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5 04:58: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CPI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CPI与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透析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GDP平减指数,价格型工具
摘要:改变以CPI作为单一的通胀目标,提高对广义价格指标通胀率(如GDP平减指数通胀率)的决策信息度,是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经济与金融双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CPI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CPI的动态走势并不足以成为警示经济系统性、结构性风险的有效通胀指标。
公众以及众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我国CPI中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CPI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内物价变动情况,使得通货膨胀水平的度量失真。特别是CPI八大类组成中,食品权重被认为过高,而居住类的权重过低。对于居住类的权重问题,有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应该纳入CPI。人们还认为在居民生活中教育、医疗费用等权重也过低。最近一段时期,甚至有人声称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可能被人为低估了7%。近年来,中国CPI组成成分的权重问题备受关注,而国家统计局对CPI的统计工作也经常因为权重问题而受到质疑和责备。
但是笔者认为,在不做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情况下,对中国官方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进行批评和质疑,是不妥当的。特别是经济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评论更需要有理有据,否则对公众形成误导而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笔者研究发现,从现实情况看,我国CPI子成分的权重确实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应的子成分权重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以美国为例,中美两国CPI子成分中,食品、烟酒及用品以及居住这三大类的权重形成鲜明的反差。美国的食品与烟酒及用品大类的权重合计只有15%,而中国则为38.3%;相反,美国居住类权重为42.7%,而我国只有15%。
但是,这样的差异是否就暗示着大幅调整CPI编制的权重就可以解决CPI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低估问题呢?为了明确回答这一问题,笔者曾依据美国的权重标准重新核算了我国自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CPI通胀率,并与我国CPI通胀率的原始数据的动态运行轨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根据美国CPI各大类权重对我国CPI进行重新核算之后,新的CPI时序轨迹与原始数据基本完全一致。虽然在个别年份新核算的CPI序列略高(如2006年)或略低于(如2008年)原始数据,但高低幅度一般不超过1%。
浅谈CPI与通膨关联分析治理策略论文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GDP平减指数,价格型工具
摘要:改变以CPI作为单一的通胀目标,提高对广义价格指标通胀率(如GDP平减指数通胀率)的决策信息度,是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经济与金融双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CPI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CPI的动态走势并不足以成为警示经济系统性、结构性风险的有效通胀指标。
公众以及众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我国CPI中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CPI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内物价变动情况,使得通货膨胀水平的度量失真。特别是CPI八大类组成中,食品权重被认为过高,而居住类的权重过低。对于居住类的权重问题,有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应该纳入CPI。人们还认为在居民生活中教育、医疗费用等权重也过低。最近一段时期,甚至有人声称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可能被人为低估了7%。近年来,中国CPI组成成分的权重问题备受关注,而国家统计局对CPI的统计工作也经常因为权重问题而受到质疑和责备。
但是笔者认为,在不做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情况下,对中国官方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进行批评和质疑,是不妥当的。特别是经济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评论更需要有理有据,否则对公众形成误导而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笔者研究发现,从现实情况看,我国CPI子成分的权重确实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应的子成分权重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以美国为例,中美两国CPI子成分中,食品、烟酒及用品以及居住这三大类的权重形成鲜明的反差。美国的食品与烟酒及用品大类的权重合计只有15%,而中国则为38.3%;相反,美国居住类权重为42.7%,而我国只有15%。
但是,这样的差异是否就暗示着大幅调整CPI编制的权重就可以解决CPI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低估问题呢?为了明确回答这一问题,笔者曾依据美国的权重标准重新核算了我国自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CPI通胀率,并与我国CPI通胀率的原始数据的动态运行轨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根据美国CPI各大类权重对我国CPI进行重新核算之后,新的CPI时序轨迹与原始数据基本完全一致。虽然在个别年份新核算的CPI序列略高(如2006年)或略低于(如2008年)原始数据,但高低幅度一般不超过1%。
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统计工作的难度。对此,政府人员更要加强大数据研究,将其与CPI统计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大数据对CPI的影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CPI统计现状,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与改进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CPI统计;影响;改进方式
1我国CPI统计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城乡居民CPI指数进行调查统计时,主要涉及衣、食、住、行、医疗等8大领域,调查范围较广,主要面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与消费单位,因此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为统计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在数据统计、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采样调查法,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商品或者市场,对所需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结果,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误差,因此得出的结果也只能用于参考,不具备准确性。
