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11:5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性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科教学教育性再分析论文
[摘要]学科教学既可以理解成教师只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也可以理解成教师在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学生学科学习负责。前者表面上让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轻,而且学校也的确通过班主任的设置认可了这种观点。但事实证明,失去对学生全面生活的了解与学生全面发展关心的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功利,学科教学的路也越走越窄。因此,将学科教学融入学生德育之中,不但能够为学生德育寻找到主阵地,而且可以帮助学科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
[关键词]学科教学;学生德育:全面发展
对学科教师,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在教育实践中,从完成教学任务与履行学校规章制度来讲,教师更乐意于选择前者;从更好地搞好教学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讲,教师更乐意于选择后者。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科教师,有着不同的教育教学表现,自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并不见得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学生德育”在“学科分化”中滑落
笔者读了六年小学,却只有一位教师,他一个人承包了我们小学所有年级的全部课程。在学校中,他就是教育的全部,不但要管我们的学科学习,还要管我们的日常生活。回首小学,他印在我们心灵中的,与其说是那些学科知识,还不如说是我们共同的生活片断。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只是跟着感觉走,而影响我们学习感觉的,并不是学科知识的难易程度,而是教师对我们的关心程度。教师一人教着所有学科,反到让我们觉得他并不特别重视你的学科成绩,对于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倒是特别关注。记得他常讲的一句话是:“你学得好不好并不是你的责任,但是否认真地学就是你的选择了。”
后来上了初中,碰到好多学科教师,每位教师都努力于自己的学科教学,虽然他们也会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毕竟对学科成绩的关注占了首要位置。每个学科都有一位教师,让我们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上去了,他们对学科的理解与学科教学中的技能技巧比小学教师强许多。但与之相应的是,教师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关心却是大打折扣了,而且他们对学生的态度会随着学科考试成绩的变化而变化,让我们很难感受到教师对我们的真情实感。在这个方面,小学教师就强多了,他对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不会因为我们一两次考试成绩优秀而笑逐颜开;也不会因为我们一两次考试成绩糟糕而怒气冲天。不知道是因为学科教师更关心我们的学科成绩,但我们的学科成绩并不总是让他们满意,从而疏远了师生关系;还是因为关心我们的学科教师多了,我们有了对不同学科教师的比较,从而去喜欢一些学科教师,不喜欢另一些学科教师。喜欢的学科教师总是少数,不喜欢的学科教师总是多数,师生关系从而产生疏远。不管原因如何,客观地说,有了分科教学之后,教师学科教学水平高了,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兴趣却并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反倒是觉得在学校中少了昔日的天真与乐趣,多了学习的压力与功利。
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意义分析论文
摘要: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本文从文学的宏现角度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儿童文学作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作为具有教育性的文学、作为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语文教育;文学教育;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在课程设计、教师培训I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现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编写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将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作为整个教材编写工作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教材中选人多篇中外儿童文学的名家名篇。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专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编写儿童文学教材,向小学教师普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介绍儿童文学的内容、特点、功能、作用,介绍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作家作品等,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此外,依据教育部2001年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了lO项要求,其中第6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文类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的童话、寓言已经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与河北教育版的四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文体在整个语文教材篇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比如,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中,“童话文体的篇数由年版的7篇增加到2001年实验版的14篇,上升了个百分点,占到课文总数的4l%。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文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文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德育、美育、智育等功能。具体地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感召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文学作品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的集中体现,它可以传达给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并且经由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文学的欣赏需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诠释英语词汇释例的原则
摘要:选用英语词汇释例时应遵循四条原则,即释例的正确合理性、交际实用性、时代文化性和社会教育性。正确合理性英语论文是任何准确的语言表达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属性;交际实用性可使例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便于学生识记运用;时代性可通过例句将枯燥的语言点与时代特色合和英语文化相融合,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趣味性;社会教育性则能够通过释例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于细微之处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英语词汇释例;正确合理性;交际实用性;时代文化性;社会教育性
