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艺术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20:13: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艺术论文
孩子的青春期和大人们的更年期都是值得家人重视的生命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青春期也有提前的征兆。由于身体变化的不适、功课的压力、生活的单调、初恋的迷惘、家长过分的关注等,却会造成孩子青春期的浮躁不安。成长中的少男少女,亦不是成人们想象的衣食无忧。他们渴望着心理救助和情感支持。面对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不要粗暴地去干预,不许怎样,那样会形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像如今离家出走的孩子,均是孩子家长是两个对立的矛盾体,没有产生思想的共鸣。那么,就需要家长不是一味地去堵,而是需要去了解、去理解、去疏导,从而让孩子平稳的度过青春期。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期,家长怎么办?(1)注重心灵沟通。抓住合适时机,与孩子谈心,进行思想交流。交流时间可选在孩子思想情绪好的时候,抑或是散步、旅游时,并且要以朋友的身份、探讨的语气,从生活的琐碎事上引导,切记不要老是围绕学习、分数、成绩谈,诱导孩子发表见解,适时疏通。(2)注重赏识教育。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肯定,更何况是亲人。生活中放大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赞许,增加其幸福指数。不是在孩子面前总是提别人家孩子如何好。应懂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自信心。(3)还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现今社会人过于现实,为此,孩子和家长都活得很累。家长为了孩子努力地打拼挣钱;孩子放学后还要上各种辅导班,弄得孩子身心疲惫。为何不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增强自我意识呢?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也是说:“吾日三省吾身”吗?生活中不要家长事事亲力亲为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办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思想的缜密性、责任心等,都会不断的得到增强。有一句哲言说:有一种爱叫放手。不仅要让孩子成为家里的主人翁,更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同龄人的群体。那里有不尽的芳草地,有碧空如洗的蓝天,更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4)激发孩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打开一个人生潜能大门的钥匙。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一生重要的意志品质。那就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几代人的爱都赋予了一个孩子的身上,唯恐孩子在学校受冷遇。有的家长每天放学回家就问:今天来事批评你了吗?同学欺负你了吗?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孩子自然而然就觉得自己是生活中的弱者,又怎能产生强大的自信心呢?因而请家长多一份感恩教育,少一分怨恨怀疑;多一份鼓励与赏识,少一分批评与轻视。到那时,孩子就会多一份“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天涯我作岸”的自信心。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奋斗期,家长怎么办?(1)改变家庭教育理念。近年来,虽然大提素质教育改革,但中考与高考的考察模式仍没有改变,因而素质教育也就成为一纸空谈。孩子的考试分数、名次,仍是多数家长所关注的重点。孩子背负着太多家庭压力,社会负面影响与诱惑时,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减压。但求成长不求成功,孩子才能成长着,快乐着,生命价值才能够体现出来,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即注重过程,淡化结果。(2)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孩子在拼搏进取的奋斗过程中,同样会遭遇不可预知的挫折。记得前几年对日本和中国的孩子进行野外生存能力测试,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饭,中国孩子则脆弱地坐在地上哭泣。这一结果真的应该警醒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淡化孩子的受挫意识。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挫折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孩子,送去一个微笑,那是动听的语言,那是真心的鼓励,那是有力的支持,那更是幸福的分享。当生活的闲暇时,也要因势利导的给孩子讲老鹰折翅飞翔的道理。当孩子出现早恋时,帮助孩子从感情脆弱的心理性格中走出来,你会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是那么的阳光、乐观、活泼、开朗。当孩子面对生活宠辱不惊时,面对输赢淡然处之时,他就可以在世上傲然独立了。我们做家长的,就会享受峥嵘岁月苦的值得,期待大鹏傲苍穹的愉悦。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性格平台。运用艺术的方法塑造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为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奠基。
作者:车艳华单位:吉林省永吉县第十中学
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现有条件下如何开展学校艺术教育,是摆在众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指美术、音乐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是依托这一行为完善品行、提升自我的过程。2014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强调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我们如何有效的开展艺术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观念,艺术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当前,一些教师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一个观点:艺术教育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事实上,艺术教育确实是大量的依托这些课程和活动来展开。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语文、数学及其它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元素,如何挖掘、引导和实施这些内容,已不仅仅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的工作,这是面对学生时,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二、提升教师个人艺术修养,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通过网络教学、专家讲谈以及集中辅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针对教师的各类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如通化市东昌区教育局在全区小学范围组织开展了“书法进校园”活动,在笔墨中激发童趣,在教育中传承文化,展现师生的文化底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2012年起,每个寒暑假都有近200名小学教师参加书法集中培训活动,85%以上是语数科目的教师。