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伦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01:20: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伦理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伦理论文

医学期刊出版伦理审查的实践

1医学出版伦理审查的关键步骤

1.1初审环节的伦理审查

编辑在初审环节可以直接拒绝存在伦理问题的稿件,这其实对审稿专家和作者均有好处。这样不仅能减轻审稿专家的工作量,还能为作者节省时间,无论他们是转投他刊或根据退稿意见修改论文。一些高质量期刊,大约30%的新来稿会在初审时直接被退稿,不需要送外审[7]。尽管退稿是合理的,但编辑不能因为作者单位级别低或涉及利益冲突就直接拒稿,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篇稿件。编辑要根据自己的医学背景和专业作出判断,在退稿时给作者提供科学而严谨的退稿理由。对有明显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应该坚决拒稿,但对有疑问或者不确定的稿件,则不能轻易退稿,可以让作者给出相应的补充或说明,再送审专家给出更专业的意见,或提交定稿会讨论后再做决定。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于1979年首次正式发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这逐渐成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内研究人员、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共同遵循的规范,其内容包括“研究实施和报告的伦理道德问题”[8]。医学期刊稿约中应参照《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制定作者向期刊投稿的标准。参考国际同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医学期刊的实际,本刊的稿约除了对论文格式和征稿范围等要求外,2005年加入伦理方面的内容[9]: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当论文的主体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动物实验的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等内容。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投稿前作者需要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10]。稿约能督促作者在开展研究或投稿前意识到伦理学的必要性。编辑严格审核作者是否对相关伦理学作出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并审核其是否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本刊在约稿这一环节也遵循相关伦理规则。本刊编辑根据征稿要求、每期重点专栏,在向国内外本领域学术影响力高的专家教授约稿过程中,有些专家会推荐他的学生、同事或朋友的稿件,其中有的稿件学术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自由来稿的质量。编辑在初审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是稿件,应遵循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对稿件区别对待。从源头上杜绝人情稿、关系稿的出现,这对提高期刊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1.2外审环节的伦理审查

在外审环节,同行评议前、中、后均可能涉及伦理问题。其中,同行评议前常见的是作者、审稿专家、编辑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作者在给本刊投稿时,需填写并上传“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说明在整个研究期间(从论文设计/构思、试验至成文、投稿),作者或所在机构和提供支持的实体之间的关系,有无基金资助或非经济资助;作者和所涉及的内容(投稿前2年内)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以及与稿件相关的非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编辑可大致了解稿件是否涉及利益冲突。本刊从2008年起一直采用双盲审稿,遵守保密原则。审稿专家和作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以确保公平性,避免审稿专家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保护审稿专家的权益。编辑在送审稿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严格按照稿件的内容和专家的专业选择审稿人;不能选择与作者为同一单位的专家和署名作者作为审稿人;编辑与作者若有利益冲突,应回避处理该稿件。编辑要确保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不能干涉专家审稿。本刊曾收到一篇稿件,作者主动推荐了同行评议专家,专家的研究方向与其文章的内容刚好匹配,且推荐的专家是该领域的知名教授。但经编辑部核实,这位专家是作者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专家可能会直接录用作者的文章。因涉及利益冲突,故编辑未接受作者的建议。本刊编辑部还曾发生一起审稿专家变成作者的案例。有一篇稿件送审给审稿专家,审稿意见是修改后再审。编辑将修改意见返给作者,作者对文章做出修改后提交,编辑发现之前的审稿专家变成了作者之一。编辑向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询问原因,均回复因为审稿专家参与了稿件的修改。经过充分沟通,编辑了解到这位审稿专家没有通过编辑部而是私下与作者联系,这是审稿专家利用职务之便做出的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故该文作退稿处理。

1.3修稿环节中的伦理审查

查看全文

国外荀子伦理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近30年来,港台的荀子研究方兴未艾,以对性恶论的不同理解区分道学论和文学论;国内荀子伦理思想的研究,己突破并超越唯物唯心的二维思维模式,与人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而创新迭出。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学界更侧重于荀子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道德教化、应用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界去克服。

