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义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09:23: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意义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意义论文

民族传统文化在教育的意义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博大粉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则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意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子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新文化创造和发展之基点,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承性,而要建设、创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查看全文

德育教育管理意义论文

一、德育中管理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管理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却忽略了接受主体在认知方面的可能性和如何根据人的认知与成长规律来对以上内容做相应调整的可能性。在这里,德育教育中的管理性让位于“千人一面”式的强整体性,结果竟是这样,德育视景中对管理性探究的搁浅和缺失,使德育实效性的发挥大打折扣。

在德育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劳伦斯?柯尔伯格看来,人的道德成长势必要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的有阶段的连续过程。道德教育是要以人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和基础的,关注人的德育成长的富有“管理性”的逐次阶段推进是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学视角。很显然,德育是分阶段、分管理的,任何带有整体主义倾向的千篇一律式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而管理性的要义主要是解决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上,如何使德育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和人的认知与成长规律相互匹配的问题。如此看来,突出和强调管理性在德育视景中的地位和意义对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推动德育发展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现管理之间对话和跨越的两种途径

发展是道德教育的目的。既然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那么德育视景中把对管理的关注点由静态的探究和分析转向动态的逐管理之间的对话和跨越,可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杜威指出:“没有一种学科,它自身自然地或者不顾及学习者的发展阶段,就具有固有的教育价值。”德育作为一门学科,要想获得自身的教育价值,就得以人为切入点并与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紧密相联。从这一点上说,德育在目标和内容等方面的管理性,无非都源于接受主体的道德认知发展的管理性。为此,在德育视景中探讨实现逐管理之间对话和跨越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探讨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过渡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德育教育中,理性认知和实践是道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道德功能的发挥和意义的展现离不开道德实践层上“怎样做”的问题。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个体自然本能的展开,也不是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个体与社会道德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问题上,马克思强调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不懂得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实践意义,也就不可能确实把握人的道德发展的源泉和机制。杜威的名言“教育即生活”更充分地回答了个体社会道德体验对道德发展的意义。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乃源于社会冲突情景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哈贝马斯还提出“商谈(话语)伦理”主张通过交往行为过程中的对话和相互理解来达到实现道德发展的目的。所有这些,尽管名目繁多、形色各异,但都充分肯定了道德实践对道德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社会实践构成了道德发展的“助推器”,没有实践活动的介入与推动,道德的阶段性发展也就不会实现,从而本文所提到的管理之间的对话与跨越也就无从谈起。

查看全文

剖析少儿舞蹈教育的意义论文

摘要: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查看全文

教育的生命意义浅析论文

教育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途径,教育催化着人的生命的发展。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生命智慧,激发人的生命活力,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创造人的生命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探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去实现教育的生命意义,努力凸显教育的本质,让教育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教育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

教育应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把人受教育的好坏与生命质量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饱含生命理念,渗透生命意义。这更能抓住教育的本质。教育要通过“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育人过程,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呵护生命的尊严、提升生命的品质、展开生命的智慧、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拥有并享受美好人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目的。

我们要坚持“生命质量”这一基本教育理念,要赋予教育以生命意义。我们要认识到,人的生命质量不是用成绩、财富、地位及劳动分工来衡量的。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为人类所作的贡献率,应成为评价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以关注生命这个根本点来认识教育、实施教育、提升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生命意义。这样,教育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就不会单一重“智”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就不会用僵化的模式来评价所有的学生而阻碍人的个性发展。

第一,教育要强化生命观念。要树立生命至上的教育观,树立生命独特性与超越性的教育观,树立生命美好的教育观。教育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思想,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念,用对每一个鲜活生命负责的态度来实施教育,而不能急功近利,用阻碍多数学生发展的方式,换来所谓“升学率”的“虚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生命的良好发展。

第二,教育要对学生再认识。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教育要对学生生命状态进行了解和把握。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要激活学生生命天性与个性,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功,哪怕他们成功的时间、途径、方式会有不同。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起生命发展的平台。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育研究意义论文

