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23:04: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癌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肠癌的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近几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60%-80%之间,直肠癌约为50%-70%,早期大肠癌治疗后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大肠癌属于筛查效果明确的恶性肿瘤,早期进行大肠癌的临床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大肠癌

筛查对象

根据与大肠癌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不良的饮食结构(高脂肪、食物纤维素不足)、肿瘤家族史、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将大肠癌的筛查对象分为一般危险人群和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如下个体:①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直系亲属中60岁前患过结肠腺瘤或55岁前患过结肠癌者,每1~2年需行结肠镜检查1次。②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成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一旦有多发息肉应预防性切除全结肠。这种患者50岁以后的癌变率几乎100%。③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应从20岁开始随访,每1~2年行全结肠镜检查1次,40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观察结果表明,从20岁开始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小腺瘤可很快发展为癌。④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如发现多发腺瘤或1个>1cm的腺瘤,应内镜下切除,并1~3年查一次肠镜。任何大小的息肉均可癌变,息肉越大癌变的危险性越高,而与形态无明显相关〔1-2〕,大量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腺瘤的癌变率为1.4%~9.4%,多数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整个癌变过程需10年左右〔3-4〕。⑤患过大肠癌:术后第1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如正常,3年后再查;再次复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任何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则应按腺瘤进行监视检查。⑥炎症性肠病多年不愈、病变范围较广的溃疡性结肠炎,应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检查一次全结肠镜;如病变仅累及左半结肠,可以在患病15年后进行监视检查。⑦慢性腹泻指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⑧慢性便秘指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⑨不良生活事件史须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⑩有报道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后及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大肠癌发病率增高。由于大肠癌高危人群患病危险更高,故多数学者主张,对这种人群采用直接结肠镜普查。一般危险人群:对于这些人群的基本普查方法是:①5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1次粪便隐血(连续3天),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②每5年做1次结肠镜。优点是可以查出70%的大肠肿瘤,同时可以进行内镜治疗。③每10年1次全结肠镜检查。有研究证明,一次全结肠镜检查阴性,追访10年极少见到有意义的腺瘤。

筛查方法

①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是最为常见的结直肠癌早期指标之一,但仅有50%的结直肠癌和30%腺瘤隐血试验阳性。②直肠指诊:在我国,直肠癌占大肠癌的50%~60%左右,约70%~80%的直肠癌可经直肠指诊发现。因此,凡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③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色素放大结肠镜对判断结直肠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并能有效提高微小,表浅隆起型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内镜诊断肿瘤性病变窄带成像技术(NBI)较染色内镜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也高于染色内镜〔5〕。④肿瘤标记是物: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监测较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是癌胚抗原,但CEA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缺乏价值。CEA主要用于监测复发,但对术前不伴有CEA升高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监测复发无重要意义。CA199单独检测对于大肠癌复发诊断的敏感性为40.4%〔6〕⑤影像学检查:⑴X线钡剂灌肠:是结肠癌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的诊断意义不大。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充盈彼稹⒊η幌琳⒄衬ぶ弭牌苹档日飨螅允景┲撞课缓头段А6越岢导觳槌η幌琳仍蛭茨芗绦嫡撸导凉喑Χ猿滴醇俺Χ蔚募觳橛任匾”魄荒诔河们荒诔酵房商讲獍┲捉蟪Ρ诘纳疃燃坝形耷址噶诮嗥鳍荂T:可以了解直肠癌盆腔内的扩散情况,有无侵犯膀胱、子宫及盆壁,是术前常用的检查方法。也可判断肝、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转移。⑷MRI:对直肠癌术后盆腔、会阴部复发的诊断较CT优越。⑸CT仿真模拟肠镜:该方法对直径大于6mm的大肠癌的检测率和结肠镜检查相似,对原发性大肠癌的检测效果可能优于结肠镜检查。虽然筛查方法多种,但结肠镜加病理活检才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查看全文

