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7:28: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校合作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校合作机制

西部农村中职教育论文

一、课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低下,山区农业受气候的影响,仍以“吃饱”为目的,致使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多元化教育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增大,一部分西部地区学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再加之中职教育的发展明显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在办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创新上、在专业开设和实训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明显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教育质量低下让西部地区的中职教育陷入困境。为此,寻求西部地区中职教育的出路,提高公民的职业素质,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家校合作”成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基于“家校合作”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实践与认识,本课题组以甘肃省定西市辖区内的几所中职学校为调研对象,对“家校合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旨在为中职教育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运用调查问卷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7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总结“家校合作”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标不统一。学校及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层次,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上、中、差几等,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家长关注的是学生的在校表现,因为一般中职类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突出,家长最怕的是孩子不遵守纪律或惹是生非;学生关注的是所学专业是不是有用,能不能找到适合又理想的就业岗位。很显然,调查三方在教育目标上存在很大差距,没有统一目标,让中职教育形成有效凝聚力。2.教育形式观念分歧。就“家校合作”这一教育形式,调查三方观念分歧,意见不一。71%的教师赞同“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主要是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成长进行有效监督和帮助;52%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作用不大,原因有二:一方面学生在校主要由学校管理,家长只起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忙于操持家务或外出打工基本无法与学校及时取得联系。63%的学生不赞同“家校合作”,其中34%的学生甚至认为“家校合作”没有必要。很多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只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教育形式上观念的分歧,使中职教育无法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3.合作内容理解各异。学校及教师认为“家校合作”是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督导与提升;家长则认为“家校合作”就是监督孩子“听话”或者“长大”,只有27%的家长希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为将来就业做准备,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学校为了减轻管理负担;81%的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这种对于“家校合作”内容理解上的差异,致使“家校合作”形同虚设,相互脱节,有名无实。

三、“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方面。首先,家长对中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读书与毕业的低层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的职业技能特点,往往造成“家校合作”中我行我素现象,无法与学校形成合力。其次,家长对“家校合作”中家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事”,家长不是学校组成成员,对学校的管理指手画脚,岂不是多此一举,乱点鸳鸯谱?因此,造成许多家长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即便参加一些会议或活动,也只是交差应付,走过场。也有一些家长虽然有好的想法、建议,但不乐意提出来。再次,家长与学校合作意识不强。在“家校合作”中,家校联系工作往往主要由学校和老师承担,家长参与意识薄弱,处于被动状态,除非学校邀请,很少有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校教育活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升学的失败者,一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已经处于失望或放弃状态,因此,对中职教育并不抱很大希望,从而对学校教学管理漠不关心,无法与学校配合。2.学校方面。首先,学校教育目标存在片面性。往往学校教育把精力全部致力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上,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功利性教育恰恰使一部分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厌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使教育难度有增无减。面对中职教育实际,中职学校教育不能急于从学业上求成,而要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其次,“家校合作”的引领作用缺乏实效。“家校合作”关键在学校,在于学校的深刻认识,在于学校的主动出击,在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调查发现,学校对职业教育对孩子、社会的意义宣传不到位,对“家校合作”的目的、任务、方法并没有与家长、学生取得认识上的统一,大多数学校都是校方说了算,造成“家校合作”中地位失衡,家长合作意识缺失。再次,“家校合作”机制机构不健全。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设有“家校合作”机构,但实际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家校合作”机制中家长代表比例偏少,家长联系制度操作性较差,家校合作制度没有常态化,而是以一些阶段性、形式化的会议、活动为主要方式,因而只是一种短期效应,缺乏长期性管理机制。3.学生方面。首先,对“家校合作”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学生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家长和学校配合要管住自己,对自己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而缺乏“家校合作”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有利因素的正确理解。其次,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一方面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缺乏足够认识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还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职业理想,“打工”是他们就业的代名词,可是当问“打工”要具体干什么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

查看全文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研究

摘要: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准确了解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以与职业院校存在联系的企业为调查对象,调查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形式、投入、内容和现状,以及行业组织、政府等机构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在增强,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缺乏主体地位;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影响微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处于零散、自发的状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首要动因是人力资源因素,优秀的大中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职业教育的地域特征明显,需要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管理机制。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0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单位资助课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组的统一安排,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课题组开展了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工作。问卷调研于2013年8月-2014年6月面向全国近1300家企业进行。

1调研目的

①了解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企业、政府、行业组织、院校等参与方的动机、意愿,以及各参与方之间保持沟通和协同的情况;了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内容、投入水平、影响因素等情况;②对课题前期研究所得出的假设(或结论)进行验证,主要有:1)我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企业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2)我国尚未建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全社会管理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活动处于零散、自发的状态,企业与政府、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首要动因是人力资源因素;4)企业规模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查看全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双元合作探讨