摘要: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却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有不少人认为:教育科研工作自有专家学者去研究,我们教师不就是按照书本教书吗,还搞什么教育科研?其实这就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目的意义不理解的一种表现。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怎样做到教育“与时俱进”,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教育科研的理论水平没有专家学者的高,但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还是普通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结果,它都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作为中小学教师,不管你对教育科研有没有兴趣,你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怎么办?难道你不去解决吗?而这个解决的过程不正是你的教育科研的过程吗?就这一点说,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教育科研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们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意义,其实也就给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应注重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的课题研究为主,做到一个课题能解决一个教学实际问题即可,切忌贪多求大。这是因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查看全文

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意义探究论文

摘要:通过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表明养生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养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方式。同时也宣示了广泛开展中医养生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传统;现代;价值

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临伴随而来的弊端。人们无法回避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开展养生学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传统养生学教育的现实意义,探求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现代化高科技与自然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各个领域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面临现代化高科技产物的严峻的现实弊端。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工业化带给社会可观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如耕地减少、淡水匮乏、温室效应等等。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安康:健康问题综合报告”表明,生态系统的恶化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威胁。信息化的闪电发展,互联网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产力,缩短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了疆界,却凸现出新的始料未及的问题。某天,“一块乌云遮住了太阳,爷爷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灯),开启后在脸上投射具有振奋精神的蓝光,让爷爷随时随地地补充‘自然’光线”。15岁的乔治不去户外或体育馆,却得到了身体锻炼,“他在房里戴着虚拟实在的装备,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机上跑着、走着。这些‘酷毙了’的装备使乔治看起来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兽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过草地追逐美丽的少女”。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下,人们或许会怀疑自己究竟还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这一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觉地以牺牲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同时,这一切,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自然疗能。于是,人类不可逃避地陷入两难抉择的窘境:现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弃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这显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抛弃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窘境,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使用现代化“器械”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赖以生存生活的绿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

二、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

查看全文

数学教育意义分析论文

一、优化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了解现实世界,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尝试猜想、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这些方法和意识将使人长期受益。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核心内容。按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所说,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指与事物的具体模型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思维)、抽象思维(指摆脱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一般性质的研究的思维)、直觉思维(指越过中间阶段,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迅速接触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函数思维(指从数学对象、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四类。这些成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转向及时,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摆脱出来。数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严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逻辑论证;运用定理时强调定理成立的条件;以及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也要谋求改进使其更臻完美。数学中常用到的构造反例驳倒假命题,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事实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给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的素质形成中起着调节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能经受挫折,具有耐心与恒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美国一家科普杂志曾调查了当代75位著名科学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诱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三、增强审美意识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正如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以其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为特征表现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又如,1,i,e,π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数居然以eiπ=-1这样简单的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被认为是充分显示数学内在美的一个公式。至于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赏心悦目。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也给人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少便利,例如二项展开式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可以类比推出新的命题,如从命题“若三角形的周长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可以对称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周长最斜。一方面,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中的审美原则在数学发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与直觉紧密相关,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越强,从而数学发现与发明的能力也就越强。数学中充满美,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只有发现才可能欣赏和享受,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质数学教育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暂时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去,人们就有理由去怀疑,而不管提出命题的人的资历和声望。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并被普遍采纳和执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文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数学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质。

