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5:01: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医生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生教育论文: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的作用
本文作者:甘惠文工作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①在基层的社区全科医师学历层次偏低;社区全科医师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知识与方法,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和亲和力,社区健康教育不仅仅只依靠个人的力量,还需要整个社区人群的依从和配合。②社区全科医师人员方面:多年以来,政府取消了统一分配,用人制度体制的变化导致基层卫技人员的不稳定,也限制了社区卫生的发展。由于不满足在基础设施差的基层医院工作或对现有的待遇等的不满意,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流失和短缺。而从事“劳而无功”的社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③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社区全科医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对高血压病疾病本身教育,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尤其是指导人群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建立健康生活行为的教育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①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资料缺乏,不能满足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大都是千篇一律,未能做到因人施教,缺乏个体化指导。
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大多局限在以口头解释为主,缺乏规范、随意性大、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也不具体。同时也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能力、沟通技巧、施教时间等因素影响,使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③健康教育形式: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教育形式是集体、小组和单人三种。而我们社区健康教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集体上课,其他一些形式如通过文艺互动等进行人群健康教育更是寥寥无几。而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可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社区人群的因素:①缺乏对社区全科医生应有的信任度: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社区人群对全科医生的知识水平还持怀疑态度。因此,从主观态度和行为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接受的依从性。②社区人群个体自身素质差别较大:我社区处于农村地区,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社区医师在能力(综合知识、人际交流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开展对居民耐心、细致的健康知识的传播和社区干预治疗工作,有利于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作为社区医师必须转变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区各项工作的需要。社区医师要利用门诊、家庭随访的形式给高血压患者进行个别生活方式和服药指导。同时,通过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服务,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通过改变家庭的生活行为更能起到传播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社会、家庭对高血压患者的支持及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重视。社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普及高血压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延伸到“消除不良行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在社区医师的健康教育中,加强全科医师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激发社区全科医师积极参与到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工作中来和提高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社区人群的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目的,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到达创建健康社区的最终目的。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于2018-11-04,采用“家庭医生”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建库至2018年)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文献。由于“家庭医生”一词是国家有关文件中统一使用的服务名称,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处室的处室名称,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且与以往使用的“责任医生”等词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本研究使用“家庭医生”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有关的研究,包括对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在居民的医疗费用、卫生服务利用、就诊选择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的评估;(2)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27种期刊和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中国全科医学》。排除标准:(1)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身的工作量、服务质量等进行的评估;(2)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的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健康管理效果的研究。由于国外所理解的“家庭医生”与国内所推行的“家庭医生”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未将国外文献纳入研究范围。本研究侧重于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理论研究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1.3文献筛选过程及检索结果。提取文献标题、摘要,必要时查询全文确认,由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执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同相关研究人员讨论并参考第3名研究人员的意见。对于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献,由研究者独立提取,获取文献全文以便进一步进行计量分析。1.4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采用Excel2007整理数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