高中生物教案-第二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地球上的生物,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关于细胞的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课后面各章必备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本章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初步学习过细胞的知识,以及在前一章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阶段的关于细胞的知识。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因此,高中阶段有必要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高度,进一步讲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主要功能的知识,以及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本章包括三节教材: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细胞增殖》;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很丰富,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本小节内容以及章的引言和第一节的引言,共需用3课时教学;第二小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需用2课时教学;第三小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共需用2课时教学。第二节《细胞增殖》,需用1课时教学。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两个学生实验。

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分成小节讲述之前,用了几小段文字和一些图表,先介绍了几点有关的内容:观察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必须应用电子显微镜或其他更为精密的仪器;细胞的种类繁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功能也不相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细胞虽然微小,但是有非常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自控能力,这些是细胞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复杂得多,因此,首先学习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第一节的第一小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明确提出细胞膜是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的蛋白质分子排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层;有的蛋白质分子部分嵌插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特点对于细胞膜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再有,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第二方面,关于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主要讲述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而对细胞膜的其他多种功能不可能都加以介绍。由于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本着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精神,主要讲述了自由扩散方式和主动运输方式,略去了其他运输方式。教材强调指出,自由扩散是被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方式的特点是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接着,在讲了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细胞膜的通透性特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查看全文

胃癌癌前病变多基因改变论文

摘要:探究表明,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存在多基因的变化,随着病变进展基因的异常和积累也进一步发展。本文综述了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表型和基因变化的关系,以有助于加深对胃癌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变化的熟悉。

正常胃粘膜细胞癌变时存在表型的逐步变化,同时伴随基因的改变,且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细胞的胃粘膜细胞癌变时机制亦不同。本文就近年来胃粘膜细胞癌过程中基因的变化作一综述。

1原癌基因

c-met原癌基因位于染色体7q31,编码分子量190kD的跨膜糖蛋白,属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c-met蛋白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受体,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Tsuji等[1用盐酸造成鼠胃粘膜炎症、溃疡等损伤后,发现伴随胃粘膜的修复过程有c-met蛋白表达升高,结合体外培养时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形成腺管和分支结构,提示c-met表达的增高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移行、聚集及腺管形成有关,参和胃粘膜受损后的修复过程,反映了细胞旺盛的增殖养大状态。Soman等[2利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各期胃粘膜细胞,发现浅表性胃炎(2/4)、萎缩性胃炎(5/7)、肠化生(2/5)、胃癌(1/2)各期均有tpr-metmRNA的高表达。tpr-met重排基因是c-met原癌基因活化的一种形式。c-met常在慢性胃炎胃粘膜的腺颈部有强阳性表达,腺颈部干细胞的分裂,所以认为,c-met的激活及表达增高出现于胃粘膜病变的早期——在胃粘膜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时即有过表达。在此情况下,胃粘膜处于旺盛的增殖状态,DNA的合成和分裂活跃,易受各种致癌因子的损伤,发生染色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细胞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条件。

人类的ras原癌基因家庭包括同源的Hras、ki-ras和N-ras,它们分别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片断上,但均为编码分子量为21kD的十分相似的P21蛋白,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增殖、分化有关。ras原癌基因可因突变、扩增等而激活,过多的向细胞内传增殖信号,促进细胞分裂、增殖。Czerniak等[3发现,在胃粘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中均有P21蛋白的明显增多,肠型胃癌P21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弥慢型胃癌。同时,Teh等[14发现,正常十二指肠粘膜中存在P21蛋白的过表达,而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等胃粘膜组织学上或多或少具有肠型上皮的特征。由此认为P21蛋白的过表达反映了具有肠型上皮分化特征的细胞和组织的存在,是胃粘膜柱状上皮向肠上皮分化的结果,可以作为监测胃粘膜病变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原癌基因c-myc位于3号染色体,编码产生分子量为60kD的核内磷蛋白,c-myc基因可因突变、扩增、重排而激活,表达增加。c-myc蛋白对肿瘤的生长具有双重调节功能,当有生长因子参和时,c-myc蛋白可促进癌细胞增殖,生长因子缺乏时,c-myc蛋白可诱发细胞凋亡。Ciclitira等[5发现,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粘膜组织中也有c-myc的过表达,在伴有炎症的胃粘膜组织中也有c-myc的异常表达、认为c-myc的过表达参和胃粘膜细胞的增殖,提示c-myc表达增高发生于胃癌癌前病变的早期,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如何有待进一步探究。