几年来,参加培训的教师书法水平已有了质的飞跃,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他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学生们共同分享。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写好他们人生中最初的几笔字,为他们的成长打造最坚实的、最平整的基础。同时,很多学校还组织体、音、美老师对本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艺术方面的技能辅导。教师根据自身喜好与专长,加强练习并不断提高个人艺术水平,不定期的进行艺术作品和心得交流,每位教师都参加过两种或以上的艺术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创建新形式下艺术教育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三、突出艺术课堂的主导作用,引领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探析中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比较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在艺术素质教育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两个国家由于文化背景的因素都有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与中国相比,俄罗斯的艺术素质教育更注重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我国艺术教育应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了解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比较中俄两国艺术素质教育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吸收和借鉴,提高人们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中俄教育;高校;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向学生教授艺术的基本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艺术修养。现代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应该结合当代的审美要求和艺术追求,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人文特点,在充分借鉴国外教育理念的同时,建立属于我国特有的艺术素质教育体系。而俄罗斯的艺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式比较符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又存在很多大胆创新和改革的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相对而言,现在俄罗斯国民的艺术素养普遍较高,所以,要吸取俄罗斯在艺术素质教育领域上的成功经验,深度发掘我国艺术素质教育事业的潜力,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组成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当代青少年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丰富其内心世界,降低其沉迷网络和游戏、不爱学习的可能性。艺术素质教育关乎到人类未来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不只是对个人魅力的塑造和培养,也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的艺术素质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现代化科技不能代替的,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基本手段。艺术素质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本国的民族特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人文气质,使青少年不贪恋于物质和财富,从小培养高尚和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进而从个人的层面升华到社会的层面,在社会上形成尊崇艺术的风气。
二、中国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浅谈家庭美术教育提升儿童审美能力
摘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与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良好的家庭美术氛围是儿童建立审美能力的基础。家庭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家庭中让父母对子女进行美的教育,并培养儿童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家庭美育;家庭美术;审美能力
家庭美术,是家长通过艺术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以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孩子对生活和自然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使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1]。2018年,福建省接受了一次小学生艺术教育质量检测的洗礼。当接到通知后,所有学校都闻风而动,美术、音乐教研组的教师更是忙得不亦说乎。教师调整优化以往的教学风格,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探究丰富的教学方案和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更加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然而,对儿童进行美育,很多家长存在认识不清楚、理解不全面的问题,缺少美育中的重要部分。众所周知,全面提高儿童的美术素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家庭美术是儿童建立审美能力的基础[2]。家庭美术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进行有效实施,是教育工作者尤其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以崇高之美启迪思想,诱发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美育,越来越多的儿童也开始投身艺术学习。这说明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美育就是实现“更加幸福”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国家重视、学校深度参与、家长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打破教育的“唯分论”,给儿童创造一个“享受美育,全面发展”的美好环境尤为重要[3]。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家庭缺乏对审美教育的正确认识以及相关知识,有的忽略审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过于热衷让儿童参加各种艺术比赛,让孩子在没有分辨美丑能力时,过早地通过技艺追求功名。在家庭美术实践过程中,以崇高之美启迪思想,提升家长的美术素养,诱发主动性,以身作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4]。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将家庭美术纳入计划,开展各种活动:第一,知是行之成——家长讲座:由学校或家委会组织,邀请家庭教育或艺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给家长开设美术讲座;第二,行是知之始——家长讲坛:由学校或家委会组织,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或专业教师给家长和孩子开设亲子“美艺”兴趣班;第三,知行合一——家长志愿者:活动项目包括假日小队、主题活动,由学校或家委会组织,走出学校,走近老一辈艺术家,活动前期筹备、活动中期组织、活动后期总结提升,培养家庭美术素养。阶段性的家庭美术活动,能引导家长形成主流、健康的审美观,使其懂得美术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教育。它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而是让人们获得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到任何行业和生活场景中,能够让人的一生受益匪浅。