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现状
本研究最终搜集相关样本文献27篇,来自8种相关期刊(见表1)。2.1研究发表时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相关文献近两年逐步增多,其中2018年发表7篇(25.9%),2017年发表6篇(22.2%),2016年发表5篇(18.5%),2005—2015年发表9篇(33.4%)。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及以前发表的文献中所提及的“家庭医生”概念与当前国家推行的“家庭医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2.2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的地域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地区以上海(17篇,63.0%)和北京(6篇,22.2%)为主,深圳(2篇,7.4%)、杭州(1篇,3.7%)、成都(1篇,3.7%)也有少量研究成果,其他城市未检到相关研究成果。按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分类,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对象以社区居民(16篇,59.3%)和患者(10篇,37.0%)为主,也有以医疗机构(1篇,3.7%)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2.3数据资料。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22篇(81.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可开放获取的问卷调查数据,5篇(18.5%)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政府、医院等有关部门的内部数据。在以问卷调查为数据资料来源的研究中,13篇(59.1%)使用两期追踪数据,9篇(40.9%)使用横断面数据;12篇(54.5%)使用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3篇(13.6%)使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7篇(31.8%)未对研究对象抽取方法进行说明。2.4研究内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主要涉及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比较典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有:肖筱等[9]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是非签约居民的2.47倍,签约居民生病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意愿高于非签约居民;戴卫东等[29]研究发现,签约家庭医生能有效引导常见病、症状轻发展慢的疾病首诊,以及复发概率高、复发病情急、检测设备常见并且操作简单的患者在基层复诊;邱宝华等[12]研究发现,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王彤等[26]发现,患者对社区签约的特色服务满意度不高,但社区签约门诊患者对社区门诊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对医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高。2.5统计学方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6篇(22.2%)仅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5篇(55.6%)使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5篇(18.5%)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1篇(3.7%)使用倍差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2.6利益冲突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10篇(37.0%)声明其不存在利益冲突,17篇(63.0%)未声明其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潜在问题
3.1宏观层面。3.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需要强化因果推理。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看,只有因果推理才能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统计相关性对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作用较为有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因果推理必须基于反事实框架,干预组和控制组在其他相关因素上应当保持一致。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因果推理在短时间内无法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主要方式,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者有必要对其研究结果是一般的统计相关还是因果推理进行详细说明,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的科学性。3.1.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评估研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样本文献来看,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且多从居民或患者个体层面进行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多为常规方法。3.2微观层面。3.2.1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不属于随机分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1]。这说明,政府对居民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产生了较大的引导作用,每个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的概率并不完全相同,因而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不属于随机分组。而签约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又大多为年龄偏大、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这些人群的医疗费用、卫生服务利用等情况势必不同于普通人群。因此,直接比较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间某项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很有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偏倚。3.2.2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的居民样本具有倾向性。当选取的受访者不是来自随机样本时,样本就容易产生选择偏倚。为了更全面地体现全人群特征,应当尽量从社区中抽取样本。部分研究者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受访者,而这些愿意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受访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必然不同于普通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群从未到访过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抽取的居民样本自身具有倾向性,据此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能向全人群外推,进而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3.2.3回归模型设置错误产生内生性问题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若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将产生内生性问题。