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23:08: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爱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鲜花爱的宣言

1玫瑰———爱情玫瑰是爱情的最佳代言人,不少新人拍婚纱照,首选玫瑰,但玫瑰的颜色不同含义也有所区别:红玫瑰代表:深爱着你;粉色玫瑰表示:动情在心、爱的宣言;白玫瑰则表示:天真、纯洁、尊敬的含义。

2康乃馨———温馨大部分康乃馨都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浅红色代表钦佩,深红色代表深深的爱和关怀。纯白色代表了纯洁的爱和幸运;花纹康乃馨代表拒绝求爱时的道歉。粉红色康乃馨具有最重要的象征和历史意义,因此粉红色康乃馨成为了不朽的母爱的象征

3剑兰———怀念剑兰花代表了怀念之情.也表示爱恋、用心、长寿、康宁、福禄。

4百合花———纯洁在基督教中,百合花象征着纯洁、贞洁和天真无邪。在复活节时,百合花束经常出现在基督徒家庭中,因为它是耶稣复活的象征。在中国,百合花是母爱的象征。在古罗马和希腊的婚礼上。百合花象征着纯洁和天真,用百合花配有麦穗作为新娘的头饰,寓意着五谷丰登,百年好合。在中古世纪,百合花象征着女性之美。百合花代表了纯洁的心灵。百合花色彩丰富,大多数人把白色百合花同天真无邪和甜蜜联系在一起。白百合花被认为是圣母之花,黄色百合花表示感激和快乐。

5蝴蝶兰———真爱这种花形似彩蝶,花姿优美动人,极富装饰性。蝴蝶兰代表恋人之间真挚的爱,是新娘捧花中的重要花材。

6满天星———百搭花代表了关心,纯洁、成功、喜悦,被称婚礼“百搭花”。

查看全文

爱的左边范文

和所有恋爱的人一样,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爱情以后,她和他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是和他结婚了以后,她就觉得自己婚后的生活和想象的相去甚远。婚姻不像爱情,往往是多了琐碎和枯燥,少了激情与浪漫。当她不得不每天都面对这样单调而又乏味的生活时,她感觉自己的心在一点点磨平,生活如同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婚后他们彼此还算恩爱,但也经常吵架,常常是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起来了。而且他也不像过去那样处处迁就她让着她了,她觉得男人真是虚伪,一结婚就变了一个人,根本就不像恋爱的时候那样宽容忍让,如今她对他使小性子,丈夫一般是置之不理或沉默,甚至有的时候还和她争执一番,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宠着她了。虽然有许多情感她始终无法释怀,可是毕竟她对这种死气沉沉的婚姻的忍耐是有限的。终于有一天,两人大吵了一架后,她忍无可忍地说出了那两个字:"离婚",他立即就说"可以,现在就去"。

那天外面下着雨,他和她各撑一把伞。两个人并排走在路上,都默默不语,都有各自的心事。雨下得挺大,路也很滑,但谁都不肯表示放弃。忽然前面的路边上有个地方停了一辆车,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于是他就走在了前面。过去以后,她又和他走在并排,他忽然拽住她,生气地说:"怎么又走我左边了呢?"与此同时,一辆大卡车与他擦身呼啸而过,他侧过身挡住了她,车虽然没撞到他,可是溅起的泥水却弄脏了他的衣服。她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她感受到了他细微而又平实的爱:一直以来,他始终习惯地走在她的左边,用自己的身体为她挡住汹涌的车流,为她挡住风雨和危险。其实这才是真爱,虽然没有绚丽的光环,却拙朴而厚重。不加任何修饰,于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

她不由得泪流满面,分不清她脸上汹涌而下的是雨水还是泪水。他为她拭去泪水,对她说:"回家吧。"她用力点点头,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她感觉似乎同时也抓住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只因为爱你,才会走在你的左边。

查看全文

简爱的读后感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查看全文

别了,我爱的中国

教学要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会本课生字;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看全文

读爱的教育领悟

爱中找到教育。可是心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吸引我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爱的教育》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首先《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这纷纭的世界里。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教育中。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缺少的这是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生活才会充满了爱。爱的教育》中,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虛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賽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許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惭愧不已。

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经过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回忆。

查看全文

小品---爱的天使

小品---爱的天使

场景:在乙的家里,有一张茶几,一个沙发,茶几上有一瓶花。

演员:一男(乙)一女(甲)。

乙:王大嫂说今天给我介绍一个对象,9点到位,怎么还没来啊。(正在家里)

甲:听说当年的那个孩子回来了,董事长非要请他吃饭不可。拐弯抹角的,就是这家了。(看一下手里的纸条,然后敲门)

乙:说来就来啊,谁呀?

