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22:02: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研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教研论文:民校教师教研初探
本文作者:高馨工作单位: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成效差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教研现状不太理想,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院校和教师自身的缘故,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开展教研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就难以有教研,教研成果和成效就不会理想。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积极性不高,教研室真正开展的教研活动不多。有的教师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即使有听评课记录,仔细查阅,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甚至有照抄被听课人教案的现象。有的教师不愿意参加讨论学习,开展这样的活动时,有迟到、早退、缺失、闲谈等现象。这很不利于教研水平的提高。2促人反思、研究的文化氛围不浓1999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我国民间办学活动再度亮起绿灯,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这是中国高层领导人对民办高等教育第一次做出明确的肯定性表态。因此,与公办相比,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历程较短,学校的主要精力仍是放在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面,尚处在教师满足于教好、学生停留于考试通过这一阶段,所以促人反思、研究教师应该如何教学、学生应该如何学好,探究、合作的文化氛围还不浓。这种原因是历史的、客观的,我们必须着手解决。制度环境对教师的教研有束缚性也许进行教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甚至,更大程度上是教师个人的事,但我们仍不能忽视教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全校未形成反思、研究的文化氛围时,学校有必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进行教研。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为教师提供的科研经费不足,对教师给予的奖励不够。而且每周至少16节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忙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无暇顾及教研。学校种种制度上的限制和激励的不足难以调动教师进行教研的积极性。
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成效的建议
校本教研是基础教研不同于学术性专业研究的关键就在于,教研是基于学校教学,为了改进教学而进行的实践性研究,这种研究的重心在教学,因此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成效的根本是立足于校本教研,更确切地说是教师自身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研究。教师在教学前先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结束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进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可取的地方。整个教学过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把这一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总结概括起来,甚至进行理论升华,则可以指导下一次教学或者为他人所借鉴。因此教师校本教研的必由之路是实践—理论—实践。教研室是主要载体教研室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载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教师个人无法解开教学中的迷惑时,教研室是一个理想的解决问题之处。因此各教研室应形成教研例会,即“学术沙龙”,按期举行研讨,每期确定一个主汇报人,按照“一、二、三”要求来开展教研活动,即明确“一个重点”: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确定“二个中心”:每周的教研活动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和一个中心主题;要求“三个深入”:要求每位教师深入课堂中去,深入学生中去,教研组长还要深入老师中去。在“学术沙龙”上,可以先由汇报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参与人员围绕此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汇报人可参考讨论意见重新思考、理清思路;参与人员也可能因为讨论激发出关于自己教学问题的一些想法。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因此,教研室学术沙龙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载体和依托。完善激励制度是催化剂激励制度是制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教研积极性欠缺的民办高校教师来讲,尤其重要。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师科研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还不完善。有的高校有相关制度,但形同摆设,在实际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多数教师对此颇有微词。因此,建立、完善并执行《教师教科研奖励办法》《教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对于促进教师进行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充分考虑物质与精神、长期与短期、团队与个人、正向与负向的各种激励因素。从而根据教师群体的职业文化特征和个体的个性差异,将物质激励、工作中的责任激励、决策中的参与奖励、成长中的目标奖励等各种激励方式灵活地结合起来,艺术地激发并真正地调动所有教师追求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欲望,以个人的成长促进事业的发展,实现激励的最高境地。高职教育研究所是助推剂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教研能力较薄弱的情况下,成立高职教育研究所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剂。高职教育研究所可以及时课题申报的通知,组织、指导教师申报课题、参与研究,并对教师的课题申报及研究进行指导。在课题申报及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高职教育研究所对提高申报及研究的质量都起着不可替代的组织、管理、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建议,民办高职院校应成立高职教育的相关研究机构,以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
小学教研工作总结论文
[关键字]:小学教研
本年度洛江区小学教研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市普教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带领我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积极贯彻《中共中心国务院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摘要: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预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备工作。
1、宣传发动,提高熟悉。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熟悉。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5月6日至7日,全区60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9月3日至4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功能,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学习培训,做好师资预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和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17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10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版)教材教师培训光盘73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和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9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探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03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预备。
教研工作研究论文
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课改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学习研究,实现职业角色创新,完善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切实提升自我教研水平。
一、认清形势,明确要求