2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2.1对传统统计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大数据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引领世界走向新时代。在大数据内涵方面,具有内容多样、容量巨大、流动快、稳定性差等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与传统度量范围相比,大数据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其单位用TB、PB、EB表示,目前全球每两天便能够形成5EB左右的数据量,也就是5×1018B;二是数据类型多样,且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结构化,还包括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且后两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2.2对CPI数据采集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人工采价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PI统计,与纯手工数据采集相比,在效率与实时性方面有所提升,人为误差得到显著降低。国家统计局在各个地区设立了直属调查小组,分布在31个省市、500个调查市县的5万个商业业态、农贸市场、电影院、医院等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每隔5天对猪肉、蔬菜、鞋帽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品的价格进行调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样调查难免出现误差、采价成本较高等,都会造成各类误差,导致计算得出的CPI数值与商品评价价格相比过高或者过低。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其应用在CPI数据采集中,与传统少量数据抽样方式相比,所编制的规格、价格等方面均与总体十分贴近,不但能显著降低人为误差,还能够有效控制抽样误差,与传统方式相比,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3倍左右。由此可见,应用大数据有效提升了CPI数据的采集效率。2.3对CPI指数计算的影响。在大数据诞生以后,对CPI计算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样本范围与样本时间方面。在样本时间方面,以往CPI编制中的数据采集时间往往是固定的,并且两个采集点之间的时间距离较长。事实上,商家与消费者都会根据价格调整购买方式,如若出现商品滞销,商家则会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这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往往会增加。这种固定时间采集的方式很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指数过高或者过低,造成统计误差,而应用大数据能够实时获取商品的价格、数量,通过动态计算CPI指数的方式消除统计误差。在样本范围方面,大数据的应用使采集到的样本与总体十分相似,在CPI计算中的样本范围也不再局限于8大领域,而是将所有居民消费的商品均纳入其中。2011年,阿里巴巴推出了网络零售价格指数,与淘宝四级类物品成交均价相同。2016年5月,网购商品物价水平变动指数同比上升0.05%,分类同比中食品类的涨幅最大,在短短一个月期间便增长了2.26%,主要受外用膳食品上涨的影响,阿里巴巴网络核心商品价值分类同比指数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没有将全部淘宝物品均包含在统计范围中,但从调查结果可见,与传统CPI统计方式相比,样本的范围已经得到了明显扩大。2.4对CPI权重的影响。在CPI编制的过程中,权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我国每隔5年便做一次大的调整,最近一次调整在2016年。从新的权重构成中可知,食品类权重比例降低,大约降低25%左右,而居住类权重比例显著提升,已经超过45%。事实上,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上产生了新的变化,权重更新也较为缓慢,对CPI数据统计质量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大数据应用以后,有效提高了我国的权重调整速度,同时还能将统计局对各类商品权重调整的结果向大众公布,为相关部门获取数据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CPI权重调整的透明度,由此更加突显大数据对CPI权重产生的影响。
CPI与通货膨胀的治理阐述
关键词:CPI,通货膨胀,GDP平减指数,价格型工具
摘要:改变以CPI作为单一的通胀目标,提高对广义价格指标通胀率(如GDP平减指数通胀率)的决策信息度,是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效维护经济与金融双重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CPI是衡量通胀的重要指标,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CPI的动态走势并不足以成为警示经济系统性、结构性风险的有效通胀指标。
公众以及众多专家学者都普遍认为,我国CPI中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CPI不能客观地反映国内物价变动情况,使得通货膨胀水平的度量失真。特别是CPI八大类组成中,食品权重被认为过高,而居住类的权重过低。对于居住类的权重问题,有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应该纳入CPI。人们还认为在居民生活中教育、医疗费用等权重也过低。最近一段时期,甚至有人声称国家统计局的CPI数据可能被人为低估了7%。近年来,中国CPI组成成分的权重问题备受关注,而国家统计局对CPI的统计工作也经常因为权重问题而受到质疑和责备。
但是笔者认为,在不做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情况下,对中国官方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进行批评和质疑,是不妥当的。特别是经济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评论更需要有理有据,否则对公众形成误导而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负面的。
笔者研究发现,从现实情况看,我国CPI子成分的权重确实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应的子成分权重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以美国为例,中美两国CPI子成分中,食品、烟酒及用品以及居住这三大类的权重形成鲜明的反差。美国的食品与烟酒及用品大类的权重合计只有15%,而中国则为38.3%;相反,美国居住类权重为42.7%,而我国只有15%。
但是,这样的差异是否就暗示着大幅调整CPI编制的权重就可以解决CPI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低估问题呢?为了明确回答这一问题,笔者曾依据美国的权重标准重新核算了我国自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CPI通胀率,并与我国CPI通胀率的原始数据的动态运行轨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根据美国CPI各大类权重对我国CPI进行重新核算之后,新的CPI时序轨迹与原始数据基本完全一致。虽然在个别年份新核算的CPI序列略高(如2006年)或略低于(如2008年)原始数据,但高低幅度一般不超过1%。
人民币升值CPI上涨论文
摘要: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也大幅上扬,出现了不同于经济学经典理论的特征,主要原因是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高、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加深以及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央行当前货币政策将把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我国应采取人民币加速升值的策略。
关键词:汇率;CPI;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
一、汇率传导机制研究
