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8:38: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职业教育教师的困境及应对

一、基础理论教师角色发生根本变化

随着技工类院校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改变,对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与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变革的过程,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类院校的教育目标、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普通教育的不同。随着技工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技工类院校中基础理论教师要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来自内外部教育环境的新挑战。技工类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的角色正在从知识的传播者迅速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转变。

二、教师应终身学习,应对教育变革

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带来了职业的变动和人才的流动,经过一次职业训练已经不能保证终身的职业。这就迫使人们不断学习和重新接受训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朗格郎的“终身教育”提案。继终身教育之后,又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口号。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提出,使教育发生了彻底的变革,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功能。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成为教育的重要趋向,因为狭窄的专业训练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会逐步走向综合化,即职业教育的普通化,普通教育的职业化。因此,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思想,积极投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努力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授课技巧,规范和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的基本师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适应未来职业教育竞争的需要。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积极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从专业技术、能力系统、心理状态诸方面得到提高,成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学会学习”这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教学方法重心的转移,即从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技能,符合企业用人标准、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员工。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形式树立了理论教师具有权威性的地位。作为技工院校的基础理论教师,要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形式对教育教学的更高要求,一个有创造能力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的要求会更高。总之,随着技工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技工类院校中基础理论教师要面对职业教育的新挑战,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以良好的师德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查看全文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技术已经无法达到人们对于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将更多的资源放在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上,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创新思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教育;教育技术;创新

根据教育专家的实验研究不难发现,使用传统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会使课堂枯燥无味,而且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是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活跃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刻不容缓。

一、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2002年,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之后我国便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而教育是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手段。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所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进行创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过去我国的教育长时间的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该阶段,学生们学习知识不再是为了增长知识丰富自我,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了将来能考上优秀的大学。老师、家长都给孩子增加了较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从而导致学生成绩的不理想,而为了提高成绩,教师和家长又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如此循环下去,必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失去了正常的放松与休息,很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健康问题,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理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通过实践不难发现,该理论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存在时间较长,所以在素质教育中经常看到传统教育的影子,这不仅导致了课堂的枯燥无味,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二、对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思路的建议

查看全文

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能力培养分析

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会对幼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教学中,要重视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那么,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1认真推进教学改革,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

和普通教育专业相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有着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的各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幼儿,这些幼儿思想纯洁得像一张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指导幼儿健康成长,取得良好的幼儿教育教学效果。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而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和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合理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表达交流、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因此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厌学心理。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学情,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唱、跳、画等方面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阵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语言、书写、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3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查看全文

中职升本学生教学改革研究

1存在问题

1.1理论基础差。中职学生与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而这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常规教学目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出入,本科大学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在本科四年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职升本学生基础理论差的状况是对本科院校师生教育教学的最大考验,是本科高校教育教学各环节面临的最大挑战。1.2理解能力不足。普通本科院校比较大的特点是知识面广且知识点多而杂和课程种类多,教学用时少,往往是一门课只分配到20~40课时,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众多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中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往往又要比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稍微差一些,所以这一问题又造成正常教学的师生难以适应。特别是食品类专业,因为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如果对食品方面相关理论的理解不能达到要求,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1.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职学生习惯了生搬硬套,这几方面也是这类学生的短板,是高校教师遇到的又一大重大问题。1.4动手能力有待加强。人们普遍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但经过实验观察,由于中职毕业生的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了学生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等理解不透彻,以至于在动手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实验环节操作不到位,因此,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也有待加强。1.5研发能力需要进一步开发。应用型高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能研发食品类新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针对地方经济的富余农产品,需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训练,而中职毕业生往往只能动手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操作,在理论指导下研发新产品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有所缺陷,因此,研发能力的开发又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为了让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家设立了中职升本制度,如何把具有诸多问题的中职升本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食品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2.1因材施教,恶补基础理论,提高理论文化素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文化素养是解决其诸多问题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三方面展开。2.1.1展开中职升本学生的摸底研究。中职升本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摸底调研。深入了解这类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具体水平和层次,特别是食品类专业,须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充实基础理论知识的范围和内容。2.1.2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大部分蕴藏在著作中,特别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增加读书的趣味性并激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说开展读书比赛,撰写读书心得比赛,对比赛优胜者采取多种奖励方式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博览群书,提高文字的组织能力,文章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内涵。2.1.3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再充电。针对食品类专业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在中职升本学生中开展中学化学、物理、数学、生物等基础知识再学习活动。由于高校教学任务比较重,难以抽出教学时间去完成此项活动,教师可以设计问卷调查、中学知识竞赛、讲座以及中学各科基础知识小册子、小贴士、小点子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再充电。2.2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解能力训练。不善于思考是中职升本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师的抽象、枯燥、无味,更使学生昏昏入睡而不去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除了增加趣味性以外,要善于剖析问题,把诸多问题分解成为更多的小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和习惯,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2.3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了配合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正在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此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四种能力,中职升本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引导中职升本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可以充分发挥动手专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加以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学生容易获取成就感,由于获得项目还有经费支持,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挑战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2.4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中职升本学生的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参与式教学,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趣味课堂,只有让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把课堂内容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提前把这些小问题以分组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答案,课堂上分组上课,且让学生面对面的排列,并以圆桌的方式完成,学生分别按顺序把寻找的答案以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纠正问题并归纳完成课堂教学,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没有机会玩手机,如果过程中配合教师鼓励性语言,且用表扬贯穿始终,这种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选择。2.5改革课程体系。以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要求现存课程体系适用于普通高考入学的高水平本科大学,而应用型高等院校中职升本学生的教学应该改革课程体系,以适应应用型培养要求,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顺序,把课程分解成多个模块,根据学生特点,从学生容易理解并能动手操作到半会半懂再到新内容、新知识,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2.6改革评价体系。采用多途径、广内容、灵活机动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学习,更应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每个模块考试一次,合格后再进入下一模块,不做最后集中考试,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不同的生源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方案。灵活机动、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以学生为本,全员参与,共同把中职升本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本科人才。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师教育理念中循证思维研究

