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6 00:48: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癌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规范化癌痛护理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的应用
肿瘤患者通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随着癌痛程度的逐渐增加,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与依从性,因此有效的护理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均符合肿瘤内科癌痛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无法交流及资料不全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3~88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8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癌痛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为患者讲解肿瘤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癌痛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护理。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癌痛筛查及疼痛分级评估;为患者进行环境介绍,让其熟悉医院环境,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良好的住院环境有利于病情的好转。(2)健康教育。癌痛筛查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增加其对癌痛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对其提出的疑问要及时给予解答。(3)疼痛护理。每8h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癌痛规范化诊疗标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分值<3分表示需要使用止痛药物进行缓解,记录给药的次数和时间;而分值>4分需要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其他强效止痛药物。同时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减轻疼痛。(4)出院护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嘱其遵医嘱用药并定期随访。
癌痛治疗护理运用
癌痛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甚至超越癌症本身,让不少癌症患者丧失求生意志。研究[1]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的治疗和护理属于普遍现象,控制癌痛是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WHO提出的癌症三阶梯止痛的应用可以使90%的癌痛患者达到无痛[2],但有部分癌痛患者接受三阶梯治疗后,仍然出现剧痛,或有些患者因药物禁忌证及毒副反应等而不能接受正规的三阶梯治疗。因此,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对三阶梯止痛的实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室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20例,均未接受过系统三阶梯治疗,预计生存期大于6个月,文化水平初中以上。
1.2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圈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数字:0为无痛,1~3为轻度痛,4~6为中度痛,7~10为重度痛。生活质量用疗效评定标准来衡量,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疼痛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疼痛分级达0度;明显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影响,疼痛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可降低1~2度;轻度缓解(MR):疼痛依然存在但减轻,日常生活、饮食、睡眠有一定程度改善,疼痛时间与间隔时间无明显改变。
精益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中实施精益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为精益管理组,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肿瘤病房创建前实施常规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为常规管理组。结果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后,精益管理组患者SAS、SDS评分、癌痛管理的优良率、医生用药规范性、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应用精益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精益管理;癌痛管理;用药规范性;护理质量
癌痛是临床癌症患者一种重要的症状,有38.0%的人报告中至重度的疼痛,癌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理创伤[1]。由于癌痛的评估、治疗、管理缺乏统一性和患者对于癌痛的认识不足、癌痛治疗知识匮乏,患者心理状态差[2],导致中重度癌痛在癌症患者中仍常见,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精益管理是一种以持续改进和尊重他人为基础,消除浪费、关注流程速度与改善效率的管理工具,这种改善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领域。本院自2017年7月创建“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来.把精益管理理念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中实施精益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为精益管理组,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本院肿瘤病房创建前实施常规管理的80例癌痛患者作为常规管理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常规管理组实施常规管理,包括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实施护理常规和健康指导等。精益管理组将精益管理应用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具体措施:①多学科MDhtT协作:医院下发GPM—Ward红头文件,由医务科、护理部、肿瘤科、药剂科、疼痛科、麻醉科成立多学科创建活动组,协调及检查创建活动。制订创建示范病房实施方案、工作管理制度、完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癌痛患者的会诊制度。②癌痛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印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医师手册和护理手册,全科医护人员人手一册,并选派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外出进修学习。③癌痛动态评估机制:癌痛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在8h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面疼痛评估.医生开具“疼痛护理”医嘱,根据疼痛评分开具止痛药物,责任护士建立疼痛护理记录单挂于患者床尾,发放患者疼痛诊疗指南手册,进行疼痛动态评价,医护配合实施癌痛规范化治疗。④实施癌痛健康教育:走廊墙面设有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公示栏、宣传资料架,张贴宣教计划表。每月举办健康大讲堂与工休座谈会,组织病友会,讲解癌痛相关知识,介绍良好病例,收集患者、家属、医师的反馈意见,为患者表演八段锦太极拳,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把舒缓护理贯穿始终。⑤癌痛护理质量控制:成立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组员,建立癌痛护理质控评分表。