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0:40: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德育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生的家庭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庭德育教育。我国的传统教育认为,人的道德感是抵御邪恶的第一道防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首要任务。现在,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到“教育”这个词,多数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人们所想象的教育,他们只能按照同一个规则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本能职责。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是当今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家庭虽然也进行了很多说教,但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
二、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由于许多家长是初中或小学水平,学历较低,又很少看书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么一味要求学生“学好人,做好人”,要么只强调德育的某一个方面,不能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育健全的人。
2.德育教育的方式是以家长制作风粗暴管制学生。家庭主要成员,特别是父亲,以家长自居,动辄批评孩子,不让孩子干这,不让孩子干那。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被管的对象,把德育看作是管制孩子,不让孩子出事。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动手打之,用脚踢之。
3.不信任孩子。孩子犯了错误,并已讲清了真相,家长则要让孩子讲得更严重些,孩子思想品质方面有了进步,家长则表现出怀疑。有时为了避免出事,家长又表现为能包办代替的则尽量包办代替。
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一、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家庭德育教育。我国的传统教育认为,人的道德感是抵御邪恶的第一道防线。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教育认为,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人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首要任务。现在,德育工作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到“教育”这个词,多数人会立刻想到学校。其实,多数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去专门针对一个孩子付出人们所想象的教育,他们只能按照同一个规则去面对很多的学生,行使自己的本能职责。只有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家庭教育是当今每一个家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德育教育体系中,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家庭虽然也进行了很多说教,但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
二、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的内容片面空洞。由于许多家长是初中或小学水平,学历较低,又很少看书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要么一味要求学生“学好人,做好人”,要么只强调德育的某一个方面,不能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育健全的人。
2.德育教育的方式是以家长制作风粗暴管制学生。家庭主要成员,特别是父亲,以家长自居,动辄批评孩子,不让孩子干这,不让孩子干那。把孩子仅仅看作是被管的对象,把德育看作是管制孩子,不让孩子出事。孩子若出了一个小问题,就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动手打之,用脚踢之。
3.不信任孩子。孩子犯了错误,并已讲清了真相,家长则要让孩子讲得更严重些,孩子思想品质方面有了进步,家长则表现出怀疑。有时为了避免出事,家长又表现为能包办代替的则尽量包办代替。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教育特征论文
论文导读:我国古代若干德育原则及对现在思想教育的启示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现代价值当代社会大多数家庭与过去相比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青少年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客观环境使他们学习兄友弟恭,容易滋养青少年自我中心等缺点,加上社会竞争逐渐激烈,父母更注重青少年的知识教育,而放松其品德培养,导致出现重智轻德,甚至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阻碍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的人格的建立。
关键词:家庭教育,道德教育,德育为本,德育,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家庭本位"的农业社会,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因此,中国历来主张先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家庭教育的地位也尤为突出。为了护家族的和谐与稳定,古代思想家倡导"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道德规范,形成了传统的家庭道德教育观。中国传统的家庭德育观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的德育思想中,家庭德育占有重要地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人的青少年时代工作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段时间的思想基础没有打好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品德取向,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家庭的德育教育,是有原因的。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家庭在维持生存和生计上的重要性很大,而个人的力量则微不足道,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家庭成为维持个人生存的主要工具,成为个人各方面生活的活动范围。"在中国,简直可以说,除家族外,就没有社会生活。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固然生活在家族的范围以内,少数的土大夫,除偶然出仕外,从生到死,也莫不活动在家族的范围之内,家族就象一个个无形的人为堡垒,也是每个人最安全的避风港。
家庭德育教育管理论文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我们对目前3000名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家长对此是不明确的。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最使他高兴的事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最忧愁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无形中把家庭变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孩子终日苦苦的拴在学习上。这种家庭教育学校化的趋势,将会使孩子厌学,并习惯在学习上依赖家长,对孩子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也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当然要关心,要督促,放任自流是不对的,但包办代替以至当作唯一的任务则更加不对。家长不能只重孩子的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家庭教育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要使学生既学会做人又能成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在教育子女“做人”上下功夫。如果这个基础打得牢靠,那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容易多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人的三个主要方面。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少年儿童及年轻一代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教育。因此,它处于造就人才的主体地位;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它可以为人才塑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家庭教育则是同孩子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基础,在孩子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对他将来都有着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就是指幼儿期留下的烙印,将会影响人的终身。所以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从家庭教育发展的历史渊源看,古今中外,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经验不乏其例,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司马光的《家范》和颜之椎的《颜氏家训》等。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洛克、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等均阐述过资产阶级家庭教育的理论。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的要求也必然会反映到家庭教育中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总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和一定阶层的要求,它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当然家庭教育的具体任务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例如:我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家庭,主要是家长专制,其教育任务和内容是使子女从小形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相应的行为规范,“唯命是从”是子女的本份,绝对服从家长命令是天经地义的,稍有异议则斥为大逆不道,动辄施以家法。《红楼梦》里贾母的宝贝孙子宝玉也不例外。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如欧洲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教育家洛克认为:“务使敬畏父母之心变得很自然,他们的心里要肯服从,没有一点点勉强”。有的教育家则认为,“把一切过失和困难全部归到儿童身上,而认为父母毫无责任,这是错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比我国封建社会的家长专制式的家庭教育是有明显进步的。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长和孩子既是家庭成员,又是社会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便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孩子降生人世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接触面也日益扩大。在父母的影响下,渐渐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个性社会化的过程。孩子的处世态度、思想观念、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如何,总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家庭环境中全部因素,包括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家庭成员结构和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家庭氛围等等均在孩子出生之日起,就不断地、潜移默化地、深刻地影响孩子,夸美纽斯说过:“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