[摘要]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托“双百强”合作企业,共建“双基地”,历经“顶岗实习”“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阶段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六维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和“3+2”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店长人才,形成校企双元合作育人模式实践经验。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一、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合作育人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主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先后与永辉超市、麦当劳、华润万家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双百强)企业校企合作,经历“顶岗实习”“订单班”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初期探索,2017年,以学校立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契机,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及系列深化合作协议,采取“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共投共建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育人的“双基地”,形成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共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招募学徒108人;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与学徒双身份、教师与师傅双指导、工作与学习双途径、技能与素养双提升、就业与职业双发展”“六维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和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职业店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导师+业界导师+专属教练”三位一体的“导师制”;研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和制度;构建了学生从“学徒—员工—店长”的渐进式成长路径。学徒保留率、晋升率均超过85%,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显著提高,形成了强大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名片”效应,促进区域商贸零售业发展,赢得社会、企业、学生广泛好评。

二、校企双元合作育人目标

结合连锁零售行业人员流失率高,可替代性强等特点,我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过反复调研和实践总结,通过10年积累和探索,确立“学校专业+百强企业”思路,坚持与“高质量、大规模、上升期”(高大上)企业合作,确立在双百强连锁企业中肯付出、美誉度高的经理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增强学生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作为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将提升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终极追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清晰内涵建设具体内容,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合作各方满意度,为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主要经验做法。确定合作目标与思路后,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学校将与企业全方位战略合作列为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列入学校“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教务处、产教融合中心、二级学院、资产财务处、后勤处等多部门一体化协作组织机构,全方位确保校企“双元”合作育人项目运行;合作企业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为负责人的校企协同育人组织机构,校企合作成立实施工作小组和联合教研室,形成共商共议、共培共育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校企共建、成本共担,建成基于真实情景的人才培养。“双基地”与永辉超市、麦当劳等优质企业合作,共同投入设备、场地及资金300余万元,“引企入校”,与“双百强”永辉超市合作,在校内共建经营性智慧零售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企业文化沙龙活动中心和智慧零售店长培养基地;“引校入企”,在校外永辉超市经营门店、麦当劳智慧餐厅建设“学徒实岗训练标准店”和教师企业工作站,实现上学即进店、上课即上岗,依托生产经营性门店,建成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共育智慧新零售人才及店长培养培训基地,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三)“六维一体”协同、“3+2”交替,共育店长人才。1.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利用校企共建的生产经营性“双基地”,构建并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与学徒双身份、教师与师傅双指导、工作与学习双途径、技能与素养双提升、就业与职业双发展”的“六维一体”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机制,共育职业店长。2.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共同开发基于“性格测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等学徒选拔标准,入校即招工,签订三方协议,组建“现代学徒制店长试验班”,按照“有学徒岗位、有岗位训练标准与鉴定标准、有指导教练师傅、有岗位鉴定考核、有薪资福利、有阶段晋升”等“6有”标准。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双基地”,以“职业店长”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据弹性排课,共同研制“店长岗位”工作过程的现代学徒制“3+2”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学徒训练课程28门,占总学时61.5%,其中3天在企业学徒培养综合训练中心和标准店进行“企业线上课堂(E-Training)”学习和“门店岗位轮岗实训”,2天在学校训练中心集中理论学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4.“双师型”团队建设。以“门店店长”培养为依托,实施“校内教师+业界导师+专属教练”三位一体“导师制”,聘请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内的6位企业高管担任学徒“业界导师”,承担职业规划、企业文化、领导力等课程教学任务;聘请22位门店总经理、品类教练等担任学徒专属教练,承担学徒企业岗位课程教学、实岗训练和鉴定考核工作;企业聘请10位校内教师担任咨询顾问、兼职店长和驻店导师,并按标准选拔校内教师担任校内导师,承担理论课程、校内实训等教学任务,“三位一体”,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5.深化教材教法改革。利用“双基地”,以店长岗位工作任务为牵引,共同开发3套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讲义教材,开发智慧零售店长E-Training在线课程资源体系,构建基于店长岗位工作任务的学习模块,探索专兼职、跨专业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校企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合作企业准入标准、双导师标准等,形成现代学徒制标准体系,做到“标准引领”,辐射推广。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教育分析论文

1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1.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1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采取的合作模式较为普遍的是组织参观、现场指导,或者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一般地,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四年级进行毕业前的实习,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指导、缺乏技能性的内容要求或者学生自身对实习所抱的态度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简单的合作模式也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查看全文

