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2:52: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务劳动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活化教学在劳动技术教育的应用
摘要:四有新人主要指的是学生要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综合型人才。农村学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理念,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因此,教师要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的四有新人,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我的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明确劳动活动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学校;劳动技术;生活教育;实施策略
劳动技术教育内容将劳动内容与工业生产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劳动教育的本质。在农村学校,教师需要积极开展新型的劳动技术教育活动,分析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劳动生产当中,自主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在劳动过程中遵守劳动活动的纪律,逐步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一、劳动技术教育生活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劳动教育内容,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在农村学校中,有的教师没有重视劳动教学,逐步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忽略了劳动技术活动的开展,未能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有的教师对劳动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他们有时认为劳动教育需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有时认为劳动教育内容只是一个形式活动,没有真正的教育意义。而且,有些教师将理论内容与实际劳动生产相脱离,严重脱离实际,有的教师缺乏良好的教育指导思想,过于追求农村学校的升学率,却没有重视劳动生产教育的内容,未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造成素质教育效果无法得到提升。
简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注重引导
1.故事喻理法。小学生具有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天性,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2.榜样分析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3.引导讨论法。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4.社会调查法。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学习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丰富内容
俗话说:理论离不开实践。这句话一点也不错!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就必须从实践出发,将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我们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充满个性化的课外活动和义务劳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我校在2011年举行了一次大型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当演出计划一出来,各班同学都投入到了紧张的排练中,美丽的彩带在飘、嘹亮的军号在响、腰鼓队在训练新的步伐,在欢快的节奏声中学生扭扭腰、伸伸手、摇摇头……顿时,校园热闹非凡。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同时又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家校配合
不少的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认为只有分数才是孩子的命根。没有高分就不是好孩子。不少学生家长拿到家长报告书时,只是查看他们认为是主科的分数,对其它学科尤其是思想品德及教师评语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强行规定了孩子回家的时间,不许他们参加任何活动。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对孩子过分溺爱,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间而导致孩子人格发生偏差、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等。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因素外,家长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说明家长在学校德育工作是最佳的帮手。因此,做好家长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协调的发展。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德育工作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1.“五爱”教育。“五爱”教育是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做一线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始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重大的作用。2.家务劳动教育。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青少年从幼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逐步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3.行为习惯教育。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在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引起家长的重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抓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概括起来,就是十六个字,即“社会重视,注重引导,丰富内容,家校配合。”
校园小学生自理能力情况考察汇报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的中学生家长陪读,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过几次,小学生不会削铅笔,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自我服务,照顾,它是人应该具备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规范》条是写的“尊敬父母,父母身体健康,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学生自理能力状况考察报告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的中学生家长陪读,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过几次,小学生不会削铅笔,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自我服务,照顾,它是人应该具备的最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规范》条是写的“尊敬父母,父母身体健康,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能做的事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初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摘要: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被确立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今初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下,一些学生不爱劳动,轻视劳动成果,甚至有部分学生不会劳动、自理能力较差。基于目前学生的现状,学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由班主任教师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本文试就初中班主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劳动教育;加强策略
引言
勤劳刻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劳动都逐渐被机械代替。机械化、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但也让人们变得有些懒惰。目前的初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和学校劳动教育的乏力,使得许多学生的劳动能力十分低下,甚至有的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基于此,作为班主任教师,应该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一、初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不受重视,学生对劳动认识不足。如今,一些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初中生虽然知道一些劳动的知识,但也仅限于从书本当中获得了解,真正掌握劳动技能、能够进行劳动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学生认为劳动课是可有可无的科目,有的将劳动课的时间用来写作业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有的学校对于劳动课程也仅仅落实在课表上,劳动课师资缺乏,为追求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劳动课大多被挤占,劳动教育名存实亡。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参加劳动也存有抵触心理,认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是读书学知识,劳动不应该是学生在学校应该做的事情。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轻视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厌恶劳动。(二)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劳动教育方法单一。在家庭生活中,由于一些家长的溺爱和对学生参与劳动抱有错误的看法,所以一般家务活或与体力相关的劳动都由父母包办,学生只是偶尔在父母没有时间的时候才会做一些家务劳动。就算在一些家境贫寒的家庭中,也只让学生参加部分劳动,但并没有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本能与理解来进行劳动。而在学校生活中,劳动教育形式化现象十分突出,只是讲一些劳动的大道理,对于劳动技能的教育内容甚少。由于学生安全的压力,许多学校只让学生从事一些做清洁等简单劳动,不能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活动,致使学生没有劳动锻炼的机会,难以从实践中获得劳动的技能。
小学生自理能力情况考察报告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诠释基层中小学德育教育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4)校外辅导员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实行校外辅导员定期辅导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实施。
