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危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6:24: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经济危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庭经济危机

十二五规划学习体会3篇

(一)

“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之后,逐步走入一个调整和转型阶段。“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基本世情,力求在规划制定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十二五”规划将不仅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且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在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查看全文

金融危机下教育投资及理财思索

“家庭收入减少了,还让孩子上培训班吗?”“在这种形势下该缩减孩子的教育投资还是应增加?”随着金融风暴的袭来,国内也开始出现经济不景气,一些行业受到冲击,许多企业开始裁员。这些举动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家长们开始思考,面对金融危机,如何做出教育投资的正确抉择,如何利用这一时机做好孩子的财商教育。面对危机家长更为理性投资教育,不管是孩子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是个人抵御金融风险的一种手段。家长在教育方面对孩子投钱,就是为了提高孩子未来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瑞思学科英语CEO夏雨峰根据采访情况来看,与经济危机前相比,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开始趋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机,女儿正上初中。他说自己虽然收入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打算改变女儿的教育资金投入,“还是尽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吧,只要我们能负担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况则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车4S店做销售,因为汽车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现在已被裁员,家里每个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说到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是不能省,衣服、玩具,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了,但给女儿报的舞蹈班并不打算取消。”大多数受访父母觉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经济压力也相对增大,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大多都是“再穷不能穷孩子”,会尽量保证孩子教育资金的投入,即使缩减孩子费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须项目,如衣服、文具、游戏玩花费等。中国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长们这种“不差钱”的想法,其实正是国人重视孩子教育的一种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很多人认为,给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钱,不仅仅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投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备抗风险的能力越高,其工作往往也越稳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个人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与其教育投资,尤其是未成年时的家长对他的教育投资成正比的。可以说,家长投资孩子的教育,不仅能产生满足现时家庭精神生活或个人心理需求的效用,还能在未来为家庭或个人带来物质上的收益。

教育投资也许回报期长了一些,但是这种回报却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资已经或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项目和重要部分,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当然,教育投资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时间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而且教育投资也并非越多越好,它同样面临着一个适度的问题,否则也可能过犹不及。

家长焦虑易产生教育误区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新浪财经初三学生海天跟记者说,最近父母总是反复和他强调,现在工作难找,竞争很激烈,抓紧学习很重要,如果今年高中考不上,未来就没希望了。开学前几天,父母已经把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补习计划都排满了。这让海天感觉厌烦,觉得读书一点意思也没有,被逼急了有时会闪过轻生的想法。

查看全文

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因素探讨

受高校扩招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严峻。探讨创业动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不仅可以丰富创业研究内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还可以扩展了大学生创业研究范畴,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增加经济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动力的直接因素

(一)创业动机

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包括对独立、成就、权利、挑战、财富和社会认可的动机,通过创业动机,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可以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丰厚的物质财富。[1]当前学生的价值观中,物质财富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核心,根据动机决定行为的原理,具有较强的创业动机水平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动力。

(二)创业能力信心

创业能力信心是解决创业中的各种困难的保证,具有创业能力信心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自动,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面对环境挑战具有坚定的信念,面对新事物时总是具备充足的自信心。创业能力信心强的人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压力,高的创业能力信心在创业过程中更加积极、乐观,从而能够促进对困难的解决,如果具有高的创业能力信心的大学生,会付出较多的努力,遇到挫折时又能很快恢复过来,所以说,创业能力信心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动力。

查看全文

行政法观经济学研究论文

在西方行政法治理论的发展史中,警察行政法观与福利行政法观分别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行政法的基本观念。前者将行政权看作是相对人权利的“天敌”,要求通过立法权或司法权限制其作用范围,后者则认为行政权的作用在于为公众谋取福利,只有不断地扩大其作用范围,才能为相对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社会形势的变迁,福利行政法观逐渐成为西方行政法治理论的主流观念。经济学思想在这一演进过程中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以西方经济学为视角,阐释二十世纪两大法系行政法治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演进的轨迹,以触摸它们深层次的发展规律,把握其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自由主义与警察行政法观