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课程运转模式,使得教研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单向地向一线教师诠释国家课程与教学大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具体意见。教研工作的主要意义是规范日常教学、实施共性化课程、鉴定教师教学水平。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仅仅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存在,教师教研主体地位的缺失,抑制了教师的自由创新,也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于我们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针对教研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尝试建立培训、教研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方式,把课程培训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使课程改革同时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技术普及的过程。新课程实验伊始,教研室就推荐了各学科首批实验教师名单,并带领参加省市级课程培训活动;还利用双休日、暑寒假组织了分学科教材教法培训班、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除传统的专家讲座等形式外,“自下而上”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践式”培训,受到教师们的空前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
通过培训,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在形成新理念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我们教研室负责成立了中小学各科课改研究小组,提供了多项课改研究课题,并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新课程教研活动。为加强研究,还分别确立了十所中小学作为课改实验基地,教研室定期去指导、督促其课改工作。教研室还组织十五名教研员分赴十五个乡镇的中小学进行课改、教科研专项调研。为加强宣传,教研室创办了内部刊物《新课程》、各科教研员建立了个人网页,传播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验,开展课改研究。教研室还与进修学校联合举办了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我们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发展为核心,力求教研活动专题化,指导问题真实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高职国际贸易教研窒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教研室工作;思路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校本教研研究论文
一、备教学内容落实多,备学科长远发展少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大方向不明确,他们只是指望通过集体备课解决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一次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下周的课(或下面的几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怎样的例题或习题,怎样进行作业与考试……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在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细节进行。这本无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必要的,但从下面的理由看,集体备课仅有这些也许就显得不够了。
在新课程背景下,形成自己的教学文化应当是一所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逐步构建并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目标。学校原有的教学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学校的每个学科要努力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如何确定;为了实现长远的发展规划而需要分解的阶段目标又是什么,如何实施……这些都应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所要明了的。
与此同时,相对于集体备课的长远规划,学科组平时的集体备课过程则应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将集体备课的长远目标、内容细化分解,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切合当前教学实际,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要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与当前工作重点、教师专业成长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起来,使集体备课活动每一阶段有研究探讨的重点,既扎实有效、务实具体,又抬头看路,始终瞄准努力的大方向。
二、分工备课多,合作交流少
集体备课应当是平等、民主、互助、开放的交流活动过程。集体备课,人人都是主角,但分T又应有所不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活动的全过程,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研讨时中心发言人(也称主备人)作中心发言,提供相关材料,设计并提出富有探究意义的研讨问题。所有的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实施教学的基本思路、提升自己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本人、学生、教学内容等)进行“二次”备课。同时,要力戒以下两种走向极端的做法:
党校教研档案管理论文
摘要:党校教研档案主要是指党校在行政、科研以及教学中形成的,对社会发展和党校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字、表格、声像为载体的记录,其不仅可以促进党校教育水平以及管理工作的提高,同时还为科学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针对党校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给予我国党校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研档案;档案管理;党校
党校教研档案主要反映和记录了党校在管理以及教学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历史经验,是开展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关键参考。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开展业务培训以及理论学习的关键基地,教研档案的有效利用,不仅对党校的健康发展有直接关系,同时还对党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水平具有密切影响。但是当前,在我国党校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教研档案的功能和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此背景下对教研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且提出相关对策,对提高我国党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党校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前党校教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档案意识。当前,我国党校对教研档案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缺乏科学的档案意识,党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存在认识偏差,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致使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档案文件出现残缺、破损以及流失的情况;党校科研人员以及教师没有及时移交科研和教学文件,导致档案搜集归档存在困难。2.制度不健全。当前,对于教研档案管理,党校只是大致制定了一些项目和内容,对于归档时间、奖罚措施以及文件要求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制度依据。同时,制度不健全也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形成系统的工作细则和工作程序,档案在分类、整理以及收集方面比较混乱。3.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前,在我国党校教研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毕业于档案专业的人员不多,而可以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人员更是稀缺。同时,很多管理人员缺乏必备的专业技能,缺乏学习精神和学习意识,在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差、效率低,甚至出现档案堆积以及丢失的情况。
二、优化党校教研档案管理的相关对策
民主和谐教研管理论文
大良镇小学美术中心教研活动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持之以恒的教研活动与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
美术中心教研组成立较早,有十几年的历史,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搞美术教育改革,国家艺术教育试点都落在大良镇一些学校,美术教材(岭南版)很多的素材也来自大良镇的一些学校。促使大良镇美术教育的迅速发展。
