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4:38: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质量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质量论文

教学转变教育质量论文

我国市场的迅速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中职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适应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技能,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受“普高热”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很大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和生存能力,我们进行了深刻思考,认真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范》,学习了国务院和山东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聘请教育专家举办教学法研讨讲座,研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和新的特点,我们认为:当前中职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构建中职教育的“立交桥”,即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又可参加对口高职、成人高考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使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做人有品德”。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省市级优质课评选等,鼓励教师、著书立说,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近二年来,我校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机和课件制作水平;多次组织了校内公开课,教师讲课全部采用自制课件或电视教学,采用先进的教法,如创新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教法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0年我们实行了教师量化考核,把每学期教师的学习、进修、上课、论文、著作、活动、技能等纳入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改进教法,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已蔚然成风,争创“双师型”教师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技能水平要超过学生1~2个等级,支持教师参加社会技能培训和鉴定。我校“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业教师的72%,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质量研究论文

[摘要]成人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即成人教育主要是成人教学。从成人教育特殊性中认识成人教育质量,首先应指向成人教学及其质量。成人教学过程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1)学生自学或自主学习;(2)教师导学;(3)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学、学习支持服务。“三环节”是成人教育质量依据。实施“三环节”监控,可以有效保障成人教育质量。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环节;监控

近年来,我国成人教育质量遭受了众多的质疑。社会上往往把成人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较,产生成人教育质量不如普通学校教育质量的看法。但是,在成人教育工作者看来,成人教育具有特殊性。如何把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看法统一起来,关键在于认识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及其从成人教育特殊性中认识成人教育质量,并对成人教育教学“三环节”实施有效监督。

一、对成人教育质量的认识

成人教育不是全日制教育,而是以业余为主的教育。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高等职业教育、职工学校、网络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绝大部分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教育。而在业余时间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普遍实行“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函”与“授”的特征。“函”就是学生远距离的学习,培训机构和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书、复习资料等;“授”就是围绕学生自学,培训机构组织教师集中时间集体辅导课程。一旦面授结束,学生和教师便处于分离状态。

在分离状态下,学生较少感受普通学校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学校传统、学风班风等教育氛围。这使得培训机构和教师对成人学生的教育,只是集中在“教学”层面上,并且是诉求于知识、技能或方法层面。这与普通学校教育所理解的教育内涵不同。普通学校教育是一个多面的综合体,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只是普通学校教育综合内涵中的一个因素或基础方面。除对学生的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外,教育还包括了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学校传统、学风班风等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各方面的教育。

查看全文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论文

论文关健词:素质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才教育,而且还是索质教育,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表现能大致反映出此人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基本素质分为自然素质和精神素质。自然素质包括记忆力、观察力、好奇心、兴趣,爱好等,虽然这些都是自然素质,但并非是后天不可弥补的。精神素质主要指毅力与动力。毅力指献身精神与责任感,动力指爱国主义与事业心。精神素质是创造型人才智能结构的核心,没有优良的精神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而精神素质可以说主要基于后天的培养,与一个人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为人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实践证明,教育是造就人的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

人的索质要求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时代性。一个人的素质必须是全而的、综合的,必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时代的特定要求。在当今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所讲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索质、科学技术索质、文化素质、艺术审美素质、身体心那素质和社会行为米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索质是素质阶级性要求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才教育,而几还是素质教育,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前提下,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在教学中,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查看全文

教师教育质量构建与对策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对策

论文摘要:学生的村长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构建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保障高职院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是由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或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离国家所要求的高校教师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高职院教师的质量,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对高职院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下简称高职院教师教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我们知道,高职院教师教育是政府、教师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共同责任,任何一方工作质量的缺失都必然会妨碍高职院教师教育的顺利推进。在此,我们将保障体系的组织构成确定为:高职院教师教育的法制建设系统、高职院教师教育经费保障系统、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系统、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以及高职院本体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我们进一步认为,上述五个子系统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层面是不同的。用发展的眼光看,“我国高职院教师教育也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一样走向‘校本化’。也就是说,要真正持续保障并提高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高职院本体的力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此看来,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立足点,应该在于高职院本体。健全的高职院教师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条件和支柱。在目前形势下,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农村教育质量探析论文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农村教育;教育改革;教育质量