一、教育理念的新范式——循证思维

1.有效的证据。循证医学、管理学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不仅强调“证据”是其核心要素,更强调多重证据观,循证教育思维中也不例外,尤其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也要重视证据来源是多方面性。从教育理论的指导层面来看,应该是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和观点;从教育的内容来或教育资料的提供看,可以是权威的教材、论著、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观点;从教育管理者的指导思想看,应该是符合学科、课程及学生特点的教育政策和标准以及监督机制;从教育对象来看,可以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期望;从社会层面看,可以是市场的要求和需要,家长的期待,企业等组织的用人标准;还可以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其中每个证据都可以影响循证教育实践的效果,但只有统筹兼顾,科学整合,结合实际教育情境,加上教育者(高校教师)的个人经验判断,才能基于多元证据形成正确的教育决策。

2.教育者(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者(高校教师)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确的教育政策导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价值观、性格发展阶段、文化知识基础、能力素养及偏好等因素,根据能收集到的最佳证据,结合教师个人的教育学价值观、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经验采取教育实践决策并完成教育实践过程。相比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循证教育实践更科学化、理性化,更具有可实践性。

3.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循证教育思维下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计划的制定,也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比如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教学的方法和思路、甚至作业的布置等方面,并应及时反馈教育实践结果,对教育决策以及教育实践过程进行及时修正。

4.利益相关者的有效配合。基于循证思维的教育教学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因此,除了高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直接主体,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资料的提供者)、教育管理者(高校或其上级机构)、人才使用方(各用人单位)都应该作为循证教育思维的间接主体、合作者给予积极有效的配合。

二、循证思维对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思维训练研究

思维训练与培养是创新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关注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真正促进音乐教育回归育人实践,充分把握音乐教学的内在规律,实现音乐教学的理想成效。本文将结合《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研究》一书,分析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案与培养策略,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由杨祎著,新华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研究》一书,主要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透析、多维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改革、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展开与实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资源与评价、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培养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转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音乐类课程教育范式的跨学科转型架构构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程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资源、音乐类课程跨学科教育的评价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听觉思维的训练等观点,为当前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创新奠定了基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扎实,内容全面

该书理论基础扎实,论述内容全面生动,通过从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历程、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当代高校音乐教育的科学化、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转型等角度,详细透析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另外,该书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哲学观念、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天人合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视角出发,从多维视角出发,详细解读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内涵,并深度解读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多元关联。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其一,高校音乐教学形态简单、内容相对单一,其中缺少对音乐文化、智慧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影响了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尤其是未能超越传统的音乐课堂观,难以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理想形态。其二,高校音乐教学课堂深度不足,未能形成学生为主体,深度参与的课堂形态。由于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相对不足,难以有效理解音乐教学内容。

二、重点鲜明,构思新颖

该书研究重点突出鲜明,通过从现代音乐类课程设置、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音乐类课程教育范式的跨学科转型架构构建等角度进行论述,完整论述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等内容。另外,该书以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模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程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内容为指引,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展开与实施进行完整表述。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教学内容,需要以科学、完整的思维训练为基础,通过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创新性、系统化和批判性思维为指引,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学与育人工作的理想成效。在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时,要注重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通过构建开放性、创造性音乐课堂,使学生把握音乐教学的思维特征,真正实现音乐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聚焦应用,服务教学

查看全文

浅析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钢琴教育在中职院校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渐形成专业体系。但是,中职院校的钢琴教育比较重视培训学生的钢琴技能,而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却有所忽略。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职院校;钢琴教育;音乐素养;路径