关键词:港台;国内;荀子;伦理思想;综述

台湾的荀子研究目前方兴未艾,硕士论文已有四十多篇,博士论文的总数也将累增至接近十篇,并出版了多本专著,代表性的有牟宗三《名家与荀子》(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版)、陈大齐《荀子学说》(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事业委员会,1954年)、韦政通《荀子与古代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馆,1966年)、劳思光《中国哲学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1968年)等,内容涉及荀子的政治思想”、“荀子的经济思想”、“荀子的道德思想”、“荀子的文学思想”等方面。而国内从建国以后至1976年,由于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荀学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77年后近30年,荀学及其伦理思想研究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特别是与历史学、人学、经济学、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著述不断、创建迭出。本文试对港台及国内这一历史时期荀子伦理思想研究状况做一番梳理,以为研究者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资料和线索。综述主要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专著和论文为分析原本而展开。

一、港台地区荀子及其伦理思想研究概述

三十年来港台荀学研究一种意涵就是补孟子内圣学的不足,由于过去这三十多年来牟宗三派的新儒家学者在台湾“中国哲学界”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且建立了一种“道德形上学”的论述架构,有部分台湾的儒学研究者可能是针对该派主张“孟子为儒学正宗”之论而阐扬荀子的。

这一时期荀子研究者主要包括七类:其一是以牟宗三和陈大齐最先出和最重要,徐复观、韦政通、劳思光三人稍晚出也稍次要;其二是以牟宗三的弟子蔡仁厚、李涤生、周群振等比较突出,他们基本上都在发扬师说;其三是台大中文系的老师龙宇纯和政大中文系的老师熊公哲,他们的格调比较近于传统训诂之学;其四是借引二次大战后的“新西学”来讲论荀子义理的台大中文系老师张亨;其五是辈份较低的大学老师;其六是近十年来有著作输入台湾的一些大陆荀子研究者,如廖名春、马积高等;其七是少数有著作被翻译为中文的欧美学者,如柯雄文等。

查看全文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李安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之一。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蜚声国际影坛,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李安以其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的执著精神,征服了世界影坛,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安的成功在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家庭题材,他是以一个完整并且强大的叙事力来完成其表达的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主题。李安的这种独特的贯穿中西方文化的电影风格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李安学贯中西的导演风格。对从李安的个人经历、整个社会的背景以及他所拍摄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识与伦理道德批判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论述。李安是中西方教育结合的产物,他的电影也是两种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就李安及其所带来的“李安现象”作一深入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学习。

序言

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三人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新生代最重要的导演。台湾著名资深影评人焦雄屏女士曾把侯孝贤和杨德昌两个人对电影的不同认知和信念加以对比,她认为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所采取的是现代人的中庸之道,他游刃于杨德昌的理智和侯孝贤的情感之间,“取其道而用之”。学贯中西,正是李安的导演风格。

第一章与电影结缘

一、往事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当他拍摄完成其处女作影片也是奠定了其杰出导演地位的影片《推手》时,是1991年,当时他已经37岁。

查看全文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李安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之一。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蜚声国际影坛,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李安以其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的执著精神,征服了世界影坛,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安的成功在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家庭题材,他是以一个完整并且强大的叙事力来完成其表达的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主题。李安的这种独特的贯穿中西方文化的电影风格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李安学贯中西的导演风格。对从李安的个人经历、整个社会的背景以及他所拍摄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识与伦理道德批判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论述。李安是中西方教育结合的产物,他的电影也是两种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就李安及其所带来的“李安现象”作一深入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学习。

序言

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三人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新生代最重要的导演。台湾著名资深影评人焦雄屏女士曾把侯孝贤和杨德昌两个人对电影的不同认知和信念加以对比,她认为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所采取的是现代人的中庸之道,他游刃于杨德昌的理智和侯孝贤的情感之间,“取其道而用之”。学贯中西,正是李安的导演风格。

第一章与电影结缘

一、往事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当他拍摄完成其处女作影片也是奠定了其杰出导演地位的影片《推手》时,是1991年,当时他已经37岁。