2008年10月30-3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及盐城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盐城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总结农村教育改革30年为契机,以大会主题发言、分组学术研讨、中青年学术论坛、赴江苏大丰市中小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围绕农村教育改革成果、存在问题及如何实现农村教育从量的普及到质的提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关注农村教育的学者,还有部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出版机构和新闻媒体代表60余人。

一、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很大影响。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农村教育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

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国民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从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后,义务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和普及。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在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过程。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在国家各方面的支持下,农村教育又有了很大发展。就普及率来说,到2007年年底,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使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另外,农村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了国家财政的保障范围,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目前为止,全国农村共有1.5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目获得了免费教科书,110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得到了一定的生活补助,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民负担也得到了切实减轻。另外,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农民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

二、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健康教育质量因素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展开分析,提出提高护士的素质与能力,增强病人的接受能力,改善教育的环境,从而确保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有效的开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但是,有效的健康教育必须贯穿于病人治疗与康复的始终,否则,不仅疾病不能康复,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内容往往不到位。即使进行,也只限于向病人介绍一些住院知识与一般疾病常识,或者照本宣读一些注意事项,根本不管病人能否掌握与满足。经过3年来的尝试,我们感受到有多种因素影响了护士健康教育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护士的素质能力。其次,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患病的人,即病人的接受能力。另外,健康教育的环境,即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试析如上:

1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因素

1.1护理方面的因素:①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认识偏差,给护理开教育活动带来了困难。②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新知识接受差,缺乏教育知识的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

1.2患者方面的因素:①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病人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伺候人,没有知识性,所以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远远低于医生。②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偏差较大,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差别。③病人的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式等都是影响其效果的因素。

查看全文

高职学校教育质量监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质量管理;IS09000;高等职业院校

论文摘要: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部分组成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着重抓好三个方面:强化市场意识,形成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办学运行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

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规范质量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引人IS09000标准,构建了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体系,取得一定效果。

一、构建教育质璧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其基本要素、结构、质量目标和标准等方面,除应具有一般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外,还应具有高职的特色。

一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满足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为质量目标,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质量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建立与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查看全文

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学生评价

论文摘要摘要:高职教育为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高职教育的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应从学校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角度分析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目前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索和建立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为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更新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新形势,不仅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从未碰到的困难和挑战。建立一个针对高职教育的完整、科学、凸显高职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评价模式,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分析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目前状况,对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展现自身发展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非凡性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是一种价值判定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定。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定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定,以期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运用评价标准对教育过程进行评判,判定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以期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活动。要进行教育评价,应首先了解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质量的价值。一方面,评价有助于改进教育活动,能大大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对高职教育质量的价值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开发。

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非凡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培养方式(怎样培养)两个方面。

查看全文

专业教育质量评价论文

一、对专业教育质量的理解

专业不同于学科。现实中,很多人把学科与专业混为一谈,或把二者划等号,把专业教育质量混同于学科教育质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现代大学主要承担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也是最重要的职能。而学科就是大学有效完成三大职能的载体。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一书中指出:学科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专业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是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进行的专门培养某领域人才的活动。它是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分工的需要为导向,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结构,传授相关学科知识。专业虽以学科为依托,但它并不是学科或者学科的一个分支。一个较大的学科门类可能包含很多专业,一个专业也可以涉及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的知识,二者不能划等号。何谓教育质量,相关研究成果很多,莫衷一是。《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是“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尽管关于教育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说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综上所述,专业教育质量指高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质量,即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符合并满足社会某一专门领域或岗位工作的需要。据此理解,如果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符合、满足某一或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才需要,多数学生不能对口就业,不能被社会所认同、接受,与预设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那么这个专业的教育质量就是很低的。至于一个学科的教育质量或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由于其本身担负的职能较多,其内涵和外延也因此远多于专业,不是一个专业所能承载、代表的。因此,不能把专业教育质量等同于学科教育质量或学校教育质量。

