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9:21: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家庭常规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探讨
摘要:本论文以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为切入点,探寻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新路径,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成为提升家庭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的资源和保障。首先,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调查分析了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然后总结探讨了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接着分析和得出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必要性,最后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政策和对策问题。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自发零散;常规化
一、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
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对家庭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首先必须清楚了解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1.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却发现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上,91%的家长表示自己很重视或重视家庭教育,同样,在学生卷中有73%的学生认为家长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中,只有7%的家长认为自己掌握了丰富系统的相关知识,说明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2.家长有学习教育子女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但却缺乏统一、科学的引导。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是否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问题,有79%的家长认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长没有想过这一问题;而仅仅有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胜任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和子女都意识到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关于是否考虑改变现有教育方式的问题,有40%的家长表示想改变,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有14%尝试过改变,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22%的家长认为现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变。说明家长在尝试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而科学有效的引导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关键。
德育管理中家校联系景象
学校一直是社会、国家培养公民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尤其是中职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向他们树立“为人”的榜样。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学不好就是学校的失职,就是学校的无能。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推卸责任的思想。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脚顶立的,忽视或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会使它举步维艰。对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当然重要,但家长的角色不容忽视。少了家长的引导与配合,就容易频繁出现德育的“断层”现象。所谓“断层”现象,就是移用了地理学上的概念,指德育工作的开展好像地层运动出现错位一样,往往出现连接错位的状况。当学生在校养成良好习惯时,却因周末回到家中渡周末,而后周一时学校教师又要对学生进行重复的品德教育。这是与我国大部份地区的家庭德育管理工作模式有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误解学校就是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主人,致使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有了隔阂,造成第一层“断层”
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德育模式是“授受”式的教育,以形式的灌输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表现出“教师选择内容教,学生温顺被教”等特征。受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学生品德的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局长的事,是学校等专门教育机构的事。于是往往由主持者说了算。而不太关心教育对象、教育实际工作人员或家长、社区的意见。”①在学生受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上基本上是脱节和隔离的。家长普遍认为“只要进入学校,孩子在学校内的教育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自己负责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这种把学生的学习、自我完善和人格发展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单一的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德育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外在环境的影响,忽略了作为学生生存于其中的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背离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对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需求,更忘却了学生在现实中的主观体验与已有的知识图式的改组和建构。《三字经》以“子不学,父之过”教育世人,实际上也就指出家庭教育是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真理。在德育工作中,学校是主导,教师只是延续或提升学生个体在家庭中受到的品德教育。受这种教育观念以及家长自我角色认同的影响,家长缺乏主动参与学校常规德育管理的意识,只是一味地扮演“问题家长”的角色,当孩子出问题时,才在校方的直接要求下被动地参与对孩子的管教。如果说学校对孩子实行的是“文”的教育,那么家长对孩子实行的则是“武”的驯服,用权威和暴力逼迫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而自身则游离于孩子的学习、受教育之外。
2家长忽视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的持续性,致使学生在校中受到的常规德育管理无法得到延伸,造成第二层“断层”
杨天平教授认为:“德育常规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化、序列化和制度化,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这项工作要求根据德育大纲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合理安排各个年级的德育活动,力求整体设计,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分段实施,注重实效,防止和避免学校德育工作成人化、程式化、形式化、笼统化、表面化、概念化等。”这体现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常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注重整体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安排,家长与教师也都不应该忽视德育的持续性。家长不要对孩子撒手不管,而是要配合学校,对子女的德育教育作长期的计划。在中职学校里,如果家长能配合班主任,对子女的德育教育也作三年的计划,使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德育常规管理内务能在家中得到巩固。一般而言,中职学校班主任往往伴随学生三年,这就给我们有效地开展德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当新班级成立时,班主任可以从宏观上计划三年里的德育管理工作内容,使这项工作得到有效的延续,使班级的每个小组或个人的德育工作能形成一个小小的德育计划体系;另一方面,也争取家长的配合,那么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3家长过分注重短期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忽略学生个体与社会德育工作的联系,造成第三个“断层”
赏识教育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首倡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性化、人文化特点的家庭素质教育理念。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后的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基础。赏识教育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旨在为幼儿创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寓教于乐,促进幼儿个性的充分发展。本文主要从因材施教、树立自信、多方面引导和家园互动这四个方面谈论赏识教育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班常规教育;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是每一对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有人的希冀。周婷婷天生双耳失聪,在幼儿时期,通过亲人的教育,开口认字学习,并在父亲赏识教育的鼓励和引导下,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留学美国的博士生。谚语如是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的教育也同样要从幼儿开始。若幼儿时期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会像小树苗得不到好的栽培会长歪一样,而无法成才。幼儿园的小班可以说是孩子人生接受的首次教育,因此赏识教育在小班常规教育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地运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幼儿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极限,健康茁壮地成长。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恰当地在小班常规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