所谓汇率传导机制,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内部物价的相应变动。汇率变动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传导影响消费价格。直接渠道是通过进口商品价格传导。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将变得较便宜,这将可能传递至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生产商和经销商可能会相应地降低产品价格,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者来说变得较便宜。间接渠道是通过出口商品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对外国买家来说变得较昂贵,国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削弱,从而导致出口、工业生产及总需求有所减少,从而使国内商品价格有下调压力。
根据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国内消费价格影响的完整推演应当是:将提高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总额将下降,进口总额将上升;则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将减少;流入国内的钱相对减少了,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货币供应紧缩,从而给过热的经济发展降温,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
2008年6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238元,创汇改以来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从年初1美元对人民币7.2996元计算,年内累计升幅已超过5.2%。按照2005年7月21日汇改时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4.6%。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也从2005年7月的7327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4月底的17566.4亿美元,增长了140%,出现了人民币越升值,外汇储备越增加,外汇储备越增加,人民币越升值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朱之鑫:9月份CPI同比上升6.2% 比8月份下降0.3%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今天下午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仍将可能在高位持续,但价格整体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在回答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关于物价走势的提问时,朱之鑫表示,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不是一个概念,CPI上涨也并不等同于通货膨胀。今年1至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1%,比前8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9月的CPI同比上升了6.2%,比8月份的同比升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
朱之鑫认为,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受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影响。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价格总水平仍将可能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但整个价格大幅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据统计,在1-9月的物价上涨中,有3.5个百分点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引起的。朱之鑫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粮价涨,百价涨”,只要稳定住了粮价,整个价格就可以稳定住。
朱之鑫说,从国内看,我国粮食已经是三年丰收,今年的夏粮和早稻又获得了较好收成,今年的夏粮产量是2307亿斤,比去年的2278亿斤增加了29亿斤;早稻去年是637亿斤,今年是639亿斤。预计秋粮也能获得较好收成。当前,粮食的库存是充裕的,预计粮食的价格也会趋于稳定,这是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一个根本性的条件。
从国际上来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上涨,各主要国家也都面临着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而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情况。应对粮食特别是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随着粮价的提高、生产的发展,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玉米、大豆出口国的播种面积都在增加,这样粮食产量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及预测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分析某一地区的CPI指数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西安市近些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ARIMA(3,1,3)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数据,预测的准确度比较高,可以为市场的短期预测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CPI指数;ARIMA模型;预测
一、引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通俗的讲,CPI就是该地区市场上一组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增长的百分比。一般认为CPI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该指标高于3%则认为该地区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1]由于该指标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对于它的研究分析有很高的热度。刘颖等用季节调整方法对我国CPI时间序列进行分析。[2]雷鹏飞运用季节性ARIMA模型对我国CPI序列进行了有效地分析。[3]郭玉等运用Eviews6构建了ARMA模型对我国的CPI进行分析和预测。[4]我国地理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经济社会状况有所差异,一个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能代表这一地区的经济生活情况,对于该地区的老百姓更是密切相关。因此,对一个地区CPI指数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准确掌握该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各级政府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西安市近些年CPI指数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ARIMA模型
在对传统的时间序列研究分析中,ARMA模型(AutoregressiveandMovingAverageModel)是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它是由自回归模型(AR模型)与移动平均模型(MA模型)为基础“混合”构成的。但是ARMA模型含有一个假设条件就是该时间序列是平稳的,然而对于大多数的经济和金融时间序列,受到趋势、季节等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非平稳的特点。根据这一现象,在本文中使用由博克斯-詹金斯提出的通过将时间序列进行差分变换从而达到平稳的ARIMA模型,[5]来对CPI时间序列进行建模。该模型的表达式如下:其中,ωt是经过d阶差分后得到的变量,即;δ为自回归系数;ɛ为移动平均系数;p为自回归项数;q为移动平均项数。
居民消费结构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分析