二、以艺术之美提升素养,强化感受性
艺术教育改进方法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内在的、深层次的诸多问题。主要有:1.现阶段对艺术教育真正价值与作用的认识有失偏颇。2.应试教育的主导作用明显。3.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艺术教育脱节,缺乏有效的艺术资源整合机制。4.资金、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5.学生对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缺乏兴趣和重视等。这些问题在多个方面制约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本研究结合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意在阐明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国内外成功实践案例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希望对决策者制定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艺术教育的定位与功能
各国对于艺术教育的定位因其具体国情而存在差异。目前我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将艺术教育定位为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表现为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使受教育者逐步达到自由的审美境界,最终使之自由和谐地全面发展。审美情感能把道德引向与个体情感欲求的结合融会,从而使道德“他律”转化为“自律”,即意识行为的自由,从而构成使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自由的中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应具有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努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尚书•舜典》中提出:“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古代儒家的课程为礼、乐、射、御、书、数,体现了重视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立地位的教育观念。古希腊的思想大师们也特别重视艺术教育,认为艺术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里谈到“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的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三、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着重研究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教育机制三个角度探索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为我国传媒艺术类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方法。
关键词:传媒艺术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自媒体;社会支持系统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招生人数呈现大规模递增,一方面将促使传媒艺术类高校的教育从精英式教育演变为大众普及式教育,另一方面将为传媒艺术行业输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艺术类人才资源。在大规模培养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时,他们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面对学业、情感、生活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其内心深处的平衡点与心理受能力被打破,从而导致这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个性鲜明,追求独立性与自主性。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大多具备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想活跃与敢于创新,在考虑问题时其主体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个性。在大学的学习及生活中,通常强调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的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理性地思考与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当自我理想和现实实际产生矛盾时,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甚至会产生烦躁、自闭等各种心理问题。
大专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大专艺术教育途径
大专艺术教育的空间很大,途径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主渠道”、“三辅渠道”。1.大专艺术教育“三主渠道”──知识课、活动课、渗透课。(1)知识课。大专艺术教育的知识课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有音乐、美术,选修课有舞蹈、书法、艺术欣赏、美育修养等。主要内容是系统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训练基本技能,使学生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发展创造思维,陶冶品德情操。(2)活动课。大专艺术教育的活动课主要指学校开展的艺术教育第二课堂,举办的各种展览、比赛和艺术节,组织的艺术类社会活动等。(3)渗透课。指在艺术学科以外的其他文化学课教学中充分挖掘美育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里所指的美育已超出艺术教育的范畴,除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外,还涵盖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其内涵更丰富,其外延更宽泛。2.大专艺术教育的“三辅渠道”──校园艺术氛围、家庭生活美育、社会大环境美育。(1)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包括学校办学特点的确定,教育思想、办学目标的积极引导,校园环境的美化,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它们都会对学生审美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重视家庭生活美育。包括创造高雅、文明的家庭生活氛围,布置、创设家庭艺术小天地,开展家庭艺术活动,组织家庭假日旅游或社会实践活动等。(3)社会大环境美育的引导。指利用各种设施、社会活动和社会生产、生活环境等进行美的教育。如发掘和利用社会美育设施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美育活动,引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的美丑来实现生活美育。
二、大专艺术教育方法初探
