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08:21: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安全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安全风险

诠释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关键词:信息安全外包风险管理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外包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提出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信息安全外包风险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文章以期时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得与外包商合作的最大收益。

1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1.1信任风险

企业是否能与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信任关系,仍是决定时候将安全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可以访问到企业的敏感信息,并全面了解其企业和系统的安全状况,而这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被有意或无意地对公众散播出去,则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并且,如若企业无法信任外包商,不对外包商提供一些关键信息的话,则会造成外包商在运作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从而导致某些环节的失效,这也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影响。因此,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很大程度上风险规避的重点内容。

1.2依赖风险

查看全文

浅析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市场经济愈加开放,许多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顾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视为儿戏。近年来,“三鹿奶粉”事件、香精包子事件,商品生产者罔顾职业道德、昧着良心生产产品,“红心鸭蛋”“三聚氰胺奶”“瘦肉精火腿肠”等致使公众“谈吃变色”的不安全食品屡屡出现。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监管工作。

1食品质量概况

第一,从总体上来说,食品的合格率处于一个稳步提升的状态。在2006年的全国监督抽查中,食品质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5.1%。由此可见,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水平保持稳定,并且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第二,全国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食品质量都处于同步提高的状态,地区发展态势较同步。2007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2%,其中有14个省达到90%以上。第三,各个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水平较高。在相关企业对食品生产加工的专项整顿下,我国28大类共计525种食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显著。伴随着我国各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许许多多的食品企业模式不断壮大,生产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优良。在2006年的调查中,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在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企业占据较大的比重;我国的三大名牌方便面更企业是在行业中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

2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义课本是这样定义的,所谓食品安全是指那些无毒、无害,符合现代人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但是食品倍诺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义与之稍有不同,它对于食品安全是这样定义的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食品的质量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必须的。

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是合理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要手段。本文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概念、评估过程、发展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期望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发展现状;对策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供应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运输及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针对这种可能的食品不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法》规定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了及时发现我国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的总体现状,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继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处置措施及建议,我国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设起步晚、基础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仍然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风险分析是一个基于科学的、按照结构化方法和一定程序进行的开放透明的过程,其框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而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也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发生重大转变,从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变原来被动的事后监管为现在的主动事前预防或事中控制监管,能够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包括危害确定、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的科学评估过程,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现状

查看全文

剖析项目安全风险管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是一个安全风险十分密集的领域,作者基于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监控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风险控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周期长、体积大、流动分散、露天高处作业多、体力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如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支撑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课题。

一、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意义

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成熟与规范化,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决策与管理的应用日益广泛。目前,风险在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而风险造成的工程失控现象最终导致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造成整个项目失败,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而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监控是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加强了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减少项目风险,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者的决策质量

查看全文

沼气安全风险评估论文

一、风险评估

沼气企业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危险源在企业出现的可能性及出现危害后造成事故的严重性,计算评估其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推荐采用风险矩阵法或作业环境风险评估法,也可根据国家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进行评估。风险等级=可能性×严重性。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工作任务梳理。从系统或岗位等方面入手,识别岗位的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2、工序梳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3个阶段对任务进行分解。3、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与风险。按照任务执行中所暴露的环境、设备和行为,确定潜在的危险。4、认定风险类型。按照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人、机、环、管四类。5、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判定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失的情况。6、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采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或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类。对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的评估结果应按照风险矩阵表中不同的取值情况将其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四个级别进行分类,并按照“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表示。

二、风险分级

企业应当结合法律法规、行业、企业标准等,制定风险分级标准,按照风险受控程度及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风险在受控范围内,如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较小经济损失或人员伤害的。B级:风险在受控范围内,如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一般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C级:危险因素较多,管控难度较大,如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发生多人伤亡事故的。D级:危险因素多且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群死群伤的。

三、危险源辨识

规模化沼气工程危险源一般分为系统性危险源和岗位危险源。系统性危险源指生产系统、工艺、厂房、场区、周边区域及管理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区域性危害后果,一定时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安全因素。一般包括沼气爆炸、粉尘爆炸、沼气中毒、结构安全、火灾、雷电、特种设备伤害、高空坠落、一般机械、物体打击伤害、触电、淹溺、危险化学品、灼烫、噪音等。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年度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及专项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岗位危险源一般指生产岗位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物)、环、管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查看全文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摘要:食品的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的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就拿饮品这方面来说,10年前和今天相比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在饮品的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急剧增加。但是在食品变得丰富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食品的安全问题。最有名的几个例子就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和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对食品安全问题中餐饮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做主要分析。

