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3:28: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培训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培训课程

网络教育培训课程探究

一、背景与意义

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为国家、省、市、县、乡共五级,各级监管机构协调联动,共同负责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而在各级监管机构中,进行一线检查执法的基层监管人员是我们监管工作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基层监管人员数量激增,但其监管技能高低不一,食药监管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势必要对基层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传统的食药监管教育培训采用面授的形式,受到培训资源、地域和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现阶段基层监管人员迫切的学习需求,而网络教育的兴起,为基层监管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学习渠道。网络教育培训突破了传统面授教育培训的局限,可共享培训资源,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很好地满足了基层监管人员对培训的时效性要求。同时,网络培训这一模式也解决了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实现全员大培训目标的难题。与此同时,随着基层监管人员对于网络教育培训的使用逐渐加深,他们希望能有更加丰富的课程表现方式来展现培训内容,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快速掌握监管执法技能。因此研究基层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表现模式,明确不同网络课程模式的优缺点,希望可以根据基层监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匹配适合的课程表现形式,提升网络教育的培训效果,并为今后开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网络教育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提供建设方向。

二、现阶段网络培训课程主要表现模式

通过对食品药品相关培训学习平台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网络课程形式,包括普通视频课程、三分屏视频课程和微视频课程。(一)普通视频课程。普通的视频课程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通常就是教师讲授课程的实录,经过剪辑制作上线到网络教育培训平台,供学习者使用。这类网络课程制作最为简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的编辑,快速上线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习者使用学习。因此,此类网络课程可以极大地帮助资源的传播,是现在应用广泛的一种网络课程形式。但是,这类形式的课程只是单纯教师的讲授,没有课堂讲义等辅助性资源,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类网络课程中,这种形式的课程多数为公共知识类课程,作为监管实务等专业性强的课程的补充学习资源。(二)三分屏课程。三分屏课程指的是视频课程的课件为三分屏形式。三分屏课件是利用专业录制工具将教师的讲授过程进行录制,制作出来的课件包含三个部分:教师讲课录制视频、课程的PPT和课程的纲要目录,生成的课件可在浏览器上播放。这样的课件因为同时配备教师的讲授视频与课堂PPT,所以课程效果是十分接近现场授课的效果,易于被学习者接受。目前,三分屏课件因为其包含的信息量多、教学要点清晰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课程中。但是,其同样存在缺点,三分屏课件虽然有课程PPT和课程大纲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学仍旧是单向性的灌输方式,没有利用网络与学习者产生互动,教学效果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微视频课程。当前,由于学习媒体、资源等的多元化,学习者在学习时的注意力、稳定性在变弱,需要一种占时短的学习形式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环境。微视频课程正式作为碎片化学习时展下的新课程形式出现。相比于前面两种课程形式,微视频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视频时长短,通常为3-15分钟,教学的主题突出,主要是解决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微视频课程是对目前培训内容进行精细化和便捷化处理的一种方式。在解决专业性强、内容难度较大的课程时,可以将内容进行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利用微视频进行讲解,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形式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喜爱。虽然微视频课程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微视频课程仍存在广度、深度、复杂度不足的问题。因为微视频课程的各个片段之间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串联,从而无法给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创设学习情境或下达任务,致使学习效果欠佳。