[摘要]CPI的构成权重经过了多次变化,2016年国家统计局针对农产品的CPI权重进行下调处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CPI所产生的影响降低,在此之后,会形成数据的分析,但是服务项目对CPI的影响逐渐增高,因此在分析中将权重变化纳入到研究中,在比较分析的情况下,明确CPI与农产品价格具体情况关系,遵循政策内容了解影响情况。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农产品价格波动;CPI的影响
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CPI造成的影响,需了解消费结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类与对比研究,在研究中总结丰富经验,利用科学方式方法进行探索,提升CPI的影响分析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1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1.1演变情况分析
第一,贫困的居民消费阶段。在研究中可以用基本消费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分析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情况,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形成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当时的居民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城市的居民收入平均每人326元左右,农村的居民收入平均每人133元左右,居民消费购买的日常用品主要以满足生存性作为目标。第二,温饱阶段的居民消费结构。在1980年到1990年的阶段,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环境出现了改变,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在城市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商品的种类增加,消费者在消费期间的选择性得到了良好的拓宽,在消费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第三,小康阶段的消费结构。在小康阶段居民将电子信息产品作为主要的消费目标,在此阶段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市场经济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升,逐步追求更加高端的技术产品。第四,现代阶段的消费结构。在现代阶段人们开始将住房与私人轿车作为主要的消费目标,为了更好的保护低收入人群,国家开始完善保障机制,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越来越有利于促进消费。在农村区域中,国家推行了税收改革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在此之后,居民逐渐形成了享受消费的观念,并开始提升生活水平。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物价的关系研究
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我们选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物价水平的波动,这样可以只关注最终的消费水平,而不必考虑中间产品的价格影响。同时为了排除季节性因素的干扰,采用CPI的同比增长值来进行分析。图3反映了1994年1月到2012年7月我国CPI的同比增长值。由上图不难发现,在1994年1月到1995年12月整整两年时间里,我国的CPI均在10%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尤其在1994年10月,CPI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27.7%。自1994年10月份起,我国的CPI同比增长值出现了一段直线下落的时期,由1994年10月的27.7%一路下滑到1999年5月的-2.2%。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的因素,也有来自各种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1999年6月至2003年10月,我国物价水平基本平稳,CPI在0上下小幅波动。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物价水平有所提高,之后恢复稳定直至2007年初的水平。2007、2008年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大手笔宏观调控影响,CPI明显升高,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暂趋好转,国内打击通货膨胀力度增强,CPI又由2008年2月的8.7%直线下降到2009年2月的-1.6%。此后维持了一年的低CPI水平。2010年2月~2011年7月,CPI又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同比增长已经达到了6.5%,之后一年一直缓慢下降。纵观我国的CPI变化,自1994年以来,我国CPI的波动越来越频繁,反映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容易受其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自1994年1月至今,人民币总体上呈升值趋势,我国的物价水平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下面将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时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构建VAR模型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第一阶段:1994年1月———2005年7月首先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而且所建立VAR(2)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2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1第一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是国内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CPI变动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2)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考察8个季度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4:图4第一阶段REER波动对CPI的响应函数这一阶段的特点比较明显,符合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由图4可以看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消费者物价水平负相关,人民币升值能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但具有4期的滞后,即在人民币升值4个月以后,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之后效果不断减弱。(二)第二阶段:2005年8月—2008年7月与第一阶段一样,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而且所建立VAR(1)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1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2第二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不是国内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CPI变动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1)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考察8个季度内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5:图5第二阶段CPI变化对REER的响应函数由图5我们发现,CPI与REER正相关,意味着随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并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三)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12年7月与前两个阶段一样,