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9:18: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ETF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ETF投资措施论文
摘要:ETF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普遍的认可。ETF以其自身具有的诸多特点,在金融市场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优缺点及其特性,对如何利用ETF进行资产配置,以期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ETF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浅析ETF的投资方针
【摘要】ETF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普遍的认可。ETF以其自身具有的诸多特点,在金融市场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优缺点及其特性,对如何利用ETF进行资产配置,以期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ETF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浅析ETF的投资方案
【摘要】ETF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普遍的认可。ETF以其自身具有的诸多特点,在金融市场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优缺点及其特性,对如何利用ETF进行资产配置,以期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ETF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光大证券内幕交易定性分析
摘要: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错单交易信息能否构成内幕信息和光大证券行为是否构成内幕交易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从证监会作出的处罚决定错单交易信息是否构成内幕信息,以及光大证券实施对冲交易是否属于内幕交易,证监会对此持肯定态度。然而,错单交易信息并非由所涉及证券的发行人、上市公司作出,内幕信息的产生主体存疑,同时,光大证券对冲止损行为是否利用内幕信息所致,仍需商榷。
关键词: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交易
一、内幕信息界定
我国《证券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均对内幕信息及内幕交易作出规定。首先,《证券法》第75条第1款规定:“内幕信息是指在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的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第2款对内幕信息的内容进行了列举式规定,包括公司股权结构、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等,所列举内容均为证券发行人或上市公司有关自身经营、投资或资产变动等信息。其次,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2条第十一项,期货交易中的内幕信息除了包含上述所提及内容,还包括期货交易相关的政策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两个法律规定中,内幕信息内容的规定都运用了“口袋条款”,即《证券法》第75条第2款第八项以及《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2条第十一项“口袋条款”可由证监会灵活解释,适用于新型或复杂案件,事实上,证监会就是以“口袋条款”为依据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做出行政处罚。我国立法对内幕信息的界定借鉴了美国经验,判断内幕信息是否成立主要参照以下两个标准:非公开性与重大性。非公开是指信息不为市场公众所知悉。信息是否公开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认定,一是发行人或上市公司是否按照规定公布信息,二是该信息是否为市场、公众吸收。重大性是指信息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另外,根据《证券法》,内幕信息的界定还需考虑相关性,即信息与发行人或上市公司本身的关联性。从《证券法》第75条第2款对内幕信息情形的列举可知,除了最后一项“口袋条款”外,其他每一项都强调了“公司”,即内幕信息是指与上市公司本身密切相关的经营和财务信息。换言之,《证券法》始终强调,内幕信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强调的是内幕信息的上市公司本身。综上,从我国证券法条文对内幕信息的规定,可以得出我国判断内幕信息是否成立的标准应为非公开性、重大性和相关性。
二、错单交易信息性质分析
错单交易信息主要涉及的主体是光大证券公司和180ETF证券所属的公司。因此,讨论错单交易信息是否构成内幕信息,应分别从光大证券和180ETF证券所属公司角度分析。(一)以光大证券公司为主体。1.证券法法律分析光大证券公司因为错单交易持有大量180ETF证券,成交额高达70亿元,这可以理解为光大证券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与光大证券公司经营、财务有关联。根据《证券法》第75条第2款第一项和第67条第2款第二项,本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属于内幕信息范畴。因此,笔者认为,错单交易信息对光大证券公司而言属于内幕信息。2.“三性”分析“三性”是判断内幕信息是否成立的标准,即非公开性、重大性和相关性。从中国证监会做出的《市场禁入决定书》中可知,光大证券错单交易造成沪深指数大幅振动,对证券市场有重大影响,巨量申购和成交可能对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产生影响。而该信息在光大证券自身实施对冲交易前,未按规定合法披露,属于非公开信息。在相关性评估上,光大证券公司错单交易的成交额高达70亿元,可以理解为光大证券的重大投资行为,与光大证券公司经营、财务具有相关性。从光大证券投资这一角度出发,错单交易信息符合内幕信息的“三性”标准。根据法律分析和“三性”分析,错单交易信息是光大证券公司的内幕信息,且为光大证券公司本身知晓,但光大证券公司是否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仍需商榷。(二)以180ETF证券所属公司为主体。1.证券法法律分析首先,错单交易信息不属于证券法具体列举的内幕信息情形。错单交易是光大证券内部操作系统故障而发生的事件,所以,对于被购买证券的上市公司而言,该影响重大的信息并非由其公司内部决策引起,而是由外部人引起。根据证券法具体列举的内幕信息情形,相关内幕信息应当是被大量购买的证券所属的上市公司自身做出的决策或信息,而非光大证券所造成的信息。简单而言,内幕信息应由发行人或上市公司本身做出,而非其他主体。对180ETF证券所属公司来说,错单交易是外部信息,而非内部信息。因此,证券法对内幕信息的具体规定不能直接成为判断错单交易是否为180ET证券所属公司内幕信息的法律依据。其次,错单交易信息适用“口袋条款”不适当。根据《市场禁入决定书》、《证券法》第75条第2款第八项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82条第十一项,即“口袋条款”,是证监会认定错单交易信息为内幕信息的法律依据。换言之,证监会通过解释适用“口袋条款”,判断、认定错单交易信息为180ETF所属公司的内幕信息。但是,尽管“口袋条款”可作为证监会灵活适用法律的依据,“口袋条款”的解释仍需遵守一定规则:(1)预先规定原则。依据“口袋条款”,经“口袋条款”授权后,被授权机构应先出台相关“规定”,然后依据“规定”才能对未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解释。即便“规定”制定时难以框定具体事项,但至少要预先建立兜底解释的标准。而证监会对前述《证券法》“口袋条款”下授权解释的相关规定目前还未出台。(2)逻辑一致原则。成文立法中“口袋条款”往往紧随之前的列举条款,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在没有明确的兜底识别标准的情况下,其解释路径不应超越前面列举各事项所隐含的范围,以保持规则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具体而言,前述两项“口袋条款”应当是对公司相关性信息可能构成内幕信息目前不确定情形的概括规定,而不应超越现有规则的一般逻辑,将其扩大解释至他公司做出的与本公司具有相关性信息。