关键词:餐饮食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餐饮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饮食一般都会在一些饭店或者是餐厅进行解决。如果这些餐饮行业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此对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餐饮食品的安全隐患,对于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

1餐饮食品中存在一些问题

1.1进行食品加工的原料不合格

我们知道在餐饮行业的食品种类比较多,而且在进行食品制作的工序往往也比较繁杂,不管怎样要想完成食品的制作是离不开原料的。但是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在进行食品制作的过程中在原料的选择上经常出现不合格的现象,比如说在制作蔬菜类食品的过程中,其中所使用的蔬菜往往是一些让农药污染过的;还有在蘑菇等菌类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在其中所选用的菌类往往带有一定的毒性;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中把桐油当成食用油;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制造酒的过程中用工业酒精去勾兑冒充等这些都是原料不合格造成的餐饮食品安全问题。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究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备受我国政府重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已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其重要地位,并明确提出要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的科学依据。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作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自然延伸,贯穿于整个风险分析过程中,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食品安全标准

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依据和技术依据。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前,我国有食品各类标准8100余项,因多有矛盾和不协调,2013年启动了标准清理整合工作。截至2017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完成对5000余项相关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共审查修订1293项标准,制定了1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建立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宗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目前仍在持续,有1082项农药兽药残留相关标准需进一步清理整合,3310项食品标准需要转化或废止,在当前情况下,部分标准间仍然可能存在协调衔接不一致的问题。

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风险交流理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是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分为常规性风险交流与危机性风险交流。国际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早于我国几十年,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才刚刚起步,为了保障风险交流的效果,少走弯路,国际借鉴是必修课。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技术指南》,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主要方式包括:制作和散发各种形式的科普载体、开办公众活动等。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科普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的解读与宣贯、食品安全典型案例的解读分析等。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三大块中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我国政府已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在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就增加了5条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有关的条款,并在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明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界参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足见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视。深圳市自2015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以来,便借鉴国际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各种形式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举办2016年、2017年两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在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食品安全标准宣贯目的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食品安全标准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探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实施微生物检验,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严格监测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媒体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时间不断增加,我国食品安全出现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人们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大力度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极为紧迫。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实施微生物检验的质控情况,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样品测试内容对奶粉中所含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实施定性分析。生化反应鉴定要求到属或者种。

1.2方法

1.2.1仪器、试剂

查看全文

药物安全性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中医历来重视用药安全性,该文根据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从中医理论(理)、治则治法(法)、方剂配伍(方)、药物应用(药)以及特殊人群方面回顾了中医传统上控制药物安全性风险的策略和方法,并简要讨论了现代临床实践和监管环境下,中药安全性风险控制的进展。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理法方药;中医理论;风险控制

虽然中药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打上了“天然”“安全”等标签,但中药应用数千年来不乏药害事件,其中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的案例之一是五石散[1-2]。五石散顾名思义是以五种矿石入药,其配方不固定,主要使用的药物包括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等。矿石入药是古代神仙服食范畴中的一种,《神农本草经》认为久服一些矿石药有“延年”“轻身”“不老”“通神明”“神仙不死”等功效,并将之列为上品药。由于五石散所含药物的药性燥热峻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可产生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并被认为有美容、壮阳、益寿等作用,三国时期何晏倡导服食五石散,认为“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开始了滥用五石散的先河。五石散包含一些有毒的矿物,长期服用可引起慢性中毒,甚至死亡。两晋时期已认识到其毒害,至唐初,孙思邈呼吁“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但这股风气到宋朝才慢慢刹住,荼毒了数百年。中医在长期实践中早已认识到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两面性,因此历来重视用药安全性,也从来不回避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不遵循中医理论,治疗不当,包括过度治疗;个体差异;药物配伍及用药禁忌;药物本身的毒性;药物的炮制;用法用量等[3-5],面对这些风险,历代先贤也总结了很多风险控制的手段。《研经言》曰:“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能提邪外出者,皆能引邪入某经”,强调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防止药物毒副作用一直是中医重要的指导思想。中医临床实践的特色是理法方药的过程[6-7],我们根据理、法、方、药这一临床过程来探讨中医传统上对药物安全性风险的控制。

1“理”和“法”

