险监管对象,分别计为a(t)、b(t)、c(t)、d(t)类。二是汇总备案。工商所把信用评价情况摘要录入电脑,建立《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帐》,由县局市场合同股汇总备案,建立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三是日常巡查。××工商所根据不同的信用类别确定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频率,拟定巡查计划,对不同类的食品经营主体按不同频率开展巡查监管。四是分类监管。对a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激励,予以重点扶持;对b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预警,予以引导规范;对c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惩诫,予以重点跟踪;对d类经营主体实行信用淘汰,予以严格责令整改或取消经营资格。

二、着力建章立制,明确工作规范。

××工商所全面实施县工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办法》和《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标准》,落实《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评估计分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类别调整审核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汇总表》、《流通领域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台账》、《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巡查评估记录》等各项配套措施,确保监管工作流程规范,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三、实行试点先行,推动工作开展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和《**族自治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食品安全状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的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试点工作的目的和原则

(一)试点工作的目的

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增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积累经验。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试点方案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实际和食品安全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狠抓源头建设、舆论引导、市场准入、诚信教育及综合治理,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具有信阳特色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提高我市的食品安全信誉,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城区后乡村,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把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类、餐饮等行业(品种)的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先行一步,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向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延伸,在整个食品行业全面推开。

三、主要目标

查看全文

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药品批发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药品批发企业的诚实守信意识,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药品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对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批发企业实施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以下简称: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包括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以及对信用良好与否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等。

第四条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应当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和稽查执法检查进行,并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检查频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依照本办法纳入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

第五条药品安全信用信息采集、记录、信用等级评定及采取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应当坚持合法、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

第六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或者惩戒措施,督促和检查市、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

查看全文

农村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02年我局成立以来,对县城内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开展了药品安全信用建设工作,经过3年来的规范和督促,县城内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安全信用建设初见成效。为促进我县农村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我局近期组织人员对寒葱沟镇、浓桥镇、抓吉镇、别拉洪乡、前锋农场、前哨农场等九个乡镇政府、3个农场场部,66个村委会、26个农场连队及350位农民,开展了全县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状况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我县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我县农村现有药品经营企业25家,各级医疗机构102家,真正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掌握现代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体制完善的药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寥寥无几。众多的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规模偏小,经济实力有限,这些导致了整个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综合实力较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些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揠苗助长”,少数药品经营企业和村级医疗机构甚至“饮鸩止渴”,时而会做出一些如经营使用假冒伪劣药品、隐瞒欺诈等不讲信用、不计后果的行为,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从而影响了自身的信用建设。

药品安全信用水平偏低。一是农民对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状况评价总体较低。在本次抽样调查的350位农民中,对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状况予以评价的有326人,其中,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状况良好的43人,占总体的13.2%;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状况一般的81人,占总体24.8%;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较差的202人,占总体62%。二是乡镇、农场机关及村委会对农村药品安全信用认可度较低。在104个乡镇、村委会、农场机关及农场连队的调查中,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良好的有16家,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一般的有33家,认为农村药品安全信用较差的有55家,分别占总体15.4%、31.7%和52.9%。

药品安全信息渠道不畅通。我县区域面积6262.48平方公里,分布着五乡四镇,三个国营农场,128个自然村、屯、农场连队,全县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0%,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村屯偏远,经济欠发达,所以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对外界的信息较闭塞。农民获取的信息微乎其微,对经营者个人信誉信息更是所知甚少,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不良行为也未见披露,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特别是药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就调查的326人当中,了解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有无失信行为的人员几乎为零。

农村药品安全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诚信缺失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些原本就是劣质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思想动机不纯,获取最大利润是其唯一目标,蒙骗欺诈农民患者是他们惯用的卑劣手段。另外一些农村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由于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再加上有些低价的假冒伪劣药品充斥于市,企业和医疗机构无正常利润可得,以至亏损时,一些企业和医疗机构就往往会做出一些失信的行为。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2005-2007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规划》(湖政办发〔2005]41号〕,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消费行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原则进行。

(一)加强信用宣传教育

信用宣传教育要贯穿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信用基础知识、信用典型案例等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试点单位的信用意识。

(二)制定信用制度规范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困境与建议

摘要: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存在监管理念偏差、法治保障不足和面临平衡公益和私权的挑战等现实困境。未来要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社会认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法治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综合协调、完善对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主体的监督。

关键词:新时代;食品安全;信用监管

21世纪初期,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的严重缺失。为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要求,在食品安全领域构建信用体系,围绕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信用标准制度、信用信息征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披露制度、信用奖惩制度六个方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党的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进入决胜期,应该从国家战略高度,提高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学者早已对我国食品安全信用监管问题展开研究。但是,尚有一些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如,在新时代,为什么要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现实困境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回答上述问题对于新时代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逻辑起点

(一)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回应群众诉求的内在要求。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食品安全战略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直接回应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诉求,郑重承诺人民群众的期盼的重大举措。尽管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食品安全的“治标”工作成绩显著,但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尚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也迫切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治本”工作。我国的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落实食品安全信用监管,解决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利益面前的道德缺失问题,是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回应群众诉求的内在要求。(二)放管服改革对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新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转变政府职能,并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放管服”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2002年起并经过多年的完善,我国逐渐建立起以生产许可证、强制检验和市场准入标志为核心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体系。但在市场“放管服”改革下,我国取消了市场准入环节的审批发证,并用事前承诺作为替代,因此原来以“证”为核心的监管便不复存在了,如何让生产经营主体落实事前承诺就成为监管的新着力点。这就要求针对违背食品安全事前承诺的行为,建立一个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失信行为,同时推动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三)食品安全从单中心监管向多中心治理转变的内在要求。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主体是“局外人”,政府成为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唯一主体。然而,我国有数以亿计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政府只有相对有限的监管资源,只能疲于奔命地应对相对无限的被监管对象,并日益力不从心。引入社会主体力量和政府一起共同治理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单中心监管向多中心治理转变,成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变革的方向。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则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格局,并将社会共治原则体现到具体的条款中。信用监管可以系统地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糅合成一个整体,是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重要方式。

二、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现实困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