查看全文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李安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最重要的新生代导演之一。他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而蜚声国际影坛,并从此开始了他冲击好莱坞的电影历程。李安以其在电影中表现出的关注家庭生活中的伦理,关注中西文化对比的执著精神,征服了世界影坛,在艺术上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李安的成功在于他在影片中表现的家庭题材,他是以一个完整并且强大的叙事力来完成其表达的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主题。李安的这种独特的贯穿中西方文化的电影风格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李安学贯中西的导演风格。对从李安的个人经历、整个社会的背景以及他所拍摄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识与伦理道德批判意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论述。李安是中西方教育结合的产物,他的电影也是两种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就李安及其所带来的“李安现象”作一深入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学习。

序言

侯孝贤、杨德昌、李安三人被认为是目前台湾新生代最重要的导演。台湾著名资深影评人焦雄屏女士曾把侯孝贤和杨德昌两个人对电影的不同认知和信念加以对比,她认为侯孝贤是中国的传统的,感情饱满而丰富;杨德昌是西方的、现代的,感情冷静而内省。而李安所采取的是现代人的中庸之道,他游刃于杨德昌的理智和侯孝贤的情感之间,“取其道而用之”。学贯中西,正是李安的导演风格。

第一章与电影结缘

一、往事

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导演,当他拍摄完成其处女作影片也是奠定了其杰出导演地位的影片《推手》时,是1991年,当时他已经37岁。

查看全文

逻辑法研讨转型期完成公民体育伦理道德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关于转型期、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及其景象;对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的认知及其转型期的景象;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充斥着我国的各个领域、何谓转型期、我国一直以来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的综合影响、我国真正的转型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对道德的认知、“道德”,就是类似于约定的秩序、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认知、转型期社会伦理道德景象、对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的认知、转型期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景象、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举国体制,是一个金字塔形态、竞技体育的人才选拔、始终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职业足球、转型期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景象的成因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以转型期的体育领域伦理道德景象为研究对象,运用逻辑法,结合本人所见所闻,重新认知道德、社会伦理道德、我国转型期社会伦理道德景象、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我国转型期体育领域的伦理道德景象及其成因,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体育;伦理;道德;转型期;中国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充斥着我国的各个领域,这些“不和谐”有一部分涉及法律问题,我们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而更多的是一种伦理道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伦理道德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知,对社会转型期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有正确的态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对体育领域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需要始终保持一种敏感的嗅觉,这些体育领域的“不和谐”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

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下将谈谈本文的愚见。

查看全文

诠释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现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孝道思想辩证分析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即有其适应时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先秦儒家开创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所构建的孝道观,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儒家人文理论的基石。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是中国人个人道德的根源。它不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民众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一、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帮助。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

“孝”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私有财产的出现,一夫一妻制使得父子关系确实可靠,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奉养、尊敬和服从。到西周时期,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由于周代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立子立嫡”的君位传统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孝”的观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升华,并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孝有德”就成为了西周的“道德纲领”。周代的“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奉养、恭敬父母;第二,祭祀先祖。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勃兴,学者们对“孝”有了更深的见解。孔子继承了西周的“孝”观念,并把它系统化,确定为普遍的伦理模式。

查看全文

互联网传播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对迄今为止国际和国内传播学界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通过有关研究论文的数量统计,本文认为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自1996年开始受到主流传播学研究的重视。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即(1)互联网使用研究,(2)互联网影响(效果)研究,(3)互联网采纳研究,以及(4)其他研究等,对大量以互联网这种新传播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传播研究作了梳理,包括研究主题和内容的介绍以及研究方法的述评。本文为学者们今后进行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无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关键词】互联网;效果;使用;采纳