查看全文

爱的追求演讲材料

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是选择了去爱自己的职业,马卡连柯说过:爱不等于教育。爱自己的学生,选择了奉献与播种,选择了平凡的坚守与对事业的执着。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善良、公正与责任去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以春雨那润物无声的方式去灌溉学生的心田。一直珍爱着这份美丽的职业,也因此痛并快乐着。

20岁的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1997年的盛夏。那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我对工作的一腔热望。那里我从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教师变成了现在幼稚的教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时我激动与不安;记得新婚第三天登上讲台时全校惊讶的眼神;记得产后二月登上讲台那种重逢的喜悦。这十几年是人生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倾注了喜与悲,爱与恨。每一次我感到无法胜任工作的时候,都会停下来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职业。如果说选择需要勇气,那么坚守更需要爱。何其有幸碰到过指引我人生,教会我学识的好老师,典范与力量。更重要的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觉得只有和他一起是才最有活力,最充实。觉得自己平凡而重要,言行正影响着一代代人。所以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合格教师。一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自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工作给了太多宝贵的经历…

只为怕皮鞋声惊动了学生;忘不了自己在学生考试是总穿布鞋。

忘不了自己与学生在树下畅谈时学生惊羡的目光;

尽管我补的那么拙劣;忘不了毕业前夕学生的依依不舍;忘不了学生那开心的笑容,忘不了自己为学生准备的针线包。也忘不了孩子熟睡后的挑灯夜读,更记得学生在严冬里为我找来的治冻疮秘方;记得清晨打开门时门口的青菜;记得是学生为我房间挂上自制风铃与字画;记得第一次收到鲜花是学生送的映山红;记得学生伏在肩膀上痛哭的情形。这一桩桩一幕幕给了太多幸福与感动。学生曾问我老师,您为什么那么爱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知道要将阳光播洒到他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知道他值得自己去珍惜与呵护,知道爱可以容纳一切。

轻轻地说了声:老师,记忆的闸门打开了那个学习优秀满眼忧郁的峰走到身边。决定不读了话还没说完眼泪已经涓涓细流。为什么,惊讶地问道,不瞒您说,家境不好,父亲也不在人世,留给我一身难看又难过的皮肤,同学讪笑我捉弄我每到夏天,衬衫纽扣紧紧的扣住,不敢伸直我手臂,不敢挽起我裤子,老师,您说我有多苦,多惨!峰说完已哭得站不直身子了鼻子一酸,把峰紧紧搂在怀里,知道为了那头牛,峰的父亲淹死在水库里,母子二人孤苦伶仃,上天对他实在不公平,要救他要让他看到明天的阳光,让渐将枯萎的生命之花怒放起来。峰,把你手臂让我瞧一下,好吗?峰信任地解开了衬衫纽扣,呀,满臂的鱼鳞,惊呆了知道,这是一种典型的皮肤病,名叫“鱼鳞病”一剥一大块,全身是鱼鳞的峰有多痛苦,那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轻轻地告诉他峰,不要难过,这个病是可以医治的想,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定有特效药,老师给你找!当病治好之后,不是和大家一样吗?真的吗?十五岁的峰两眼放射出渴望的光芒。不骗你后来,通过在省城医院的姐夫给峰找到特效药。峰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大学的校园里回荡,大医院工作岗位上回荡。

查看全文

爱的力量演说词

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心与心的呼唤。让我学生在爱中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并把这爱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地传下去,让我这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有人说:教育是一扇门。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给予,一种深切的无与伦比的人间祝福。而我认为教育其实还应该有爱。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自己能够从事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快乐,作为21世纪受过新职业道德培训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也倍感我肩上责任的重大: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类素质的提高,这些责任时时刻刻都跟我教师分不开。因为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对他寄予厚望,给予无限的关心。一颗颗如白纸般的心灵交给我接受社会、国家和家长的重托,对这些心灵加以培养和塑造,看到一双双纯洁的眼睛,看着那些初涉尘世、一张张鲜花般笑脸的孩子,还能轻视我工作吗?还能忽视我肩上的责任吗?不,工作任重而道远,而这一切,都需要爱的力量。