本案中,证监会依据“口袋条款”做出处罚,把内幕信息范围扩大至非发行人、上市公司自身做出的与本公司相关的信息。而上文提到,前七项规定的内幕信息均为发行人、上市公司自身做出的对自身经营、财务有关联的信息,此处“口袋条款”的解释明显与前七项规定相悖,适用于本案有不正当之嫌。2.错单交易信息是180ETF证券所属公司的外部信息美国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交易范围逐步扩大,在信息获取主体和实施主体上突破了“内部人”,同样,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的规定也突破了“内部人”的限制,即获取内幕信息和实施内幕交易的主体不限于发行人或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其亲属或相关的公司。但是,内幕交易是否能突破“内部信息”至“外部信息”,目前美国证券法和中国证券法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界分是以某特定的上市公司为参照系,外部信息是外部人对本公司实施的将对本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信息。显然,本案错单交易信息对180ETF公司而言是外部信息。目前为止,我国证券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未曾出现内幕信息认定突破“内部信息”至“外部信息”的先例,所以,外部信息不属于内幕信息。综上,以180ETF证券所属公司为主体,错单交易信息不是内幕信息。
消极投资策略基金对股市的影响
【摘要】既要在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下坚持对外开放,又要防控重大金融风险,是中国股票市场必须兼顾的两大问题。消极投资策略是有效市场假说倡导的主流投资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极投资策略在国际投资领域也进一步发展为国际消极投资策略,即进行国际指数基金投资。MSCI指数是大多数国际ETF跟踪的指数,因此在国际消极投资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文章以跟踪MSCI指数的国际ETF为例,深入剖析了ETF在国际消极投资策略中的作用,指出通过优先吸引国际消极投资策略基金,中国股市能够在不增加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吸引国外的增量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际消极投资策略基金;MSCI指数;ETF;金融风险;对外开放
主席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总理在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反复强调三大攻坚战的意义,表示打好三大攻坚战要精准发力、务实求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于三大攻坚战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不仅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且把防控金融风险上升到治国理政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股票市场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化解股市风险就是我国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同时,我国也一直在强调要扩大对外开放,这不仅是出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国外资本一直有很强的动力要进入我国市场。因此主席多次强调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因此,我国在既要防控金融风险又要扩大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应着重吸引哪些国外投资者呢?现有文献尚未对此问题做出回答。MSCI(MorganStanleyCapitalInternational,即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在中国又称明晟公司)指数是目前大多数国际ETF(Ex-change-TradedFunds,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跟踪的股票市场指数,在国际消极投资策略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跟踪MSCI指数的国际ETF为例,采用案例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方法,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并且阐述A股加入MSCI指数对中国证券市场与投资者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一、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压力与风险
既要对外开放,又要防控金融风险,是近期中国股市面临的重要问题。股市对外开放一方面是中国4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在股市的自然延伸,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国外的压力。首先,就我国来说,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放开金融业,且近几年不断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初步分享到了金融、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扩大股市开放,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我国,带来增量资金,激发股市活力,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会倒逼我国进一步规范股市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水平,从而加速我国与国外资本市场的接轨。此外,这也满足目前我国企业和居民“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对金融的需求。所以,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是毋庸置疑的。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也强调我国在金融业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也面临来自国外的压力。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如果要做到充分地分散化投资,就不能只局限于购买本国的证券,而应该购买世界主要经济体(包括发达FRIENDSOFACCOUNTING友209年第22期金融财务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国外投资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投资者迫切需要在中国分散其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股市对外开放也是正在激烈进行的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19年3月18日受访时称,中美贸易协议要达成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美国要求中美双方在公平和对等的基础上开放市场准入,这其中就包括金融市场准入①。所以,面对各种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我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是必然选择。主席在报告中强调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位于第一位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且我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本身就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监管[1]。