在市区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主要是安排体教结合工作任务,研究推进体教结合的具体措施。刚才,东生同志宣读了市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初伟同志宣读了《实施意见》。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体教结合工作

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体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部。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学校课余训练,积极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体育、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体教结合,就是整合体教两家优势,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有机结合,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又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赢双进的新机制,是体教两家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科学育人模式。

(一)实施体教结合符合科学发展需要。多年来,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沿袭学校体育、业余体校训练的路子,相对封闭,读训结合不够。一是运动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就业难,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去当搓澡工,就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案例。二是家长不愿让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训练,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制约了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指出“失去体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体教结合能使双方互补,何乐而不为?”教育部门有生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而体育部门则有体育专业技术、竞赛组织方面的优势。实施体教结合,整合两部门的优势,可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和高素质体育后备人才,是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双赢共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体教结合的重要性,扎实推进体教结合工作。

(二)实施体教结合有成功经验。体教结合工作试点最早在上海,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开始推行体教结合,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是有“教育之乡”和“体育之乡”美誉的南通市。在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江苏南通籍运动员创造了日夺三金的神话,共赢得4枚金牌,谱写了连续五届奥运会“届届见金牌、届届出新人”的辉煌历史;南通教育也与体育相映生辉,历年高考成绩都稳居江苏省前列(2008年江苏高考成绩前10名,其中南通市就有7人)。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发展中“一不输在知识上,二不输在体质上”,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南通模式”。南通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南通能够做到的,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做的到,而且有了现成的南通经验,我们也一定会通过完善改进做得更好。

查看全文

继续教育的体系构筑

一、创新机制,搭建校地合作服务平台

(一)建立了“管办分离”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学校着手继续教育体制改革,制定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规程和运行机构,成立继续教育与培训处,建立起校长分管、继续教育与培训处主管、成人教育学院与相关学院分工负责和各部门协调共管的“校内一体、管办分离”的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制,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继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统筹并优化配置全校的教育资源,以发挥全校对继续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为提升宁波大学继续教育服务宁波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组织和人员保证。

(二)建立了“双向挂职”的社会服务运行机制

根据科研服务与教育服务并行要求,学校在设立“继续教育与培训处”的同时,成立了由分管校长主管的“校地合作委员会”,并下设“地方服务与合作处”,加强了学校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联络与交流的主动性,贯彻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为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与推介、成果产业化、技术转移、科技开发等提供可行的发展规划和高效的组织管理。重点工程是“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社区)”和“百名企业家高管进校园”的“双向挂职”活动。至今,已有500余人次教授/博士深入到4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等活动,有百余名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被聘为兼职教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搭建了“校地合作、双向传导”的运行平台

查看全文

促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提高家长参与管理意识

农村小学小学管理中应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为家校合作管理奠定基础。(1)在宣传中要找准对象,由点向面拓展。一些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不到位,参与意识极低,让全体学生的家长都能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管理的重要性较为困难,故而在宣传过程中可先选择一些具有进步思想、有代表性的家长作为宣传对象。如与村委会合作,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借助村级会议等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宗旨等进行宣传。由点向面逐渐展开,通过长期坚持让大部分家长的参与意识得到提高。(2)在宣传方式上,学校不能以管理者的姿态自居,而要和家长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座谈、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在对家长宣传学校的管理理念、方法时,不能以机械的“讲听”方式进行,而要辅以各种案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家长了解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在宣传中也应广泛地收集家长的意见,家校双方相互探讨,共同交流。只有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才能让家校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奠定基础。

二、拓宽途径,引导参与,广泛引导家长参与管理

在以往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方式较为单调,多以每学期的家长会形式为主,家校管理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还是停留在学校单方面管理的层面上。为此,在推进农村小学家校管理中,拓宽家校管理的途径对提高家校管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家校管理的方式上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如可以村为单位,以村长或村社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先进思想的家长作为带头人,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或根据学校实际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如学校也可举行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学生家长可到校参观、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师进行交谈,提出意见或建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校可建立班主任-家长管理模式,在每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对班级的学生情况、管理方法等进行探讨。(2)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引导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如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有什么措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学生家长提出意见,都可以让学生家长提出来。二是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把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管理,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放学后学生是否及时回家,如果没有,家长是否和学校取得了联系,这就需要形成一种互动模式。三是要注重建立家校圈、校讯通、意见箱、朋友圈、QQ群等多种沟通方式,为家长参与管理提供方便,促进其广泛参与管理。