三、网络课程新兴表现模式

上述几种网络教育培训课程形式已基本成熟,广泛应用在网络培训中。但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网络课程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虽还未大规模应用,但特色鲜明,为网络培训课程表现模式的开发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一)微信课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交工具。作为一种专注移动端功能的软件,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应用创新空间。通过微信开展的课程主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来进行传播。微信公众号以权威信息和相关业务资讯为主。扩展出微信群,可进行语音直播,可分享语音、图片、视频等,学习者可进行实时的谈论,交互性强。传统的讲授式课程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的形式。微信的实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学习者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黏着度,多种互动模式使信息交互更加灵活多样,新型的平台支持使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更加便捷高效,有着传统网络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正因为形式的转变,微信课程更适合于小范围的教育培训;在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上,更适合对某类特定监管事项的专项培训。它目前受到的限制较多,仍处于起步阶段。(二)在线直播课程。随着近年在线直播的异军突起,在线直播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速。在线直播课程就是利用现有的直播平台,教师实时对学习者进行讲授,将传统的面授课堂转移到互联网上。与传统的网络录播课程相比,直播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互动性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文字等方式与教师交流,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这种形式的课程既有面授课程可以实时交互的优势,又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等多种设备实现直播课程的信息获取,学习效果更接近面授课堂。因此,在线直播课程在网络教育培训中发展迅速。(三)多媒体课程。多媒体课程是教师利用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其交互性与趣味性均远高于其他类网络课程。这类课程中,现阶段应用较多的是动画课程,课程内容以动画或者小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习者通过与课程的交互来掌握课程内容。这种形式是对传统视频课程方式的一种颠覆性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线性或者循环的叙事方式,让学习者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多媒体课程中还有重要一部分是3D模型课程。这类课程可以通过建模技术,将流程工艺、器械构造等内容用3D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者对课程内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多媒体课程中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VR课程。VR课程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程。在模型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使学习者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就像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一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沉浸式学习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接受度。虽然多媒体课程优势突出,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它制作成本高,对于课程制作人员也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致这类课程还未大规模地在网络教育中应用。但是,随着课件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未来不可预期。

查看全文

干部院校教学建设论文

一、“课程”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课程的本质表明:课程在干部院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从微观看,没有课程就没有项目、没有培训。教育培训是存量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没有培训就没有人力资源的调整、优化和提升;培训项目是实施干部培训活动的载体,没有项目便没有培训,没有高水平的项目便没有高质量的培训。而培训课程是构成培训项目的主体要素和实现项目培训目标的主要手段,研发和实施项目主要就是研发和实施课程,没有课程便无所谓项目和培训。总之,项目是培训活动结构化的存在方式——办培训就是办项目;而课程是培训活动实体性的生命要素——办项目就是要组织教学双方开发、实施、评价课程;“培训课程建设”是“培训项目建设”的核心任务——建设高水平的项目,本质上是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从中观来看,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没有学校。课程是整体性的“教育活动”,没有课程也就没有教学,因而没有服务学员、服务社会的基础,归根到底也就没有了干部院校。因此,课程对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本体性意义——学校存在的意义和证明就是有教学双方在共同实施“课程”活动。干部院校可以没有学科和专业,甚至可以没有教师和教材,但决不能没有课程!由此也决定了: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课程的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发展的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广度。从宏观来看,课程质量决定干部队伍素质。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4]。课程目标的不同,是教育层次、教育类别不同的主要标志——混淆干部培训课程与其它任何类型教育课程之目标的区别,将使干部培训和干部院校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干部培训的基本原则、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乃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师资建设等,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由此,培训课程关系到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上可见:课程始终是院校教育的核心。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本质上就是以课程为中心;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主要任务;课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对课程管理的好坏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决定学校发展前景的关键能力。如果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那么课程改革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方面。我国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叫“教学改革”而叫“新课程改革”,可谓切中肯綮。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决定了干部院校必须增强课程建设意识,提高课程领导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提升院校的整个教学建设。

二、干部院校的课程建设存在着若干偏差

在干部院校的培训实践中,课程建设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性,教学管理还没有深入到课程管理这一内核。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计划开发存在随意性

理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到依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任务导向、问题导向)设置课程、确定课程计划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还在依据学科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的导向来设置课程,整体的课程模式没有实现根本的变革。技术上,有的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严格、科学、实用的标准,随意讨论一下就可以确定一个项目的课程计划;有的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对其它同类院校、同类项目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直接拷贝;还有的采取“拼盘”方式制订课程计划,即将一个培训班的总课时数按比例分配给相关教研部(室),教研部(室)按分配到的课时数填入本部教师能够讲授的课程(少数课程可能是根据委培单位的要求新开发的课程),组装成一个项目的课程计划,培训的内容因此是“供给导向”而不是“需求导向”的,同一类别但不同层级的各个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方案基本上是雷同的。