对孩子进行早期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对其一身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因为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手段的话,他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从小形成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的个性特征,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为他们将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人们常讲:“先做人,后成才”,如果做不好人,也成不了才。一个无德之才,对社会是不可能做出什么贡献的,相反,损失性更大。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教育孩子“做人”的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试论家庭教育在儿童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全民有责。”而今,中国实实在在地把教育摆在了新世纪发展战略高度。每当面对年轻的父母望子成才的一道道殷切的目光的时候,作为社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关注未来。“新生代”决定着中国新世纪的胜负。父母们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然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责任承担起来--于是大教育观应运而生了。所谓大教育观,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学校、社会、家庭有机配合的教育。它要求学校和家庭相互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师,在教育理论和育人经验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决定了学校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所以指导好家庭教育的责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到了父母和教师的身上。
一、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社会和家庭的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父母强烈而善良的愿望。只是在很多的孩子身上,这种善良的愿望却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重智力投资素质培养给独生子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非智力素质的严重弱化。按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是世界出名的。家长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观念有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即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要有正确的看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而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专横的。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作为教育的责任首要的就是对子女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重点是德育,而不是单纯追求高分数。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作为家长应明确什么是人才,怎么才能成才。正确的人才观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才的关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好思想道德和智能发展的统一,而不只是分数高、升大学才是人生目标,三种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人”字,儿童和少年是人,作为人,我们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作为正在生长发育中的人,家长应该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育和帮助他;作为必将是独立走向社会的人,我们更应该按照社会需要的标准去培养、规范他。
二、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艺术不是刻板的空洞说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日常生活,自然地让孩子接受教育。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不治无效”,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在这种和谐、优良的气氛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教师的义务就是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鼓励家长讲究教育孩子的艺术。我们家庭教育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运用符合儿童和少年年龄特征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否则,再良好的愿望也难于实现。因此,学校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要指导家长认真帮孩子从认知-行动-养成习惯到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行为的反复实践才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逐渐产生良好的品德。二是要引导家长懂得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教育特点是“玩中学”,不适合说教;少儿的教育适合用朋友式的渗透效果更佳。三是要让家长与孩子交朋友,使教育于双向交流之中。许多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内容单向教育多,双向教育少,家长说孩子听,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
三、帮助家长提高自身修养,以身立教熏陶孩子
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现状及对策
1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事物发展变化都会受到内外因的影响,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决定了事情的进展成果。德育教育同样如此,学校德育实效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指的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内部条件,具体包含受教育者水平、心理水平和德育知识掌握程度等;而外在因素指的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外部条件,具体包含教育者教学水平、受教育者成长环境等。就内在因素来讲很多都是难以控制的,因此在本文中会着重对于影响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外在因素进行分析。1.1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首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只要把课上好,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其他事情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正是由于这种观念,导致当前教师团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同样德育教育在开展上自然而然也就无法落实。无可否认,我国虽然已经面对应试教育很多年,学习成绩为重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应该被重视的元素完全被我们忽略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就是德育教育。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教师身上,有一部分教师自身德育认知水平不高。正是由于教师在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在面对学生时不注重“德高为师”,没有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德育水平偏低。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小学,专业对口的德育教师配备不足。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很多教师也不愿意留在农村教学,都想方设法调到城镇学校任教,导致不少优秀教师的流失。所以,这就导致当前农村小学德育教师团队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团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农村小学在德育教育的开展上在教师层面始终难以落实。1.2家庭环境影响。当前有人用“5+2=0?”这样奇怪的公式来描述当前小学生德育发展现状,著名的泡菜理论表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德育教育以后,回到家庭中又会受到父母及身边人的知识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的影响,如果这个时候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学校截然相反,就会完全抵消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因此,才会用“5+2=0?”来描述当前小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农村小学的学生来源都是农村孩子和一些外来务工子女,一方面,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观点严重滞后,对孩子比较娇纵;另一方面,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家庭教育条件非常有限。因此,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德育教育实效性始终难以提升。
2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对策