西方行政法治理论产生和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福利行政法观就是从这一时期的警察行政法观演变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经济学思想在警察行政法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十七至十九世纪是资产阶级夺取并巩固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为了防止封建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取消一切限制措施和政策,论证并且实现经济自由。因此,在经济学理论上,他们必须以代表其自身利益的,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取代维护封建主阶级利益的,以国家干预主义为宗旨的重商主义学说。这一任务是由代表那个时代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完成的。他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以“经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为依据,以“看不见的手”的论断为核心,系统地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并论证了行政权力的扩张对于公共利益的危害。他认为,每个人“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斯密所推崇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势力。他坚信,如果给予人们以追求私利的自由,就会形成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市场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都是政府无法代劳的。他说:“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在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斯密的思想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对两大法系行政法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使得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人们深信“最好的政府,最少的管理”,各国也无不围绕“行政权力”构建本国的行政法制度。于是,在英法两国分别形成了“控权论”和“公共权力说”。这一时期,行政法治理论的主题是通过立法权或者司法权将行政权的作用范围限制在国防、外交、治安、税收等有限的领域内,我们称之为“警察行政法观”。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由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经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社会形势的变化也更趋迅速,但个人的生存能力却受到社会的严重制约。随着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就业、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都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这对资本主义来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资产阶级迫切地需要这样一种理论,既能对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做出合理的解释,又能提出有效的对策,从而缓解和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缓和阶级矛盾。于是,经济学上和行政法学上都在酝酿一场深刻的“革命”。

二、非“正统”经济学的兴起——实践中的政府干预

查看全文

经济危机下高等教育论文

一、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的背景

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已有150年的历史。奥匈帝国时期,学费被称作听课费,学生按照上课的次数交费,学费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支付教师工资。一战结束后,霍尔蒂政府也沿用了收费教育制度。1941-1942年,匈牙利进行学费制度改革,首次引入差别学费制度。大学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收取相应额度的学费,富有的学生缴费多,贫困的学生缴费少。在社会主义时代,匈牙利推行免费教育,只有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需要交学费,学业优良的学生均可享受免费教育。1989年匈牙利社会制度变革之后,新上台的第一届政府倡议对原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进行改革。匈国会各党派一致认为应该抛弃以前的“伪免费”,采取收费制度。收费有利于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国家对于贫困生应实行学费减免,对于勤奋学生则提供政府奖学金作为鼓励。但这一规划由于学生组织的抗议最终宣告流产。制度变革后的历届政府都曾试图推行大学生收费教育,但均因学生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得到长期贯彻实施。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匈牙利成为此次危机受影响最严重的欧洲国家之一。至2010年,匈牙利国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82%。为了减少国家债务,促进经济增长,匈牙利政府于2011年3月出台了以减少支出为目的的赛尔•卡尔曼计划(1.0版)结构性改革措施,提出对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进行改革。[1]该计划指出了匈牙利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匈牙利的教育体制与国民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机构以高昂的费用培养了大量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不少人才却离开了匈牙利。由于不收学费,一些大学生并不急于毕业,而更愿意在大学校园内多待几年,利用教育资源。这一切都浪费了大量公共财力,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以“团结起来、对抗债务”为宗旨的赛尔•卡尔曼计划(1.0版)提出了政府削减教育经费、改革学费制度的构想。该计划为匈牙利新高等教育法的出台铺平了道路。

二、匈牙利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的现状

2011年底,匈牙利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改革计划。2012年1月1日起,新的《国家高等教育法》生效。《国家高等教育法》把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其中最大的改变体现在学费制度方面。[2]

1.取消公立大学免学费制度,推行收费教育

匈牙利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是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论。这一理论由西方教育经济学者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指中央与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财力状况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合理分担。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则是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根据各自收益高低及支付能力大小对高等教育费用进行补偿。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能给受教育者带来较高的回报率,也能给社会带来较大的收益。因此,社会应该承担一部分成本,受教育者个人也应该承担一部分成本。时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于2012年10月在匈牙利大学校长联席会上指出,高校毕业生应该用自己的一部分收入维持高校的运营。高校学生不应该成为福利机构的被供养者,而应该成为自主的参与者,承担代价,并因此可以对大学有所要求。高等教育的自费模式是“公平竞争”的保障。[3]根据2012年1月1日颁布的《国家高等教育法》,2012年9月1日起,匈牙利公立大专院校以奖学金制度取代免收学费的制度。大学生可以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和自费三种形式参加高等教育培训,自费、半自费学生可以申请政府助学贷款。《国家高等教育法》的实施标志着匈牙利自1945年以来高等教育免费时代的结束,大学教育由原先的“免费+学生贷款”模式改为“学费+奖学金+学生贷款”模式。尽管此次高等教育改革计划中刻意避免“学费”一词,缴费接受教育被称作“自我投资”,然而,高等教育缴费制度的实行还是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自我投资”亦被舆论称为“变相学费”。虽然之后匈牙利政府迫于学生压力对高等教育改革计划作了部分修正,但个人分担教育费用已成定局。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管理在民办高校招生的作用