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学史上,英语词汇释义(EnglishVocabularyParaphrase)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曾采用过“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来释义。该释义方法充分利用和依赖母语,主要目的是将英语翻译成母语。这一学习过程是机械的,单向的,排外的,忽视了用英语思维的重要性[1]335-337。最近几十年,随着国际上交流的增多,学习英语的目的远不止限于理解。语言的交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促使教师致力于在课堂上营造一个互动的气氛,并强调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20世纪60年代,英国数学家和心理学家C.Gattegno倡导“沉默法(TheSilentWay)”。他指出,教师的释义可以通过多彩的展示板,词汇图表等。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也在美国兴起。它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和释义方法是,教师给出指令,学生做出反应。另外一个趋势称为“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这一方法认为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交流,因而主张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用英语讲授,通过互动交流来释义[2]129-220。
综观英语词汇释义的所有阶段,举例说明(释例法exemplification)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是所有教师最为常用的词汇释义方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然而,仅仅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还是不够的,这只是满足了学生学习该词汇本身的需要。释例应该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即,不仅要说明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还要具备传播文化信息、丰富学生头脑、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兼顾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兼顾教书与育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英语词汇释例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正确合理性,交际实用性,时代文化性和社会教育性。
一、正确合理性(CorrectnessandRationality)
继续教育中加入初等数学论文写作课研究
等数学论文写作课,已引起我国从事数学继续教育同行们的注意和重视,国内很多学者明确提出应在继续教育中开设这一课程。90年第11期《数学通报》上吕连根、朱学志的文章“关于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问题”就指出: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应开设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研讨课程。杭州教育学院编制的继续教育大纲,也列人了这一课程,并计划30学时,但是这门课在继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论框架、课程结构、开设方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得到一些浅见,在此端出,就教于同仁,以期其更快完善、成熟。
初等数学,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部分,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其基本理论己经成熟,世界各国的中学数学内容及其理论大致一样,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但就其教育理论,几以及其包含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还在继续深化、发展,初等数学的研究领域日益广阔,呈现十分活跃的状态。外国的情况姑且不说,就我国而言,每年二十八家而向中学数学教育的期一刊的出版,几千篇文章的问世。
初等数学研究蓬勃崛起、方兴未艾可见一斑。研究初等数学问题,除了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外,从事初等数学教育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处在教学第一线,对初等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理解得很沉具有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教育实验环境,更易遇到具有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问题,因而中学教师无疑是研究初等数学问题的丫支主力军。
然而,中学数学教师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长期以来,数学界形成了研究高等数学才是搞学问,研究初等数学就不是搞学问的偏见,使得每年进人中学当老师的大学毕业生,面对严谨而成熟的初等数学,往往误认为初等数学的问题已经研究完了,没什么研究头了,从而创造研究意识淡化,探索动力萎缩,迟迟进人不了科研之门。在中学,几十年的数学教师没写过一篇论文的现象并不鲜见。教学与科研的分离,_导致教学上的简单重复和机械模仿,教学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知识再现的僵化过程,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教学难有大的飞跃和突破。从另一方面看,教师本人不从事研究和创造,体会不到教育创造带来的激情和乐趣,得不到成就感的抚慰,也会丧失进取的精神和远大志向,导致工作效绩滑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们想使教育劳动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日常讲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把每一位教师引上科学研究的康庄大道,而最先成为教育劳动能手的人,就是感到自己是位研究者的人。”由此可见,强调中学数学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教师发挥自身潜能、展现人生价值、提高职业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搞科研,就要产生论文,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文字表述。而论文对疥个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每个数学系的学员一般都要作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还只是科研活动的模仿和尝试,还难以称的上是真正的科研活动。因为一般大学生没有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活动,又寸中学教材不熟悉,初等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的并不深,难以遇到真正有价值的“困惑”,因此所选的论文题目或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不紧,尸或者高大空洞,或者论述不深人,价值一般不大。
这是普通大专院校不易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平是继续教育同仁而临的任务和应解决的问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全有较长的教学实践,对中学教材熟悉,思维素质、创造能力普遍较好,所以在继续教育中给他们传授初等数学论文写作知识,和他们一起剖析初等数学问题,帮助他们曾、结中学数学研究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研究意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他们感性趣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资和票赋,关键在于自身的执着追求和外界的激发与诱导。初等数学论文写作课就是遵循这条创造学的规律,从外界给学员以诱导和激发,使他们尽快上问题之路,人研究之门,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互相长进,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以促进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数学教育的发展。