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境外投资者如果不慎重,就可能引发重大金融风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部分美国机构投资者大量投资于金融衍生品及一些高风险业务是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更使得这场危机蔓延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危害不可谓不大。所以若放任这类投资者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则很有可能重蹈覆辙,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的前车之鉴。因此,我国要在扩大股市开放的过程中防控金融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审慎地选择合适的投资者。理想的国际投资者不仅能给我国带来增量资金和管理经验,而且不会频繁地选择最佳交易时机进行投机来增大金融风险。在投资实务中,采用国际消极投资策略的投资者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如跟踪MSCI指数的国际ETF。
二、国际消极投资策略与国际ETF
ETF的投资策略探讨论文
摘要:ETF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普遍的认可。ETF以其自身具有的诸多特点,在金融市场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ETF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的优缺点及其特性,对如何利用ETF进行资产配置,以期实现多样化的投资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ETF资产配置投资策略
一、ETF简介
作为一位理性的投资者,对于任何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都要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该产品的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1.ETF的概念
中文正式名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追踪标的指数变化并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基金。
机构投资者比较启示论文
1.从投资者资金量大小来进行定义,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资金量大到其交易行为足以影响一段时期某只股票价格的投资者,其中包括个人大户。(注:赵涛、赵祖玄:《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2.从投资者身份或组织结构出发,将机构投资者限定为与个人相对应的一类投资者即法人,(注: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具体体现是开设股票账户的法人,包括三种类型: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从事股票交易权利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可以参加股票交易、但操作受到限制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在能否参与股票交易及参与股票交易的方式上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或权利义务不具体的法人,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未上市的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社团法人,等等。
3.在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定义为:符合有关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对比上述关于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各种含义,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最明显地体现在业务活动的专门性上,即国外强调机构投资者的主营业务应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活动方面,而我国几乎未能对此加以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隐含有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有丰厚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操作技巧等先决条件,而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是比较模糊的。
二、中外机构投资者运作实践的比较
从运作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1.机构投资者的起源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其始祖是1868年诞生于英国的“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18世纪末英国由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而出现资金过剩,使得许多人将资金投资于海外以谋取更高的资金报酬,但国际投资知识的缺乏以及投资国证券市场风险的不时爆发,致使这些投资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遭受到比较大的损失,这样就产生了由政府出面组建基金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紧随其后发行的几家基金,如1873年苏格兰人创立的“苏格兰美洲信托”、1926年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等,都是基于市场需要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不难看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投资者的需要,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
中外机构投资比较论文
1.从投资者资金量大小来进行定义,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资金量大到其交易行为足以影响一段时期某只股票价格的投资者,其中包括个人大户。(注:赵涛、赵祖玄:《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sO100
2.从投资者身份或组织结构出发,将机构投资者限定为与个人相对应的一类投资者即法人,(注: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具体体现是开设股票账户的法人,包括三种类型:(1)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从事股票交易权利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可以参加股票交易、但操作受到限制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3)在能否参与股票交易及参与股票交易的方式上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或权利义务不具体的法人,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未上市的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社团法人,等等。