2.一心抓应试教育,德育教育被忽视。自教育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理论学得不少,具体实施不够,具体表现在:(1)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表相同,但实际上课只上主要学科,音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很少开展。(2)班会、晨会经常被改为自习课,或被老师占用。(3)学生作业负担重,压力大,课余活动少。(4)教师因循守旧,只重视应试学科,忽视德育教育。
3.市场经济转型期,特殊家庭的孩子难管理。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1)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傲气十足,在学校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2)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3)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有自卑感,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4)“留守儿童”管不住或无人管。
农村学校德育培育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各级各部门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师待遇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区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部分中小学校,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虚多实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突出表现在:
(1)学校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不能正常进行。
(2)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除农村学校资料少、教育基地少等客观因素外,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怕外出发生安全事故担责任等也是制约团队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因。
(3)家长会不正常。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互动不够,没有调动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落后,就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家长会。
学校劳动教育与实施
一、以“本”为纲导学,夯实劳动教育根基
1.“本”之内涵“本”在《新华写字字典》中的释义为:树的根,比喻根本的、重要的事物。劳动教育在学校层面的落地与发展,必须尊重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符合学校发展现状,即学校的“本”。具体包括:教师的主体角色、地位;科学完善的学科课程体系。目前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各学科教学,而独立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存在不到位的现状,劳动教育课时设置多依附于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由于课时设置、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处于“次要”地位,任课教师绝大多数由“主科”教师兼任。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师资短缺的现状普遍存在。学科课程体系是经过各学科的不断更新与完善整合而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学校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额外地增加了课时量,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不易得到师生的重视。而劳动教育承载的教育功能最容易融合于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探寻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素材,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以实现学科教育价值。2.“学”之目标(1)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很多教师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学校卫生大扫除、种植劳动或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是在“主课”之外的一种放松,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是一种课程形态模糊的表现。应以学科教师的原学科思维去设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即活动中“力求达到何种目标,提供何种经验及如何实现有效组织,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得以实现”[4],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2)融合学科教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轻视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的观念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网络上出现的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极个别现象使得一部分人的劳动态度、价值观异化。如何从思想上对错误的劳动观念进行批判,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劳动光荣、伟大的正确观念,仅仅依靠思政课、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所有的学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依托自己的学科教学,挖掘课程中劳动教育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与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3.“导学”方法(1)挖掘学科教育素材。新时代提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五育”并举的方针。但在学科教学中普遍缺乏对劳动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教学方法的探究,使劳动教育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缺乏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应用。教学中应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挖掘整理学科内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积累典型应用案例,形成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提效增速。(2)选择恰当教学方式。按照学科分类,其他学科与劳动教育存在着远近亲疏的区别,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上[5]。内容渗透强的学科可以采用项目式、主题式教学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加以应用。如在学习完《悯农》一课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后,以“节俭”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提倡的“光盘行动”,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使学科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实现学科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对于内容关联性较弱的学科如英语,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及体系完整化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校本化改造,增加一部分拓展性内容,既满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增加课外阅读的需求,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生活中学习模仿的样本。(3)实施劳动教育情境化。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具有劳动教育情境化的问题,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情境化问题的运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应以“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的考察内容[6]。有学者认为:“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体系的健全,能够促进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中,有益、明智、健康、美妙、实在地付出体力和脑力。”[7]还可以把劳动教育真实情境化问题作为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应用案例。如鲁教版初中数学《同底数幂的除法》章节的课后习题:“一种液体中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经过实验验证,1滴杀菌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卫生消毒人员需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多少滴这种杀菌剂?”在当前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的情境下,此类问题的教育价值及实际应用价值会更高。
二、开展劳动实践,促使劳动教育落地