1.确实抓好艺术学科教学,上好知识课。(1)开好艺术课,建立艺术教育工作体系。按《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要求配备艺术专职教师,学校另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老师,并组织培训,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的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可采取抓好二个渠道和引入激励机制的办法,两个渠道:进修渠道、科研渠道;激励机制: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成果激励、信息激励等。(2)构建艺术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系。要使艺术教育具有特色并形成体系,就必须在遵循教材大纲和保持内容的连续性和目标的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大专艺术教育内容及目标体系。(3)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一种浓郁的艺术气氛,让学生在快乐、轻松、融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激发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艺术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为此,艺术教育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4)改革学生艺术成绩评定办法。改革教法,指导学法,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改革传统的学生艺术成绩评定办法,可采用“综合评定等级制”、“三个一票否决制”。综合评定等级制:将学生艺术课(含第二课堂艺术活动)的出勤、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特长的展示等纳入综合评分系统并各占一定比重。三个一票否决制:对艺术课成绩达不到“良的学生实行”三个一票否决。即不能评优秀学生,不能评优干生,不能评奖学金。这样在艺术教育领域里引入了激励机制。2.全面开展第二课堂艺术活动,上好活动课。(1)准备工作做到“六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教师落实,学生落实,设备落实。(2)组织管理做到“三查”。即查师生的出勤,查活动效果,查活动记录。(3)教学辅导做到“三重”。即重教法,重学法,重技法。(4)氛围营造做到“三配合”、“两结合”。三配合: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保持学生对艺术的兴趣长盛不衰。两结合:⑴校内、校外活动开展互相结合。有的高校把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一些科目作为公共课列入教学计划。可通过开设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教育必修课,明确规定的课程开设时间和学时分配,把《实用美学》、《音乐鉴赏》、《艺术思维学》等作为艺术素质教育选修课。同时,教务、团委、学生会院系等方面还可结合各自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如大学生艺术团、摄影协会、吉他协会、话剧社和地方戏曲研究会等开展活动,使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及时得到巩固和提高。对于师范类学校,还特别重视开展“三笔字”和普通话为主要内容的训练活动。通过举办“红五月文化艺术节”、知识竞赛等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遇到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学校庆典时,可开展诸如学术论坛、综合文艺晚会、大合唱比赛等校园大型艺术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从而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提高。(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全体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选拔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和特长的学生进入艺术团重点培养,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使他们的优势得到更大发挥。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开设讲座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来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组建大学生艺术团,来提高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和品位。艺术团可包括乐队、舞蹈队、礼仪队、腰鼓队、秧歌队等。同时,还应注重培养一批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骨干,辐射、带动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最终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3.加强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对艺术上有一定特长并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的培养,可采取全程跟踪教育机制。4.各学科渗透美育应重点解决好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渗透的方式两大问题。(1)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美育因素。只要善于挖掘,各学科中美育因素很多,如德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涉及许多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它们本身是一些心灵美的人,是社会美;语文课中的许多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作品,是艺术美;数学中的一些公式,具有对称、平衡性,是科学美;体育课中的各种运动,是体育运动美……教师在发掘学科美育因素时要明确两点,一是每一个学科内容中蕴含着多种美学观念,二是体会学科其中的韵律。(2)以恰当的方式和手段渗透美育。各学科教师还应把艺术学科教学中直视、想象、模仿、创造等能力的培养方法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中,使“德育不是说教,智育不是灌输,它们同样是一种艺术”。传授知识借助审美教育中的情感交流原则、形象化原则,引入愉快教学理念,从而探索出各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使美育的渗透效果更加明显。艺术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课题,其教育途径和方法很多,虽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校而异,但其教育规律是一致的。
本文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发掘,并对其主渠道中的三类课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如何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强大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等课题,有待于教育同仁们不断探索。
作者:何云霞 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感恩教育在传媒艺术类的实施路径
摘要:感恩是对他人、社会的一种态度,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高等院校的根本宗旨在于“立德、树人”,但由于社会、高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稍显缺位。本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感恩教育缺位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对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感恩;教育缺失;传媒艺术类;实施路径;雷锋精神