首先要学会关爱学生,要培养和塑造好一名学生。关爱学生的爱就要爱的公平,爱得持久,爱的像自己的孩子,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才爱的有意义,爱得有价值。这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平平淡淡。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班一位维族同学,胆子小,成绩差,平时不爱讲话。前不久,因为肚子不舒服,把屎拉在裤子上,周围的同学闻到臭味,马上捂住了鼻子:老师,好臭!好臭!阿不都拉身上发出来的一听,快步走到跟前,看到脸涨的通红,头都快低到桌盒里了确实,同学们说的没错,很臭,看到眼前的情景,意识到这在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强忍住恶心的味道,马上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表扬阿不都拉,因为他知道自己今天肚子不舒服,但为了不耽误课,还是坚持来了精神值得我学习。哗哗哗”同学们也不再捂鼻子了反而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连忙跟他父母联系,父母因在棉花地捡棉花,没信号接不通,只好把他带到离学校最近的老师家,给他换洗掉,并找了同事孩子的裤子给他换上。第二天,阿不都拉和他爸爸早早来到学校,爸爸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老师,谢谢你也是孩子了阿不都拉帮他爸爸翻译着,眼泪也滚了出来。通过他爸爸的话,也知道了认为我给他孩子换洗了拉了屎的裤子,就跟孩子的妈妈一样,因为只有妈妈才会这样对孩子。从那天开始,阿不都拉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也爱举手了整个人也活泼了从这件事中,也明白了老师给学生的爱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并在内心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力求把自己塑造成老师所期望的品学兼优的孩子。

查看全文

德里达的“友爱的政治”

一、哲人其萎,大雅云亡:德里达之死

随着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完满闭幕,“法国文化年”即将在北京拉开序幕:“印象派画展”和“法国时尚展”令人期待,酷爱中国文化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于10月8日早早抵达北京。然而,就在这一晚,就在这个中法友谊再度升温的时刻,从网上传来噩耗,法国当世最伟大的哲学家德里达,因胰腺癌在巴黎一家医院去世。2001年9月来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头发已全白了的德里达精神矍烁,步履轻盈,丝毫看不出71岁高龄的迹象。在座聆听大师讲座的人都说,他至少可以活到90岁。德里达从中国回国不久,人们就得知德里达身患重病的消息。按照法国的医疗条件,谁都未曾想到三年后德里达就会撒手人寰。“一觉醒来是清晨,世间已无德里达”。

德里达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啊,在过去三十年间,有哪个词语能象“解构”一词这样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想象力呢?有哪一个哲学家能象德里达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激发起人们的哲学思考呢?有哪一个哲学思想能向解构主义这样打破学科的界限渗透到所有的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呢?能够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的激情,这是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标志。你可以说德里达的学问不能令你信服,他的表达不能让你舒服,但是,他永远能激发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重新进行哲学思考,德里达就是哲学在当代的化身。德里达的哲学的确也能被归纳为几个教条或学说,比如“延异”、“踪迹”、“播撒”、“替补”、“游戏”、“不在场”、“书写”、“文本”、“他者”……这也是解构主义能畅通无阻地在全球流通的一个前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德里达的哲学是一种艰深的“哲学技艺”,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读与写的“活动”,这就无法被化约为那些教条或学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很容易就能模仿和重复那些词语和话语,却很难学会解构分析技巧的原因。