学科教学的有效渗透与融合侧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与劳动观念的树立,具体实践课程及活动则是“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实现学生由“旁观者”转向“当事者”[8]、由“认知主体”走向“实践主体”,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1.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劳动实践作用认识不足。有研究表明,在家庭背景、认知能力等变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包括劳动在内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成绩更高,更加自尊自爱,具有更坚韧的心理素质以及未来更远大的求学目标[9]。而我国当前无论家长还是教师,秉持劳动教育实践就是“玩”等同于浪费时间的观点者居多。家长、教师的短视互相叠加、放大,造成劳动实践“拨一拨,转一转,走着瞧,试着看,打太极,应付办”的现状[10]。(2)校内管理体系不统一。劳动教育具有德育属性,而德育始终以劳动教育为重要形式和内容[11]。因此,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系中,劳动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从属于德育管理体系的。而在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内含于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其中课程选择、课时分配、任课教师的安排等属于教学系统,德育与教学在学校管理体系中是分离的,由两位副校长分别负责。(3)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弱化。安全问题成为劳动实践课的瓶颈。当前整个社会对学生安全的关注程度不言而喻,对保证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功不可没。但是也存在矫枉过正的现状,一旦有学校因为安全等原因减少劳动实践活动,其余学校竞相效仿。同属于综合实践课程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安全,而且还是当前初中升高中的考查科目,所以很多学者直言,劳动教育课程及实践在当前被隐形弱化了。2.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1)强化劳动教育课程意识。增强学校领导意识,打破校内管理体系壁垒,实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垂直领导。构建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五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已经不存在“是否必要”的讨论,而是走向“何以发展”的深水区。学校必须打破原有的观望态度,构建校长直接牵头,教学、政教、级部、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实践管理体系,把既有的资源进行融合,对劳动实践进行整体的规划与架构,分级部、分学期加以细化和落实,从根本上突破管理僵化的束缚。(2)创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于校情,打造以校内为主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场所,从根本上为实践安全与资金困境破局。如四川都江堰市打造市域范围内的“三园四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所学校又和而不同,因地制宜。北街小学校内有“菁菁花园”,永丰小学有“蒲公英花园”,沿江小学则着力打造了“清心园”[1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秉持多元、立体、开放原则,建立了“六园”“九室”(插花室、果艺室、研培室、标本室、木艺室、创客室、陶艺室、布艺室、烹饪室)“两院”(科学院、商学院)为一体的校内实践基地[13]。在笔者工作区县的一所城中新建小学,利用校园内的边角土地,为每个班级设立了“一米小菜园”用于小学生的种植实践,学生体验了种植的每个阶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3)创新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具备课程要素,目标明确,资源充足,过程完善,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学科知识相兼容,并有一定超越,让学生在有一定创造性的基础上完成劳动实践内容。如种植实践活动可以与数学学科进行衔接,让学生计算播撒多少颗种子才能满足经济与保障密度的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的情境化运用;也可以与生物学科相衔接,通过把地瓜、土豆、芥菜头等种在一起,让大家观察、记录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区分块根与块茎的不同;果实成熟时,与语文实现衔接,举办吟咏丰收的诗歌会,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4)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劳动教育实践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三者构建成为“一体两翼式”的共同体,即以学校为核心,以家庭、社会为两翼,一体带动两翼,两翼助推一体。学校要发挥好活动创设引导与评价的职能。无论是家务劳动,还是社会服务劳动,以学校为主体,实践过程中做好评价、记录、汇总,以评导行。同时在组织实践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实现共育。家庭负责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尤其是家务劳动。社会负责提供更广泛的可选择的实践场域,如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免费研学基地。更多的生产性企业能够接纳年龄合适的学生参观,使同学们能够进行职业教育的初体验;鼓励更多的劳动英模人物及具备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走进学校,为大家带来真切的劳动经验分享。
三、进行劳动反思,发挥劳动教育功能
无论是对劳动教育的理论探究,还是具体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劳动的参与,学生参与劳动的亲历活动,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磨炼了个人的意志,培养了健康的品质。孤立的劳动观念、意识的学习与脱离实践活动的参与很难达到教育目的。学后至思,能够有效加深主体体验,以具体活动为基础和起点,最终超越具体活动,升华活动主题。1.定事反思学校每逢特殊日子开展的各类劳动教育活动,如重阳节敬老助老公益劳动、劳动节校园美化活动、校内实践基地丰收节等劳动“大事件”,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整个实践过程中劳动意识、态度、能力的点滴变化与心得体会,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不足并需要加强的,以形成学生素养养成的大事“链”。2.定时反思以学期为单位,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在系列劳动实践中的整体表现,明确自身在劳动知情意行方面的改进方向,提升劳动实践活动的理论实践意义,尝试以反思心得指导新的活动参与。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学期反思进行收集、整理,为劳动课程、活动的调整创新提供依据。同时学期反思的结果可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联,作为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3.不定型反思学校如果只拘泥于纸笔这一种反思固化形式,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无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力。如师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在网络空间分享与晒图、进行主题式漫画、演讲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丰富学生的劳动生活,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农村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探讨
劳动教育是当前农村初中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展劳动课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方式,进而为发展多方面综合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计完善的活动方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很多劳动教学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进而导致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了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强化劳动活动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此,需要以加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作为基础,这一方面是为了达到强化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教师起到较强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地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首先,加强拓展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西北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中,受多方面条件制约和影响,师资力量始终比较落后。为了提升整体教育效果,加强师资力量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其次,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至教师培训内容中,促使全体教师具备较强的劳动教育意识,将劳动教育真正渗透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学科中,从而促进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劳动素养及劳动观念可以通过多种专项培训的形式进行,将劳动教育以更加专业化的形态呈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研讨会议,在会议中,教师可以将各自的劳动实践活动方案进行分享,也可以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完善自己的实践活动方案。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开展,其中要包含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互动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实践活动的安全性等。因此,完善实践活动方案的基础因素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创建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此促进提升学生的劳动学习效果。
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认知发展目标,同时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标,为综合性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要注重将多元化教育目标融入至实践活动中。首先,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劳动节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充分掌握劳动的基础技能,从而体会到通过劳动获取成就感的方式。例如:在植树类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感受植树劳动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已经成材的大树,使学生想象自己种植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状态,帮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其次,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及享受生活的意识是非常有效的,要让学生深度感受到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对生命的敬重和对社会的贡献。要引导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活动感受生活的美好,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另外,在西北农村初中阶段学生的劳动教育中,劳动方法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是促进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关键措施。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与劳动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既可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也可以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情操,为发展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将劳动教育元素渗透至不同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