质控每周2次,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对护理流程进行改造,对不合理、不协调等存在问题加以修改、完善。⑥癌痛患者出院随访回访:建立患者回访表,保障患者出院后得到持续、合理、有效的癌痛治疗。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①心理状态评价:采用SAS表及SDS评分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中国常模在48~5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②疼痛管理效果评价:采用本院疼痛管理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癌痛管理的效果。③用药规范性评价。④护理质量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管理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探讨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CDTM)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需止痛治疗的癌症病例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癌痛规范治疗中无药师参与,观察组基于CDTM模式,在药师参与下开展癌痛治疗,利用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等知识,将相关文献及说明书作为循证依据,协助医师制订规范、科学的给药方案。对比两组癌痛缓解率、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采取CDTM模式,能够有效缓解癌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治疗;合作药物治疗管理模式;临床药师
合作药物治疗管理(CDTM)实际就是在患者知晓情况、自愿参与、并且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在临床药师与医生之间所签订的一种协议。在此协议架构内,临床药师需全面且详细地评估患者,且依据实验室结果,制订处方,选择、启动、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1]。协议明确了医疗团队中临床药师的基本责任与作用,而且在CDTM模式的引导与驱动下,临床药师凭借所掌握的药学知识,依据相关药物的基本特点,引导患者用药,提高其用药合理性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2-3]。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癌痛患者,探讨CDTM模式在癌痛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0.3±5.7)岁;治疗前疼痛评分(NRS)为(5.3±1.0)分;肺癌24例,胃癌15例,肠癌6例,鼻咽癌1例,淋巴瘤2例,乳腺癌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2±5.4)岁;治疗前NRS为(5.2±1.0)分;肺癌25例,胃癌14例,肠癌6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乳腺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为肿瘤,NRS>3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大于70分。排除精神疾病、慢性疼痛病史者,另排除药物滥用史及长期酗酒者。1.2 方法。两组均进行癌痛规范治疗,对照组治疗中无药师参与,观察组有药师参与。临床药师依据CDTM模式,分类、梳理所选取病例,为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协助,且给予药学干预与监护,借助具体案例,深入剖析CDTM工作流程及具体内容。用NRS法来评定疼痛程度[4]: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极度疼痛为10分。疼痛缓解率=(无痛+轻度疼痛)例数/总例数×100%。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疼痛护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BPI评分、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PI评分为(21.62±3.05)分,低于对照组的(30.4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9.52±3.81)分,高于对照组的(61.40±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有助于缓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晚期癌痛;全程化护理
疼痛(pain)是癌症晚期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及生活自理能力。晚期癌痛患者中有50%~80%未得到有效控制[1]。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晚期癌痛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护理模式未达成共识[2]。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是指运用量化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从影响患者疼痛的各个因素出发采取护理措施的护理办法,是患者疼痛管理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晚期癌痛患者,探讨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对缓解晚期癌痛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3];②存在轻度及以上的疼痛。排除标准:①非癌性疼痛;②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者;④中途要求退出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62.13±3.92)岁;癌症类型:肺癌17例,肝癌9例,大肠癌7例,胃癌2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9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2.39±3.04)岁;癌症类型:肺癌18例,肝癌9例,大肠癌6例,胃癌2例;疼痛程度:轻度疼痛21例,中度疼痛10例,重度疼痛4例。两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药物止痛,健康指导,临床禁忌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疼痛全程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1疼痛筛查使用疼痛可视化电子记录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筛查,输入患者数据,评估疼痛对患者睡眠、情绪、食欲、活动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的影响。患者出现新疼痛时进行再次评估,确保筛查的准确性。1.2.2疼痛评估借助疼痛可视化电子记录表对患者的疼痛等级进行分级,采用合适的疼痛量表,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1.2.3镇痛实施建立有镇痛科医生、镇痛科专科护士、临床药师、二级及以上心理咨询师、营养医生的MDT团队,并遵医嘱给予相应镇痛治疗。①镇痛:轻度疼痛患者采用非药物镇痛,包括取舒适体位,卧床休息,分散注意力(深呼吸、听音乐、看笑话、阅读、回忆趣事等),物理疗法(按摩、冷敷、热敷、针灸等);中度、重度疼痛患者按照三阶段镇痛原则进行用药:第一阶梯患者使用非麻醉性镇痛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第二阶梯患者使用强麻醉镇痛药物,如强痛定;第三阶梯患者使用强麻醉性镇痛药物,如吗啡,并使用PCIA泵滴定止痛;②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机制,癌痛的产生原因和治疗办法,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③压疮预防: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卧床,易产生压疮,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皮肤受压情况,每隔2h协助患者翻身1次,同时要避免创面与床单接触,可使用透明贴、敷料敷在创面上;④院感控制:做好室内消毒、痛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定期监测感染和复查血常规;⑤消化道护理:对于便秘、呕吐者,叮嘱其清淡饮食、多喝水,根据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控制好出入液量,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⑥药物外渗管理:尽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避免药物外渗。