2.1教师德育教育和学生德育教育双头并重。对于促进学生德育发展来说,加强教师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因此,农村小学要注重加强对于教师德育的教育,教育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关注社会,学术规范,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和楷模。只有注重对于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让教师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正能量的传播,促进其积极向上思想的形成。而针对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一方面要确保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如思品课和一些主题班会课;确保德育课程落地,不会被其他科目占用,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在学科教育中贯穿德育教育。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把爱国、励志、感恩、生存、生命等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感恩师长、自立自强等方面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让学生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生活、增长生存、珍爱生命。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等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如港头小学以“书彩教育”、“养成教育”和“生命教育”为导向,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曾子文化第二课堂”、“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和“每月主题活动”等,努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2.2政府加大德育教育宣传力度。农村父母不重视德育教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所处的环境根本不重视德育教育造成的。对此,当地政府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通过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农村广播来开展每天10分钟的德育教育小课程,还可以创办农村德育代表人物评选活动,并以其为榜样进行宣传。在德育教育的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扫黑除恶等专项教育。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在思想发展上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体德育水平。2.3以培训促家长素质提高。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分别接受着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和做人教育。对于广大家长来讲,首先要有德育教育的意识,知道学生早期所形成的好习惯和好品行对于人生的影响。因此,通过家长培训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认识和整体素质尤为重要。如港头小学近年来非常重视家长培训,既有面对全校家长的家长培训,也有针对一年级和六年级的专项家长培训。通过培训,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作为家长的责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3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港头小学为例,对农村小学进行研究,主要从教师德育水平以及家庭父母德育水平两方面外界因素来分析,指出其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农村小学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学校大德育工作体系建构
通常,我们把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影响的活动称为德育。由于学校在德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所以,我们常常又把学校德育称之为所有以社会与阶级要求为参考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与影响,并且通过学生的积极认识与内化践行,来使之形成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的规律性表明并要求,德育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及家庭的影响,切实做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发力。这就要用系统思想,构筑大德育平台,构织大德育网络,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进行自然渗透、有机结合,将学校德育延伸到社会、家庭,以充分发挥社会及家庭诸方面的作用,使学校德育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与家庭基础,形成最佳的结构系统,发挥最优的整体功能。
一、系统理论与德育的系统特征
(一)系统理论及其主要思想
从本质上来说,系统指的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将多个要素联结成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主要包含要素、系统与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并包含了要素和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论主张,在所有的系统中,时序性、整体性与关联性以及动态平衡性等,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而整体性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不管是怎样的系统,其自身都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几个部分的简单组合。在孤立的状态下,系统是不具有整体功能的。在系统论中,其不仅反对以局部来说明整体的机械论,同时也主张,在实际的系统当中,其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个要素在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发挥着特定的作用。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并以此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就是将其所研究与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并以此来对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几者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与规律。通过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来实现系统功能的科学优化。
(二)德育的系统特征分析
1.德育的整体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论文
一、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1.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管理的障碍及对策
1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德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的德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受传统思想影响,德育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德育管理内容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有所转变,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德育管理工作就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受经济因素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校以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一切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升学率为中心。农村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将德育管理放在一边,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滞后的德育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逐渐的与学生脱离,不能发挥其功效。
(2)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发挥德育管理的功效。目前,我国农村的德育管理以教师为主导,不能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致使德育管理工作脱离实际,不能发挥其功效。学校的德育管理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单一的手段向学生讲述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逐渐的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农村教师德育教育的手段过于单一,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深,自然不会加以重视。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要规范人的行为、要培养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农村的德育教育缺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德育教育变成了只注意表面的教育,不能发挥其功效。
(3)学校的德育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会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农村的德育教育共组,脱离了生活实际,与家庭、社会不能保持一致,实际作用不大。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宠爱,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宣传正面思想,将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忽略,这样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就会很迷茫,不能认清社会的复杂性,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德育教育工作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2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对策探究
高校德育工作思考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处在首要位置,它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德育教育的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关系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兴衰。本文从德育工作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以及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
在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而阻碍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其效果比较小。因此,怎样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这是当前高校应当尽快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德育工作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高校德育教育能够指导学校整体工作、学生健康发展,并为其提供保证与动力;同时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传播、发展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高综合素质水平人才的重任[1]。
二.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