查看全文

教育培训行业展开网络营销交流材料

知识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就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高学历带来高收入”社会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毫不吝啬,教育费用节节攀升。

教育行业具有典型的分散特征和地域特征,一份来自CuteSEO网络营销管理顾问的教育行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表明。这决定了教育行业的广告主着力于网络营销推广的重要意义。据调查,教育行业网站通过搜索引擎自然检索的可见度相对其他行业网站较低,这将更进一步说明了教育行业充分利用付费搜索引擎关键词推广获得潜在用户的必要性。正值暑期,假期经济带动了教育培训市场,本期我选择了教育培训行业,为大家解读教育行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

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目前,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培训业所获投资中涉及领域除了网络教育中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络语言培训,还有线下的语言培训机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IT职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据统计,教育行业获投资细分市场中,语言培训目前获投金额最高,融资总额为1.17亿美元,占教育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32.9%其次分别为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IT职业教育、教育营销、企业培训等。

教育消费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义务教育费用下降明显,非义务教育费用逐步上升。

2、家庭对子女教育培养预期偏高,教育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概况启示管理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以高中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总结了此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查看全文

高中职业教育最新概况管理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以高中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受到了职教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分析了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总结了此种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辍学率,澳大利亚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普通高中实行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在澳大利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成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全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总人数的30%。本文介绍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的最新概况,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所启示。

一、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概况

澳大利亚高中职业教育培训包括为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以及以高中为本位的新学徒制。自从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参加高中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有211885名11、12年级的高中学生参加了高中提供的职业教育培训,占所有高中学生人数的50%左右,是1996年参加此培训人数的4倍。

1.政府支持

查看全文

山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探讨

摘要:运用以网络和软件为基础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实行远程教育培训以满足动态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这已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开放式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为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提供效果保障。针对山西气象部门远程培训提出山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远程教育培训;培训效果;气象远程教育;视频连接模式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培训的模式不再只是单一的面授,远程教育培训应运而生,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何将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完成好具有大规模的培训班任务并确保培训效果,这对山西气象部门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适合山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模式分析

由于各地培训条件不一,培训受地域位置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主要依托于网络或者通过光盘电子资源进行教学。国内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在对教学模式的认识方面一致认为应当进行远程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方法。针对山西气象部门的具体情况,现做以下分析。2.1在本单位实施远程视频连接模式。针对山西气象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培训基地多媒体教室安装远程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学员在各自的电脑终端可以通过远程培训,实现教师与学员远程视频连接互动学习,通过自己的电脑终端举手提问,这样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同时学员与学员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回答,让学员在相互讨论中提高培训质量,学员可以共享教师端的课件和课程视频,教师在课堂上的板演过程也能够同步记录到课件并上传到电脑终端里,方便学员及时查看学习。即使学员处于不同地区,也能够同步学习和解决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及问题等,教师可以在线收到各位学员的作业,进行远程评分,及时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切实提高培训效果。远程视频的连接模式需要多媒体教室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在多媒体教室安装相应的互动教学系统,这就需要与相关专家、高校教师等合作,同时实时更新相应的评价体系,保证学员的听课效果。远程连接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2.2赴当地考察学习模式。出外考察学习也是远程培训的模式之一,通过对考察地点的培训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学习当地经验,学以致用,切实与本单位实际联系起来。应确定考察地点、单位,通过学习可以让本单位的远程教育培训有所提升,选派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专业人才制订好学习计划、培训方案等,到当地后与相关单位的专家请教学习,如果有相应的培训教材和课件等,可以带回本单位通过集体观看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要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必要时请专家回本单位进行远程教育指导,直接解决相关的远程教育实际问题,保障提升远程培训质量。考察学习作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够保证远程教育模式的长效性,通过和考察地点建立起帮助模式,遇到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可以建立远程视频连接的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远程教育的效果。外出考察模式结构图如图2所示。