1.2.4出院随访将患者信息录入信息系统,随访1个月,内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质、评分、药物使用情况等。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情况、干预期间的用药依从性、干预后的生活质量。1.4评价标准①癌痛评价:采用简明疼痛量表(BPI),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0~10分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将总得分进行百分转换后进行评价[4]。②用药依从性:采用用药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进行评价,共8个题目,满分为8分,得分<6分为依从性差,得分6~7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8分为依从性好[2]。③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共8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合理选择麻醉药品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资料和方法;结果;讨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癌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其有效地进行镇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资料来源、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指数(DUI)为指标、一般情况、用于癌痛的处方193张,占处方总数的64.12%、麻醉药品的种类、6种麻醉药品的DDD、DDDs和DUI结果、由一般情况可以看出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男性高于女性、在我院使用的麻醉药品中,有4种麻醉药品的DUI≤1.00,方法评价为合理用药、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成瘾性低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晚期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应用及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麻醉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本院2009年1~12月“麻醉药品逐日登记表”为调查对象,进行统计、汇总,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门诊癌痛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种麻醉药品中,4种DUI≤1.00,2种DUI>1.00。结论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用药管理,使麻醉药品的使用更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麻醉药品处方分析癌痛药物利用指数
癌痛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其有效地进行镇痛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综合规划的重点之一,早在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制定了“三阶梯止痛”的治疗原则,并提出“到2000年让癌痛患者无痛”。国家卫生部(1993年5月14日)再次“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笔者对本院2009年度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和评价“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在本院的推行情况。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处方193张,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癌性疼痛分析
癌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癌痛,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对于初诊癌症患者来说,其疼痛发生率约为25%;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其疼痛发生率则为60%~80%,其中约30%疼痛相对严重[2]。如未及时改善患者癌痛,则会产生不适现象,甚至出现乏力、焦虑、食欲降低及抑郁等症状[3],对患者生活能力及自理能力等造成一定影响。现阶段,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方法进行镇痛[4]。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促进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高,本研究针对癌性疼痛规范化诊疗中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作用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癌痛患者80例,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排除伴有意识、认知障碍,精神及心理疾病者,以及拒绝参与本试验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0(45.32±3.41)岁;肿瘤类型:肺癌6例,胃癌8例,肠癌7例,鼻咽癌9例,乳腺癌1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9(45.42±3.51)岁;肿瘤类型:肺癌7例,胃癌9例,肠癌8例,鼻咽癌9例,乳腺癌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临床药师药学查房,并根据要求填写调查问卷。对照组由医师直接开展常规癌痛治疗;研究组则由临床药师及医师共同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以每位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差异为依据制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癌痛治疗对策,内容包括给药频率、药物种类、药物服用剂量等。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爆发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定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分)[6],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手脚麻木、恶心、呕吐及腹泻。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构成比比较,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Fisherχ2检验;均由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2.1疼痛评分。两组干预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②P<0.052.2爆发痛发生情况。研究组爆发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药学监护对癌性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78例癌性疼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医生单独诊治,观察组在临床医生诊治过程中进行药学监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及爆发痛、不良反应缓解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缓解显效率为79.49%(31/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2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P<0.05);干预后,观察组爆发痛缓解率为75.00%(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缓解率为56.25%(18/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1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1,P<0.05)。