感恩教育是传媒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位,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异,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极强,普遍缺少挫折教育,极易出现各类社会性问题,亟需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及时解决传媒艺术类大学生感恩缺失问题。
一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缺位现状
大学生应该是知识、文化、品德和修养的代名词,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近些年来网络和新闻报道不乏一些有损大学生身份的事件,如:恶性杀人、自杀自残、开水泼老师、硫酸泼熊、投毒案件等等。这些现象,与以往社会印象里的大学生形象格格不入,反映出当前,新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的缺失问题。尤其是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异,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极强,普遍缺少挫折教育,极易出现各类社会性问题,亟需在传媒艺术类高校中加强思想政治及感恩教育,及时解决传媒艺术类大学生感恩缺失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理想信念缺失。缺少学习动力,精神空虚,对未来感到迷茫,这是当今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共性问题;家庭条件优越,缺少理想信仰,挫折承受力差,这是传媒类高校学生普遍表现。不少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为了提高能力素质获得群众认可,而是抱着“有利就想,有钱就图”的心态,把入党当作是一种获得荣誉的渠道。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渐渐地失去对崇高理想的价值追求,过多地追求切身的经济利益或价值体现,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二)人际交往不畅。大学生社交困难,信息闭塞,不愿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心理承受能力差;课堂参与度不高,不愿回答和讨论问题;只会服从安排,不会主动学习,实践失去意义,也不会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三)当前社会各领域矛盾多发,高校大学生需要对社会价值观进行甄别,容易产生混乱和困惑,导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他们不是简单地循规蹈矩,而是利用自身的价值判断综合考量,其价值倾向具有实用化、功利化的特点。与传统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加注重追求物质的、个人的与短期的利益,相对缺乏对精神层面的、集体的与长远的利益追求。(四)自我意识强烈。每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学生自我意识中的常见矛盾主要有四种: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着差距,过大的差距则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二是开放的环境与内心封闭的冲突,每个人都向往交往和友谊,希望得到关注,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部分学生总是心存防备,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常常感到交往不畅。三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情绪容易走极端,情绪易波动,控制力差。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既想符合自己的感受,又不想与社会需求发生冲突。四是自由与社会限制的矛盾,大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正逐渐成熟,他们希望独立地面对生活中困难。他们想独立,却时常缺少社会经验,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尤其是经济上无法真正实现独立,这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困扰。(五)铺张浪费严重。改革开放让当代大学生得到了物质上的红利,他们再也不用紧衣缩食,但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各大高校食堂时常爆出学生铺张浪费的种种行径。尤其是传媒艺术类院校,大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盲目攀比现象尤为突出,过豪华生日会、请客恋爱摆豪华宴、买名牌消费品屡见不鲜。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理论分析
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近年来变得越来越突出,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以及恶性事件越来越多。艺术类学生自身有着明显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点,关注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艺术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成因,有助于更好地帮助艺术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心理问题;方案
1当前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1.1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培养与学习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大多数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一般能够支持得起自己的孩子花费时间以及金钱来进行艺术类专业的培训。艺术生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当中,基本没遭受过金钱所带来的困扰,没吃过苦,遇到生活、学习上的小挫折就会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都很好,也有一些学生家庭比较贫困,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身边的同学穿戴等都比较高档,经常性的对比也会让他们处在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中。因为物质条件所引起的自卑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有因为相貌原因引起的自卑,因为专业以及环境的影响,艺术类学生一般比同年龄段学生在容貌上更“成熟”,更擅长打扮自己。但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因为先天的原因对自己感到不自信,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从而对事对人都变得敏感多疑。