3.在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定义为:符合有关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对比上述关于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各种含义,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最明显地体现在业务活动的专门性上,即国外强调机构投资者的主营业务应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活动方面,而我国几乎未能对此加以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隐含有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有丰厚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操作技巧等先决条件,而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是比较模糊的。
二、中外机构投资者运作实践的比较
从运作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1.机构投资者的起源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其始祖是1868年诞生于英国的“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18世纪末英国由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而出现资金过剩,使得许多人将资金投资于海外以谋取更高的资金报酬,但国际投资知识的缺乏以及投资国证券市场风险的不时爆发,致使这些投资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遭受到比较大的损失,这样就产生了由政府出面组建基金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紧随其后发行的几家基金,如1873年苏格兰人创立的“苏格兰美洲信托”、1926年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等,都是基于市场需要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不难看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投资者的需要,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
中外机构投资者启示论文
1.从投资者资金量大小来进行定义,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资金量大到其交易行为足以影响一段时期某只股票价格的投资者,其中包括个人大户。(注:赵涛、赵祖玄:《信息不对称与机构操纵》,《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2.从投资者身份或组织结构出发,将机构投资者限定为与个人相对应的一类投资者即法人,(注: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具体体现是开设股票账户的法人,包括三种类型:(1)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从事股票交易权利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可以参加股票交易、但操作受到限制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3)在能否参与股票交易及参与股票交易的方式上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或权利义务不具体的法人,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未上市的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社团法人,等等。
3.在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定义为:符合有关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对比上述关于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各种含义,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最明显地体现在业务活动的专门性上,即国外强调机构投资者的主营业务应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活动方面,而我国几乎未能对此加以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隐含有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有丰厚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操作技巧等先决条件,而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是比较模糊的。
二、中外机构投资者运作实践的比较
从运作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1.机构投资者的起源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其始祖是1868年诞生于英国的“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18世纪末英国由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而出现资金过剩,使得许多人将资金投资于海外以谋取更高的资金报酬,但国际投资知识的缺乏以及投资国证券市场风险的不时爆发,致使这些投资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遭受到比较大的损失,这样就产生了由政府出面组建基金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紧随其后发行的几家基金,如1873年苏格兰人创立的“苏格兰美洲信托”、1926年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等,都是基于市场需要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不难看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投资者的需要,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
黄金在外汇储备中地位探究论文
一、黄金在国家外汇储备中的作用
(一)国家避险工具
历史上,作为财富的象征、综合国力的标志、纸币发行的基础、国际收支的支付工具和所谓“最后的保障”,黄金长期成为世界的特殊货币。1976年牙买加会议取消黄金的官价以后,黄金不再充当国际货币,黄金在官方储备中的地位降低。尽管如此,由于黄金的长期价值稳定可靠,在出现突发事件时仍然是最有效的避风港。就连曾经激烈批评金本位制“已经成为野蛮的遗物”的凯恩斯先生也不得不承认,黄金“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求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黄金是“最终的支付形式”。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芒得尔也认为,对不使用欧元和美元的国家来说,黄金仍然是重要的储备资产。万一美元或欧元大幅下滑、通货膨胀加速,或战争爆发,黄金就会成为很好的避险工具。
同其他国家一样,黄金在我国的国家储备中曾占有重要地位,在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上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帝国主义封锁时期,三年困难时期和“六四”以后的制裁时期,都曾用黄金换取外汇以解燃眉之急。例如,1958年,政府用黄金储备换取美元,进口国内急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1960年用黄金换汇购买粮食,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用黄金换取外汇救灾、1989年用黄金换汇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等等。
从国家储备多元化的角度看,黄金可以很好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不管是内部风险(通货膨胀)还是外部风险(对冲其他货币风险)都很有效。在外部风险中,黄金特别被视为是规避美元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