历史教学知识与目标的建构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既体现课程标准的针对性,也凸显课程内容实施的有效性。但是,与“历史教育学”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所讨论的教学目标理论不同,本文主要倜重具有实施策略性质的操作问题。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知识视野知识目标
1历史知识概念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石,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础也就是说,二者是一个统一体。不过,出于表述或操作方面的考虑,我们习惯上把知识和能力分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关系是对应或对称的,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它们是二元关系。从过去的“三项任务”到现在的“三维目标”,这一点变化不大。于是,在理论上,我们或把历史知识分为事实性的知识、概念性的知识和框架性的知识(理论性的知识)等类型,相应的掌握要求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或混合历史知识的表象和特性,以对应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和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等;或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方面解说,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关系。在操作或教学意识上,知识和能力依然是两条平行线。
究其原因:第一种看法,对知识的区分采用的是“普遍的原理”,而对应的“特殊的事实”则过于狭窄。第二种看法,把“普遍的原理”和“特殊的事实”都打乱了,所以连盖房子的概念也乱了。本来是想从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方面来确定知识的概念,但是因为把历史知识等同于教科书内容,所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历史知识,历史图表、历史结论、历史观点是历史知识,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基本线索、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历史知识。当然,记忆、分析综合、评价是能力,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也是能力。在这种琐碎的分法背后,不仅没有梳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就连对知识和能力基本概念的界定也成了问题。第三种看法,借用了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样做”,对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做了必要的说明。
2历史知识视野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评价观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课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好课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东,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一、一堂好课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教育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应”,重多元,重综合,重在“立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评价观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语文课教学评价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好课的标准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多样性与充分性的统一。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目前,课程论专家、教材论专家、教育专家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在20世纪90年代对语文有工具论与人文论之争,进入21世纪逐步归结到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口径上,在“综合”的旗帜下,许多语文课上得失掉了“语文味”,闻不到语文特有的气息。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东,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一、一堂好课是教育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教育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应”,重多元,重综合,重在“立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幼儿园艺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大致分为音乐活动和美术活动,其中,音乐活动分为歌唱、律动、打击乐和音乐欣赏等;美术活动分为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在实际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着重幼儿技能的培养,比如幼儿“唱的好听”、“画的好看”常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这种观念违背了幼儿教育的本质,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如何实现教师艺术教育能力的快速提升呢?我们认为,教师的技能与教育理念必须融合,即,教师必须具备艺术本体知识技能和专业大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理念与发展思路,并能很好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如此,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教育能力
近年来,我们利用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的机会,深入全省多家幼儿教育机构展开调研。在随堂听艺术教育活动并同时对教师的活动方案进行评析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更着重对幼儿艺术技能的培养,较忽略教育性。即,更偏重艺术技能的艺术活动,较忽略教育性的艺术活动。其结果是幼儿的技能水平提升了,但审美能力却没有得到提升,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如何把幼儿表面的艺术技能转化为幼儿内在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呢?我们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那么,幼儿园教师艺术教育能力具体是怎样的呢?2013年以来,我们在江苏省先后对60所幼儿园200余名教师展开了艺术教育能力的调研。调研结果主要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教育活动中普遍偏重技能的传授
很多老师认为自身的艺术技能越高越好,大多数教师把艺术知识技能放在了教育能力的首位,而且普遍认为艺术学科间较少横向联系,或难以横向联系。在教师的艺术教学论文中,教师对艺术学科知识和技能研究的论文占了所有论文内容的七成以上。论文内容显粗略,极少提及教育学知识,所有艺术教育论文中,提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目标要求的仅不足三成。论文中着重研讨艺术技能的讲解与传授,详尽剖析“怎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却鲜有提及。在教学评价中,也更侧重于“唱的好听”、“画的好看”等纯技能方面的评价,评价维度单一,造成评价效度的缺失。
二、教师艺术技能中也普遍存在偏科现象
体育教学器材管理和开发
【论文关键词】高中学校场地器材管理与开发
【论文摘要】高中学校体育场馆与器材影响与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访问调查法,对高中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体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议,也为高中学校场馆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响水县第二中学的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改革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