1.2自我中心化明显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是焦点,但是进入大学后,进入到一个相对松散的环境当中,身边的同学也都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即便是一个宿舍的同学,也很难有人天天围着自己转。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很强的心理落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人就会另辟蹊径。要么就是染发,穿着奇装异服,以博取别人的眼球,获得关注。要么就是在一些艺术类学生当中频繁地出现旷课、不守纪律的行为。一些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一些明显的行为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关注自己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而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要求人人为自己,却不愿意为别人付出,想要从集体当中得到利益,却不讲集体纪律,这是目前很多艺术类学生,甚至在校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
1.3功利心、目的性强有一些艺术生学习艺术专业是出于自身的爱好,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训练,并且希望从事相关工作,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文化课功底不行,才转学艺术专业,以弥补其不足,最后为了能够考一个大学。这种方式从高中开始就带有很强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不管是出于主观动机还是被动的被家长安排,对于他们个人性格等的养成都会带来影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等到上了大学,有很多学生参加社团或者参加学校的活动就是奔着某种目的去的,因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现成的利益收获。在班级活动中,跟自己利益相关的,学生就非常上心,甚至争着抢着要参与,但是跟自己没一点关系的,就很难在活动中看到学生的踪影。虽然学生能得一时的蝇头小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在大学当中养成的行为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幼儿园传承剪纸艺术实践思考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全脑开发和创造力的提升。
一、营造艺术氛围,创设以美育人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艺术氛围,建立起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承载课程的内容,展现课程进程,呈现课程的结果,加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在园内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剪影和幼儿富有童趣的作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我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一楼通道墙壁上,贴上装饰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剪纸作品。二楼楼道墙壁上,贴上教师、幼儿的各种卡通折纸作品。三楼楼道墙壁装饰非常具有我们农村幼儿园的乡土特色,是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农村中使用的扇子与自己的剪纸相结合创作的作品。班级环境创设体现了教师们专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把剪纸艺术特色融入班级环境创设中,让充满艺术的环境对幼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兼收并蓄,架构剪纸课程体系
1.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创造幼儿剪纸教育广阔平台(1)构建符合幼儿兴趣的课程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选择剪纸内容时,教师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认真思考“孩子们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吗?”“它能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吗?”等问题,将幼儿的兴趣作为选择剪纸内容时首先考虑的要素。(2)选择与幼儿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剪纸艺术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特征,有随时展变化的特点。引入幼儿园教育中的内容我们应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现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融入了剪纸元素的设计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可以把马路上的汽车、公园里的动植物等,都作为我们剪纸活动的内容。(3)选择适合幼儿的经典作为课程内容中国的剪纸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样,而幼儿阶段的剪纸活动是启蒙性教育,所以我们要选的剪纸是适合幼儿的经典。在开展剪纸活动的过程中,遵循参与、愉悦、融合的原则,把剪纸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入课程,使之成为艺术化、审美的教育。2.以优化教学模式为手段,激发幼儿剪纸兴趣过去一年,我园不断丰富改进剪纸课程教学,形成了富有实效的“三个一”的教学活动模式。(1)一次赏析在幼儿剪纸前的赏析主要是教师结合民间的作品和主题活动通过讲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通过剪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剪纸主题不明确、内容单一的小班幼儿最有效的方法是“剪前说话”,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说话”中,引导幼儿去欣赏去感受。(2)一次创作重点是解决幼儿的剪纸技能和创造思维,鼓励和引导幼儿朝着大胆、开放、创新的目标进行创作。我们在幼儿的剪纸过程中,设计了“剪一剪、想一想、添一添”三部曲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幼儿在教师引导、帮助下不断的改进、丰富、完善作品。(3)一次拓展有效的剪后讲述能巩固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对剪纸艺术的领悟,提高幼儿园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幼儿相互学习各自剪纸的优点,开阔思维。3.以丰富的民间艺术为依托,展现剪纸课程的魅力(1)走近艺人,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义乌是中国农民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地区,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学期都会邀请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来我园培训指导,并给孩子们做现场剪纸艺术展示,使师生们充分感受到剪纸艺术课程的魅力。(2)走向社会,欣赏民间剪纸艺术随着社会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民间艺术教育元素正慢慢渗透到社会中。因此,我们幼儿园结合本土特色资源,让孩子走进社会,通过对民间用品商店、民间艺术馆、民间艺术团体等地的实地调查、参观来进一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3)走进家庭,挖掘身边艺术教育资源家庭中蕴含着不为我们所知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一方面,我们通过家访走进幼儿的家庭,挖掘幼儿家庭中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发放民间艺术教育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等方法建立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库,挖掘家庭中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
三、探索特色教学艺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