“理”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对通过四诊收集到的患者症状和信息进行辨证和辨病,即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并作出正确诊断。“法”上承于“理”,在辨证和辨病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中医治疗疾病,应当遵循中医理论,先辨证,后论治。中医的诊治疾病的基本思想包括了辨证论治、以平为期、异法方宜、治病求本等[8]。《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即强调了正确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中医认为人体与外部环境,体内脏腑组织之间存在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打破了,就会产生疾病,而治疗目的就是恢复或重建这种平衡,因此治疗疾病时,注重协调平衡,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的思想一方面重视治疗的平衡性,提倡“中病即止”“衰其大半而止”等治疗原则,反对过度治疗,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食其正也”;另一方面也重视药效和毒性的平衡,提出“不可过剂”,反对滥用重剂、峻猛之剂。异法方宜即制定治则时要强调考虑气候、环境因素,结合患者个体因素,全面分析,具体处理,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到:“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反映了根据季节气候不同而用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伤寒论》中指出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亡血家、汗家、酒客等均应慎用汗法,均反映了选择治疗原则应因人而宜。这些理论对于药物安全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不能准确辨证和辨病,或不能制定正确的治则治法,药不对证,不仅治疗无效,甚至可能引起毒副作用。清代名医凌奂认为“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在其所著《本草害利》一书中,对于每一个药物先言其“害”,后言其“利”,对人参、黄芪等传统补益药,关于“害”的篇幅远远多于“利”,充分反映了中医对于药物安全性的重视。因此正确诊断疾病,选择恰当的治则治法,防止药物毒副作用,一直是中医临床重要的指导思想。

2“方”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但是,由于河南的区域性和食品安全本身的复杂性,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从商家自身、消费者、监管部门和媒体等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从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快培养具有道德约束的专业性科学传播人才、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为加快推进河南食品安全大省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关键词:河南;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健康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成为做好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纲领[1]。同时,各地各部门着力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使得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稳步健康发展,40多年来的发展,河南已经成为食品大省,食品产量总值超过万亿元大关,稳居全国前列,所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不仅是关系国计民生,更是让中原更加出彩的现实需要。

1河南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1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食品安全大省。2017年12月底,全省食品抽检合格率97.2%以上,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推进食品安全省建设,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作为重点做好的10个方面工作的重要内容。2018年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食品安全省的意见》[2],意见提出3~5年内,要把河南建成食品安全大省,到2020年,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70%以上;2022年,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但是,由于河南的区域性和食品安全本身的复杂性,肯定业绩的同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1.1从商家自身来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利益远超。一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问题突出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抛开一切法律约束,偷工减料;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添加有毒物质;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分含最不达标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等,这都造成了食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另外,有些企业未能按照要求操作,灭菌不当,造成食品致病微生物大量残留。甚至有些不法企业、商贩直接用变质的食品通过改变生产日期直接在市场上流通,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共完成并公布32大类68947批次食品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67467批次,不合格样品1480批次,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9%。其中食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40.8%,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15.4%,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12.5%,兽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20.5%。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仍是食品安全的重头戏。1.2从消费者自身来看,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偏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河南地区来说,人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自身文化水平低,所以对识别假劣食品的能力就更低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根本不会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有些消费者即使买到假产品,但是缺少最基本的维权意识,也只能自认倒霉,还有很多消费者由于缺少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谈添加剂色变”,分不清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物[3],导致大家觉得只要有食品添加剂的东西就是不好的,所以消费者不正确的消费观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因之一。1.3从监管部门来看,食品安全的管理不畅。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是长期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城市的一种食品企业生存方式,与民生息息相关,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河南省虽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对这种局面的管理,比如出台《河南省食品小经营店登记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开始施行,目前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绝大部分县(市、区)均独立设置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2433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食安委,设立2048个乡镇或区域监管派出机构[4]。大大提升了监管力度,但是对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的监管在全省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比如,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卫生环境差、设施和消毒条件不到位,食品质量不达标等给监管部门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畅。再加上食品安全本身节点较多,不易衔接,涉及到管理的部门比较多,造成“多头领导”“重复执法”“互为推诿”等现象的出现[5]。对于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由于其流动性经营,造成监管不到位的问题。1.4从媒体角度来看,媒体从业人员基本能力有待提高。河南省媒体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基础偏低,真正的科学记者就很少,特别是食品方面的,媒体记者根据自身的理解转述专业信息时容易出现偏差,“新闻失实”“有偿新闻”“新闻炒作”“新闻媚俗”现象普遍存在[6],还有一些记者法律意识淡薄,夸大其词,运用各种手段制造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看到的都是“食品如何不安全等”一系列负面新闻。从国家每年的食品抽检信息可以看出,食品每年的合格率都在上涨,比如2016年全国食品合格率为96.8%,与2015年持平,比2014年提高2.1%,但是由于媒体的负面报道,使得大部分消费者认为现在食品很不安全,即使有些政府官员、食品专家站出来说食品安全总体是良好的,但是消费者仍然觉得他们在撒谎,现在的食品问题太严重,到了不知道吃什么的地步。

2解决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