三、优化方法,及时沟通,形成家校互动监督机制

在以往的小学农村学校管理中,学校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而家长只是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家校双方没有形成较好的合作意识,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范围不广,而这和学校所采用的沟通方式、互动机制有一定的关系。优化沟通方法,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同时,相互监督、共同促进,这样才能形成合力。(1)要让学生家长成为管理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校方,在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时,要广泛采取家长的意见。如《学生安全管理办法》的制订,学校更多考虑的是校方的责任和办法,那么,是否考虑了学生家庭的实际,通过和家长的相互沟通,以意见征求稿方式进行,取得家长的支持,采纳家长的意见后再去实施,效果会更好。(2)要建立互动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校方要注重以行政为带头,建立村、社联系制度,广泛收集家长的意见。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在管理中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等,校方也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或意见书等向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三是要联合好村委会,派出所,乡镇人民政府等政府、社区组织,共同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如可和乡镇人民政府协商,对在家校管理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家长给予相应的表彰。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学校肩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但要让学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还得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在小学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农村学校的家长的特点,通过宣传提高其参与管理意识,拓宽参与途径,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查看全文

职业院校管理制度创新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一所职业技术院校而言,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着力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试图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结合作者从事的职业院校管理实际,阐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有效性,提出进行制度创新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制度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管理制度创新

一、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创新视角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方面构成。

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方式都是特定制度的产物,是人在特定制度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表现。用这个观点看教育问题,教育改革本质上并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改革,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命题方式之类的技术性改革,而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和利用教师及学生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与西方人相反,我们向来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养;更关注技术创新,而忽视制度创新。这种思维方式是与传统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但在当今市场化的社会,却有本末倒置之嫌。

作为上海办学历史悠久、基础条件雄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上海交通学校,为上海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学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但是,要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必须在稳定规模基础上走内涵发展之路,而目前在内部管理上,深感传统管理有余而激励与创新不足,集中统一有余而各部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足,行政调控有余而各部门自动协调配合不足,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重视制度建设。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教育探讨论文

1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1.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2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方式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查看全文

家校合作现代化优化路径探索

[摘要]家校合作走向现代化是提高家校合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路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索家校合作现代化的优化路径,首先要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设立规章制度保障家校合作的开展,其次通过设立家庭驻校岗、共建家校研学共同体等创新家校合作组织形式,最后从家校合作监测评估数据库、家校合作资源共享化两个方面促进家校合作现代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代化;合作形式

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校教育资源、产生教育合力。[1]传统的家校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家庭,双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家校合作的进行。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家校合作存在主体权责不清、合作形式单一、合作过程封闭等问题,导致家庭和学校难以发挥自身的参与活力。因此,本文从宏观统筹、组织形式、资源共享三个角度着手,根据家校合作的主体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建立三级家校合作管理与服务队伍,组建地方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参与的家校合作管理队伍,探索现代化的家校合作运作模式。

一、突出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由此,我国从政策层面强调政府应该与家庭、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提高育人质量。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因此家校合作也是地方政府教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具有公共财政支持、教育政策与法规给予保障、组织机构完整等独特优势,突出和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统筹地位和作用,能够促使家校合作朝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地方政府限定为行政层面的区(县、市)人民政府。(一)地方政府是家校合作的统筹者。传统的家校合作覆盖面较小,设立的家校委员会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主。以家委会为主的家校合作组织与管理形式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导致家校合作较分散、封闭,常常得不到相应的保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国地区教育差异,地方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设立家校合作的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组织,负责为本地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总体规划,根据地区家校合作的现实状况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不同学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家校合作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制订,都离不开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协同参与。因为完全由学校管理的家校合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所以,将地方政府作为家校合作的统筹者,是实现家校合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通过征询和回复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民众意愿和意见,直接成为协同育人工作和家校合作的统筹者,随后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体系,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规章制度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基石。学校教育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的,在特定场所(如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管理制度的教育教学活动。家庭教育则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教育者,在家庭辐射范围内的教育活动。相对学校教育有特定的管理制度,家庭教育是比较随意、零散的教育形式。鉴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侧重点,家校合作需要有统一的管理队伍,以推动双方顺利、深入开展合作。传统的家校合作规章制度往往难以真正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作用,而且家长对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导致规章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为了弥补传统家校合作的不足,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现代化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对家校合作的有序开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学校能否有效组织家长、教师,联合社区,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对家校合作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地方政府先通过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帮助家庭、学校规范地开展合作,再由学校制订家校合作实施章程明确权责,帮助家长、教师明确自己的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地方政府也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系统指导,如开展家庭教育名师巡回讲堂,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疑惑、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保证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从“家委会实施意见”到“家校合作中教师角色考核评价建议”“家长学校建立意见报告书”,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为家校合作现代化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和权威性的支持。

二、创新家校合作的组织形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