1老师与幼儿的密切接触,找到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他们各自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正如全世界没有两片长得完全一样的树叶,孩子们的性格和特长也都各不相同。在小班的常规教育中,同样也不能用完全一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导他们。在小班的常规教育中,老师们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中留心观察每一个幼儿,总结出他们的性格特点,探索出他们的特长爱好。例如,老师在教学课堂上提问时,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而老师一提问就低着头,红着脸,推推搡搡的幼儿性格内向腼腆,很少参与到同班幼儿的集体活动中去。幼儿老师在举办一场游戏时,能提出鬼点子主意的幼儿人小鬼大,思维敏捷;可以带动游戏期间气氛的幼儿搞笑多怪,活泼可爱;能组织参与游戏互动的幼儿就颇具领导风范。只有清楚每个幼儿的特长所在,才不会埋没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后,老师们在常规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在教育中游刃有余。对于性格开朗的幼儿,平时多注意对他们的主动进行鼓励,不要让他们觉得积极主动的性格不受欢迎。但是也要提醒他们注意场合,不能在所有的场合都过于积极主动,注意收敛。而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他们的心灵很脆弱,受不得一点伤害和讽刺。平时老师们要对他们多加爱护,不让他们受到打击,遇到问题要平心静气地教育他们,并时时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就会慢慢打开,变得强大。对每个幼儿因材施教,能够放大他们的优点,规避缺点,更好地成长。
2老师对幼儿的才能给予肯定和欣赏,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社区护士参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我社区中心就诊并签约家庭医生的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高血压病常规管理并由社区护士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37例,常规管理,比较依从性、SAS和SDS评分、血压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依从性、患者满意度评价、血压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知晓率、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依从性;血压水平;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约2.7亿,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各类媒体加大高血压知识的宣传,社区居民控制血压的意识也有明显提高,但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仍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1-2]。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态平和,改善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是现代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3-4]。良好的生活方式及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级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社区护士参与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取方便取样选取与我社区中心签订家庭医生合约的74例高血压就诊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高血压指南2010》中原发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病史≧6个月且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平稳,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排除标准: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危急重症者;年龄>85岁者。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高血压病常规管理并由社区护士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37例,常规管理,比较依从性、SAS和SDS评分、血压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见表1。
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措施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原因,在校学生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我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由于教育的分层和分流,在我国高校在校生中高职院校学生占一半多。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以及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的流生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已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流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流生”现象已不是个别现象,“流生”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来看,广义上的高职院校流生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入学前流失,一是入学后流失。前一种情况主要指高职院校录取生不报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现有50多所本科院校,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有20多所,但每年高职录取高职生人数只有4万人左右,而且这个生源数量也不是平均分配到高职院校的,在这些高职院校中每年都有录取不报到的学生。由于北京高职院校到京外录取,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较高,因此有的高职院校来自外地的高职生就有30%左右录取不报到,这些考生都是相对比较高的分数,录取完毕后,这些高分生一般选择复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无法干涉,但却占用着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录取不报到形成了高等教育有限教育资源浪费。高考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在安徽省的高职院校也较为普遍,从最近三年的情况来看,安徽省高职院校新生不报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平均20%以上,为了不浪费有限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不得不在新生入学后根据报到的比例再进行补录。另一种情况是,高职学生入学后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学,即我们通常情况所说的高职院校流生,近几年高职院校流生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的情况,课题组于2010年3月初对安徽省某高职院校08级学生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不容乐观。该校08级共入学新生3267人,而近两年的时间,已有154人退学,学生流失比例已达4.7%。流生是一种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研究分析它的原因,可以揭示其本质特征,从而抓住本质,提出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的出现。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致使高职学生流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来自学生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但高职院校自身的问题却是致使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产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职院校刚刚组建不久,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为提升办学水平,不少高职院校投入大量资金抓硬件设施的改善,重视学生的技能的提高,但却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致很多高职生出现了学业不良的状况,开始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放弃学业。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看,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的失位是高职院校流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1]学校德育管理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活动。有德育活动,就必然有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在德育活动中可以充分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高职院校的流生问题使得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以致高职院校通过德育工作不但不能阻止高职流生问题的发生,相反却可能造成了这种问题的恶化。从当前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德育管理组织松散学校组织是德育管理的手段,也是德育管理的客体。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以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为保证、由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维系的具有稳定结构的严密的联合体。经过长期的德育管理实践,我国学校已建立了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其中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或政教处以及年级组等。然而,透过高职院校流生现象,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组织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德育管理组织松散,组织系统内的许多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组织机构应有的职能作用,党、团组织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不明显。其次,德育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不一致。对于上级部门下达的德育工作任务,学校领导往往只是通过口头传达,而很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对此不予理睬,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再次,学校德育管理组织没有做到整体协调、配合。在农村学校中,学校德育管理组织大多没有形成领导层、执行层和基础层分层管理的组织体系,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出现指挥不统一,管理混乱的局面,以致不能很好地发挥德育管理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此外,有些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以学校德育组织为核心,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立德育网络,既符合德育工作特点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是顺利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所必需。然而,德育网络在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形成。