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例进行说明:一方面,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后,作为“社区守门人”的家庭医生可能更好地帮助居民提高健康能力,减少患病风险,进而降低居民年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医保部门为了配合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往往会推出一些医保报销优惠政策,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居民为了寻求医疗费用优惠而选择签约家庭医生。由此可见,签约家庭医生与年医疗费用间形成了双向因果关系,由此得出的回归结果将产生联立性偏倚,进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种问题在样本文献中普遍存在。此外,遗漏变量也是产生内生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仍然以研究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为例,假如“收入”这一变量被遗漏,那么估计出的签约家庭医生对年医疗费用的影响就是有偏倚的。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收入本身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之一,贫困人群更有可能被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高收入人群往往可以依靠社会网络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收入还有可能对回归模型中诸如健康状况之类的其他变量产生影响。3.2.4政策效应评估研究设计存在潜在问题。为了科学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者的方案设计应当力求严谨。例如部分学者在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评估时,仅依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后的调查数据,而没有基线调查数据可供比较;部分学者进行评估时,仅依靠签约人群的调查数据,而没有未签约人群的调查数据可供比较;部分学者虽然利用两期追踪数据进行评估,却没有对同一人群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或未说明前后差异是否明显;部分学者利用的基线调查数据中签约人群与未签约人群的基本特征组间不均衡,从而导致不具有可比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并未区分居民是否签约,而直接将基层医疗机构居民满意度的前后变化归结于该机构实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都是不严谨的。3.2.5其他问题。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部分学者使用的回归模型解释力很低,属于无效模型;部分学者建立的一般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变量既包括个体层面的变量,也包括机构层面的变量,可能导致回归结果的不可信;部分学者将回归系数的正负改变解释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前后的效果转变,而忽视了前后的回归系数均无统计学意义;部分学者对于明显可通过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的内容使用主观指标进行评估;部分学者虽然使用了倍差法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评估,但其使用的试验组与控制组实际上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两种模式,试验组和控制组均受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3.3本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未来应强化相关研究的因果推理,并注重相关研究的平衡性、充分性。笔者认为,一些不依靠主观判断又较为严格的方法,诸如倾向评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可能更适合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得出结论。以上分析仅局限于样本文献范围,并不包括全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笔者对样本文献所做的粗浅分析,并非是对以往研究的批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研究更加注重科学性,以期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作者贡献:孙华君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李迪、魏可帅负责文献收集与整理;孙华君、魏可帅负责撰写论文;张玲玲、田慧负责论文的修订;杜汋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筑牢基层网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依据市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市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构建职责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
在认真总结我市2019年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突出问题,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在2020年全面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室的人员、财务、药械、业务、准入退出、绩效考核等统一由乡镇卫生院管理,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落实基层首诊制度。有效解决好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主要任务和分工
医疗保险反欺诈预警机制设计分析
摘要:文章从医疗欺诈案件发生的源头动机出发,基于舞弊角度通过医疗报销主体的健康水平、收入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机构以及个人信用等具体数据构建一个医疗信用评级的医疗保险反欺诈预警模型,通过对医疗报销主体的综合医疗及信用情况进行评价,有效地对医疗主体医疗报销行为进行事前分析,从源头进行分析和监督,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主体的医疗保险欺诈行为,降低医疗保险欺诈案件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舞弊理论;医疗保险;反欺诈预警
一、引言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欺诈案件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医疗卡和异地支付结算方式的不断发展,医疗保险诈骗案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且呈现出团伙作案,数额巨大,范围更广的趋势,医疗诈骗案件频频引得人民关注。医疗是民生之本,因此加强此方面的整治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医疗欺诈案件发生的源头动机出发,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基于舞弊角度通过医疗报销主体的健康水平、收入水平、医疗费用、医疗机构以及个人信用等具体数据构建一个医疗信用评级的医疗保险反欺诈预警模型,通过对医疗报销主体的综合医疗及信用情况进行评价,有效地对医疗主体医疗报销行为进行事前分析,从源头进行分析和监督,可以有效预防医疗主体的医疗保险欺诈行为,降低医疗保险欺诈案件发生的概率。
二、基于舞弊理论的医保欺诈行为动因分析