二、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分析,专业源于社会分工,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设置的,以不同领域专门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组织相关的学科知识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那么,一个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应该围绕它所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分工———培养某一专门领域的人才的需要,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教育部与各省市教育厅对各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估,以及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的申报评估,更多的是从专业设计与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包括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大纲、师资队伍状况、课堂教学质量、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学生学业成绩与实践创新成绩、一次性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等指标。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体系有失偏颇,不够科学合理,不能准确地评价出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之间教育质量的实质性差异,因为很多学校在申报、评估时可以按照这一评价体系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整理材料”,且多数指标体系难以科学量化、准确评估,所以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客观事实有很大的差距。专业人才,类似工厂生产的某一款产品,其质量特性如何,是否深受用户欢迎,是否具有竞争力,一定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这种有说服力的评价实际上重在结果评价,而不是过程评价,重在产品的效用价值评价,而不是对生产产品所用的“材料”、“设备”、“技术”等进行评价,虽然材料、设备、技术是影响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为产品效用价值的高低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真正显现,真正的话语权应掌握在使用者手中,而不是产品的生产者及政府监管部门。当然,不可否认,没有高质量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管理,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构建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追求“大而全”,要考虑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具体说,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专业的教育质量,应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对口就业率

专业教育,重在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通才,当然也不可能是通才。这种专业性,是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分类教育的需要,是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专业申报、设置之初就有明确的规定,专业建设过程中虽然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其做出相应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专业的差异性特点还是非常显著的。正因为如此,评价一个专业的教育质量,应首先看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即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在某一或某两三个专业领域实际就业的数量比例(分子、分母都不包含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因为考研不能被视为就业,考研也不是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很多专业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太大才不得不考研),不能笼统地仅看这个专业的一次性或年终就业率高低。因为很多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是在本专业领域就业,而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者个人专业素质不突出、专业竞争力不强等原因被迫转向一些非本专业领域就业。这样的就业比例越大,越是说明专业的教育质量相对低下,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缺乏市场竞争优势,或者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整体办学规模已超出市场需求。目前,从对外宣传或官方的统计数字来看,高校几乎所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80%以上,但实际上有接近40%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不足60%,有一大批人文社科专业和理科专业甚至低于30%,专业结构性失业现象日趋严重。对那些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可以考虑停办或整改,否则,不仅“误人子弟”,而且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专业对口就业率作为专业增设、调整和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查看全文

高中教育质量研究论文

[摘要]高中教育质量绝对不能只有“升学率”,而是包含着学生素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化、物质资源和组织文化等多种因素及其发展潜能和发展程度的集合;高中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实现国家规定的高中培养目标;学校要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培育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变革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高中教育;学校评价;教育质量;学校效能;自主变革

一、问题的提出

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每一个人看待教育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都不同,其结果随之也就存在差异。就同一所高中,不同的人对其教育质量的评价甚至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站在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教育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定义最差”的概念。另一方面,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价没有统一标准可依。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但是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价值理念与行为实践导致了各类问题,使人们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提出质疑。教育质量问题开始进入社会各界的关注视点,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1]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2007年11月国家正式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成立大会上,周济部长指出:“要通过监测,全面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管理的规律,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2]

对高中教育质量的评价,逻辑上讲,评价主体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由家长构成的社会、学术团体(或中介机构)、学生(作为受益者)以及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性评价,强调教育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服务,强调学校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学校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国家需要的人才,注重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是一种较为宏观的评价;学术团体的评价,注重理论及其体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常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是一种说服力较弱的评价;学生理应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主体,是最有发言权的,是一种最为真实的评价,但往往比较肤浅也比较片面;学校的自我评价,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目前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现实中,缺乏学术团体或中介机构的评价,学生也很少成为评价的主体,行政性评价表面上处于主导地位,实际上是社会性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社会性评价与行政性评价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导致学校处于两难境地,结果出现了“学校究竟听谁的”[3]的僵局。因此,学校作为自身变革和发展的主体,要在整合行政性评价与社会性评价之间平衡的基础上,确立一种自己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

二、树立“整体动态”的全面教育质量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