摘要:随着近几年各大高校的规模扩招及生源逐年下降,民办高校招生工作面临严重的危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是利用自己的资金,进行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要求能取得合理的资金回报,注重短期经营效果。因此,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民办高校能与时俱进,采用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改进,是谋求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办法。

关键词:市场营销;民办高校;招生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公办高校教育的补充,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主要以学生学费为收入来源。因此,保障公办高校正常经营的关键是招生工作。在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的今天,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是尝试市场营销策略走出招生困境。

一、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招生工作呈现白热化现象。自1999年以来,我国公办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且扩招人数逐年增多。更为严峻的是自2008年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民办高校不断扩招,而全国生源逐年下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招生工作更为困难。其原因来自多方面:民办高校由于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学生学费为支撑经营,学费偏高;加之人们心中潜意识认为民办高校名声较小,可靠性不强,甚至有人认为民办高校是骗钱的,造成招生工作困难;同时,从国际形势分析,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高校降低了门槛,出国留学费用不再昂贵,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考生选择自费留学,降低了国内生源。采取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民办高校招生势在必行。

二、我国民办高校招生营销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论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及应政策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职工相比已经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的政策手段,需

要与保就业的目标紧密结合,从就业入手创造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可持续的源泉。本文对当前就业压力和失业状况做出估计,概括并解析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并从此出发提出稳定就业和治理失业的政策建议。

如何看待当前劳动力市场

在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到劳动力短缺。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的这种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我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失业率上升得到证实,很显然,其性质属于直接受经济增长波动影响的周期性失业率。我们可以利用有关分析机构提供的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的情况来理解这个性质。PMI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先行指标。它主要通过企业调查,将以下五类指标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即企业的新定单情况,存货水平,生产情况,供应情况以及就业环境等。一般认为,PMI在50以上表明经济处于上升的区域,而低于50则表明经济处于收缩。考虑到PMI的先行性,因此,它是预测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走向的一个有用指标。从PMI中的产出指数与就业指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来看(图1),它们从相对景气的水平上同时下跌到50以下,从而证明了当前失业率的周期性质。

图12008年下半年的周期性失业

查看全文

乡镇学生结伴现象教育战略

农村中学校园或班级里,常簇拥一起三五成群、形影相随、和睦共处,彼此间保持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中学生非正式小团体,这就是中学生的“友伴群”现象。这种关系既标志着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日臻成熟,又映射出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动态,它的存在不仅对班级、学校、个人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悲观作用。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和审视这种现象,辅以正确的科学引导,使之发挥其积极进取的功效。

一、农村中学生“友伴群”现象的成因“友伴群”的产生与形成,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与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共同催化的必然结果。

1.内部因素的影响。①中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中学生正值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年龄转折期,也是一个青春萌动、富有激情的特殊时期。中学生情感需求来自多元化,就情感需求的满足而言是极其复杂的,如交流思想,开心玩乐,谈情说爱,满腹牢骚,甚至有污言秽语等。从归属感上说,中学生除了归属某一正式集体,即校、班、组外,心中酝酿还希望自己属于某个友伴群,他们共同面对成功、喜悦,分享乐趣,面对挫折或失败,共同分忧。②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标志。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有种强烈的自主意识,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当需要倾吐备尝的苦楚,展现他们内心丰富情感的时候,他们最多想到的是自己的同伴好友,而班主任教师和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并不是受中学生欢迎的“知心朋友”,这也许是通常所说的“代沟”效应。③中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中学生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生活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在心理方面最重要的渴望是友伴亲密程度的增强,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随机有了飞跃性质的转变,可见在守望特殊人生的驿站里,他们渴望理解,渴望得到社会、他人的认同和鼓励,更想将自己的形象,推介给他人,表现自己,展现人格魅力,相互交往是他们认定的友伴之举,也符合人际和谐的思想。