一、教育形势的发展,加上教育办对教研工作的重视,促使美术教研活动持之以恒,形成制度化,雷打不动。就是每个学期组织组员们活动两次,学期初要先集中讨论通过教研计划,期末再集中进行活动总结。并要求组员认真写好总结或论文。
《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的时间、地点及每次活动的负责者等,在内容上,每学期教研活动要贴紧当前的教改动向,结合美术教育形势发展,每期订出教研专题。过往制定的教研专题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促进其智力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等。
教研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开展美术课观摩教学活动,课后进行认真的评课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外出参观听课、学习和吸收外地先进的美术教学经验。开阔组员们的视野,提高自身教学教育素质。每学年外出活动听课一次,我们首先过广州、佛山、深圳、中山、番禺、南海等地参观听课学习。每次活动我们都与当地老师进行评课交流。虚心向别人学习。务求一课一得。收到预期的效果。
开展教研活动,美术教改,要不断提高层次,不能仅停留在听听课再评评课上,教改的思路要紧贴教育形势发展,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美术教育在小学基础的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如何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关联性、一致性。总结并提升一些教学经验成为理论。以指导美术教改。通过教研活动努力使我们的组员锻炼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一专多能的综合型的美术教师。
幼儿园园本教研研究论文
一、建立灵活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促进教师在积极、主动的行动中研究。
我们教研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乐于研究、善于研究、享受研究的老师。这是最理想化的状态,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依然尝试着,从教师感兴趣的方式入手,一路走来,也积累了一些有趣而便捷有效的策略。
1.游戏式的教研方式
教研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实干、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培训中如果注入了游戏的精神和诗性的智慧,教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如:我们设计了“角色大转换”的教研游戏:请一名老师组织活动,其他老师当小朋友,要求是一定要进入角色,展现真实。于是,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捧腹的事件:如,有的“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嫌没意思坐不住;还有的“小朋友”因为“老师”让大家重复做的次数太多而“罢课”,自己玩儿去了……哄笑过后,带给老师们的却是不小的启示,使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需求的基础上来建构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设计了“福尔摩斯”、“二人对抗赛”等教研游戏,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存在的“盲区”,进一步激发教师尊重孩子的独特思维,学习孩子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等等。
2.解决问题式的教研方式
校本教研方法管理论文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
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现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
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
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关于幼儿园教研论文
一、教研管理要有层次化
一支完善的管理队伍是园所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教研团队由园长、业务园长、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组长及教师组成,每个岗位的教师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业务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与监督者,负责园内工作的布置与监管,是一切园内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业务园长注重发挥教学主任和年组长的作用,充分结合教学主任的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各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安排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准备,针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进行情景预设以及专业的指导。教学主任是教育研究活动的组织者,依据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学主任会提前设定研究计划,并且提前一周将下周的教学活动计划分配给班级教师,每周二至周五上午由各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老师进行课程活动教研,分析活动目标以及过程的价值所在。在此过程中,教学主任和年组长起到课程点评和引领作用,业务园长也会和大家一起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针对各级段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督促。教研团队每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活动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研氛围要做到宽松化
为了消除年轻教师紧张的心理,也为了让老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教研活动一直保持其参与性,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是被动的做一名“旁听者”,而是做一名积极的实施者。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的开始,会请一名教师讲一讲自己班级中的幼儿某些具有特征的行为、需要求助解决的问题、明显的行为改变、有效的教育策略等,因为这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共性的,或者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的。相互交流意见,内化经验,能够使大家在平等、放松、积极的氛围中交换想法,进行思维探索,深化一系列教研活动内容。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精神贯穿始终。教师们会认真思考活动目标的确立、重难点分析、寻找合适的音视频资料以及其他适宜的教学辅助材料,分析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其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教学活动的模拟演示,分析幼儿的当前发展特点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活动预设的目标适宜程度,分析活动目标的重难点所在。课程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正确适宜的活动目标能够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通过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能融为一体。在执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开放式互评结束之后,教学主任或年组长会依据活动给予指导性点评,最后根据点评意见对课程进行修改,确定出最终教案,打印出来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三、参与教师要不断调整自我认知观念
教师是幼儿活动过程当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所能够获得的直接感知,从而影响幼儿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以及活动效果的展现。因此,通过园本教研活动转变教师的自我认知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积极情感和浓厚的参与热情是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教研平台的高质量搭建是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保证。幼儿园因地制宜的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可供其展示、探讨、交流与提升的舞台。在这个闪亮的舞台中,教师不能再做一个旧观念当中的“教书匠”或者“传输者”,而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向“研究型”与“多元型”教师转变。在教育研究活动中,教师以年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活动目标的价值取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活动环节的调整与填充;教师针对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状况进行反思与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提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采取开放式的讨论方式,各位教师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思想碰撞,帮助教师相互学习,集众家之所长,促进自身成长。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以实践丰富理论知识。