“舞弊”是指单位或个人为了谋求相应的利益而有意采取欺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本文分析,舞弊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动因,即:压力(诱惑)、机会和逃避,当外部存在舞弊诱惑且存在舞弊的机会,拥有逃避借口后,主体人员便容易产生舞弊行为。(一)医保欺诈行为分析。(1)医保患者的违规和欺诈行为。医疗患者的医疗保险欺诈行为主要有:违规使用他人医疗保险卡进行保险报销、医疗卡外借;违规使用超出医疗保险范围的服务或产品;异地就诊人员开出虚假的医疗报销单等。(2)医保机构如药店等的违规和欺诈行为。主要行为有:提供虚假的医疗单、病例、医疗报销单等;构造各种虚假的医疗证明文件;向就医人员提供过度医疗服务,将非医保病种更改为医保范围内支付的病种。(3)医保机构和医保患者的合谋违规和欺诈行为等。主要指的是等医保机构和患者为了牟利而虚假捏造各种医疗报销单、药品报销单、住院报销单等。(4)其他不法分子借助医疗手段诈骗行为。主要指的是部分不法分子假冒医疗患者或者医疗机构的名义,非法捏造各种虚构的医疗信息,假借医疗卡故障、信息修改或者捏造虚假就医信息要求医疗卡持有者提供相关的证明信息要求受骗者转账从而盗取医疗卡持有者的银行账户金额的手段行为。一般这些诈骗分子为团伙作案。对我国的各项医疗保险报销流程及规定较为熟悉,因此能够钻报销制度的空子来为自己谋取不法利益。(二)医保欺诈成因分析。(1)压力(诱惑)动因。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市场发展不完善,水平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且各地的保险缴费以及补贴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并随着城乡发展、地域水平以及收入水平发展的不同,其差别化更加明显。这种明显的差别化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的不公平,更为保险欺诈滋生创造了温床[1]。且由于发展的差别,伴随着监管的复杂和困难,由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机构医疗保险收费及补贴的差别,使得当前我国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给保险欺诈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医疗信息发展的不完善,我国还未构建一个完善的医疗信息数据库,其造成了区域及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出现壁垒,无法及时自由地流通,也为监管带来了困难。(2)机会动因。由于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属于第三方支付,即医疗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不参与医疗的核算及支付,由医疗保险基金机构进行支付结算,但这种支付又建立在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行为结果之上。基于这种特殊性,医疗机构和医疗患者都会产生“过度”对医疗进行使用的动机。这种无成本的活动会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疗患者都面对这极大的诱惑,或产生对医疗保险进行欺诈获利的“道德风险”。尤其在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概率会进一步提高[2]。首先,第三方机构的支付方式会让医疗参与者和成本隔离,产生滥用医疗的情况,造成社会成本提高;其次,医疗参与双方的利益关系会促使其趋向于合作牟利;最后,由于医疗保险费用属于事后支付,会让医疗提供者在医疗过程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况。(3)借口动因。当前的医疗反欺诈工作程序繁琐,首先医疗诈骗需要先通过对医疗主体的信息数据进行识别筛选,从中筛选出有诈骗行为的对象,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地确认,确认后在对违法分子和违法行为进行约谈、警告,针对其违法行为采取停卡、罚款等具体的处罚措施。这些过程都存在着可趁之机,为违规者进行医保诈骗提供了良好的借口。第一,医疗保险较为抽象复杂,在所有的保险分类中,监管最为困难,且当前的医疗法律法规规定仅仅在参考各级政府机构的相关规范文件上,没有进入深入的研究,构建完善管理和处罚体系,导致监管混乱,操作困难,且处罚力度不强,无法发挥医疗保险法律的规范作用;第二,当前我国医疗机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未很好的处理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医患之间利益纠葛较为复杂。所以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医疗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大地会出现在医疗用药、住院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这种情况则会加大医疗保险及基金的负担;同时由于医疗患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很容易受到医疗机构的诱导,主动使用非必要的医疗产品,进行一些非必要的手术;同时患者自己也存在盲目过度使用医疗资源的情况,如一些小病也非要住院治疗、非要使用昂贵的不必须医疗仪器或设备、追求高价药品等情况,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医疗保险机构及基金机构的压力。最后,医疗保险监管审查建设的缺位,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监管水平发展较低,急需医疗保险报销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但由于缺乏先关医保知识完备、流程熟悉、操作顺畅的专业人员,使得医疗稽核建设远远落后于医疗保险行业地发展水平。
医院检验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女,汉族,现年xx岁,专科学历,共青团员。xx县城关镇人,现供职于xx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兢业爱岗,无私奉献,积极参加团的各项活动,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同志20**—20**年连年被团县委授予优秀团干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一、坚持学习,增强素质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挤时间抽功夫自学充电,较好地适应了新形势和新业务的需要。一是学习政治理论。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团的各项指示精神,从而坚定了政治信念,明确了政治方向,树立了民本意识。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先后深入研究了医学理论、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检验学等相关业务知识,为技能水平提升夯实了理论基础。三是学习实践技能。工作中,乐于向老医师学习,向业务骨干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仅去年以来,该同志书写心得体会10篇,发表学术论文和新闻稿件6篇。
二、踏实肯干,善于钻研
在平时工作中,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三查七对,从不出差错。对于患者家属总能耐心地解释,细心的治疗,避免了许多医患矛盾与纠纷。非凡是县医疗系统团组织在检验科开展“点名制”活动以来她的命中率是较高的。
医院检验科事迹材料
xx,女,汉族,现年xx岁,专科学历,共青团员。xx县城关镇人,现供职于xx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兢业爱岗,无私奉献,积极参加团的各项活动,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同志20*—20*年连年被团县委授予优秀团干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一、坚持学习,增强素质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挤时间抽功夫自学充电,较好地适应了新形势和新业务的需要。一是学习政治理论。系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中共*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团的各项指示精神,从而坚定了政治信念,明确了政治方向,树立了民本意识。二是学习业务知识。先后深入研究了医学理论、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检验学等相关业务知识,为技能水平提升夯实了理论基础。三是学习实践技能。工作中,乐于向老医师学习,向业务骨干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身。仅去年以来,该同志书写心得体会10篇,发表学术论文和新闻稿件6篇。