查看全文

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一、油田企业培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油田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相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不少企业对培训重视不够,投入较少,而且油田企业的培训组织在培训管理思路、培训质量管理、培训业务管理以及培训配套制度、设施管理上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为油田企业培训工作导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企业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为出发点,依据项目管理体系化建设理论,从项目管理本质着手,对企业项目管理整体运行进行研究,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可执行性和持续改进性特点。在教育培训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制,实现教育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培训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油田企业培训中导入项目管理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培训管理系统化的同时,规范了培训管理流程,并且建立起一支卓有成效的培训管理队伍。这样不仅保障了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还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培训项目管理正是中国石油根据企业多年培训工作实践经验所做出的一项科学决策,它借鉴了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和经验,集现代培训的理念、流程、方法于一身,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石油企业的培训工作是关系到石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以培训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能够切实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新的贡献。

三、构建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思路

构建思路主要包括三大体系:即培训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那么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是如何在培训体系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相互关联作用下形成的。培训体系中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的确定以及经常容易被忽略掉的培训课程风险评估等内容。如果把培训课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管理,那么,培训课程体系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范围、项目时间、项目风险管理相关联,而其中,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及时间确定、风险性评估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之上的,同时,培训的具体课程、培训对象及时间、风险性评估的内容又会在详细的培训计划中有所体现,即培训项目的范围、时间及风险管理,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对培训项目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同样的道理,培训讲师体系主要包括聘请培训讲师的费用和培训讲师供应商确定这样两方面内容,即培训讲师体系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费用、项目采购管理相关联。所以,培训项目的费用及采购管理其实就是具体的培训项目实施工作。而培训效果体系主要表现为对培训结果的好坏进行评估,它与项目管理的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联,即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评价培训项目效果的工作。至于项目管理当中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则反映在培训成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例如:工作分析、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等)的关联上,也即如何将员工的培训成果转化为日常工作张力凡杨洋中员工的工作情况、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务晋升等具体的事项上得到的反映。培训管理体系因为涉及到对整个培训体系当中其他三项内容(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讲师管理制度、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融合管理,所以,它与项目管理的项目沟通管理相关联,即培训项目的沟通管理其实就是具体的培训项目沟通工作。最后项目整体管理其实指的就是培训体系当中所包括的整体工作。而培训项目的管理体系其实就是从培训项目的管理角度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将大多数企业都可能忽略的培训成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上的转化,以及培训沟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了油田企业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当中,以缓解油田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包括:培训项目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项目效果评价;培训成果转化;培训项目沟通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查看全文

本科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路径

摘要: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重视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强化实验督导体系建设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本科实验教学安全管理。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而实验室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在一些事故中,也暴露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主体责任不落实、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相比科研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室具有实验室使用频率高,仪器设备和材料种类繁多,参与实验人员数量众多而密集,且大多经验不足等特点,其复杂性和危险性甚至高于一般的科研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对于保障本科实验教学安全至关重要。

国内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安全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完善,安全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学校建立的本科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安全培训、设备管理等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制度[2-3]。有的实验室卫生差,物品摆放乱;有的开放实验室,学生可随意进出、随意使用或借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多数实验课程会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但缺乏进一步考核,学生在实验安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未得到有效训练或效果不明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将不可避免对本科实验教学带来极大风险。2.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安全培训课程建设不系统。目前,本科生接受的实验室安全培训主要是实验课程开课前的实验培训,多针对于具体的实验操作规程及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未能针对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养成、职业道德教育等形成系统性的课程,而与之相配套的安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更是处于教师自发、碎片化的建设阶段,缺乏统筹规划[4]。3.监督反馈机制运行不畅,实验教学督导发挥效用不足。实验教学督导专职督导人员数量不足、评价标准不完善是影响实验教学督导发挥效用的主要因素[5]。人员不足,则不能实现实验课程督导的全覆盖,实验课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规范性指导和课程质量反馈监督,会导致实验课教师上课随意性大,或害怕学生课程评价给低分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违规实验操作不指出,漠视实验安全。标准的不完善,则会影响督导员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降低督导的评价效果。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查看全文