查看全文

CT影像在临床医学的价值

在当前额临床医学中使用医学影像进行检查的方式比较多,比如常见的X线、CT和MRI等[1]。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一级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检查方式在临床诊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因为每一种影像检查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应用上也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CT影像检查作为使用比较广泛的影像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医院接受结肠癌诊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CT影像诊断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就是探究CT影像检查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进行如下报道。[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医院接受结肠癌诊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病症作为主诉,60例患者中有39例为男性患者,有21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均在38~6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8.96±3.61)岁。患者在经过CT等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参与研究的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结肠癌的诊断指标,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1例(占35.00%)患者为乙状结肠癌,有17例(占28.33%)患者为降结肠癌,有14例(占23.33%)患者为升结肠癌以及8例(占13.33%)患者为横结肠癌,将一些存在严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肿瘤患者进行排除。1.2方法。在经过CT影像检查后确诊,患者需要在术前停止饮食,对肠胃进行清洗处理,对患者行保留灌肠,使用的药物为泛影葡胺(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国药准字H33021005,20ml:12g)患者药物首次使用的剂量为900ml,再次使用药物的剂量为1000ml;对患者腹部进行常规性和增强型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使用的扫描仪器为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的整个腹部进行螺旋式容积扫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心扫描范围的扩大,厚度控制在1.0cm,时间在6S左右;随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性扫描,使用碘海醇(山东洁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69,50ml:17.5g(I))或碘帕醇(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14,74g(I)/200ml/瓶)作为造影剂,采取肘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快速的注入到患者血管内,注射速率应控制在4.0mL/s,当达到阀值后,对患者进行动态三期扫描,容积和多平面重建,扫描结束在取得图像后进行后处理,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7]1.3评价标准。术后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部分的留取,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镜下查看,分析其病理变化,使用TNM分期标准对患者的癌变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2],其中原发性肿瘤用T进行表示,将患者情况划分成无法评估用TX、无明显证据用T0表示、原位癌用T1表示、肿瘤侵袭黏膜下层用T2表示、固有肌层用T3表示以及浆膜下和浆膜层用T4表示等;另外,淋巴结用N进行表示,将患者情况分为无法评估用NX表示、无转移用N1进行表示以及用N2进行表示的存在1~3、≥4的区域转移;最后,远处转移用M表示,分别使用用M0进行标示的无和以及用M1进行表示的有两种状况[4]。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实行随访观察,其时间通常为6个月,对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复发的CT影像检查进行阴性和阳性的记录,冰河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8]1.4统计方法。研究的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术前的CT检查准确率为85.00%,结果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有19例患者出现了复发,术后复发CT影像诊断准确率为89.47%,结果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电切术膀胱镜检查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CG.。

2治疗方法

2.1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为1个疗程。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查看全文

小儿胆总管囊肿诊断研究论文

【关键词】小儿胆总管囊肿

胆总管囊肿是先天性胆道疾患中较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但以远端多见。本院自2001年7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10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中男2例,女8例;年龄11个月~10岁,其中<1岁3例,住院时间15~40d。根据To-dani分型法[1]: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9例、Ⅳ型(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1例。临床症状各异,腹痛7例、黄疸6例、腹部肿块7例、间歇寒战发热3例,合并腹水1例、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8例,其中2例白蛋白<35g/L。腹痛、黄疸、发热和腹部包块3例。10例均行超声检查,CT检查3例,MRCP检查7例。本组10例术前均诊断明确。合并结石2例,7例行胆汁淀粉酶检查均有增高。

1.2治疗方法

查看全文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甘草是我国着名的传统中药,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着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着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抗肿瘤作用