查看全文

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意义论文

数学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通过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一、优化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数学教育所培养和形成人的素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运筹与优化各个领域的学习,了解现实世界,认识到数学是从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尝试猜想、合情推理、严格论证等,建立和增强数学意识如化归意识、抽象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量化意识等。这些方法和意识将使人长期受益。思维品质是智能素质的核心内容。按奥加涅相在《中小学数学教学法》中所说,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可分为具体思维(指与事物的具体模型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思维)、抽象思维(指摆脱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一般性质的研究的思维)、直觉思维(指越过中间阶段,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迅速接触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函数思维(指从数学对象、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四类。这些成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及辩证思维的主要特性。经常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改善和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批判性、广阔性及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转向及时,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传统的思维轨道上摆脱出来。数学中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考虑问题严密有据。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允许运用直观的方法,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运用合情推理,但要加以逻辑论证;运用定理时强调定理成立的条件;以及正确地使用概念,完整地解答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思维的严谨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解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一味盲从。即使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也要谋求改进使其更臻完美。数学中常用到的构造反例驳倒假命题,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之一。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事实能做出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对一个问题能给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分析、解决问题时的方式、方法和结果的新颖、独特。善于发现、解决并延伸问题,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体现。这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必将逐步提升为一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健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它在人的素质形成中起着调节作用。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包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能经受挫折,具有耐心与恒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往往源于好奇。从瓦特观察沸水现象,到现在一些复杂的科学发现,无不发端于好奇。美国一家科普杂志曾调查了当代75位著名科学家成才的原因。答案中提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的占43%。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最为突出,随着人的年龄增大,反而渐渐失去了这种可贵的天性。数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奇趣的学科,著名的“七桥问题”“四色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诱发了多少人的好奇心,激活了人们无尽的智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验挫折和失败。而这正是磨炼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时机,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素质不会在一帆风顺中形成。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三、增强审美意识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正如人们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没有一定数学素养的人,不可能感受数学美,更不能发现数学美。数学以其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为特征表现出它的美。一些表面上看来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对象,一经数学的分析便显得井然有序,从而唤起理性上的美感。例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又如,1,i,e,π这些貌似互不相干的数居然以eiπ=-1这样简单的形式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被认为是充分显示数学内在美的一个公式。至于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也令人赏心悦目。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数学图形及数学表达式的对称不仅给人视觉上的愉悦,也给人们的理解和记忆不少便利,例如二项展开式系数,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等。数学命题结构上的对称给人以最好的启发,由此及彼,可以类比推出新的命题,如从命题“若三角形的周长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可以对称地得到“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周长最斜。一方面,数学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从而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数学中的审美原则在数学发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美感与直觉紧密相关,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越强,从而数学发现与发明的能力也就越强。数学中充满美,绚丽多姿而又深邃含蓄的数学美需要人们去发现,只有发现才可能欣赏和享受,数学教学如果没有美的挖掘和欣赏,无疑是一种缺憾。四、完善人格品质数学教育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数学教人诚实和正直。只要一个命题没有被证明,它就暂时不能纳入到真理宝库中去,人们就有理由去怀疑,而不管提出命题的人的资历和声望。倘若命题得到证明,那么它的真理性便得到认同,并被普遍采纳和执行,也不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据说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这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联系,而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那就是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能够使之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品格。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严格,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文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定理和公式,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数学教育中提高人的素质。

查看全文

教育法律法规研究意义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民事关系教育行政关系法律适用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解析教育领域内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地位和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教育关系总的可以分为教育民事关系和教育行政关系,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涉及教育的矛盾和纠纷可以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找到合适地解决方案,但是最终的解决和政府在教育领域内的角色转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和先导,是塑造未来的事业,所以教育领域的法制化和法治化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我国现已有大量的调整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而且关于教育的立法活动还在不断进行。但是现实情况是近年来涉及教育权,教育活动的纠纷频仍,诸如涉及侵犯受教育权、残疾儿童的入学权、教师的惩戒权等等问题的案件不断出现,但是从诉讼立案到判决都遇到了难题,从程序到实体都遇到了适用法律上的障碍。有的案件如齐玉苓告陈晓琪侵犯其受教育权案最终按侵犯姓名权进行判决;有的援引了行政法的法律规定;有的是作为民事关系进行了解决,各地方法院在处理同类问题时依然存在大量观点上的不统一,这些法律适用活动仍然没有被最终明确。究其原因是当前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和剧烈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教育领域不断渗透,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关系错综复杂,来自于社会的各种矛盾与教育领域内部的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矛盾与纠纷丛生。

另外,从法律的价值上讲,教育的法律控制的实现,不单是在于在立法上制定了多少倡导和维护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秩序的教育法律、法规,关键在于使这些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管理秩序在教育管理中得到全面的实现。教育法律适用过程是实现教育法律价值的过程,法律适用的概率越高,表明法律价值的实现程度越高,即法律价值化程度越高。

查看全文

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意义论文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追究诚信缺失产生的根源,不但与社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也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学生的诚信程度,从大处看,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从小处看则直接影响着该校的学风。因此,我们在搞好学校其它各项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行学生诚信教育,以促进校园学风建设。

[关键词]诚信教育加强学风促进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