二、踏实肯干,善于钻研
在平时工作中,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三查七对,从不出差错。对于患者家属总能耐心地解释,细心的治疗,避免了许多医患矛盾与纠纷。特别是县医疗系统团组织在检验科开展“点名制”活动以来她的命中率是较高的。
卫生服务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7篇
第一篇
根据要求,现将中心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今年上半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一)公共卫生服务
1.截止6月底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8889份,完成年度任务数的95.7%,其中高血压病档案5931份,完成年度任务数的94.7%;糖尿病档案1058份,完成年度任务数99%,60岁以上老年人档案7009份,重性精神病档案68份。
2.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折页、宣传单、手册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中心及各村、站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0期、公众咨询活动43次、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6次。目前,中心已成立了4支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共吸纳会员80人。
初中语文教案《“病从口入”和“食物相克”》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仔细阅读课文,列出结构提纲。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2.明确作者的主张,理解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掌握一点医学术语及卫生常识。
学习侧重点
期刊品牌创建论文
[摘要]期刊,身处品牌战之中。期刊品牌的创建需从期刊定位、期刊质量、期刊经营等方面入手,多渠道、多方位地延伸期刊品牌,使期刊参与到国际品牌期刊的队伍中。
[关键词]期刊品牌;质量;策划;经营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品牌的时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推陈出新,争创品牌。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追逐着品牌。而在这些品牌满足后,人们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品牌享受——精神品牌。人们看电视要看经典节目,读书看报要看品牌报、品牌书和品牌刊。因为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身份与素养。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品牌战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永恒的战争。期刊作为一种向人们传播精神粮食与资讯的特殊商品,同样无法摆脱品牌的竞争。而对每一个办刊人来说,期刊的品牌是需耗费毕生的精力孜孜以求的,办刊人在成就期刊品牌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的人生。
一、期刊的品牌
回顾期刊的发展历史,可以将我国期刊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复苏期:1978~1982年,从1000种发展到3000种。(2)发展期:1982~1986年,从3000种发展到8000种。(3)竞争期:1986年以后,而这一阶段依据竞争的侧重点又可划分为:1986~1992年,偏重于内容的竞争;1992~1999年,偏重于形式的竞争;1999年至今,偏重于品牌的竞争。21世纪的媒体之争将是品牌之争,目前我国期刊界的竞争态势已初显端倪。随着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竞争已不限于国内同类期刊的竞争,还将涉及国际期刊舞台。
目前,我国期刊种类已突破9000种,在众多的评优奖项中,如核心期刊、双效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双百期刊中,品牌期刊或多或少地占据某一奖项。品牌期刊上的论文代表着论文的学术水平或技术身价。在我国尚没有摆脱凭借职称评定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在品牌期刊上成为一项硬指标,故而众多高水平的论文追逐着品牌期刊。品牌期刊需要高水平、代表某一领域学术权威的文章支撑,而这些阳春白雪似的文章同样也需要品牌期刊的容纳,甚至藉以提升论文的地位。因此,期刊的品牌也可以说是期刊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文化产业是一项特殊的产业,它的价格不能仅以它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产品价格来衡量。你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支撑期刊运行的企业实体,但你只要拥有为大家所认可的、具有很高声誉的期刊,你就拥有了一座金山,因为期刊的品牌是无价可衡的,它会成几何数字般增值。
大学图书职称评审的论文要素论文
摘要:文章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尤其因某种原因初入行、并想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晋升职称的同仁,起到介绍、分析学术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要素和指导如何写好职称论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论文;科研
我国恢复专业职称后,图书馆专业即设立了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和助理馆员职称系列。近年来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日益规范化,图书馆员在业务职称方面步步提升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职业发展道路。学术论文是个人科研成果的主要产出形式,因此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参评人员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以此作为晋升高级职称举足轻重的必备条件之一。也确实有成千上万的专业干部通过专业期刊,使之成了专家和业务骨干。笔者就此谈一些感想和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中的论文要素
由于职称晋升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资料人员职称评定条件中对中、高级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的评定都有“论文著作”的基本数量要求这一硬性指标。尽管不同地区情况有所差别,从论文数量指标和具体要求上看,也存在着有的过于严格,有的则较为含混、宽松,而造成了同一级别的职称,水平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相差甚远的状况,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等的差异有关,也有人为的因素,但总而言之,晋升高级职称还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要求参评人员除了论文以外,首先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组织的职称外语(古汉语)和计算机考试,以及还有一定学历的要求,如40岁以下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对申报人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团结协作、集体观念、敬业精神、继续教育等方面以及对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年终考评都有一定要求,其中对高校图书资料系列职称评定条件中的科研要求,即对论文要求的评价和分析,以下摘录我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论文要求的有关章节:(省去破格)
1.1申报副教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