强化气象国际培训的思考

(一)培训需求调查

1.来自WMO的新要求WMO2012-2017高优先发展领域计划列明五大领域,即提供气候服务、降低灾害风险、提升航空气象服务、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交换以及能力建设。WMO教育培训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中国气象局在过去40年中经历迅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希望中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培训经验与教训。并期待与希望在WMO高优先领域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水文气象局提升能力建设。此外,2012年3月26~30日在印度召开的WMO教育培训专家第25次届会明确指出将认真审视38个WMO区域培训中心的工作,并对区域培训中心未来的工作计划与发展情况做出统一的规划与部署,以更好发挥区域培训中心的职能与作用。2.发展中国家气象培训需求利比亚国家气象局局长MustafaAlmagrabi博士曾对干部学院表示利比亚最近几年在大气观测员培训、海洋观测培训、农业观测培训等方面有很大的培训需求,期待在上述领域推出相关培训课程。此外,从国际培训评估表中发现,发展中国家学员对天气预报技术技能、气候预测新技术、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培训需求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这种需求也切实反映他们本国经济发展阶段。3.实施调查与评估经过调查发现在培训课程比重分配上,绝大部分学员更青睐于能“活学活用”的上机实践课程。如2013年举办的第2期区域气候预测与干旱监测预警国际班,为期10天的培训课程中共设计安排了5个半天的上机实践课,学员们亲自从相关网站下载数据,利用模式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讨。结业评估表以及各种座谈均显示44名参训学员对上机课时安排满意,满意度高达100%。不但如此,还有20%的学员建议下期培训再增加实践课时比重,充分显示了学员对实践课的青睐。

(二)按需策划培训

1.密切围绕培训需求定期与历届学员联系,追踪受训学员的切身体会,从而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内容。同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的工作情况、专业背景和培训需求,在既定培训任务中定制培训内容,邀请一线的专家讲授并实际演练学员最迫切需求的课程。例如,在2012年临近预报国际班定制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方向和SWAN方向的内容,学员纷纷提出要将相关软件在本国推广应用。应WMO邀请,干部学院将WMO奖学金留学生计划列为国际培训重要议题,开发了WMO奖学金留学生上岗培训课程,于2012年、2013年共推出了2期留学生上岗培训班。培训课程根据学员专业背景、归国后择业去向等量身定做农业气象、气象观测等实用课程。2.建立动态师资数据库初步建立卫星、临近预报等领域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库,并根据培训主题、学员实际需求、往届学员评价等指标对授课教师进行动态的调整与管理。3.创建特色品牌项目目前较为稳定的品牌国际培训班涵盖卫星气象、气候变化、农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海岸带多灾种预警技术等主题。截至今年,共举办了7期卫星气象国际班;人工影响天气国际培训班共已举办了4期,临近预报主题共已举办了6期。自2012年起,年均国际培训班数从每年的2期稳定增至4~5期,实现培训班数的翻倍;年度国际学员数量也实现了历史的新高,2013年总培训人数达到100人,单期国际学员数达到31名,为历史最高值。

(三)注重培训组织管理

1.重视和完善管理规范严格按照相关部委的文件规定制定国际培训管理办法,对工作细则、外事礼仪、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一一做了规定,保证培训班圆满实施,为学员留下了组织有序、高效运转、安排合理的好印象。2.以人为本做好服务高度重视援外培训管理队伍建设,组建了政治素养高、专业水平良好、层次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国际培训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以“以诚相待、用心服务”为工作宗旨,让学员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谊。通过注意收集学员信息、注重交流、建立班委、国际国内学员混合分组、实地参观展示中国文化等做法,加强学员对班级的归属感。2012年参训的马来西亚学员表示:“这是我在中国的又一次美好体验。感谢你们组织这样好的培训。CMA(中国气象局)将全世界的气象同仁聚集到一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次感谢CMA与CMA的优秀职员。”通过举办培训,扩大了中国气象局对其他国家气象局的影响力,卢旺达,埃及,巴基斯坦,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气象局每年多次派出业务技术骨干来华参训。