结论药学监护对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干预效果好,可有效缓解癌性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药学监护;癌性疼痛;规范化治疗;干预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引起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自杀自残率[1]。因此,提高癌性疼痛控制水平是临床肿瘤治疗工作的首要问题,而目前临床主要以镇痛药物控制癌性疼痛[2]。本着以人为本,优化癌性疼痛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药学监护对癌性疼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癌性疼痛住院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存在骨转移、肿瘤组织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导致的中重充疼痛,意识清楚,生存期>6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78(55.59±9.06)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31±9.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临床医生单独诊治。由医生选择镇痛药物及其辅助用药,进行传统癌性疼痛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医生诊治过程中进行药学监护干预。具体如下。①药师参与会诊,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根据住院患者疼痛的部位、范围、性质、时间、强度、影响因素、疼痛治疗史等,提出用药建议,协助医师评估与共同制定镇痛治疗方案。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镇痛药物知识教育,包括镇痛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应对、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③监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手段。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及爆发痛、不良反应缓解情况。①根据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3]评价疼痛强度: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其中缓解率=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干预前评分×100%。根据NRS评分进行疼痛缓解效果评价:完全缓解(CR)为疼痛缓解率达到100%,部分缓解(PR)为疼痛缓解率75%~99%,中度缓解(MR)为疼痛缓解率50%~74%,轻度缓解(NR)为疼痛缓解率25%~49%,无效(NC)为疼痛缓解率<25%。显效率=(CR+PR+MR)/总例数×100%[4]。②预期爆发痛经治疗后30min内患者自诉疼痛缓解即为爆发痛缓解,统计爆发痛缓解率。③记录不良反应发生及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包括便秘、嗜睡、恶心呕吐和尿潴留。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医外治法治疗肿瘤管理论文
【摘要】何裕民教授认为外治法治疗肿瘤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就近透邪,即在病灶的局部用药以缓解症状。他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外敷法、含漱法、熏洗法、灌肠法、泡脚法、食道糊剂吞服。运用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恶性积液等症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何裕民中医外治法名医经验
前言
何裕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肿瘤,在具体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身心并治等综合调治办法,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肿瘤辨治思路。笔者作为何教授的学生,将何教授外治法治疗肿瘤经验总结如下。
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机理
何裕民教授在认真总结前人对肿瘤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代医学肿瘤治疗策略与理念,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形成了“中医药内外兼治”的独特方法。何教授认为,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复杂险恶的顽疾,单靠内治一法,似难有重大突破。肿瘤是全身疾病在身体局部的体现,治疗肿瘤,应将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给药方法,重视内外兼治,一方面运用内服药进行机体的综合调养,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配合外用药来治疗患者的局部症状,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美施康定治疗癌性疼痛论文
关键词:癌性疼痛副作用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晚期癌症患者约有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最令人恐惧的、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对于医生来说,疼痛目前仍然是诊断、治疗过程中棘手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万,其中至少有万人忍受着癌症疼痛的折磨川。提出的癌性疼痛第三阶梯止痛方案是治疗癌性疼痛的标准方法,控制重度疼痛的代表药物就是吗啡,而美施康定—就是硫酸吗啡的控释片。现将年月年月例使用美施康定的患者发生相关副作用及其处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本组男例,女例年龄一岁,其诊断经过超线、脱落细胞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程度分级根据制定的主诉疼痛分级法标准均属度疼痛,疼痛剧烈且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均为首次使用美施康定。用药方法口服美施康定开始剂量均以次,每给药一次,若效果不佳,调整剂量为次,每一次或缩短给药时间,次,每一次,并视个体止痛情况按增加剂量,直到最佳治疗效果为止圈。本组最大剂量为,用药时间最短者为,最长者达若患者有胃部不适,可采用直肠给药,剂量相同,效果一样川。治疗结果止痛效果美施康定开始剂量为,每服用次,服药后观察止痛效果,并在周内作出评价。评价标准川显效疼痛减轻度以上或完全缓解有效疼痛减轻度以上或增加剂量后疼痛减轻度以上者无效疼痛减轻又恢复,疼痛不减轻或加重,或剂量增加疼痛仍不减轻。结果显效例石,有效例,无效例,止痛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服用美施康定后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便秘例,恶心、呕吐例,嗜睡例,排尿困难例,呼吸抑制例,戒断综合征例,无例发生成瘾性。
二、讨论
美施康定的药理特点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长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由于其等时等量释放,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无峰谷出现,缓解疼痛维持时间长。美施康定不仅有强大的镇痛作用,而且有明显的镇静、镇咳作用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其对二氧化碳张力的反应性降低,过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还有兴奋平滑肌,使肠道平滑肌张力增加,引起便秘,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增加引起排尿困难同时可使外周血管扩张,有缩瞳等作用困。美施康定的临床特点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是全世界唯一最普遍使用的持续】的控释口服强镇痛药。普通剂型吗啡镇痛仅能维持,临床需反复给药,副作用大,成瘾性大。美施论文格式康定用药后出现镇痛作用,时达到高峰,将吗啡镇痛时间延长至,口服给药,副作用小,成瘾性小,用药后无药物蓄积作用,极少产生精神依赖,因此成为第三阶梯止痛的首选药。通过按时规律、按个体剂量口服美施康定,癌痛缓解率达「’」,本组病人癌痛缓解率,与文献报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