一、引介

《传播电子期刊(ElectronicJournalofCommunication)》编辑White(1998)指出,互联网传播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出现是在传播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已经比较成熟之后。此前的很多传播技术,包括电话、报业、收音机和电视,其产业发展之时,传播学基本上还未登大雅之堂。事实上,以媒介研究为核心的传播学,是伴随着这些重要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然而,对互联网的传播研究,却基本上是最近10年间的事,而互联网成为传播研究的热点,更是只有几年的时间。虽然White(1998)认为在互联网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传播学者具有自己独特的贡献,但更多的学者(如Rogers,1997;Newhagen&Rafaeli,1996)认为,从技术的角度而言,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互联网在其为大众所熟知以前的20年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传播学者基本上无所作为。不仅如此,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万维网(WWW)的出现,当互联网的使用群体迅速扩大,逐渐由精英技术变成大众技术时,传播学者对于这一新传播技术的关注也远远滞后于通俗媒体报道。显然,作为一种仍处于不断演变中的传播技术,其商业和社会使用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之际,学术界出于种种原因(见Morris&Ogan,1996),对于互联网之于传播研究的意义缺乏敏锐意识和认同(Soukup,2000)。Rogers(1997)从历史分析的角度,以技术扩散为分析框架,指出互联网技术从出现到扩散达到临界点(criticalmass),历经了近20年的沉寂和酝酿。如果我们以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的数量作为分析对象,则这一酝酿期对于传播研究而言至少还要延长几年。1996年,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ssociation)旗下的首要学术刊物《传播学刊(JournalofCommunication)》出了一期互联网研究专集,标志着主流传播期刊对互联网这一新传播媒体的关注。在一篇其后被经常引用的对话式讨论中,两位研究新媒体的学者,即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的Newhagen和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的Rafaeli(Newhagen&Rafaeli,1996),展开了一场传播学者为什么应该以及如何进行互联网的研究的讨论。他们甚至呼吁,传播学者应该积极介入互联网的技术和相关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去,以传播学者的视野来影响互联网技术的走向,这一极具伦理和社会关怀的观点和White(1998)不谋而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对于研究者而言是一种投资行为,因此主流学术刊物的兴趣和方向对于学科研究具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它们的关注无疑对于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研究价值起着“正名”的作用。与此同时,其他重要新闻传播期刊,包括《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传播电子期刊(ElectronicJournalofCommunication)》等,都纷纷推出有关互联网研究的专题或专集;而一批以互联网等交互技术为研究重点的学术刊物也应运而生,包括《新媒体与社会(NewMedia&Society)》,《网络传播期刊(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网络传播杂志(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Magazine)》等等,吸引了大量的传播学者的学术兴趣。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传播技术,很多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和应用科学的学术期刊上,也大量出现有关互联网的研究论文,其研究路向和研究重点与传播研究虽各有侧重,但也多有重叠交叉,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问题乃成为整个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查看全文

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试析

论文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理论依据;具体措施

论文摘要:未成年人网民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其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其网络行为已成为时代要求。开展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应该以网络伦理规范体系和未成年人的品德发展规律为依据,并且通过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引导和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行为,捉使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虚拟平台。网络生活也正在成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都积极参与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状况尤其令人担优,并且己经演变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道德难题。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赋予人们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新任务。

一、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一)未成年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时代必需

当前,网民中的未成年人数量正在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而急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十九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7年1月,我国网民总数为1.37亿人,其中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7.2%,是仅次于18-24岁和25-30岁年龄段的第三大上网群体。与去年同期调查结果相比,18岁以下的网民人数增长了513万人。由此可见,网络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网络生活正逐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和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查看全文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时代价值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道德传统道德建设时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革,由此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信仰的多方面冲突与变化,而中国又有着五千年悠远流传的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优良道德传统,这些优良道德传统与今天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它们会给中国带来无穷的力量。

中华民族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而注重人生、长于伦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人生规范的自觉理性约定,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主宰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含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和内容,今天社会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从我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中找到渊源。

如“夙夜在公”、“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奉献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气节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精神;“满招损,谦受益”、“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谦虚谨慎好学的精神;“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信美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待人处事原则;“克已”、“内讼”、“养心”、“慎独”的道德品质要求等等,都是我们应加以推广的优良传统。无论时生怎样的变迁,也无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文化内核都会在无形之中发挥着坐标和导向作用,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兴旺、人民富裕发挥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拜金主义、坑蒙拐骗、黄赌毒等消极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沉渣泛起,本只限于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的商品经济原则,却被一些人当作基本的人生信仰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式。这些就为我们今天的道德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而对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的提取与吸纳就有了其现实的紧迫性,下面我们就从现代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领城,探讨一下中国传统道德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传统伦理道德对杜会公德建设的价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