查看全文

成人教育培训探析

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必然阶段是人口城镇化的聚集,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化水平,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必然历程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必然结果。如今,世界城镇化率平均在50%以上。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6.1%。而世界城镇化率为54.9%,半数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1]。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74亿人,30岁以下农民工总量约占33.7%,40岁以下农民工总量约占56.5%[2],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生,成为城市中的“新市民”。作为新市民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化的主要群体。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抓手、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社会进步的必然,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亟需新市民做出重要贡献。健全新市民教育培训体系,增强新市民教育培训时效性,提高新市民自身素质,构建科学的新市民教育培训评价体系,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诞生的新市民已经脱离原有的农业劳动形态,游离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以“暂住证”等凭证处于身份过渡状态,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上已不同于传统农民,将农村与城市文化交融并传递。

一、新市民城市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分析

就社会发展看,文化认同的形成,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发展目标,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而城市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与特定的城市及该城市生活背景息息相关,体现了城市思想文化建设成果[3]。因此,培育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是实现其身份归属感的必要环节,决定着城市发展潜力。新市民融入城市的必要环节是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城市文化需求。伴随撤村建居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档次提高,然而文化生活的匮乏影响了新市民的城市归属感。加之,城市社交方式复杂,新市民社交方式简单,淳朴的感情关系趋向性明显,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为地域和亲情。加之,由于新市民职业技能、创业技能还需提高,新市民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融入城市力不从心,职业转变困难。上述原因导致失地农民虽然住进城市,基本过着城市生活,但适应城市社交圈仍需要磨合期,城市归属感缺乏。新市民城市融入归属感建构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从制度因素看,一些制度因素将居民群体划分为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新市民易成为城市边缘群体;从心理因素看,新市民处于缺乏心理依恋感和文化归属感;从交往圈看,由于职业局限与居住方式,新市民与外界交流仅限于工作,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容易导致新市民不能融入城市主流文化,使其成为介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文化边缘人”;从文化融入感看,社会存在、发展的精神基础是社会成员价值观、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城市归属感从属于文化认同,身份归属感认同的标志是当代形态的文化认同,新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城市张扬的现代文化震荡给新市民带来了巨大冲击,他们需要建构现代文化和价值观,建构文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城市归属感程度的高低。

二、新市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

从培训主体看,新市民教育培训实施主体为政府、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社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压力,新市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对外来人口接纳积极性不高,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规划力度不够,对培训机构培训引导和激励欠缺。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由于新市民对象的特殊性,培训费用标准较低,而社会提供的培训经费杯水车薪,利润空间小,导致社会培训机构热情不足,直接引发教育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模式单一、培训质量较低,“叫好不叫座”现象凸显。虽然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责任义不容辞,但由于用人单位对新市民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对新市民情感、身份转变心态变化认识不足,加之新市民流动性较高,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成本考虑过多,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就社区而言,社区作为新市民在城市生活的地域空间,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可以在业余时间为新市民与城市居民之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帮助新市民建立城市归属感。但目前,社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呈现缺位现象,社区教育仍局限在服务老年和青少年休闲生活,社区教育功能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目前新市民教育情况看,新市民参与教育积极性弱,源于多数新市民忙于生计,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时间,直接导致接受教育的愿望较低。就教育培训课程而言,政府推出的新市民教育培训课程陈旧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多采用正规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新市民实际需求加以论证和改进。培训机构推出的课程相较于政府推出的培训课程实用度强,但多数新市民由于不愿意支付费用或认为费用标准贵,而不愿意参加学习。少数参加教育培训的新市民关注的是学历教育,目的是职业发展,由于要同时兼顾家庭和学习,周末上课时间较少,学历教育形式化严重。另外,由于新市民在角色转变过程中,没有理智地认清自身发展,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教育培训参与度不高。这需要依靠政府科学合理有效的引导,使新市民能够了解自己的现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新市民成人教育培训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