“解构是一种批判”,正如伽谢(RodolpheGasché)所说。但是,这种批判的目的并不是从“解构”的字面上所理解的“摧毁形而上学”,即批判某个哲学家的思想并终结它。正相反,德里达对某个哲学家的解构总是进入到其文本之中,揭示其文本内在逻辑的悖论、矛盾和断裂之处,揭示其思想隐秘的前提、隐含的修辞或可能性条件,揭示其陷入某种中心主义(在美国习惯叫做“本质主义”)的思想困境。因此,解构并不是简单地以“非主题”的方式在前人的哲学文本中揭示出前人所未曾见到的东西,比如说那些语言学的、精神分析的、人类学的、女性主义的新洞见,而是以一种使经典文本被激活的方式重新阅读和进入传统的经典文本。德里达对某个经典哲学家的解构总是能激起人们以新的方式和新的视角重新阅读这些哲学家的激情,解构使那些庞然大物复活了。“解构就是批判,而批判就是激活”,这就是德里达的伟大之处。罗蒂愚蠢地假想他要和海德格尔、德里达去争谁是“最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的皇冠。实际上,他并没有看到,海德格尔与德里达都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这两个引领二十世纪哲学潮流的人对哲学传统的熟悉和珍视,远非一个颠覆形而上学的尾随者和狂热分子所能理解。与通行的印象相反,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解构不是为了彻底摧毁西方形而上学,而是为了激发西方哲学传统的新生。德里达正是以这种方式捍卫着哲学传统,并将自身归之于其中。德里达总是精心地选择自己与之对话的哲学家:柏拉图、卢梭、康德、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索绪尔、海德格尔等。就象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一样,德里达通过对那些经典哲学家的文本解构性的分析,激活了那些哲学家的思想,激发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进入那些经典和传统之中,激发人们在哲学之中和“哲学的边缘”重新进行哲学思考。德里达的文本给人的那种精神的愉悦就在于,尽管你很难读懂他的文字,但是,你所读懂的和读不懂的都能激发你真正的哲学思考。

德里达1966年在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的结构主义研讨会上一举成名之后,他在法国的形象一直是作为五、六十年代鼎盛一时的结构主义运动的分裂者和终结者。多斯(Fran?oisDosse)在两大卷的《结构主义史》(1992-94)中,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一词来标志“结构主义时代”之后的整个一个时代。而费里和雷诺(LucFerry&AlainRenaut)在《六八年的思想》(1985)中则把德里达定位于与福柯、阿尔都塞、布尔迪厄、拉康这些思想家同属于法国六八年学潮的那一代激进的“反人道主义”的哲学家。他们给德里达戴上一顶“法国的海德格尔”(德里达=海德格尔+德里达的风格)的帽子。到了八十年代,德里达在法国的影响已经减弱了,而在法国之外他的影响却远远要比在法国本土大得多。耶稣说:“先知在本地是没人尊重的”。德里达在法国一直被学院派人士认为是一个诡辩论者,一个智者,一个怀疑一切的怀疑主义者,一个鼓励随意阅读的不严肃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骗子,一个犬儒主义者,一个保守主义者……人们不禁会问:难道他们竟无视德里达的思想的激进、对现实的积极关注、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严密论证、对一种负责任的伦理和政治的捍卫吗?他们难道从不去读德里达的书就肆意攻击他人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害怕解构呢?现在,大师已去,当年索邦大学和那些大学学院中保守的教授也已耆耆老矣,与大师之间的种种恩怨也该化解了。他们应该将对后现代主义的厌恶与对德里达的尊重区分开,以重新审视德里达对于法国和我们的时代的意义。随着福柯、阿尔都塞、巴特、拉康在八十年代初的五年间相继辞世,当年叱咤风云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大师们还剩下谁了?到现在,他们应该发现,是谁带给人们如此多思想上的惊喜和震动?是谁堪当法国二十世纪“哲学的辉煌”中的“最后一位大师”?还有谁能在德里达的身后继续捍卫着法国哲学的光荣与梦想?所以,他们应该珍惜德里达,把他视为法国的国宝。可以预想,新的一轮对德里达思想的研究将在法国本土兴起。这就是德里达的死亡所带来的和解。

德里达之死使他成为呼唤我们去聆听和理解他思想的允诺的“幽灵”。他活着时候的形象带给人们“影响的焦虑”,并妨碍了人们心平气和地对待他。现在,哲人日已远,应该还德里达一个“公正”了,不是法律上和名誉上的公正,而是向德里达的思想敞开友好的胸怀的“公正”,是给予一个死者无条件的“宽恕”的“公正”。现在,德里达将作为一个“幽灵”而不断重新来到人们的思想之中。因此可以说,德里达的死亡是他的生命的“替补”。德里达在《永别了,列维纳斯》中曾说过,“从始至终,列维纳斯的整个的思想就是沉思死亡。”“永别”就是对他者的必死性的承认。让我们说:“永别了,德里达!”

查看全文

爱的教育的感

利用我是图书管理教师的机会,有幸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深深地吸引我,虽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无时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爱是我们构成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没有爱和谐社会无从谈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