2.外部因素的影响。①社会环境因素。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几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就个体的思想品德形成而言,主要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能低估。如小说、戏曲、电视、电影、音响制品,尤其是网络文化等社会文化产品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各种社会文化的综合浸蚀,必然在中学生中形成不同的兴趣中心和议论中心,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生往往会形成亲集体的友伴群,当然后者的形成还与城乡文化的落差,地方优势对外地入境人员的排挤思想的传染,以及农村乡镇,村落之间的不和谐历史遗留问题,血缘亲疏的代传因素等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②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美好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反班级的友伴群,其很多形成因素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直接有关。应用Skinner家庭功能FAM量表对农村中学学生家长测试,分析结果认为:首先家庭经济状况好,收入丰厚,使学生失去了拼搏的动力,加之日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低靡趋势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生渐渐对“苦读上重点大学,找好出路”的人生奋斗模式,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种偏颇的移位思想铸就了赚钱与读书的多少无关的观点,故而在学校班级生活中,追求做“老大”的欲望愈来愈强。其次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粗暴不堪,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以为,打是教育孩子的唯一途径。再次,家庭生活方式重物质财富,轻精神培育,随着人们经济消费观念、消费层次的转变,很多农村家庭追求住房条件的档次、购车的款式等品位的提升,但往往忽视了家庭藏书等精神文化的发展,尤其对孩子成长中优秀书刊的读物,很少投入,不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当孩子遇到问题求助家长时,家长只能以“去问教师”之辞推托,家长对孩子而言是一片“精神沙漠”。最后,家庭结构不良,据调查,在反班级的“友伴群”中有几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结构。失和型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幸福;溺爱型家庭,家庭条件优越,学生自小养尊处优,养成任性、自私、蛮横的个性;打骂型家庭,父母冷眉横对,母亲百般唠叨,或长辈因工作、生活上的不顺意,把罪过殃及于孩子,拳打脚踢,孩子在惶恐里度日,暴力高压中喘息;放任型家庭,孩子脱离监护人视线而单独居住,平时不闻不问,花钱多少无所谓,饮食卫生,质量好坏不关心。③学校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以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班集体、同学和同伴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的作用,特别是教师,既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又是学生评量言行的标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巨大影响,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气氛区”,在教师的不同气氛区中,学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教育心理学家勒温等人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表明,在性情冷酷刻板、专横的教师所管辖的班集体中,学生的欺骗行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师气氛区中,学生的欺骗减少。在放任自流型教师的气氛区中,学生任性,经常发生失败和挫折的现象,尤其是教师对学生不公正的评价,漠视的态度。也易形成反集体的友伴群。

二、农村中学生“友伴群”现象的教育策略

1.调查摸底,有的放失。教师要以人为本,用真诚的问候表达爱,用热情的帮助展现爱,用理解的安慰浓缩爱,用会心的微笑表达爱,用构建创意的活动播撒爱,把博爱注入学生的心田。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客观准确的调查,寓情寓理的分析,对友伴群的现状、性质、背景,以及活动方式,包括各成员的详实情况,核心人物的准确定位等,应全面掌握,有的放矢地做好帮扶引导工作。做到逐点深入,逐层突破,整体推进。

查看全文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就业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难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问题也日渐凸显。就业难对高校在读贫困大学生产生了焦虑、忧郁、冷漠、敌对、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良隋绪。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应当予以特别关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贫困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等,努力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11万人,加上去年未能顺利实现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今年将有700多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占25%,特困生的比例占10%一巧%,在西部及边远贫困地区,贫困生的比例甚至高达50%,它们构成了人学校园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从1978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就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勤和绿色通道等经济救助为主的贫困大学生助学机制,使大部分高校贫困生顺利人学并完成学业,虽然高校贫困生走进来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走出去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f27有关调查也显示,高校贫困毕业生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在签约时间上明显滞后,在签约率上明显偏低,在就业质量上明显偏差。这对于已经毕业和即将毕业的贫困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我就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1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1社会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甚至有些小型企业因此而破产,机关团体面临着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的压力。因此,接受毕业生的数量十分有限;而高校连年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多工作岗位少;在这种异常严峻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必将进一步加大。另外由于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如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等,也必将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查看全文

班主任有效心理辅导论文

摘要:大学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论文是大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大学学生班主任要想成为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者,需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做好向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转变、掌握心理辅导的知识。大学学生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构建班级社会支持系统、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促使班级成员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社会支持

一、大学班主任成为有效班级心理辅导者的条件

无论是兼职大学班主任还是专职班主任(辅导员),都会面临角色的冲突。班主任要想成为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者,就要做好由教育者、管理者向心理辅导者角色的转变,学习与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特别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一)班主任应拥有良好的人格特征

班主任自身的人格有着特殊的力量与教育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具有如下人格特征:1.真诚、友善、热情、豁达、幽默。2.积极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自爱自信;清楚并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观。3.善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怀学生、平易近人;愿意做学生的榜样,发挥示范的作用,严于律己。4.具有自我成长的取向,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勇于创新。5.具有良好的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遵守职业道德,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保守秘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