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着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着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着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又显着诱导口相酶活性,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α和β构型GA的抗癌变和急毒实验比较研究显示,α体抗D-氨基半乳糖肝损害作用优于β体。α体分子结构与泼尼松相似,易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休结合,抗癌变作用也大于β体。研究还表明,两者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抑制、阻碍杆细胞癌变的作用,并且α体比β体作用更强[3]。②GA在体内可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前者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细胞毒活性,后者可与毒物结合而增强解毒功能,使其迅速从尿中排出而降低致癌性有关。③GA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成的作用,很可能是变异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进而限制肿瘤细胞的增长。④GA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拮抗肝糖原的蓄积作用,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另外GA的三萜糖甘在小鼠肝线立体中能诱导渗透性的跃迁使薄膜电位消失、吡啶核甘酸氧化、细胞色素释放和吞噬诱导作用产生因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6]。

查看全文

腺性膀胱炎治疗研究论文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尿道电切术膀胱镜检查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29~76岁,平均46.5岁;病程1个月至4年;尿频25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无痛性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12例,腰部酸胀1例,下腹及会阴坠胀痛3例,排尿困难4例,同时伴有膀胱颈硬化症8例。32例均接受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18例,红细胞阳性21例。所有的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口8例,占25%,膀胱三角区11例,占34.4%;膀胱颈及三角区6例,占18.8%;弥漫或散在分布2例,占6.3%;其他部位5例,占15.5%。病灶呈乳头状瘤样8例,乳头样水肿改变13例,绒毛样增生改变6例,水泡样改变2例,出血斑改变2例,无改变1例。术后或活检病理报告皆为CG.。

2治疗方法

2.1保守治疗3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利福星胶囊0.2g,2次/d,口服半个月,对尿频明显者,加用舍尼亭。

2.2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29例。切除范围超过病变1㎝,深度达到黏膜下层。合并膀胱颈梗阻行颈部切开。2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羟基喜树碱10㎎/次),保留1~2h。每周1次共4次,2周1次共4次。8~12周为1个疗程。3例术后单纯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及尿常规1次。

查看全文

中药肝复健纤维影响论文

引言

HBV感染患者和几乎全部HCV携带者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亦是造成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中约30%患者可并发肝癌[1].AFP升高、肝硬化伴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成为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2],因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的防治十分重要论文.如何延缓肝纤维化形成进程或逆转至正常,已成为肝硬化及肝癌防治的中心问题.因此,研制有效且可长期服用的预防制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健脾扶正法是中医临床防治肝硬化与肝癌常用的方法之一[3].本科室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以健脾益气立法,由淮山药、山楂、大枣等药食同源中药组成的肝复健冲剂,在临床肝硬化防治过程中取得较好疗效.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雄性大鼠,体质量150~18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二乙基亚硝胺(DEN)购自Sigma公司.天狼红(解放军第475医院赠送).PCNA检测试剂盒购自DAKO公司.中药饲料:肝复健冲剂按30.4g・kg-1均匀混合于基础饲料中压制而成(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模型建立大鼠适应环境3d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及中药组(Ganfujian,GFJ),每组各30只,分别以0.1g・L-1DEN自由饮水,同时分别给予基础饲料或含中药的饲料喂养.16wk时停用DEN饮水及中药饲料.考虑到造模过程大鼠有一定死亡率,分别于建模开始后每4wk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剩余大鼠留继续观察.取肝组织固定于100g・L-1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常规HE染色、切片胶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查看全文

健康检查发现早期肿瘤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胃癌概述;发病原因;胃癌扩散方式及临床表现;胃癌的治疗方法;胃癌的预防措施;胃癌护理和健康指导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全球肿瘤发生的情况、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环境因素、饮食、遗传因素、扩散方式、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淋巴结转移、血行播散、种植转移、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化学治疗、二级预防的重点是早期诊断与治疗、胃癌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健康指导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20~3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说明原癌基因控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发展,癌变是一个很长和复杂的过程。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关键词:胃癌;发病原因;预防治疗

一、胃癌概述

1全球肿瘤发生的情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习惯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结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发病情况(全国12市县1993~1997年登记资料统计),发病率男性为143.9/10万~213.1/10万;女性为112.9/10万~157.2/10万。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全球应当联合行动抗击癌症,救治千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