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而且所建立VAR(2)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2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3第三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2008年8月到2012年7月,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内CPI变动互为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2)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分别考察8个季度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响应函数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6、图7所示:图6第三阶段REER波动对CPI的响应函数图7第三阶段CPI变化对REER的响应函数图6表明在第三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迅速地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一个月后,物价水平下降到谷底,其后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减弱。人民币升值两个月后,不但不能降低国内的物价水平,反而会抬高物价水平。同时,图7表明,在第三阶段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并且CPI与REER是负相关的,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在国内物价由于受到冲击而发生变化5个月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其后这种效果开始减弱。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我们发现,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我国物价水平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比较大,而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反而受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影响更大,到了2008年8月以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物价水平互相影响。如前所述,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不变,而实际有效汇率则呈小幅上升趋势,同时CPI同比增长值由较高的25%以上下落到0左右,甚至为负值。可以用开放的小国模型来解释这一时期我国汇率变动与国内物价变动的关系。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居民的购买力增强,通货膨胀压力减小,CPI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由于本国是小国,国内的物价不会影响到世界物价。所以这一时期,外汇市场波动对我国物价有重大影响,我国物价波动对汇率则没有影响。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我国开始进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汇率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不是由外部环境决定,而更多地是受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国内物价对于人民币汇率有重大影响,相反地,汇率对于国内物价的影响则很小。2008年8月以后,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互相影响,汇率与国内物价也彼此受到影响。因此在2005年7月之前,人民币升值确实能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之后,至少历史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后两个阶段时间段比较短,数据量相对有限,可能会影响到实证分析的结果。而且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加强,比如四万亿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及其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对于抬高和降低国内物价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全面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研究。
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营运趋向正常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研究员认为财政货币政策不必进行大调整
国家统计局日前201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有媒体认为,上半年数据与第一季度数据的差距表明,最近几个月,由于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为房地产市场降温,我国经济活动显著放缓。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回落,应该已在预料之中,而数据所显示的回落幅度要小于人们事先估计的严重程度。
胡迟说,上半年及6月单月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走势总体上看是健康、良性的,基本上符合事先人们所希望的那样。一方面,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数据比人们事先预期的要好。这样看来,至少从目前数据看,前期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或下行的风险预计或许有些偏于严重了。当然,这并不表明对二次探底的风险可以完全掉以轻心。另一方面,CPI值6月单月同比增长2.9%,上半年CPI增长2.6%,这一点很可能在许多分析的意料之外,而且是令人“喜大于忧”。事先由于4月份为2.8%,5月份上冲到3.1%,因此,许多分析认为6、7月份CPI值还会继续上行,令人质疑今年政府所确定的3%的目标会被突破。现在的数据表明CPI值在6月份就已经掉头了,虽然这还不足以保证CPI值在未来月份继续向下,但至少就眼前看通胀的压力又减轻了,而且给完成全年3%的目标增添了一定的保证。另外,再从工业、投资、零售增长等数据看,基本上都已经处于以往年份的常规值范围内,显示了经济运行总体上看是趋向正常的。
对于下一步的政策取向,胡迟表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形势的明朗、清晰程度似乎要大于前两个月。因为在前两个月中,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另一方面,CPI值单边向上,大有一举突破全年3%目标之势。经济增长与CPI值相反的走势增加了宏观经济的复杂程度,也给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增添了难度。因为要采取加息等紧缩性方向的政策抑制通胀的的话,就有可能伤及经济增长;而如果增加刺激政策的力度维持经济增长的话,则又可能给已经显现的通胀“火上浇油”。那么,目前所显示的经济增长虽有所回落,但幅度较小,而且CPI值比事先预计的要早转向向下。这样的组合是人们所希望见到的,也减轻了宏观调控政策运用的难度和压力,使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比前两个月更从容地按照制定政策的基调。具体而言,为保持经济增长,在CPI值已经下行的情况下,紧缩性方向的政策力度不必、也不能继续深化,事先所忧虑的加息的压力又再一次被减缓了,而且在经济运行有一定回落,但总体仍然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同样不必如去年那样再运用更加宽松的政策,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所以,总的政策取向仍然是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必有政策方向上的大调整。
在此之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胡迟认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表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政策取向是符合实际情况及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