一、中职院校钢琴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中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钢琴作为表演性较强的乐器,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该学科乃至音乐专业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钢琴教学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中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够深入。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一些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认知比较模糊,而在钢琴教学中由于专业教学与音乐理论及视唱等学科的关联性较大,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出现低级的错误;二是,钢琴教学的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受学生人数限制,“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钢琴教学只能采用大班教学,导致教材内容、教学环境、课堂学习时间安排、教学硬件等条件严重影响教学创新,导致集体授课变成“千篇一律”。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死板的课堂气氛下,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三是,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职院校教师往往把培养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过于重视学生技能的培训,现阶段的中职院校中,学校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速成教学,很多老师为提高分类考试通过率,重视钢琴作品演奏,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探析

中职院校的钢琴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钢琴教师不仅要重视应用型专业技能的学生培养,也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对中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重视技能培训,也要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1.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群体而言,学生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以及学习层次有所不同,所以在音乐素养的培养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这将有助于整体教学的推进。而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夯实其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其提高对于音乐的认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时,学生得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充分发挥,能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理论素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钢琴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另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基础能力,从而做到“因人施教”,树立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在课堂上结合今后就业方向,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有效代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在学生之间进行分组,进行小组比赛,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互动。2.加强教学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及幼儿教育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学前类的教学,即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钢琴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教师在重视钢琴教学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类专业的重要性,提高教学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示范引领教学的同时,要变教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直到“能够教”,让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类钢琴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只要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因此,钢琴教育既是艺术的教育,又是思想的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充分重视学生们的思想工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认识到钢琴教学的重要性。3.加强钢琴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通高等院校的钢琴授课模式存在着差别。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理论素养和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课的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于学生钢琴技能的提高也是较为关键的。钢琴教学的最终目除了让学生能够比较流畅的进行钢琴演奏外,还要具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边弹边唱。因而,把钢琴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演奏能力。一方面,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处于主导地位,指导课堂教学的开展。在实践操作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对钢琴课有着灵活把握,不断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始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带动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钢琴的教学活动中去。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领域的持续渗透,促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改变,并进一步完善了现代教育教学机制,其中就包括互联网技术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重点围绕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等展开研究,并系统性地分析了高职英语的教学机制,并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思路进行讨论,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创新提供了可行性参考。该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现状、改革等进行了全面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就高职大学英语知识教学、技能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分析;第五章则介绍了高职大学英语情感教学与学习风格;第六章论述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第七章从实践角度对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第八章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入手,强调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合策略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机制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强调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同时,通过融合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教学机制创新等方式,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有效形成。

首先,强化创新技术融合意识,为互联网技术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思想基础。作为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在内容构成与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多借鉴了汉语教学,在长期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机制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不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技术融合意识能够为互联网等技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中第六章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其中指出英语教师创新技术思维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要意义。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公开讲座、教学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使英语教师对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以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的网络化。

其次,丰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英语教育教学内容组织中的资源优势。高职英语教学是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以英语教材为主要内容。但由于教学的内容缺乏创新性,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表现出不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应的资料,并通过科学的内容组织完整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中第三章对高职大学英语技能教学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传统教学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所以,英语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整理相关教学视频的方式,主要包括演讲视频、影视作品等,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内容构成,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参与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性,改善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优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互联网技术在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多强调基于课堂空间的理论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学生综合英语素养提升并不明显,且实践应用能力明显缺失。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教学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通过开放互联网教学平台,便于高职院校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实现针对性的英语基础理论以期来补充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定向提升。

《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中第七章分别介绍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实际效果来看,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英语教育教学氛围显著改善,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互联网英语教学平台的双向匿名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更具有针对性。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论文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整体设计理念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查看全文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论文

1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时代要求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界引入包豪斯等西方教育模式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学培养水平显著提高,但还没有真正植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需要广大从业者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在艺术设计理论教育中引入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创新意识、追求与环境共生、尊重人性和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当下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1)近年来很多艺术院校出现了过多的注重实践教学而忽略或减少理论教学课时量的现象。这与当下社会需求背景以及办学学科定位不无关系。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基础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创新实践。因此,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扩展视野,更是学生设计创新的源泉。时代要求我们艺术设计教学侧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重点是受教育者在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塑造。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对培养受教育者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

2)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与环境共生理念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清华大学郑曙旸教授在《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写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设计师们总是比较在意自己作品的个性化表现,注重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性,从而环境客体成为作品主体的附属品,而不是将作品主体融汇于环境客体中”。艺术设计作品是否与所处环境相共生是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参考尺度。这里讲的“环境”,既包括所处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包含了地域民族文化、民俗等人文环境。传统民族文化是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沉淀而形成的,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相矛盾、相冲突、相对立的同时,也有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一面。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要求继承与发展历史文化脉络的同时必须要以新的思维进行审视并转换。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2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受到国内大环境影响,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仅面临着与内地院校同样的困境,也有其独特性。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民族集聚地区也是我国草原文化的发祥地,蒙古民族是尚武民族,更是爱好艺术的民族。在内蒙古高校中艺术生的生源比较复杂,有内地农耕地区的学生,也有来自繁华的草原城镇,更有大草原上逐水草而移居的牧民的子女,而且蒙古族学生占相当的比重。因此,多种文化相融合背景下的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观和地域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下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