产科家庭化护理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产科收治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产妇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家庭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减少产妇痛苦,而且可以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1]。家庭化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服务,该模式以产妇为中心,针对产妇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需要,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探讨产科护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医院对产妇采取了家庭化护理服务,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产科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年龄22~34岁;孕周37~42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孕周36~4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产妇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家庭化护理管理。(1)产科病房的家庭化布置:为了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为产妇布置家庭化产科病房,配置日常家具、家电,如24h热水器、电冰箱、饮水机、电视机、微波炉等,使产科病房家庭化,同时在护理上结合产妇身心需要给予其人性化、家庭化的护理服务,满足其身心需要,让产妇感觉置身家中,降低其陌生、不适感[2]。(2)产前健康教育:产前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状况,采用多样化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耐心讲解分娩过程、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等,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产生良好的安全感。同时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3)分娩指导:临产时在责任护理的同时让家属陪同,给产妇以支持、鼓励和安慰,减少产妇紧张、惊慌等心理。(4)产后育婴技术指导:产后或剖腹产术后对产妇及家属实施相关的育婴技术教育,在家属的帮助下,协助产妇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掌握正确合理的育婴方法[3]。1.3观察指标。(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继而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2)采用问卷方式,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常规教育对孩子日后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一日常规体系,促使孩子健康良好地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一日常规;幼儿;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生活能力,并辅之以一些智力开发教育,但主要还是以生活常规教育为主。
一、一日常规的重要性
孩子的幼儿时期就犹如一张白纸,对世界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因此,幼儿教育极其重要,因为这时候所灌输给孩子的理念就是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往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一日常规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一日常规的意义
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内容
(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⒈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把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少先队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探索构建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相衔接、符合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先队员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坚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少先队员,用党的光辉历史鼓舞少先队员,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精神教育少先队员,用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少先队队章约束少先队员,培育他们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优良作风,树立起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探索
[摘要]当下的家庭教育,滋生了不少倾向性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有效、创新性指导。通过系统培训、榜样示范和倾心打造,搭建学校、家庭间的“连心桥”“互通桥”,形成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双向沟通与积极互动。
[关键词]协同育人;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孩子融入社会的最初触点。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奠基作用,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起始环节。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发挥着多方配合、有力支持和持久强化的辅助、补充作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知识的“第一桶金”是从家庭开始的,思想的“第一缕阳光”是从家庭开始的,行为的“第一拨闪光”也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影响将贯穿学生一生,真可谓“播种下希望,收获着人生”。
一、系统培训,科学指导家庭教育
当下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倾向性问题,如在家庭教育理念上,重智育、轻德育;在家庭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在家庭教育方式上,重言教、轻体验;在家庭教育方法上,重权威、轻沟通;在家庭教育内容上,重片语,轻系统;在家庭教育理念上,重经验、轻研究,此外还有“隔代教育”,等等。如何科学指导家庭教育呢?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认为,首先要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一是重视对家长的常规培训。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行三场家长会,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引导,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具体学情,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动态。通过常规培训,引导家长科学育人,改善亲子关系。二是对家长进行网络培训。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微信、微博、学校网站等,定期些育人案例,将优秀育人经验推介、推广。三是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家庭实施“走帮服”活动。我们让有经验的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一些特殊家庭之中,如离异家庭、留守学生家庭、问题学生家庭等,对学生家长进行育人教育。通过系统培训,让家校育人形成共识,形成育人合力。
二、榜样示范,有效指导家庭教育
小学班主任个人典型事迹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我从2001年9月开始工作以来,就开始担任班主任。一开始我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感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同时是很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的、是充实的、完美的老师。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和家长沟通,开家长会等等,真的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深知自己面临的工作的繁杂,但我更清楚肩负的责任。就因为心中有对他们如对自己孩子一样的爱,再累,我总能看到希望,所以工作中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愉快。也是在对孩子们的付出中,我第一次对工作着并快乐着有了深深的体会。
我总结自己做班主任的经验感悟颇深,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做好的:
一、班主任工作,从爱做起
我班有个学生叫吕睿。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周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周悦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周悦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周悦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周悦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周悦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周悦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